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艽野尘梦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艽野尘梦的读后感大全

2022-04-10 03:02: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艽野尘梦的读后感大全

  《艽野尘梦》是一本由陈渠珍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艽野尘梦》读后感(一):《艽野尘梦》,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本西藏史料著作

  此书虽以文言文写就,但文通字顺极为朗朗上口,一字一句读来并无不晓畅之处。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一行人集结军队入藏,所涉当时西藏活佛,土司,边官等,虽多有主观不详之处,但也是当时人们以及西藏情况的重要一手资料。 该书主旨还是那段进藏出藏的时光,精彩的是从西藏去甘肃,天地荒芜,举步维艰,真正的荒野求生,乱世中人心难测,险境中直面人性之恶,荒漠逃出生天,却还会受到无端构陷,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可是这样的经历,人世间又有几人可以承受。 也有很多人是为了渠珍和西原的爱情而读。但其实此书大部与爱情无关,最末以爱人死而辍笔。前后两个星期在地铁上读完。每一读书都会发现人生的无聊。

  《艽野尘梦》读后感(二):羌塘艽野

  最早的荒野求生,是用生命换取的。说不上是经验却读起来分外震撼,这本书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也是塞外戎马人类极限之事迹,人性在生存挤压的狭道间变得光辉与险恶。羌塘无人区时至今日也在政府的管控中禁止穿越,有去无回,是那里给人类最深刻的四字警示。

  湘西王陈渠珍用回忆的方式把他在1909年至1912年从四川入藏再到逃亡出藏的传奇经历著述出来,在经历了人性的拷问与极端的生存磨砺之后也难以言说痛失爱妻西原的悲痛,本是死过的人却无法忘情,在悲痛欲绝中戛然而止。

  我们大多了解可可西里,通过陆川的电影找寻到荒漠的贫瘠与荒凉。这本书则在上世纪初就为我们描绘了羌塘高原的生存环境,一行人敢死队般穿越藏北如青海,不可一世的人类变得如此渺小,在极端凛冽的寒风与长期的疲惫与饥饿中,死亡比生存更容易。波密兵变,退无可退,铤而走险,赴死羌塘。

  这本书有很重要的西藏文史价值,又可以当做是人物历险记来读。书中的地理介绍与历史事件,或异域人情、民风习俗都很丰富。虽然文言读起来会有很多不便,但字句形容描绘贴切形象,极为准确,使得整部作品的真实感与代入感极强,当一行人仅剩四五十入青海,在每一次都要冻死饿死的境地中偶遇生存希望时,捕杀、残杀、抛弃、决裂!文字的生命力在故事里变得极为真切与感同身受。一行人的相互信任发生变化,变得脆弱,喇嘛的善意与士兵的倒戈都在一瞬间令人哀婉叹息,此刻本能就是人性道德的终结,无须掩饰,格外直接。如果生存下来的只有你自己,那么一切都毫无意义。

  这个作品最令人惊艳的人物就是西原,她从一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在青藏高原,一个藏族女子拥有的品质与气节胜过了所有男儿。正如大冰在序言里讲的那样,那样的社会背景与残酷现实不存在真正的爱情,但我们愿意相信那是真挚的爱情。在爱情里,自我的部分也异常强大,但在西原的世界里是忘我的,是不顾一切,是永不放弃,是绝对忠诚。

  有很多的地方都没有细读,但这本书的确给我一种原始的怒放。眼前生活的艰辛似乎总是淌着幸福感,而眼下的经历也显得平静祥和,我总是想有机会到西藏去,感受稀薄的空气和刺骨的寒冷,刺激到几近麻木的神经,虔诚的走一趟朝拜之路,会不会能放下人生最没必要却又无比珍重的眷恋。重拾内心无法掩埋的冲动,唤醒善良、宽容、坦诚、坚韧的自己。

  有时间我会再读一遍《艽野尘梦》,人世间的浮尘如梦,但却要备尝清醒的走一遭。

  《艽野尘梦》读后感(三):艽野深处一场梦

  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的,当时我并未听过本书作者陈渠珍,但听朋友说,大名鼎鼎的沈从文也曾当过他的文书,这就勾起了我的兴趣。随意翻开,扑面而来的就是白话文言文,虽说造不成甚么阅读障碍,但也让人不由内心一杵。于是便随手搁下。这一搁,就错失至今,恰好最近有闲暇时间,又渐渐拾起,品一品这艽野深处的一场尘梦。

