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诗人》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诗人》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2-03-27 03:01: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诗人》经典观后感有感

  《诗人》是一部由刘浩执导,宋佳 / 朱亚文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人》观后感(一):《诗人》中国人自己的80's纯爱片

  4⭐️ 《诗人》中国首映 ZIYFF Day 7

  中国人自己的80年代纯爱片,《闯关东》之后,朱亚文终于和宋佳又一次凑成了夫妻档。

  《诗人》讲述的不是李五的诗,讲的是带有魔幻色彩的八零年代下,边缘个体妄想完成阶级跃迁的故事。

  你越讨厌一个人,越会活成他的样子。李五有多讨厌张目,最终就有多“像”张目。诗人李五的一生轨迹在大时代的跌宕起伏下就像一个急促的抛物线,短暂的高光时刻后是无尽的深渊。

  “我爱你,哪怕是你的影子和身上的气味,我都要留着”诗人之妻陈蕙,反而活的比所有人都诗意,她没有李五的高谈阔论,对她而言李五就是她的一首诗,她爱他爱到了骨子里,为了他,陈蕙承受着误解、中伤,对我们而言陈蕙才是《诗人》电影中真正的诗人本体。

  《诗人》观后感(二):宋佳朱亚文:与《诗人》恋爱是怎样一种体验?

  上一次看到朱亚文还是在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中,从那句为观众所知的“宝贝儿”之后,又在最后一期的声音大秀中力压其他一众优秀演员,夺得了节目第一季冠军。如此高的成绩来自于朱亚文现场发挥的感染力、优秀的台词功底和对情绪的完美掌控。

  这一次再见朱亚文,是在电影《诗人》中,朱亚文饰演的矿工李五钟爱写诗,并且一直很努力的写诗,想要当诗人改变自己的命运。若干年后,他真的成为了著名的诗人,但深爱的女人却离开了自己。电影中李五这个人物形象,不同于朱亚文以往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不是《闯关东》中有个性的硬汉朱传武,不是《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痞气的赵小亮,更不是《红高粱》中霸气十足的余占鳌,而是从外放形的表演转变成为一个聚焦内在形表演的角色。李五,是一个敏感脆弱的人,是一个随着时代的起伏成长最终却被时代抛弃的人,整部片中朱亚文饰演的李五都是内敛的,跟之前他饰演过的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差别很大,却带来了更多的惊艳。

  李五深爱的女人是妻子陈惠(宋佳 饰),他们每日在矿上的小屋子里相处缠绵,内敛的李五喜欢拆妻子的毛裤,那种陶醉的神色演绎得十分到位。于此相反的,当发现有骑摩托车的男子送妻子回来的时候,朱亚文把那种内心戏也诠释得颇为真实,很多情绪和动作的细节处理都很打动人,让人时常会同情和怜惜这个内心脆弱的男人。像朱亚文这种长相帅气又有演技的男演员,在影视圈的一众男演员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他出演的电影虽然不多,但常常都能够入围各种奖项,比如《黄金时代》《建军大业》等,都是有口皆碑的好作品,可见朱亚文在选角和选戏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而说到朱亚文这次与宋佳的合作,可以说是“缘分妙不可言”了。他们是10年的好友,今年也刚好是《闯关东》开播10周年,两人从10年到到10年后,在6部作品中相遇过,除了《闯关东》,还有《陆垚知马俐》《建军大业》《犬之岛》《声临其境》,再到如今的《诗人》,如此多交叉作品的合作促成了他们之间的一种莫名的默契感。能够在同一部作品中演绎,是两个实力派年轻演员互飚演技的好机会,实力不相上下的两位演员此次在《诗人》中亦是默契十足,朱亚文用演技征服了观众,宋佳也并不甘示弱,用缓缓流淌的女人的情感温柔了朱亚文,也温柔了大银幕前的观众。

  《诗人》中的陈蕙是深情的人,可以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前程;她也是“绝情”的人,可以在爱情遭遇怀疑的时候转身就走。那个为他写诗的李五终究是“纸上谈兵”,真正的诗人其实是陈蕙自己,用一生的时间书写了对丈夫的爱,也用离开证明了她爱得深沉。这两位优秀演员的对戏看得人泪水涟涟,亦看得人想要默默鼓掌。也不愧这部片子能够入围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也是唯一一部入围的大陆电影,值得一看。

  《诗人》观后感(三):《诗人》宋佳大气表演成为诗的化身,朱亚文陷入诗与现实苦苦纠缠

  眼下是一个诗意欠奉的年代,当人们有了面包和智能手机,却找不到了可以倾述的爱情,有了高楼大厦构成的城堡,却远离了童话,随随便便都能买张机票去面朝大海,却失去了对远方的向往,莫说写诗,读诗都变成了一件稀罕事。在这样用价格衡量一切的年代,难得还有刘浩这样肯用电影来写诗的导演,更难得还有朱亚文和宋佳这样不顾身价来出演《诗人》的明星演员,致个敬先。

