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表达能力顶呱呱(昆廷·布莱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的表达能力顶呱呱(昆廷·布莱克)》读后感10篇

2019-11-08 23: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表达能力顶呱呱(昆廷·布莱克)》读后感10篇

  《我的表达能力顶呱呱(昆廷·布莱克)》是一本由[英]昆廷•布莱克(Quentin Blake)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9.50元,页数:1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表达能力顶呱呱(昆廷·布莱克)》读后感(一):心理学教你拉近亲子关系秘诀学习匹配沟通模式

  在小读客出版的“3~6岁表达能力提升绘本系列,有一本书叫做《10只鹦鹉捉迷藏》。

  昆廷·布莱克在这本草绿色颜色主题的绘本中,讲述了一个爱养鹦鹉的教授,每天都穿着相同衣服,带着相同的眼镜,用相同的话语语气向鹦鹉们问好,而鹦鹉厌倦了这种问好,它们在屋子里藏起来了。这天,教授不停的翻找自己家里的各个房间,鹦鹉们也就跟着他跑到不同的房间,可是教授却从来没有发现,鹦鹉都在和自己在一起。

  第二天,鹦鹉出现在教授例行问好的地方温室里。教授仍然像平常一样,穿相同的衣服,戴相同的眼镜,用相同的语气和动作向鹦鹉们问好,鹦鹉们发现自己与教授捉迷藏一天,是没有效果的。绘本的结尾说:有些人就是这样,永远都没办法改变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教授对于鹦鹉们的喜爱是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做表达的,比如,每天穿同样的衣服,戴同样的眼镜用相同的语气和动作,来对自己的鹦鹉问好。而鹦鹉呢,也把自己对教授的喜爱做了表达。他们每天都乖乖的呆在温室里,等待教授早晨精精神神的问好。

  然而,鹦鹉的表现是教授想要的,而教授的表现却不是鹦鹉想要的,鹦鹉们感觉到非常的枯燥单调无聊,每天教授都是同一个样子出现,这种重复让他们觉得生活无趣极了,于是他们用躲猫猫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

  可逃跑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吗?很显然,不是。教授在努力寻找了鹦鹉一整天之后,仍然用相同的样子来对鹦鹉问好。在这里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生活中我们总是期待别人能够自己成长,能够感悟到更多,然而对于你的敲打和抱怨或者逃避,他能够领悟多少?对于他的行为又有多大影响呢?

  在咨询中,面对读初一女儿不想去上学的妈妈,她的内心状态是高焦虑的。女儿本来说好了要去上学,结果临时变卦,又哭又闹,不想去上学,看到这些妈妈当时忍不住就哭了。此时妈妈的情绪表达,也是对女儿的不满,可这种表现是无效的。

  女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才能够心里感觉安全,才能愿意去学校?妈妈不了解,他们之间的交流是不匹配的,也就无法达成支持孩子上学的目标

  逃跑,躲避,捉迷藏,猜谜语,都无法让对方了解你的意图聪明的鹦鹉懂人的语言,却不能与人类交流。

  遇到问题该如何进行有效表达,才是沟通的正解?

理解情境——更好的共情

  我们需要去理解情境,看到在对方的身份中,在他的生命进程中,他们自身言行合理性。理解对方,就会更少的抱怨,为进行匹配的沟通打好基础

  就像《10只鹦鹉捉迷藏》中,鹦鹉们不能理解教授的生活情境,不知道他在走出家门后有多少事务,他有多么需要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活节奏完成每天的生活。

  教授也不能理解鹦鹉们的生活情境,不知道它们每天在温室里待的有多无聊,多想换个新的交流方式。

  作为家长来说,当面对老师投诉,要思考孩子在学校里面对的情境,与我们想象的是不同的。能够想到这些,对孩子一些言行的理解就更深刻,更有可能贴近孩子的感受

觉察自己的感受——增强沟通的信心

  很多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能够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能够及时反馈自己的需求,这些问题带来的结果,是在之后不断的去抱怨、指责烦恼、找旧账。把沟通不匹配的责任放在对方身上,这是一种很幼稚的表现。然而,这样负面的交流模式在人们的沟通中是很常见的。