  西藏的风景太异,人情更甚,造就了本书的光怪陆离,对于一个尚未去过西藏的我来说,还是更愿意谈一谈这艽野深处的俗套又圣洁的爱情,那些光怪与陆离,我私心想留着以后亲自去感受。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艽野中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预示着这段爱情的俗气与不凡,俗气,是一见钟情的俗气套路;不凡,是至死不渝的不凡追逐。初见时,西原骑着骏马,连拔五杆,一幅天高云稀少年胜意的样子。众人在玩笑间让西原侍奉陈渠珍,众人笑之,陈渠珍也笑之,大家看似波澜不惊的随意玩笑,但命运的弦,就在这风轻云淡之间铮然拨动。之后,彭错夫妇引西原来嫁,陈渠珍写到“靓衣明眸,别饶风致,予亦甚爱之”,至此,这段姻缘算是水到渠成了,但爱情,才刚刚发生。

  随后,便是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对现代男女来说,这样的爱情,太俗气了,什么“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话难道不是课本里美好的句子,初中懵懂不知事的中二玩笑吗?俗,太俗了!这爱情俗气到我们都难以相信它的存在,甚至心生抗拒出言嘲讽面目丑陋.......

  这爱情太圣洁了。

  我们渴求,却又难以得到。

  西原时刻跟随陈渠珍行军打仗,多次不顾自身安危,救陈渠珍与水火之中,很难去想象这只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当陈渠珍在荒漠中食物稀缺,仅剩一小块干肉时,他分了一半给西原,而西原坚持不肯吃,哭着说“我能耐饥,可数日不食,君不可一日不食。且万里从君,可无我,不可无君。君而殍,我安所逃死耶。”,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西原不过二十来岁。

  再之后,西原的人生,就停止了。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却没能与子偕老,西原历经磨难,在带出丈夫之后,那一口气,终于撑不住了。“万里从君,相期终始,不图病入膏肓,中道永诀。然君幸获济,我死亦暝目矣。今家书旦晚可至,愿君归途珍重,幸勿以我为念。”这是西原的人生的句号,爱情的绝响。

  我曾想过,西原的一生,这如此仓促的艰难的一生,她快乐吗?但看到最后,直到西原的遗言。我想,起码她是甘愿的,既是甘愿,那就是无悔,快乐,且幸福的。而作者,也会在梦中,看到艽野上西原的明眸皓齿。

  人生如梦。

  《艽野尘梦》读后感(四):尘缘似梦

  最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历史回忆录,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艽野尘梦》,这是一本由号称湘西王陈渠珍所作的一本类似于回忆录一般的作品,这本书中作者回忆了几十年年,在进入西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点点滴滴,让人看的热血沸腾,当然在作品中存在一些近乎虚构的情节,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毕竟是文学作品,如果完整的叙述事情经过,未免有些枯燥,加上一些高于生活的元素,使得故事更加曲折离奇,也是剧情的需要。但是也从中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创作能力。

  《艽野尘梦》的作者是陈渠珍,作者的祖籍是江西,后迁入凤凰,人称“湘西王”,与熊希龄、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作者青年时期就读于沅水校经堂读书,随后参加湖南新军,后投靠清川边大臣赵尔丰,接受任务入藏平叛。在之后的武昌起义爆发后,作者跋涉万里回到湘西。在湘西这片土地上,倾注了作者的心血。作者除了兵马生涯之外,对于文学也有一定的建树,本书就是作者对于西藏一行的回顾。这本书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也被出版了多次,这次出版也是最为完整,也是被作者女儿唯一推荐阅读的版本。