  电影《诗人》的故事回溯了一个人人向往诗与远方的困顿年代,宋佳饰演的陈蕙和朱亚文饰演的矿工丈夫李五生活在一起,在陈蕙悉心照料下,李五白开下矿做工,晚上写诗学习,没有多么横溢的才华,倒也偶尔能让文字变成报刊上的豆腐块,让他比其他矿工多了几张数目不多的稿费汇款单,以及几分尊严和自信。

  诗歌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围绕这个问题,影片细致的讲述了陈惠为了丈夫奔走的过程,放弃自己上夜大的机会,求人借蜡纸油墨印刷机,自己刻版印诗集,给诗人张目做助理,为了丈夫的前程委曲求全,无怨无悔。陈惠和丈夫就是诗与现实的区别,李五虽然是写诗的,但他的人生是现实且冷冰的,陈惠从来没写过一首诗,但她本身就是诗的化身,温热、饱满,富有灵气,就像毛裤上那长扯不尽的长线。

  人物精彩,宋佳的表演分外传神,坚实却不失柔和的外型,饱含温情的五官和眼神,对爱情毫无保留的奉献,一如既往的既大气又细腻,几乎是每一个细节都与那个刚硬的矿区环境结合得毫无缝隙,站在矿厂门口等待丈夫时和在家里煮饭的温婉,面对张目时的不卑不亢,同时还夹杂着对丈夫的担心。宋佳把这些微妙的情绪变化,以及一个矿工妻子的真实状态诠释得丝丝入扣,看不出半点的痕迹,恍忽中,因为她的调和,诗与现实两个泾渭分明的世界混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宋佳与朱亚文的表演配合得水乳交融,两个人曾多次合作,也算是经典CP了,电视剧《闯关东》中的传武和鲜儿,上演了一段打动人心的爱情,电影《陆垚知马俐》里面虽然不是情侣,也有不少精彩的对手戏,一个是新生代男演员中暴走的荷尔蒙,一个能驾驭不同年代背景和题材风格的演技花旦,两个人配合起来,能看到惊人的默契,同时也能不断擦出激情的火花,例如两人在最后一场戏中擦身而过,虽然不曾见面,没有对话,彼此互不知情,但那种人生再度交集的瞬间,撕裂般的疼与思念,已经布满了整个画面,宋佳最后疯魔一般倒地摩挲地上的砂土,无疑是一次强力的情绪喷发,为这首影像长诗画上了一个动情的感叹号。

  最新的消息是,《诗人》现在已经入围了本届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而且是唯一入围主竞赛的大陆影片,有份竞逐金麒麟奖,同时,朱亚文和宋佳也有望向影帝影后发起冲击,国际影坛高手如手,其实获不获奖并不重要,能让全世界领略到中国电影的诗意与风采,见证中国电影创作者和演员的才华,已经足够。

  《诗人》观后感(四):《诗人》:朱亚文是宋佳写的一首诗

  黑的煤炭,白的纱线,纠结的却是诗的涟漪。1980年代的爱情与梦想,青年工人的未来之路,既在笔端,更在脑海。朱亚文饰演的诗人李五,每每在逃离与进入之间找不到平衡。宋佳饰演的诗人妻子陈蕙,除了不写诗,其实处处时时能够超然,不仅仅是知音,更是天使。可惜,时代辜负了他,他辜负了她。刘浩编剧、导演的《诗人》,由两位搭档十年的好友来呈现,宋佳和朱亚文将一出理想和现实夹缝中的时代诗人诠释的特别劲道。《诗人》也是入围本届东京电影节唯一的大陆电影,作为导演的朋友和并无甚么表现的诗人,希望《诗人》能有好成绩。毕竟,在当前中国电影中诗人是极其稀缺的创作对象。

  陈蕙不写诗,最终的作品却比李五更大、更多、更完美。诗人的诗,更多并非灵魂的歌吟,而是追逐名利的踏板,他清楚明确的仰慕前辈诗人张目。周里京饰演的老诗人,敢于面对多个面目的自我,张扬着生命力写下了一些只给自己看的文字。正是由于陈蕙为了李五而刻蜡板油印看他的诗集,才让李五的生命有了别样的坦途和坎坷。陈蕙如蕙草一般,敢于奉献和牺牲,将自我默默的隐身在李五的生命光环里,可以说是完美的香草美人,她是他命运中最无可取代的礼物,然而孤傲、自雄、沉吟却又缺乏交游、自省、哀怨的诗人李五,在成为市文联干部之后,在新的经济浪潮中,终究是不能更进一步,无论是事业、情感和生命,他都遭遇到了自里而外的挫折。时代给了他机会,他却茫然不知所措,终究是他辜负了她。

