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个人的前半生,都该读一读这本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每个人的前半生,都该读一读这本书

2019-12-15 07:45:16 作者:肉丝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阅读:载入中…

每个人的前半生,都该读一读这本书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简宁的领读

  音乐 Suwito - Why Oh Why

  麦家陪你读书

  2019年就只剩下最后1个月了,谷主麦家说,要陪大家读1000本书。

  第128本书,这次我们带来的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

  伍尔夫的作品总是显示给世人淡淡的忧伤意识流动着是芸芸众生恍惚不安的一切。

  对她来说,通过支离破碎片断把握人物 ,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这本书帮助我们达到了某种真实生活细碎的光影片段划过,心中的灯,已悄然点亮。

  过去的几天,我们一起读完了《到灯塔去》这本书。

  故事主线是拉姆齐夫人答应六岁的小儿子詹姆斯,如果第二天天晴,就带他去灯塔。

  然而这个愿望当时并没有实现,直到十年之后,詹姆斯才终于和父亲姐姐一起完成了这个多年前的夙愿

  这个故事读起来平凡简单,没有过多情节描述,也没有引人入胜悬念,但只有细细品味琢磨,才能挖掘作者字里行间想要表达真意

  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在其中赋予的深意

  这部采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创作而成的小说,最成功艺术魅力在于,它细腻生动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情绪变化

  伍尔夫抛弃作为作者的“全知视角”,而改用故事中人物的主观角度来推进情节。

  于是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不再感觉作者像一个讲述者,在向我们说一个故事

  我们仿佛进入到故事中,随着其中的人物一起感受,一起思想

  我们甚至好像钻进了这些人物的身体里,能看到他们的沉思冥想,能感觉他们的内心波动。

  有人曾评价伍尔夫,“她打开读者眼界,使他能在表现事物之下,发现那种刚刚能知觉到的思想和感情活动。”

  

  当然这样的写作方式,既是对作者的挑战,也是对读者的考验

  我们不会像看一本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一般,毫不费力地就被故事吸引

  我们也很难像读一个高潮迭起精彩故事一样轻而易举地就能体会阅读快感

  它要求我们付出十二分的专注和精力,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

  它要求我们抛下杂念,摒弃自我,全然投入到书中人物的生活中去。

  和他们一起去看,去想,去散步,去沉思冥想。

  在第一章接近尾声时,作者描述了众人聚集大厅共度晚餐情景

  我们都有过聚餐的经历知道无论我们多么清楚自己想法,也永远可能了解同桌的其他人,此时此刻正在想着什么。

  他们吃得高兴吗?他们正在说的话真的是自己所想吗?

  所有这些我们都无从得知。

  而伍尔夫仿佛拿着一只无声的摄像头,将我们的视野扩展到书中人物的心中。

  随着视角在拉姆齐夫人、莉丽、塔斯莱等人之间的不断转换,我们自己也仿佛隐身于这个烛光闪耀、肉香四溢的厅堂,将席间众人的最细微面部表情尽收眼底

  而他们内心那些没说出口的话语,也都被我们一览无余

  通过这种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们对生活百态也有了更细微的发现,从这些抽丝剥茧的内心分析中,我们也能联想自己身上找到相似之处。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本书的结构

  小说一共分为三章。在第一章,作者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叙述那一个下午发生的事。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漫长的下午,时光流逝得似乎非常缓慢

  作者用了详尽笔墨,展现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我们看到了勤奋努力又有些书呆子气的塔斯莱;深沉睿智,有一些洁癖的班克斯;

  还有性格独立追求自我的莉丽,以及浪漫活泼青春可爱的敏泰。

  我们还看到敏感脆弱的拉姆齐先生,是一个极端矛盾的人。

  在学术研究上他严酷坚强,像一个勇猛无畏骑士,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情感脆弱的懦夫依赖妻子同情安慰

  而拉姆齐夫人,则是整个家庭精神支柱,也是这群人的凝聚核心

  她动人美貌,以及高超社交艺术,将这些可爱又有些怪异人们吸引到一起。

  只要她出现房间里,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只要她一个注视,或一句话语,再烦躁不安的心也能获得平静

  拉姆齐夫人就像个永不疲倦陀螺,为他人的事操心不断。

  她从不会冷落任何一个人,也总是能公正客观地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她的身上有一种博大无私的爱,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

  她爱慕自己的丈夫,虽然这个男人虽然性情暴躁,但真诚单纯

  

  虽然在复杂多变的日常生活状况中显得懦弱,但在追求真理道路上毫不畏惧

  所以拉姆齐夫人承担下了所有的生活琐事,只为了让丈夫远离烦恼专心学术。

  

  她用温柔和理解回应他的焦虑,用爱和柔情驱散他的脆弱。

  