  在书中,作者详细的讲述了从四川到西藏以及其他地区的行进过程,书中对于很多的地方都是详细的描写,让我们对于这些地方的人物以及地理环境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对于那段大历史环境也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西藏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很多人都是没有去过西藏的,只是从其他的途径对于这个地方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西藏自古以来就充满了神秘色彩,那些喇嘛,以及不达拉宫都是神秘的,还有藏獒,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它的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恶劣的高原反应也是让人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书中,作者对于行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讲述的非常精彩,让我们看到了进攻过程中,生死别离的痛苦,也看到了在收复失地之后的喜悦。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写照,也是当时那种生存环境下,无可奈何的生活。在行军的过程中,艰难困苦都是小事,生死离别也是家常便饭,在这种环境下,人的生存斗志都是一种极端的磨练,也让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在行军的过程中,举步为艰也是常有的,从作者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进进退退,反反复复都是常事。但是最终还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凭借聪明的才智,克服了困难。

  《艽野尘梦》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回忆小说,作者是有着湘西王之称的陈渠珍,在本书中,作者详细的记录了从成都开始,进军西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比较真实客观的记录了当时的大历史环境。而且也介绍了一些当地的风土人物,让我们对于这片神秘的土地,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艽野尘梦》读后感(五):散落在羌塘草原的爱情绝唱

  《诗·小雅·小明》中有言:“我征徂西,至于艽野。”所谓艽野,荒凉边鄙之地是也。

  1936年,“湘西王”陈渠珍赋闲长沙时,提笔撰写了一部回忆录,这部作品的名字就叫《艽野尘梦》,书名所取之意便是“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在《艽野尘梦》这部纪实文学作品中,陈渠珍回忆了他自1909年至1912年进出西藏的人生历程。陈渠珍的笔下,记录了清末民初西藏以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状况,以及西藏地区的民俗民情,但最为震撼人心的内容,却是他带领部下亡命羌塘的传奇。因为,正是在这七个多月的亡命生涯里,陈渠珍与藏女西原在羌塘草原上奏响了一曲爱情绝唱。

  一百多年前的男女,不会把“爱情”天天挂在嘴边,但西原为陈渠珍做的每一件事,都分明表现出她对爱人的守护。大冰为最新版本的《艽野尘梦》写的推荐序言里说:“她是他的爱人、母亲、护法绿度母。”读完全书后才知,此言真实不虚!

  从读者的视角来看西原与陈渠珍的这段爱情,从初相见时的倾心相许,到生死险境里的以命守护,西原从不是那种娇滴滴依偎在丈夫身边的寻常小女子,而是一个刚烈不输男儿、仁义厚比云天的女英雄。

  然而,陈渠珍在回忆起藏女西原时,他是站在丈夫的角度来叙述,所以他的文字情感浓烈而丰沛。虽然就整部回忆录的篇幅来说,描写西原的部分相对很多,但由于陈渠珍用情至深,所以,在不多的文字里,反而更能够用精准的文字描绘出西原的性格特征,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说,描写人物,不在字数多少,也不在辞藻华丽,而在于是否用心用情。若没有陈渠珍用心用情地描述,我们又怎能得见至情至性的藏女西原?

  在本书的前半部分,陈渠珍对西原着墨并不多,而读者此时对西原的印象,恐怕也只是停留在藏族女性吃苦耐劳、淳朴坚韧的层面。到了穿越羌塘草原的部分,我们才始觉这绝境之中的爱情何其伟大。

  但是,西原与陈渠珍之间的这种情感,难道仅仅是爱情吗?通过西原的种种行为我们不难发现,西原与陈渠珍的爱情之中,还存在着深厚的道义。在西原看来,我是你的妻子,我要守护你、照顾你,我要在最艰难的时候陪伴你。有人说,浪漫的爱情才能持久。但如果爱情中缺少了相互扶助的道义,再浪漫的爱情也不过是绚烂一时的烟花。更何况,在漫长而又起伏波折的人生中,那种对爱情婚姻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往往能够陪伴我们度过最黑暗的时刻。这正是《艽野尘梦》一书带给我们的启示。

  可见,《艽野尘梦》一书在史学以及民族学方面的研究价值之外,还在人性情感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陈渠珍在书中所描绘的爱情绝唱,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藏女西原与陈渠珍之间充满道义与担当的爱情,已成为时代的绝响。