  朱亚文饰演的李五,是敏感而脆弱的,他在煤矿里一意孤行的进行着书写,书写伟大时代的蕴藏,当然描述的对象主要就是煤炭。宋佳饰演的陈蕙,是坚毅而充实的,她在纺织厂却心怀着丈夫,一门心思创作着这个家庭,尤其是这个男人。他的一切,每一个字,每个表情,每个小动作,都是要收藏的、铭记的、传播的。宋佳将陈蕙的风采、执念和达观,都放回到理想主义的1980年代,她的理想就是眼前的男人,至于自己并不重要。她认为他是有才的,有理想的,有抱负的,这样的人就应该推举他出去。到更开阔的世界里去,也许能够实现另外的未来。然而,这一首诗的成品,并非她和他所能想象其效果。李五茫然了,面对李五的愤怒和怀疑,陈蕙选择了最妥当的方式,那就是退出,然后旁观和审视,李五依然作为她的作品,他的的努力、彷徨、失落,都在眼里,全在心里。

  作为诗人的女人,是一种极端的体验。张瑶饰演陈蕙的闺蜜李莉,被巨大的眩晕而迷惑。然而,陈蕙却不同,她既是李五的妻子,也可以说是他的妈妈。从《闯关东》到《声临其境》宋佳和朱亚文有着太多的合作,这一次,宋佳是朱亚文的守护天使,《诗人》里的诗人,就是天使写的一首诗。跟不上时代的诗人,他的歌颂不再适合新时代,他的苦闷也不明所以,又不愿意自我放逐,茫茫然回到曾经的煤矿,闭着眼,试图在不一样的时间里,去亲近某种复杂的滋味,哪里有青春和热血,曾经以为有不一样的未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陈蕙蜷缩在地上,紧紧地抚摸着大地,大地上有李五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身姿痕迹。宋佳版陈蕙,是沙漠里的清泉,又是稻田里的守望者,她的人生就如同副歌,总是能够给予诗人最高的礼遇,以及最温柔的、呢喃的、澎湃的絮语,李五作为诗人,其心境和忧伤、以及对于生活的整体认知,其实是不如陈蕙的。陈蕙是热爱生活的,宋佳演的地道。

  《诗人》观后感(五):诗人之死

  如果说,电影设定存在一种高频场域,那「矿场」无疑是位列其中,尤其在华语电影的范畴内,「矿场」作为高度浓缩的时代符号,被无数创作者吸纳吞吐为故事幕布,并往上喷洒颜料。在吴念真自传回忆录式的电影《多桑》中,父亲的矿工身份穿插始终,串联起童年和成人时期的喜怒哀乐,个体的命运被「矿场」限定难以逃脱;贾樟柯生与斯长于斯的汾阳老家,更是绕不开「煤矿」二字,从《小武》到《江湖儿女》,见证了煤矿产业从欣欣向荣走向萧条的全过程。

  而在刘浩导演的最新作品《诗人》里,背景依旧锁定在矿区,主角李五拥有双重身份:煤矿工人和诗人,看似冲突,前者功利导向,后者将世界抒情化,与冰冷价值抗衡,奇妙的是,《诗人》中的诗人们,多将「写诗」当作晋升高攀手段,即物质大于精神的实践,但又不甘被视为肤浅逐利者,从而形成那个诗歌大跃进的80年代独有的奇观:文学在纯粹与政经间摇摆跟撕扯,一方面欲与疯狂岁月划清界限,一方面仍受其宰制。他们终将明白,什么才是决定万物的基础,电影中李五下海经商捞到金的兄弟,做生意发家致富的陈蕙,以及若隐若现的红色标语,都在从旁佐证《资本论》的真理。

  但导演的意图并非沉溺于宏大叙事,构建出一幅澎湃的时空画卷,相反,他选取一个很小的切入点,一对平凡的夫妻,以诗为马达,驱动庸常生活前行,随着外部环境变迁潮起潮落,裹挟悲欢和一地鸡毛,试图找到某种永恒来破解爱情的易逝。难免,这样的视角容易遁入感伤情绪,尤其是密集配乐和严肃氛围下的情欲戏的加持。尽管如此,以小见大的叙事风格自有其迷人之处,文本的广阔格局与小人物的渺小属性相互影响,最终定义了大时代的不可撼动以及角色的悲凉宿命。「人」是推动《诗人》起承转合的轴承,完全抽离感性表达本身就是荒谬的,或者说,克制的感性表达于《诗人》是必要的。