  当此时,我们就需要及时的觉察,感受并且努力的表达我们为什么有情绪?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们当时当刻的感受是与众不同的。

  虽然当时我们有些说不清,但在之后我们可以澄清这份感受,让自己能够表达清楚,也就会更少的受委屈,在人际关系中就会更加坦然,与别人沟通的信心更强。

恰当的表达个人需求——思考关系的内涵

  在理清自己的感受之后,就要表达个人的需求,这个步骤分两个环节

  首先我们要允许自己表达需求,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以及个人的需求,对对方的期待等。比如说:你很晚了没有完成作业,影响休息,我感觉很不开心,我希望你以后能够写作业更加专业,节省时间早点睡觉。

  第二个环节就是我们要允许对方表达他的需求。在《10只鹦鹉捉迷藏》中,鹦鹉只看到了自己的需求,并没有看到教授的需求,他们也不知道教授的需求是什么样的,在一整天的捉迷藏过程中,教授找到哪间房间,鹦鹉们就躲藏在哪个房间里。

  看得出来,鹦鹉对教授的依赖是很强的。越是依赖,越容易抱怨,当一个关系,是比较亲近的状态时,人们就会有更多的期待,其中包括“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这种不合理的期待。

人际边界——成长的基础

  这种不合理期待,与人际边界的模糊有关。关系的亲密带来了不合理的期待,很多人担心破坏关系,却把自己之前的盲目信任和依赖,看成是对方伤害自己的理由

  然而在这个关系中,你的信任和依赖,有没有建立放弃自己固有权利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是有边界的,每个人都不可以用信任的理由,来任由别人伤害自己。我们能够做的,是清晰讨论,关系之中的互相期待与互相支持。

  家长和孩子之间也要有人际边界,家长不可以任意侵入孩子的边界,那样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

提升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里面包思维模式、情绪模式、语言行为表达模式。

  这就需要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转换认知,理解这次改变情绪的冲动和非理性状态,通过这些去改变自己面对问题的表达。

  心智模式的成长,是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可以不断修行的课题,与其生理年龄无关,只表明一个人内心成长的状态。

  以上,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支持我们表达自己的需求进行有序沟通的途径,有序的有效的沟通,会让我们得到更加顺畅的亲子关系,家长朋友们试试吧!

  《我的表达能力顶呱呱(昆廷·布莱克)》读后感(二):当孩子一会儿听话一会儿捣蛋,他的能量流动变化你看到了吗?

  小读客出品的昆廷布莱克3-6岁表达能力提升绘本里,有一本反义词专刊叫做《大的小的好的坏的小亲亲》,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叫“小亲亲”的男孩子时而乖巧时而顽皮、时而听话时而淘气、时而安静时而闹腾的样子。家长朋友们一定深有感触,每一个孩子都并非一成不变,每天如一,时刻都是相同的状态。

  在做家长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总有朋友无奈地问:“老师,孩子为什么狗一下猫一下的呢?他们要是一直听话,乖乖的样子,该有多好啊!”

  是啊,家长总是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然而,我会笑问:“难道,我们是生了一个小神仙吗?”

没有人能够持续一个状态中,因为能量在循环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有没有集中精力做了一段时间事情,感觉有些疲劳,这时你的上级说:“大家辛苦了,咱们喝杯咖啡做事吧。”然后同事们站起来放松一下,喝杯茶、聊几句天,再努力做事,是不是感觉这个流程比较舒服