  《艽野尘梦》读后感(六):一曲荡人心魄的雪域悲歌

  一曲荡人心魄的雪域悲歌

  近代入西藏的人不少,陈渠珍只是其一。之所以后来有很大的知名度,和他本人的经历和取得的社会地位有关。再就是他写了这部《艽野尘梦》,这部书不长,可是确实是极为难得的。要知道,即使有一万个人到过西藏,也经历过种种艰难险阻,可是留下记录的人就是凤毛麟角了。能够流传下来,被如今的人们阅读传看,那就更是稀少了。

  陈渠珍是近代经过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人物。在清朝时是个中级军官,因此有机会率领部队入藏,平复达赖喇嘛的叛乱。在入藏时,经历过多次战役,并取得胜利。通过记载可以看出,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控制决心是从始至终的。其实看西藏历来的历史,从唐代文成公主通婚结盟,到后来乾隆时期帮助西藏评定尼泊尔人的入侵,这些历史都说明西藏不是孤立于内地的存在。

  愈到晚近,这种形势越加紧密。清朝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就非常能说明问题。但是,西藏毕竟文化民族都和内地有很大差异,加之地理位置险要,和内地交通联络不容易,这样也造成西藏相对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方针基本上是控制防止它成为危害内地的跳板。古代时,是防止尼泊尔印度等国扰乱,近代则是防止英国帝国主义殖民者割裂国土。那样会对内地造成严重威胁,这是任何中央政府都要严肃认真面对解决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清朝政府对分裂的达赖喇嘛是采取镇压态度的。入藏军队平定地方反抗势力,然后抚绥安定,让社会进入正常状态。因此,大部分藏人是对中央政府持赞成肯定态度的。作者陈渠珍的娶妻藏人女子就是这样形势下的一种成果。如果后来没有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以及驻藏军队内乱,就不会形成作者记录的清军部分士兵军官逃出藏地的悲惨状况。也正是这样的状况,才形成了这部《艽野尘梦》的最主要部分。

  逃出藏地的艰险,在《艽野尘梦》中让人读了惊心动魄,如同身临其境。在令人绝望的艰难之下坚持下来,从115人的队伍到最后只有7个人活下来,这种艰难绝望恐怕不是语言文字轻易能够形容的。缺少食物,缺乏向导迷路,被冻伤,疾病威胁,狼群威胁,这些都让人饱尝折磨。而最恐怖的莫过于在艰难面前人性丑恶的大爆发。没有食物,就要杀人以食,为了活命,也可以不顾道义恩情杀掉有恩于己的喇嘛向导,只为了抢劫财物食品。然而,这些就能够让自己活下去吗?

  恶劣的自然环境最是考验一个人道德品行以及操守的磨石。作者的一念善良让自己得救,与自己的妻子互相鼓励扶持让人们看到了情义的珍贵,爱情的温暖和力量,这一切都是上天给人的磨炼,为了以后更伟大的事业。也是这最后的结局,让人肝肠寸断,妻子辞世作者弃笔。人生如此曲折诡异,难以捉摸,危险已经度过,而幸福并未来临。这最让人感动的爱情翻转了人们的期许,世事也许就是这样,遗憾带来珍惜,给人警醒。尘梦已去,未来当鉴。

  《艽野尘梦》读后感(七):一部不朽的神作奇书--评《艽野尘梦》

  《艽野尘梦》是陈渠珍撰写的一部出兵西藏以自己亲身经历写就的,书中讲述了作者在西藏经历的战乱和爱情。这本《艽野尘梦》是由大冰长文导读,陈渠珍女儿陈元吉唯一推荐阅读的权威版本。

  《艽野尘梦》是以陈渠珍与西原的爱情故事为线,陈渠珍人称“湘西王”,与熊希龄、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16岁入沅水校经堂读书,1906年参加湖南新军,后投靠清川边大臣赵尔丰,入藏平叛。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跋涉万里回到湘西。其后经营湘西数十年,沈从文曾在其帐下担任文书。