  电影中很多角色都自栩诗人,似乎会点文墨,出本诗集就能够像德高望重的老诗人般,获得前呼后拥的待遇。在诗人身份举足轻重的年代,写诗除了承载反抗强权的功能,也收编了无数渴望权力的人,李五就是其中一员。在成为诗人前,他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矿工,生活望眼欲穿,毫无波澜;诗人身份得到认可后,李五的平淡人生开始裂变,像一颗等待爆发的原子核。毫无变化的日子是与诗意绝缘的,但拥抱变化并不意味着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尤其是在具备极强目的性的状况下。李五充其量只是伪诗人,其骨子里与诗意是背道而驰的,诗歌是一种消遣,更是对权力的呼唤。李五的对立面是米兰昆德拉笔下的诗人亚罗米尔,在《生活在别处》中,他描绘了一首诗人之死的悲歌,“诗人对这个世界的事情知之甚少”,亚罗米尔对现实世界怀着不切实际的憧憬,他最终为自己的一意孤行付出惨痛代价。由此可见,诗人无论在何种时空下、受何种思想的支配,总是面临纷杂困境,李五是矛盾的,但纯粹的亚罗米尔也避免不了悲剧的诞生。这不禁让人想起贾木许镜头下的诗人帕特森,写诗既非他向上攀爬的工具,也非浪漫嗜好,它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没有过多的需求和欲望,久而久之融入日常循环中。或许唯有帕特森式的「人诗共存」才能够抵抗环境变迁、时光流逝产生的剧痛。

  作为诗人之妻,陈蕙像太阳,源源不断对李五进行光合作用:托师傅帮他印诗集,亲自抄诗抄到凌晨,为了帮李五实现诗人梦,放弃读夜校的机会,有她操持家务,李五可以专注于诗歌创作,两耳不闻窗外事。后来李五成为单位的名诗人,鼓掌的欢呼的拍马屁的人趋之若鹜,他开始飘忽并对陈蕙的爱游移不定,怀疑婚姻存在第三者,误会如滚雪球般几何增加,直至信任彻底破产,即便如此,陈蕙依旧践行那句言犹在耳的恋人絮语:“我爱你,哪怕是你的影子和你身上的气味,我都要留着”。祝福也是一种爱,旁观的爱未必就不在场。就像《她》中能够谈情说爱的人工智能OSI,纵使触碰不到爱人,还是在一次次隔空耳鬓厮磨中将温暖传递到位。爱的本质是距离,是对亲密关系的靠近再逃离,也是对物理介质的摈弃,陈蕙对李五的感情即是如此,虽超脱于实物,却又容易睹物思情,堕入爱的陷阱。在斗转星移的时代狂飙过程中,她唯独对这份触手可得的早夭爱情笃定,并用一生去把握。

  到了90年代,诗人地位骤降,在经商浪潮、进口货物冲击下稍显孤寂冷落,成了被时代淘汰的群体(连陈蕙都改头换面摘得个体户的光荣头衔),“在这样诗意匮乏的年代,还能有这么诗意的人(指陈蕙)。”(刘浩语)片尾,陈蕙匍伏在李五死去的人形上,阴阳两界的同时完成形式上的水乳相融,恰好呼应了前面那句爱情宣言。对导演来说,陈蕙一角或许才是《诗人》真正对位的诗人本体,表面上她对写诗一窍不通,与诗人的世俗定义相去甚远,但不妨碍她活成一首悲喜交加的抒情诗,这种不自知的直抒胸臆,显然比高调宣示诗人身份的表演性行为更符合“诗意”的内涵与外延。遗憾的是,在诗人如白垩纪恐龙般销声匿迹的今天,这部电影显然无法获取足够力量去颠覆现状,最终只好浸泡在怀旧诗歌中,逃避分崩离析下的轰响。

  《诗人》观后感(六):凭记忆简单写几句

  10月29号在东京电影节看了全片。总体来说不错,日本观众也很捧场。放映后的主创见面环节,一位日本老伯简直把此片夸上了天。

左边挺立者即是影迷老伯

  看老伯的岁数,应该是经历过日本战后经济腾飞与泡沫破裂的人,对转型期的社会百态应该深有体会,难怪能与本片产生情感共鸣。

  片中以某矿场的几个小人物为核心,集中展示了开放初期个人命运的几种不同变化。

  朱亚文和宋佳饰演的夫妇是主线,两人一开始是矿上的普通工人。后来男主李五凭借会写诗的本事,几次挣扎着向上爬。

  讽刺的是,李五最初得到权力青睐时,一副粪土万户侯的架势,对坐办公室的工作极不在乎,后来又与老一辈的“诗人”(记得是文协或者作协的领导)水火不容。然而若干年后,他自己变得和老一辈“诗人”几乎一样(包括私生活和各种习惯,多说剧透)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女主陈惠前半段始终以李五的贤内助形象出现,李五落魄时靠她的帮助才走出低谷。不过到了后半段,陈惠基本活在配角的台词里,似乎是成了很成功的企业家。

