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趣味
无意中知道,今天是西方的万圣节。 孩子们可以穿成小鬼的样子去邻居家要糖果。应该是蛮有趣的一种节日吧。
上午放学前,我交代孩子们带自己家养的喜爱盆栽植物 或者小动物来学校。孩子们晓得异常兴奋。
下午 一上班,我就到教室外面晃一趟,孩子们就有几个跑过来告诉我,谁带了小乌龟了,谁带了仙人球了……看样子他们很是期待下午的第二节课。
交流每次上台的总是为数不多的准备好的孩子,这其实跟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有很大关系。所以一些孩子看起来老师似乎没有给他们机会,其实,更多的时候他们站起来却是一直傻傻地站着,说不上自己想要说的几句话。久而久之,他们自己对回答问题也就失去了信心。
第二节课开始了,开始之前我并不是直接给孩子看那些,而是给孩子们思考,如何观察植物。孩子们,开始积极思考,举手了,发言孩子们陆续总结出:颜色,形状,大小,长短,气味……孩子们基本把应该注意的问题谈到了,而我,提醒孩子还要注意“动”,静的变化”孩子们对此表示质疑,因为他们感觉植物不会动。我随手端起那一盆吊兰,吹着风,叶子在风里摆动了……大家忽然明白了。原来植物不一定是自己动,而是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风能够使得他们动起来。于是孩子们接着说自己的感觉。一下子打开了观察的思路。
我告诉孩子们其实关于方法的知识才是最好的,因为你掌握了方法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于是,我们接着利用已经学到的方法来观察小乌龟,王子萱端着那个盒子和小乌龟一起来到讲台,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听着她描述,不时地冒出几句补充的话语。
而那个乌龟却没有那么老实,在盒子里面乱爬。王子萱还举着它,它大概感觉到了恐惧,四肢乱蹬。
孩子的观察有时候需要一种很好的引导。课堂呈现的方式是很多孩子喜欢的。因为也许是在课堂的引导,之后的很多次孩子也会常常提起。
我 深深感觉老师对于孩子的引导可能比自己在家单独的观察更加有效。因为有了方法的指导也有交流,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今天这节课一定会留在很多孩子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