  这本奇书背后却又蕴含着丰富的时代背景。当时为宣统元年(1909年),清廷摇摇欲坠欲坠,外患入侵,西藏局势动荡不安,整个中华大地均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当时,英军刚入侵西藏不久。应驻藏大臣联豫的请求,清廷派遣了协统钟颖,率四川新军一千七百余人,由四川进藏。毕业于长沙军校,在校期间一度参加过同盟会,后投效川军的陈渠珍,任该军一标三营督队官,后被川边大臣赵尔丰提升为三营管带(相当于营长的职位)。这支队伍从四川康定出发,由此开启了迤逦蛇行于青藏高原之旅。然而,四川新车入藏之际,英军已开始撤退。为自身计宜,当时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京措不愿意朝廷军队再进入拉萨,便调集藏军开赴昌都一带阻止。待到新军人藏,达赖喇嘛远遁。当新军攻打完藏东波密王的地方武装时,辛亥革命爆发,四藏和整个中华大地一样,均卷入了一场巨大的历史洪流之中。

  书中还赠了一幅陈渠珍进出藏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陈渠珍从成都来到西藏,带着西原从藏区返回内地。沿途经过昌都、江达、工布、波密、鲁朗、青海无人区、通天河、柴达木、丹噶尔厅、兰州、西安等十几个地区。在无人区行军那段最令人紧张,也是对人性本质淋漓尽致的描写和对灵魂的拷问。陈渠珍随军入藏,抗英平乱,由昌都、江达、工布,至波密,四处转战,屡建奇功,被任命为援藏军一标三营管带。又过了两年,辛亥革命的消息通过《泰晤士报》传入拉萨,进藏川军中的哥老会组织积极响应,杀死了当时的统帅,拥戴陈渠珍当首领。经过一番慎重考虑,陈渠珍拒绝了,他决定率领湖南同乡士兵和新婚妻子西原回到西安。

  陈渠珍在赋闲长沙时,忆起西原跟着自己遇到的种种困难,情不自禁难以平静下来,写成这本书,他在书中最后写道:“述至此,肝肠寸断矣。余书亦从此辍笔矣。”

  《艽野尘梦》这本书具有了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民国年间西藏的近代史的重要资料。陈渠珍与西原。这对共患难,生死与共,如同奇异的双蝶,穿越历史的时空,翩翩而去。陈渠珍用字字血泪谱写出一段旷世传奇,留给后人无数的感慨与赞叹。

  《艽野尘梦》读后感(八):一场人生一场梦

  《艽野尘梦》,是一本薄薄的非常厚重的书。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本书里边让我体会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生命的神奇与脆弱,有些时候我们会感觉生命真的非常非常的顽强,他可以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还可以生存,在无人区上百天的时间里面,他们都挺过来了。但是同时我们又会感觉到生命非常的脆弱,19岁花一样的年纪却走到了尽头,她的一生虽然不长,但是她的一生是绚丽的,她的婚姻看似不幸,却又非常的幸运,一段看似联政治姻的婚姻却从中找到了真爱。 都说自古男人都对战争充满兴趣,其实我们女人已对军旅充满热血,我也从小有一个从军的梦想,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当看到陈渠珍随军入藏的时候,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去奋斗,作为一个女孩子的我也同样的热血沸腾。我更喜欢的是里边的女1号西原,感觉我们有太多太多相似的地方,那一个女人却拥有着不亚于男人的勇气。看到西原的叔父去提亲的时候,当看到他们结婚的时候,陈渠珍的一句“”知不可拒,肖吟之。”我和我的爱人去探讨他们之间是否有真爱的时候,我的爱人说的一句话,让我愣在了当场,:古代不都是这样吗?感情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在他们那个懵懂的年龄在一起。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归宿。 都说患难见真情,这句话是对的,他们平静的生活当中,当变故开始他们的爱情迅速升温。尤其是清军发生变故,陈渠珍带兵南下之后,一行人迷了路走进了空旷的无人区。在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甚至他们的处境已经到了人吃人的一个地步,饿死的同伴还没来得及被野狼吃,就被自己的同伴吃了。但是即使是这样艰苦的条件,西原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弃自己丈夫逃离的念头,当然她一个人或许也没有能力去逃离出去。她凭着在草原多年的生活经验,帮助军队捕食野兽,安抚人心,经过200多天的挣扎,最终他们走出了这个地方。 后来他们到了西安生活虽然拮据,终于是平静了下来。眼看着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天不随人愿,这个时候坚强的女人却病倒了,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看到这里真是感叹命运弄人啊。 《艽野尘梦》这本书里面还附带了一张地图,陈渠珍进出藏示意图。巴掌大的地图,却记载了陈渠珍转战千里的光辉历程。之前有幸体验过一次川藏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一路游山玩水历时三个月。说实话,在现代装备的加持下,这一趟也很让人吃不消,曾经几次想要方式,尤其高原的气候让人非常的不舒服。体验过才更能明白,军人的不易,陈渠珍的不易,西原的伟大。虽然西原是土生土长的藏姑娘,但一路的险死还生又能有几个人坚持下来。同理,我们去藏地不适应,她来到西安也同样的不适应,或许这也是她会病死的原因。可即使是如此的不适应,她也没有说一句,可想而知背后又默默的承受了多少。 西原如艽,普通却坚韧。 《艽野尘梦》是一本书,更是一场梦。 读完真的是感慨万千,在书的背面有一首大冰的小短诗。能够讲出我对这本书的一些看法,;我们都是跋涉在人性艽野上的赴死客。 忽风忽雨,烈焰冰窖,忽暗忽明,肃杀荒辽。 风起云涌的大时代,蝇营狗苟的小时代,皆为艽野,皆为羌塘。 艽野不只是羌塘,凤凰也不是凤凰。 人间道,尘梦一场。