  所有这些,都在这个下午的叙事中展现了出来。

  如果和一个刚刚认识的人相处一下午,我们也许还无法了解太多。

  但通过拉姆齐一家的这一下午,我们仿佛已和他们相识良久。

  掩卷沉思,我们似乎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或许也有着塔斯莱的卑微骄傲,也像莉丽一样天真执着,甚至像拉姆齐夫人那样古道热肠,看不得别人难过

  当然,作者想要做的并不仅仅只是刻画一幅众生相

  当故事来到第二章,十年光阴在短短几页的篇幅里被了了带过。

  第一章的人物悉数退场,海滨别墅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只有灯塔的光柱,始终不变地在夜晚照进房间。

  拉姆齐夫人死了,她的一个儿子女儿也死了,曾经聚在这里谈天说地朋友们,都没有再来过。

  那一个下午,那么漫长,缓慢,美好得仿佛时间已经停止了。

  而这十年,却像白驹过隙一,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或许,没有了拉姆齐夫人的十年,也不过是转瞬即逝吧。

  第一章的高朋满座儿女成群的热闹生活场景,和这一章人去楼空的荒芜凄凉形成鲜明对比

  人生南柯一梦繁华过眼烟云

  如果再美的容颜终将消逝,再美好的人生也终将烟消云散,那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这世间又有什么是永恒的?

  这样的问题,在拉姆齐夫人的心中出现过,也在莉丽的心头萦回不散。

  

  她们都在思考渴望纷繁变换的人生舞台之后,找到某些永恒的东西

  所以时隔十年,莉丽再次回到了这里,拉姆齐先生也带着孩子回来了。

  他们故地重游,除了缅怀故人,也为了寻找不解的人生之谜。

  当莉丽展开画布,又站在十年前的同样位置继续那幅未完成的画时,眼前所见,心中所想,全都是拉姆齐齐夫人。

  她的音容笑貌,她的善解人意,还有她的菩萨心肠,犹如一幅幅影像在莉丽眼前放映

  而拉姆齐先生呢,他用一种近乎强制态度,带着孩子们踏上了去灯塔的小船

  这是他对拉姆齐夫人的一次悼念之旅,也是他和孩子们的和解之旅。

  到灯塔去,这曾经是拉姆齐夫人的一个美好愿望,她希望满足儿子的心愿,也想给灯塔守望人的孩子送去一些温暖

  当拉姆齐和孩子们一起向着灯塔航行时,心中又再次升起了对妻子的思念

  这种思念,让他转变了态度,他甚至一改往日的严厉,扮演起了拉姆齐夫人的角色

  他收敛了情绪,主动去逗乐凯姆,也破天荒地表扬了詹姆斯,这些举动让他赢得了孩子们的谅解爱戴

  是的,拉姆齐夫人虽然已不在他们身边,可她的爱仍然在影响着他们,护佑着他们。

  哪怕伊人已逝,光阴流转,这份爱也能穿越时间的阻隔,将他们一家凝聚在一起。

  站在岸边的莉丽,也正是在他们到达灯塔的那一刻,领悟了这一点吧。

  忽然之间,她明白了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人生真谛

  

  纵使人生种种弹指成空,也仍然有些东西是可以永垂不朽的。

  就如那灯塔上射出的光芒,无论经过多少岁月,也始终穿越海上的迷雾照耀人间

  那永恒,是拉姆齐夫人对家人的爱,是她所给予莉丽的温情友谊

  那永恒,是拉姆齐先生从未放弃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那永恒,也是莉丽这么多年来所坚守绘画艺术。

  合上这本书,也让我们一起思考,这一生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永恒。

  下周精读预告

  下一周,我们将陪伴大家共读的是第129本书——《远大前程》。

  作为英国19世纪一代文豪的狄更斯,《远大前程》可算是他的代表作

  

  《远大前程》,2010

  故事讲述了孤儿匹普,从小由姐姐抚养,受雇于贵族郝薇香,并且爱上了她的养女艾丝黛拉,一心想成为“上等人”。

  他小时候好心搭救的一名逃犯在国外发财致富,为报答救命之恩巧妙安排他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进入上流社会

  然而这一切却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简单,故事最终的走向变化无常等待他的,究竟是远大前程还是黄粱一梦

  下周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

  这部小说情节扣人心弦,读来不禁潸然泪下,其中希望的产生幻灭唤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

  或许,读完《远大前程》,你会知道,狄更斯何以成为狄更斯,生活何以是一场充满未知旅途

  第129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探寻人生至暗出最深的理想亮光

  上期回顾

  《到灯塔去》精读第6天:《不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家人有多爱你

  领读人:肉丝自由撰稿人,有书智库签约作者,简书版权签约作者,已出版作品《远行·西藏》。立志做一个煲汤作家,煲美味的汤,写隽永的文。

  主播:简宁。声音控,电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嚣,愿用声音给你这一刻心灵的安宁。个人。

  责编:栎树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背景音乐:Juwita Suwito - Why Oh Why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2019年的最后一月,点击阅读原文记录读书的日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

【每个人的前半生,都该读一】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