  电影对陈惠与李五间的情感变化描述不多,经常留白。倒是很符合片名,很诗意,但看的时候还是会有不顺畅的感觉。

  比如两人第一次发生矛盾。陈惠瞒着李五,连续在晚上去朋友那刊刻李五的诗集,结果被李五误会,喊着说了几句台词。然后两人不知怎么就和好了。还有最后两人分手时,一场误会后时间直接跳到了未来几年,再出现时两人已经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总的来说,前半段表现两人恩爱的戏份节奏很缓慢,后半段两人情感出现问题后又有些跳跃式前进。

  主角以外,配角的命运也都很有代表性。

  李五在矿上的哥们下海经商,成了“先富的人”。后来李五找他赞助“诗词大会”,哥们婉拒了,理由是“股东不同意”。

  还有女主闺蜜的男朋友,一出场就是“矿区浪子”的做派,因为老爹就是文协(或作协)那个诗人领导。后来浪子去日本留学了,但就像女主闺蜜说的:“说是留学,其实就是去打工赚外汇”。

  矿场看大门的老头,开放后变得神志不清,每天由女儿陪着去矿场大门对面的餐馆望着大门静坐。后来借女儿的嘴说出人生哲言:“人一辈子能干成一件事就不错了。”(大概这意思,可能记忆有偏差)

  还有一个叫“胖子”的配配角,是“矿区最会跳舞的胖子”。某天突然被抓,看门大爷说是因为“聚众跳贴脸舞,伤风败俗”。不久又传来被毙的消息,某路人轻描淡写的说:“这不严打嘛~”

  其他的像老诗人、某科长、农民矿工小啥(记不清了)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时代感。

  然后说说视觉上。刘浩导演的镜头真挺好看的(现场的屏幕多少也加了buff)。对称构图和内部画框非常多,光线对比很强烈,色彩也很丰富。即使在主角两口子住的小平房里,也常用帘子挡住右半部分,形成一左一右远景与近景、明亮与黑暗的对比。

  除了镜头,场面调度同样不单调。复杂的全景中,远中近的人物都有各自的行动逻辑,杂而不乱。印象比较深的是李五去工厂演讲时,近景是厂房的门框,门框中能看见演讲的李五和女工们,远景里女主的闺蜜站在高处摆弄着机器。演讲结束后,远景里的闺蜜向着镜头挥手,观众这才意识到镜头其实是正在偷看的女主的主观视角。

  最后,说两个隐喻镜头。

  一个是工厂大门外,一排人抬着标语,从画面右方的厂里走向左方的标语墙。原来的标语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抬的标语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被标语挡着,观众只能看到抬标语的人的一排脚,像虫子一样蠕动。

  另一个是李五最后回到厂里,他面对墙上的红太阳画像站着,红太阳的上方是自然界的太阳,李五闭着眼睛面对自然界太阳流泪。然后他就被推土机撞了。

  纯凭记忆写的,出现偏差甘愿负责。

  《诗人》观后感(七):宋佳朱亚文十年后再续情缘,《诗人》夫妻生动上演凄美纯爱

  看有默契的明星相互搭戏是一种享受,就好比梁朝伟和张曼玉,影帝影后互相成就,作品和角色也均成经典。再比如就是朱亚文和宋佳,十年前的《闯关东》,他俩扮演的“传武”和“鲜儿”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即使时间流逝十年也难以抹去印记。两年前的《陆垚知马俐》,尽管朱亚文和宋佳没有感情戏,但两人能再次同片同框,已经让观众知足了。

  而当他俩在年初的《声临其境》中再聚首的时候,观众不禁惊呼那是最美的回忆。如今,朱亚文和宋佳在剧情片《诗人》中又有了全新的合作。在该片首映仪式上,朱亚文一句“宋佳是除了我太太以外,中国我最熟悉的女演员”足证两人配合之默契。

  《诗人》以李五和陈蕙这对“诗人夫妻”的爱恨归途为主线,将改革开放数十年来褐家山煤矿乃至整个中国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的变革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而时代洪流中的两个小人物的命运之路则尤让人牵肠挂肚,他们就是诗人夫妻李五和陈蕙。

  朱亚文扮演的李五是矿上的诗人,写诗不仅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也因为写诗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闷骚型的角色,表面上看起来文质彬彬,弱不禁风,实则却波澜磅礴,热血沸腾。他热爱生活更热爱老婆,而爱,则成了他写诗的巨大源泉。