  《艽野尘梦》读后感(九):无所不可为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对于观赏者,总是能透过那妆容见到其真实的一面,只可念会,不可言传。《艽野尘梦》与其说是一部关于西藏风土人情的叙述,不如说是关于一位战将心灵的忏悔。 《艽野尘梦》并不难读,文字都是相识的,但是内在的思想却是不易把握的,作者陈渠珍有意无意地向我们说明了这世界永远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你根本就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先到来。与敌人的狭路相逢,靠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是智谋,能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也绝不是杀戮。书中对藏兵的残暴是不吝笔墨的,他们不仅对土著人恩怨不分,而且对于俘虏也是除之而后快的,相比于自然环境的恶劣,人性的邪恶与凶残远胜之。 “余昏厥后,即为番兵系马背上以行,颠顿复苏,乘月色行十余里。”“未几,有番兵二人,释予缚。绳甫释,两手痛彻心脾,昏倒不能起。”作为主将,意志力不可谓不坚强,但是在严刑酷打下,仍然能保持政治的清醒,是强烈的信念已经融入血液中,这也是本书令人信服的根本所在。对于非虚幻作品,虽然不是每个字、每个词都值得推敲,但是作为读者,尤其是和平年代的读者,更应该懂得流血是牺牲,流汗、流泪同样也是牺牲。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如果主将都没有主张,那么对决的结果可想而知,尽管自己被俘,但是作为正义的化身,是无论如何不可以向邪恶屈服的,肉体上的痛苦是不足以道的。 “是夜,月明如昼,四鼓出发。佯攻之一队,接近桥边,遥见桥上番兵甚忙乱。”寥寥数字,可见这场战斗发生的仓促,虽然见不到人叫马嘶的场面,但是足以见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主将能采取佯攻的方式来拔云见月,更多的是胆识与智慧的体现,同时番兵为什么会临时发生“忙乱”,文中并未交待,但是与训练有素的平叛勇士相比,番兵所依赖的无非是地利,然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陈渠珍所率领的正义之师,不正是为了匡扶国家,同仇敌忾吗? “乘月色出发,登一山,山高而峻,仰视不见岭顶。乌拉前驱,部队后继,甫登半山,忽群牛斗于山上,狂奔怒吼,往来冲撞,行李纷纷坠落,士兵趋避不及,伤十余人。”类似的白描很多,相近作品除了使用更多的感叹号之外,像《艽野尘梦》能够在数十字之间还原真相,带给读者真实的体验并不多,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如此凶险的情况下,作者陈渠珍还能以“置之度外”的心境去观察,实则是大丈夫的行径。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下,赳赳武夫是不配有如此细腻的情感。 凭着对正义的信仰,率兵进入险地,见惯了狂风骤雪,识尽了人生伎俩,每一步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环境的恶劣是让我们望而却步的,真正的能从中得到意志的磨炼与斗志的昂扬,或许就是“幸存者偏差”。不过,能时隔一个世纪,将当时的真相呈现于世人,也是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决心、有信心、有勇气去进入西藏,留下自己的足迹。只有那些幸存者凭借着一家之言,向我们叙说着并未远去的硝烟。如果你认定了自己是正义的化身,你就不再思虑进与退、功与名、生与死,反而以“无所不可为”的精神去鞭策你向前!