  假如上级说:“不许休息,你要继续做下面的事情”,你内心的动力还会持续下去吗?是这样的,你肯定心里有不满的情绪,无法专注地做好接下来的事情了。

  我们经常会用短时间的休憩来缓解做事带来的疲劳感,这就是我们能量循环的正常运转了。

  而做不同的事情,是孩子身体里面能量循环流动的一个呈现方式。

从能量学的角度看,任何个体做事都需要经过平静准备行动互动整合五个阶段

  告诉孩子他有多长时间可以用来做作业或游戏,孩子的掌控感就会很好,如果再给他一些自主性,他的能量循环就会更流畅

  有计划、有想法地做一件事情时,个体的身心会为之做好充分准备。从按兵不动到心有计划、身体的动作企划,是前期的两个阶段要完成的。

  准备好了再全身配合去做这件事情,行动过程中是把前面两个阶段积蓄的能量循序渐进释放出来,发挥能动性,完成行动目标。

  此后,与环境的互动阶段,缓解上一个环节带来的压力,得到更多支持。

  最后进行一个整合,或自我安慰、或总结经验,身心放松下来,进入到平静期,即下一个能量循环。

互动阶段的重要性

  9点半做完作业的小鸟同学,找我撒了一会儿娇,喝了杯热水,吃的几口零食,才心甘情愿地去洗漱、睡觉了。

  折腾这一会儿就半个多小时,我一边陪着他一边看表,心里头想着行动环节(做作业)之后的互动和整合两个阶段所用时间,大概各用20分钟的样子。

  做作业是第3个阶段,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能量循环中决定结果的阶段,然而比行动更加重要的,却是互动与整合这两部分

  拿我们成年人来说吧,通常在完成一件工作之后,我们都会收到来自上级和同事的评价,以及自身对工作成果的认知评价。

  这个评价,既是对工作过程的认同,又是对工作价值评定。由于是个体自身努力的成果,所以又对其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成果本身客观的影响,以及来自周围人不同看法的影响。

  当孩子完成作业,他内心对于自己拿到的这个“完成”和作业的质量有一个评价,所以小鸟同学近来常常满足地说:“真享受认真完成作业的感觉!”

  此时家长说:“你把作业写完了,写的对吗?不要明天老师一检查又满是错题!”孩子的内心就会有委屈,因为他很用心,自己觉得很努力在学习。被打击猜疑否定,会影响孩子能量的流畅运转,他们的情绪状态会阻滞在这个互动阶段,所以有些孩子非常需要被肯定和鼓励原因在于成长中总有互动阶段的缺失

  如果家长这样说:“呀,看到你这么认真的完成作业,愿意把作业写好,妈妈真为你开心。”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有价值,他的能量运转流畅起来,顺利地进入整合阶段。

  所以在互动阶段,当孩子完成一个行动时,家长要给到的是鼓励,少给一些打击。

在整合阶段,不同的行为结果和互动结果,带来不一样的整合效果。

  整合的过程涵纳前面4个阶段的能量运转,当孩子得到足够的休憩、做好充分准备、进入一个行动过程、得到积极的评价,他的能量经历了充电又释放的过程,体验了行动的高峰,得到外界的支持。

  进入整合阶段以后,孩子们通常会做一些看上去很无聊的事情,比如小破坏、搞怪、恶作剧一下等等。或者他们需要弥补互动阶段的被关注需求,或者他们自身的能量在更新,所以看上去很无聊。

  家长们总感觉孩子一会儿听话一会儿不听话,原因就在这里。

  孩子能量更新的过程中呈出的一些行为需要被允许,家长给孩子确立规则有要有效,同时给孩子更多自主,不涉及底线问题少唠叨

  支持孩子能量更新整合,是对本次能量循环的正向反馈,也是做好下面一件事情的必备条件

平静与准备的阶段要给以支持

  家长们通常只给孩子行动、互动的过程,有时候孩子的整合阶段也被看到,但不允许孩子有平静和准备期。

  请家长们注意保护孩子的休息时间、给他们充足的准备时间和空间。从心理学角度看,能量循环过程如果是完整的,孩子的身心更加健康,行动力更好。所以,得到支持的孩子,能量循环更加流畅,他们做事的动力更强。

行动过程中,孩子很怕被打击

  当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他们的能量集中在此时当下,有的孩子一边念叨一边写作业,有些孩子一边摇头晃脑一边写作业,有的孩子一边踢踹凳子一边写作业,这些都是孩子能量流畅释放的需要。