  李五这个角色很不好演,因为他面上要收着紧着绷着,而内心却要汹涌着澎湃着燃烧着。朱亚文的表现非常到位,将外温内火的诗人特质拿捏的非常精准。尤其是一些纤小的细节,更能看出朱亚文的演技功底和实力水平。比如在理发店与上级领导两次心态完全不同的碰撞和交集,朱亚文言不在多,却每个表情、眼神、肢语都是戏。将诗人时而乖巧时而乖张的人设塑造的非常饱满。再比如听到老婆陈蕙所坐的摩托车声音渐近时心态的微妙转变,从开始的不介意,到后来的醋意酸爽劲儿萌发,再到后来的怒斥大爆炸,朱亚文将李五徘徊在对妻子陈蕙信任和怀疑之间的那种纠结、缠斗、挣扎等内心矛盾戏,捕捉的十分到位。而与“情敌”张目直接对刚、硬撼的那场戏,更是将朱亚文身为演员的可塑性和爆发力展示了出来。不难看出,朱亚文对李五这个角色的揣摩是非常精准的,研磨是十分深入的,否则他也不可能将李五的心性变化呈现的如此透彻而明快。

  宋佳的表演也非常的自然流畅,用情走心,与朱亚文之间擦出的火花,将“诗人夫妻”之间的纯美、凄绝释放的恰到好处。演员演的尽心,观众看的舒心。

  《诗人》是一部很有质感的剧情片,李五和陈蕙也是两个让人非常带感的角色,而朱亚文和宋佳贴合人设的表演,自然也为影片加分不少。据悉,《诗人》已经入围了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而且是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中国大陆电影。与此同时,朱亚文和宋佳也加入到了最佳男女主角的争夺行列中。尽管能否获奖目前还是未知数,但提名即认可,而且是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得了全球电影同行的认可,这样的鼓励和赞誉,是对中国电影、电影人的又一次褒奖。

  梳理朱亚文的从艺路,不禁发现其选片的标准和水准总是那么强,那么准,那么一致。无论是早期的《闯关东》《情系北大荒》、后来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红高粱》《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等热播的口碑电视剧,还是《浮城谜事》《黄金时代》《建军大业》等电影,朱亚文对剧本、角色的筛选、择取总是那么挑剔。对作品和角色的揣摩与深研,诠释与演绎,总是那么走心和用情。用作品说话,靠角色立业,朱亚文,一个真正的好演员。

  《诗人》观后感(八):朱亚文、宋佳联袂上演现代版罗曼蒂克消亡史

  依然记得年初在《声临其境》上,朱亚文喊宋佳的一声"宝贝",简直让所有听者都全身酥麻,太带感了。朱亚文和宋佳这对演绎搭档,也已经合作过多次,默契十足。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比如当年《闯关东》中,两人诠释的"传武"和"鲜儿"的爱情,曾经感动了无数人。如今十年过去,两人又联袂出演了一部电影《诗人》,带来了一段别样的爱情。

  《诗人》顾名思义,讲述了由朱亚文饰演的矿工李五努力写诗,想当诗人改变命运的故事。而由宋佳饰演的妻子陈蕙,为了丈夫的诗人梦想竭尽全力,找人,托关系,甚至亲自为丈夫刻蜡板印诗集,终于,把丈夫推成了著名诗人。但两人间的感情,却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终于分道扬镳。

  朱亚文的表演很入心,正如他所饰演的这个角色,看似粗粝,实则细腻。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完全是过尽千帆的岁月沧桑感。初期为业余诗人时期,满身无法压抑的创作热情和人生热情,单纯炽热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与时代的强烈碰撞。诗人,无论是罗曼蒂克,还是理想甜梦,都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如何在那个偏安于荒山一隅的褐家山煤矿,放射出万丈光芒,李五所要经历的,不仅仅是与自我的抗争,更多的,是在这个车轮滚滚的大时代中,在被动中左右腾挪。但,诗人又是骄傲的,不安于现状,不满于时代,虽然清苦,却总有一身不合时宜的傲骨,仿佛不属于这个社会。

  有成名前的踌躇满志,便有成名之后的坦然,特别是李五在纺织厂的一段讲话,已经让我们感觉到,当年的那个"穷酸"诗人,在身着偶像光芒之后,也会了一些官腔套路。朱亚文的这段表演,看似沉静,实则带出不少的喜感,那是一种从肢体语言和说话强调中,透露出的一种荒诞感。等到他功成名就却爱情不再的怅然若失,俨然就是此消彼长般的错位。这个时候的他让我们又感受到,看似衣着光鲜,实则越来越窘迫的文化人的穷酸,为了办一个诗会四处筹钱,四处碰壁,现实,才是最严峻的课堂。人生逐渐走向高潮,却也渐渐接近落幕。这是一曲时代的悲歌。