  《艽野尘梦》读后感(十):一段西藏传奇

  《艽野尘梦》是由陈渠珍于1936年写成的记录其1909年7月随军入藏抗英,维护祖国统一的经历。陈渠珍祖籍江西,后迁入凤凰。他是与民国总理熊希龄、著名文人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的湘西王。

  作为一名军人,陈渠珍留给女儿的最深的印象不是耍枪舞刀,而是酷爱读书、严谨治学的精神。他把自己的人生格言作为对孩子们的教育素材,他说人活着要吃饭,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是要明白人间事理,为社会做有益的事。甚至在他身边工作过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在《自传》中说“这位统领官是以王守仁、曾国藩自诩的军人,每个日子治学时间,似乎同治事的时间相同。”可见一个军人能写出这样一部具有史料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佳作!值得我们在百年后的今天拿来诵读,仍感念于深厚的爱国情怀,艰难的赴藏经历以及沉痛的爱情!

  据陈渠珍记载,其中大弟子达赖是当时的藏王,驻扎在西藏,掌握教权,统治着全藏,就像罗马教皇一样。二弟子班禅驻扎在后藏,只有教皇的虚名而已。因为藏人屡屡在边境闹事,时而造反,时而归顺。所以清朝初年的时候皇帝派兵镇压,降号称藩,设立驻藏大臣管理监督。因为路途艰险遥远,仅仅利用宗教来进行笼络和控制。因为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陆军直达喜马拉雅山。回族部落归顺俄国,俄国势力也进入帕米尔高原。所以英国人想借机今日西藏,进而占领康蜀,以达到进军扬子江的目的。俄国人也想得到西藏,于是安抚印度,越过帕米尔高原,夺取新疆,席卷蒙朔。英国人自从丧失北美的统治权,就将印度视为天府之国,唯恐俄国先登陆,因此先发制人,利诱达赖,承认西藏为独立国,与唐古特政府直接定立英藏新约。于是皇帝特使签订了条约,清政府不得插手西藏事宜。达赖因为逐渐知道了英国的阴谋,就借沙皇加冕的名义,赴俄施展纵横捭阖之术。英国得知即遣数千精兵跨越雪岭,入藏问罪。于是达赖采纳了护法的建议,将英兵阻挡于庆喜关外。但英兵在调整后大破藏兵。于是达赖派人去向慈禧请援。

  陈渠珍时任川陆军六十五标队官,就随军进入西藏。在大军驻扎昌都修整之时,陈渠珍为反驳尔丰的援藏军都是不懂军事的学生的看法,请求去前方刺探军情。结果他与在腊左被俘。在劝退藏军后得以返回昌都。因又因林修梅中计未在尔丰面前替陈的所谓冒进行动辩解,林被撤职,陈替代之。

  而后,在陈渠珍带领官兵取道羌塘草原,翻越唐古拉山的途中困于沙漠,缺水少粮的沙漠行军既考验着战友之间的情义,也将他与西原的故事刻到了骨头里。再最终抵达时,仅有七人生还。不久,西原病逝。

  陈渠珍的女儿也很感念西原妈妈的牺牲,是他给了父亲生的机会,却把自己的生命提前预支了。是西藏那片距离天空最近的土地养育了西原这样的为了爱执着付出的人,是她把陈渠珍当成了信仰一样去呵护,去崇拜,是陈渠珍的民族大义给了这个西藏姑娘与死亡和恶劣环境斗争的力量。

  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去看看那深蓝的天空,那片信仰至上的神秘土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