  家长即要规范孩子的行为,又要给到孩子支持感觉,耐心地陪伴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要理解和积极沟通。

  对于孩子不能安坐或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方式,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评估情商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给以提升,绝不是在做事的时候否定、打击、强行纠正

  保证孩子能量流畅运转,是把事情做好的前提,所以我们要抓住重点把握孩子能量更新的时机。所以我们来看《大的小的好的坏的小亲亲》这本书,看到孩子的能量总在流转,会有更多的掌控感。

  学习能量学的知识,了解孩子每个行为发生意义,是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做法。让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场景中孩子能量循环的秘密,陪伴他们顺利的成长。

  《我的表达能力顶呱呱(昆廷·布莱克)》读后感(三):昆廷·布莱克:向着目标坚持努力不放弃的能力,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生活中,经常有我们不能够把一件事情从始至终坚持完成的现象虎头蛇尾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定性的孩子来说。最近小读客出版了安徒生奖得主昆廷·布莱克的一套“3~6岁表达能力提升”绘本,让我们看到,家长有可能通过什么样的故事,来培养孩子向着目标坚持努力的能力。3~6岁表达能力提升绘本,是一套4本由不同主题颜色组成的硬皮铜版纸书,其中《小丑从来不放弃》是一本只有图片没有文字的绘本书籍,通读全文,通过精彩的内容,让我们看到家长可以采用的几种养育方法:

树立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想法,并给他一个时间节点——目标导向

  当玩具娃娃小丑和一堆布偶朋友,被主人收拾收拾捆成一团,当做垃圾扔到了楼下的垃圾箱之后,小丑并没有自怨自艾。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努力的向外爬,爬到垃圾箱外面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小丑都会提出去解救垃圾箱里布偶的请求。至此,我们发现小丑树立了一个做事情的目标,那就是营救他的布偶伙伴。生活中,当我们树立了一个目标,比如减肥、比如锻炼身体、比如早点睡觉、比如健康饮食、比如和同伴搞好关系,比如坚持更好的爱护自己;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也有一些这样的目标,比如坚持背诗,比如坚持锻炼,比如坚持练习写字,比如坚持背英语单词等等,这些目标的树立,就是为我们做好一件事情,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有目标的人生是充实的,不空虚的,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学习目标、成长目标,不断地觉知觉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满,人生之路更宽广,生活更加有意义。

确定要做——吸引力法则

  然而这些目标,为什么通常都会无疾而终?那些树立了目标就坚持不懈,努力做下去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在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心理学的理念,那就是“你确定要这么做吗”?在我的写作班,有一些初写者会倾诉说:经常没有题材,找不到要写作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完成写作任务。每当此时我就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确定要写作吗?”对方通常会迟疑一下,然后坚定的说:“我确定。”我说:“好,那你就带着这份确定的感觉,去寻找你的写作素材,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看到他们每次都能够完成写作任务,兴高采烈的来感谢我,我会非常欣慰,因为我知道,我确定要帮助他们,一起传播更多的先进教育理念。“确定”是我们内在的坚定,这种坚定会促使我们内在更加有力量,潜意识会帮助我们,经由这种坚定的力量寻找更多的资源,帮助我们达成目标,这就是心理学的吸引力法则。

积极创造达成目标的条件——执行力

  当我们确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当我们确定要在一段时间线上完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积极的创造达成目标的条件,这就是执行力。在《小丑从来不放弃》里,小丑为了达成解救布偶同伴的目标,为了让自己和同伴们生活的更好,在从垃圾箱里爬出来的第一时间,他就从头到脚的看了一下自己,把自己身上的垃圾都收拾掉,同时找到合适的鞋子替换破旧的鞋子,把自己收拾的看上去更加体面一些,他才去寻找下一位主人,寻求更多人的帮助。当我们生活中,树立的目标不能够很好完成,也许该思考的是: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助力呢?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可能我们还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努力?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积极创造达成目标的更多方法。