  很少能见到朱亚文饰演这样的角色,内敛,却又好胜,工作中拖沓懒散,却对写诗有着近乎偏执的豪情。这与他既往荷尔蒙勃发的角色,截然不同。而宋佳,则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看似温柔,实则坚强的小女人形象,美丽,大方,正直,又有那么一点高冷。如果说身为诗人的朱亚文是棵树,那么妻子宋佳,便是一泓泉水,缠着绕着这树,护佑他的成长,滋养他的茂盛。夫妻二人的亲密感情,温柔性爱,是影片中那片贫瘠的土壤之上的无限活力。

  诗人贪恋妻子的身体,这是他创作的源泉,他从妻子毛裤上扯下的长长的线头,幻化成了诗集上的缱绻的文字,如此深情。妻子贪恋丈夫的气息,这是她生命的动力,为了这个所有人都不看好,自己却当作是一块宝的男人,她四处奔波,再多的委屈,再多的责难,从不曾喊苦。其实,这样的男人,和这样的女人,才是电影《诗人》中,最动人的那首诗,他们的生存,虽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踯躅前进,却让人看到了岁月的奔腾,时代的变迁。

  两人都非常有眼缘、有人缘的演员走到一起,诠释一段看似平淡,实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情,这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天作之合,在《诗人》中我们却也可见,他们默契的火花,辉映出整部影片的华彩,让人欢欣,让人沉醉,也让人心碎。两位演员都是特别注重情绪表达和细节把握的,共同奉献出了对各自来说,都相当颠覆的表现。因此,看《诗人》这部影片,基本不会出戏,宛若天成的表演,再加上出色的服化道,让观者非常轻易的,就遁入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情境之中。

  因此,《诗人》能入围本届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作为大陆唯一入围主竞赛的影片,真的是实至名归。毕竟,朱亚文和宋佳,精雕细琢又返璞归真的表演,确实被国际认可的实力,战台烽也衷心希望,《诗人》能在东京电影节上,有大奖斩获。

  《诗人》观后感(九):朱亚文和小宋佳《闯关东》里无夫妻缘,12年后终“修成正果”

  此文系#茅山娱乐#原创,禁止未经授权的转载,欢迎订阅及分享!在11月2日刚刚落下帷幕的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此前入围了主竞赛单元的两华语片《诗人》、《三个丈夫》均折戟而返,原本《诗人》的男主演朱亚文本夺影帝的呼声很高,可惜这次他和影帝宝座失之交臂。

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

  众所周知,朱亚文是80后男演员中少有的演技派,06年在拍摄古装创业大剧《闯关东》时,他就是剧组里有名的‘戏痴’,《闯关东》里扮演他的母亲的萨日娜老师评价他是“一个既勤奋又有灵性的演员”;凭着剧中朱传武一角,朱亚文获得“荧幕十大硬汉”之一的称号。

《闯关东》剧照

  在《闯关东》里,朱亚文扮演的朱传武喜欢上了大哥朱传文的未婚妻鲜儿姐(小宋佳饰演),在大哥另娶他人后,他把对鲜儿姐的爱毫无顾忌的公之于众,在听到鲜儿当年在逃荒的路上卖身救传文、为救师父而被恶霸强暴等的悲惨经历后,他一下抱住鲜儿说了句让所有女人都动容的话“天不嫌,地不嫌,俺更不嫌你”,尽管此时他的老父亲并不认同他们二人的感情。

《闯关东》剧照

  后来,“朱亚文”在新婚之夜,带着“小宋佳”私奔而去,二人在排帮相依为命,就在“小宋佳”慢慢敞开心扉准备接受“朱亚文”时,突然被一群兵匪包围,在逃跑的过程中,“朱亚文”被兵匪“打死”,死里逃生的“小宋佳”以为爱她的“朱亚文”死了,在埋了他的遗物后,她走在逃生的路上。

《闯关东》剧照

  再后来,她误入窑子,之后更是上山当了胡子,若干年后,她又和并没有死的且已经成为东北军军官的“朱亚文”相遇,在她被官府抓住即将被行刑之时,“朱亚文”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劫法场救下了她,当所有的都以为他们终于成修成正果在一起了,结果“小宋佳”回山上拔香头时再次被官府追杀,不得已二人又分开了。

《闯关东》剧照

  再往后,小日本打了进来,“朱亚文”率领手下誓死抗日,此时“小宋佳”率领手下胡子助阵,二人并肩作战,遗憾的是,“朱亚文”战死沙场,直到生命的终点,二人都没有真正的在一起过,而这些年,“朱亚文”虽然有个挂名的媳妇,却为了“小宋佳”守身,可以说二人的感情让很多观众唏嘘不已。