努力寻找资源——提升情商水平

  不仅是把自己从头到脚打扮得更加体面,小丑还努力寻找更多人的帮助,第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小女孩,于是他向这个小女孩诉说那些需要被拯救的布偶娃娃,然而这个小女孩突然被他的父母亲抱走了。很快有人把小丑拿去跟一些大街上的小孩排队放在了一起拍照,小丑没有放弃,他很努力的配合拍照,并且向邻近他的小姑娘倾诉了,需要被拯救的布偶娃娃。在这时,小女孩的家长来接她,坚持跟着小女孩回到家里的小丑,却被小女孩的妈妈倒提起来,扔向了窗外。这个猝不及防的结果,使得小丑刚刚扯清楚从大树上掉下来时自己身上的树叶,就被小黄狗追逐。然而他没有放弃,他不仅用自己的方法吸引了狗狗的注意力,而且还寻找了另一些朋友的帮助。在被壮汉扔到楼上的一个房间里时,小丑发现有一个小baby在哭闹,为了帮助小baby恢复笑颜,他做出各种怪样,还用饼干玩魔术,把小baby哄开心。然后他告诉小baby的姐姐,有很多布偶娃娃需要帮助,但是这位姐姐告诉小丑说,现在已经到了该收拾房间的时候。于是小丑努力的帮助baby的姐姐收拾房间,搞定这些,他们就开心的出门了,他们找到了那个垃圾箱,拯救出了那些布娃娃。对于我们来说,每一个目标都是宝贵的人生资源,如何去达成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一边坚持不断的努力执行,向着目标而奋进,同时也需要我们寻找更好的资源,来帮助自己实现这个目标。善用周边资源,也是情商提升的表现。

抗挫折能力——坚持的力量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帮助他达成自己目标的有力支持。在《小丑从来不放弃》里,当小丑被狗狗追赶,被一个男人不屑的扔掉,被很多人不屑一顾的放弃时,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努力寻找下一个资源。生活中,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坚持的好习惯。通常我们遇到正在想要大干一场时,突然被人打断,我们可能会怨天尤人,可能会放弃、抱怨,咒骂这个世界的不公平。然而这些都于事无补,我们需要用另外的方式达成我们的目标,这并不妨碍我们内心的成长以及我们对理想的坚持。在绘本中,小丑也许并不能确定自己和布偶娃娃们将会被怎样对待,他的目标只是要去拯救这些布娃娃。在他遇到百般阻挠仍旧不懈努力下,他们最终被新的主人安排在小baby温暖舒适的小床上,开始他们新的一段布娃娃之路。

  生活中只要我们坚持做好一件事情,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有这样的概念是因为,我最近在做某个心理项目的公益活动过程中,居然收获了更多的个人成长和意想不到的知识。当我发现这些收获的时候,距离我自己掏钱做公益,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然而生活却一直在前进着。每个人的目标都是有意义的,只要你确定去做,并且给自己一个时间节点,努力的创造资源,帮助自己完成它,一定会收获更多成长的。让我们陪伴孩子来读这本《小丑从来不放弃》,和孩子讨论更多小丑做了什么吧。

  《我的表达能力顶呱呱(昆廷·布莱克)》读后感(四):皮小子是好的,心理学角度告诉你:孩子小时候为啥要做点坏事儿?

  小读客童书出版了国际安徒生大奖获得者、英国“童话桂冠诗人”昆廷·布莱克的一套“3~6岁宝宝表达能力提升”绘本。其中我们在语言游戏分册《大家一起来》这本书里面看到:无论做什么,大家一起来做。

  一起做好事,一起做捣乱的事儿,一起搞怪去吓唬人,一起吃东西,一起去帮助别人,无论做什么,当然都是大家在一起了。

  北方的民间有一句俗语说“皮小子是好的”,怎么说皮小子是好的呢?因为淘气的孩子,他可以有更多尝试的选择,他们会去做很多奇怪的事情,这些淘气的过程都会成为他生命中的体验。

  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老师曾经讲到自己儿时的故事,他兄弟姐妹好几个,常常一起淘气,并且乐于大家都犯错。因为孩子多不好一个个管教,妈妈就把几个孩子分别绑在饭桌的一个腿上,这样4个小孩就可以喊着口号悄悄把饭桌扛起来。

  犯错居然是如此的有乐趣,成年人有没有试过犯一下错呢?

  朋友们肯定会说:“我们成年人怎么和小孩子一样淘气?搞不好要坏事的啊。”

  没错,成年人再想犯错,就要掂量轻重了,因为我们所接触的世界中很多时候是经不起犯错的。这也是为什么成年人理智的原因,也是我们更加成熟的原因。

  在儿童的世界中,做错了事情是有更正机会的,只要不是触及底线的原则问题,不会伤害自己、别人人身以及利益,孩子们的淘气是很正常的现象。

孩子用最真实的感受与这个世界进行碰撞并成长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孩童早期多以本我示人,用自己真实感受来和这个世界进行碰撞,并在碰撞中获得超我的规则,逐渐达到用自我来调和本我的快乐原则、超我的道德原则的现实行为准则。

  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孩子也需要遵从本我需求,以利己的角度来满足自身安全感和生存信心,过渡到本我起重要作用的成熟型人格状态。

允许犯错=获得生存的资格

  一个从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有心理问题的。在这里我们并非说为善是错,而是每个人都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谈得上真正的帮助他人,否则只会凸显这个人资格感缺乏的人格缺陷。

  而儿童遵从本我的快乐原则所犯的错,一般是利己的行为结果,当孩子小时候充分体验到能够为了自己想要的事情做更多的时候,这个被允许给到孩子足够多的资格感。

  因此,适度的宠爱总是一个成熟的人内心深处深刻的温暖,也是他们人格完善的力量。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讲到,自己幼年时父亲总是宠爱自己一点。父亲去世了,他才知道,当初那份允许他淘气所带来的内心力量,是多么强大,足以支撑他成年以后独自一人在这世界上生存。

群体犯错有助于降低羞耻感

  不仅是孩子,我们知道,成年人里也会有“法不责众”一说。

  现实中一群孩子犯错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会反思自己的养育、教育方式,并且不会重罚所有人。孩子们也就更有资格感,当成年人去和他们讨论的时候,他们内心能够比较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想法与现实的距离。

  一起成长,犯错以后共同挨训的感受,带来规则意识,也就是超我的道德原则的约束。要不要遵守这个规则,如何遵守,就成为了这个小群体要面对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更深入去思考并讨论,把这个避不开的规则拿出来反复研究,至于犯错的事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找到了前进的目标。

  在做家长团体活动时我发现:某个现象可能各家都有,但大家迫于羞耻感不愿意讲出来。比如打孩子很厉害那种,有一天有位家长冲动之下说出自己的暴力打娃事件之后,其他家长要么表示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要么表达自己也曾经被气得差点就要这样打孩子。

  是的,当大家都犯错,群体内对于这个事件的思考更多,羞耻的感觉更少,反省更多,成长更多。

  所以我们看到《大家一起来》里,作者安排了大家一起搞怪、讨人嫌、惹麻烦等,但也安排了大家一起做好事、开心地吃蛋糕。

犯错的体验带来三观教育的契机

  孩子犯错了,一群孩子犯错了,难道就不管?

  不是的,上面提到了,他们犯错就会面对家长重审规则的结果,或者面对处罚。

  所以,孩子犯错,是家长和孩子拉近关系的机会,是家长进行三观教育的契机。

  从世界观到人生观,再到价值观,道德、文明、规则意识就清晰地呈现在其中。

  当然,这个教育一定是在真正的共情孩子的前提之后进行的。

  只有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内心感受,才能做到拉近和他们的关系,才能够使得教育更有效,而不仅仅是一次教育,孩子可以听可以不听的唠叨。

心理健康的前提——一个从来不犯错的孩子是很可怕的

  咨询中,常见一些家长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是非常听话的,不敢丝毫违逆家长的意愿,为什么孩子就这么不听话呢?

  我听后会问家长:“你认为一个从来不犯错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家长们有时候会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被家长控制的不舒适感,有时候会拐不过弯来还是嫌孩子不听话。

  无论家长什么样的反应,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从来不犯错的孩子就象一颗定时炸弹,他会在成年以后的生活中逆反一次大事情。

  或者逃离婚姻,或者在中年期给自己挖一个坑,或者身体出现重大疾病。

  有时候,青春期咨询、婚姻家庭咨询或者中年期咨询会呈现这个规律。有一次,当我问对面的来访者:“你所后悔的事情,是否当时不去做的话,就会有一种活不下去的感觉?”他瞠目结舌:“老师,你怎么知道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越早犯错,越早体验规则,他们的心智成熟就越好,人生之路就越稳妥。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孩子通常在8岁以后才进入能够自律遵从社会规则的“可逆性阶段”,之前都是他律模式的“自我中心主义”和“权威阶段”。

  允许孩子犯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犯的错,是家长要做的事情。当然,在出了13岁男孩子杀害11岁女孩事件后,我们也要尽早把规则底线划出来,孩子未成年,真不是伤害别人的理由。

  如何做到允许孩子犯错?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大家在一起》吧!

  《我的表达能力顶呱呱(昆廷·布莱克)》读后感(五):孩子最喜欢的一套绘本,拿起来就能讲个不停!

  前几天我带着家里4岁的儿子去了朋友家玩,朋友家3岁半的闺女现场来了一场讲绘本表演,讲得那个顺溜哦,让我羡慕得不得了。正好看到了这套书感觉真不错,就买给儿子了。

套盒还挺精致的,孩子都不舍得弄坏打开后,一共5本呐!

  我给孩子买的书已经很多了,但是从来没有见孩子这么喜欢一套书过。和孩子一起看这套书时,他嘴巴一直说个不停,非常享受表达的过程。

  特别是《小丑从来不放弃》,刚开始孩子很好奇,里面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看了一遍后,他跟我说这个故事让他很感动。我都没想到孩子那么小,竟然能完全看明白,还感受到这么复杂的感觉。刚开始买回来几天,我跟他一起看这个故事,我们边看边说图画里发生了什么、小丑的心情怎么样等等,现在他竟然能自己慢慢讲里面的一些故事给我听了,进步神速,让我都有点意外。

小丑被凶巴巴的大狗追,最后跑到了一个死胡同,靠翻跟头、做鬼脸吓跑大狗。小丑被扔上天!不过小丑还能更倒霉吗?哈哈~接下来的故事很精彩哦!!!

  还有《10只鹦鹉捉迷藏》,孩子找鹦鹉找得开心的不得了,现在能一边找一边点着数一数,10以内数字掌握得妥妥的!

哈哈~鹦鹉在这里!

  《笑到哼哼叫的童谣集》也很好玩,里面的文字都很押韵,念起来非常顺畅。孩子尤其喜欢小猪飞上天那一页,每次看到这里,孩子都要笑疯了,这一页他念了好多遍,现在闭着眼睛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了。

这个封面很带喜感!就是这一页,让儿子看一遍笑一遍!

  这里还有一本专门讲反义词的书:《大的小的好的坏的小亲亲》,这本书太实在了,能让孩子理解很多反义词,还有一次他甚至跟我玩起了反义词游戏,他来说一个词,让我对反义词,还挺好玩的。

哈哈哈,这个表情实在是太生动了!!!截然相反的状态,对比起来很好笑~小亲亲跟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呢!

  最后还有一本是《大家一起来》,里面好多拟声词啊,“哐啷哐啷”“叮叮当当”“喵喵嗷嗷”……孩子很喜欢念这些。

我仿佛听到了叮铃哐啷的敲锅子的声音。。细节满分!!!

  总之,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超值!可放心去买,买了绝不会后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