《闯关东》剧照

  时隔12年后,朱亚文和小宋佳终于修在正果,这次二人终于在电影《诗人》里成了一对夫妻,在那个人人向往诗与远方的困顿年代,他们这对相依为命的夫妻,不同于其他夫妻,丈夫李五(朱亚文饰)白天下井挖矿,晚上挑灯作诗,虽没有多么横溢的才华,却也偶尔能让偶尔收到几张数目不多的稿费汇款单,这让他在矿工中多了份自信。

《诗人》剧照

  有人说,妻子陈蕙(小宋佳饰)本来就是诗的化身,就像她的名字一般,十分的贤惠,她为了丈夫奔走,放弃自己上夜大的机会,求人借蜡纸油墨印刷机,自己刻版印诗集,给诗人张目做助理,为了丈夫的前程委曲求全,无怨无悔。正是有了妻子“小宋佳”的悉心照料,才让丈夫“朱亚文”成了诗人。

《诗人》剧照

  或许是合作过多次,此次宋佳与朱亚文二人在这部文艺片中配合的相当棒,完全没有演戏的痕迹,小宋佳的表演一如既往的既大气又细腻,正是有了她的调和,诗与现实这两个泾渭分明的世界在这部片里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这次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这部片没有得奖,二人也都错失了影帝影后的机会,但二人的表演还是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诗人》剧照

  正如很多喜欢他们的观众所言,这次终于看到“鲜儿”和“传武”成家了。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本文首发于【茅山娱乐】百家号平台

  《诗人》观后感(十):专访《诗人》导演刘浩:曾经梦想成为诗人爱话剧的我,拍了部八零年代诗人的电影,入围东京主竞赛

  《诗人》是去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入围电影,主演宋佳、朱亚文。这次杭州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我看到了这部慕名已久的电影,整个影厅笼罩着浓浓的时代诗意。

  它让你想起北岛、顾城、芒克那些活跃在80年代依旧成功的诗人们,原来他们所处的岁月背景是那副模样,同样也关注到陈如李五这样遭遇时代洗涤,落魄而终的失败者,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跌入理想深渊。

  每个人在《诗人》里,又能寻见身上曾经的文青记忆。此次杭州映后,我约到了很久前就想约专访的监制周强老师,也和导演刘浩聊了聊他的“诗意年代”。结束导演对我说:辛苦了啊孩子。周强说:不好意思专访让你等了这么久。我:看到喜欢的电影一点也不久~

  黛:您出生在安徽芜湖,长大在石油站旁,这个故事有您的家乡情结,但是在新疆的哈密搭的景?

  浩:选择假借新疆是因为那里有个无人区,适合搭景。但我出生在安徽芜湖,石油公司在长江边上,七岁之后我就去了上海。然后又到了北京,要做这一行,先念的书,再工作,是这么一个脉络。我特别喜欢北方,尤其西北,这可能跟我自己的偏好有关。我喜欢他们那种文化,那种地貌,很粗犷很简单。

  黛:这是您第五部电影了,之前有在西北拍过片子吗?

  浩:电影在那儿拍的是第一部,但我在西北拍过很多广告和照片。

  黛:电影的构图非常巧妙,会有一左一右、远景近景以及明亮黑暗的对比,摄影方面是有什么考量?

  浩:我的摄影师叫李炳强,他是一个非常专业非常好的摄影师,从第一部电影到今天我们合作了二十年,彼此的默契不言而喻。我擅长画分镜头,每一场戏都会聊一下,我会提出方案,甚至找到参照物,相互一对,沟通很简单,基本不会有冲突。他也会有异议,但是充分民主了之后还是我在做集中。这里头得考虑逻辑,从左拍到右还是从右拍到左,不计划好的话,来回折腾全是成本。

  黛:除了镜头,场面调度同样不单调。复杂的全景中,人物特别近景也很有逻辑。印象比较深的是李五去工厂演讲时女主的主观偷窥视角,都是怎样设计的?

  浩:每一个镜头、分镜头全部是想好的。

  黛:还有一些意象,比如用手去丈量丈夫的胸部,逆光去看太阳,一行人拿着标语牌在那边蠕动...这些意象的镜头是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构思好了?

  浩:这些倒不是,第一稿里头没有,直到我们把景搭起来。我看到那个光和景就会联想,就加进去了。

  黛:这些无形的细节就构成影片诗意的部分。那里面的严打这些年代特色,是您经历的吗?

  浩:是经历的,中国有过无数次严打, 70年代开始,后来到1982、83年是最重的一次。那是个夏天,当时社会治安各方面乱七八糟事特别多,突然就提出了严打,当然也是为了社会的洁净。

  黛:你是如何理解那个年代的?开放?自由?

  浩:八十年代还是一个有诗意的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过现在这个年代我也喜欢。

  黛:电影里头除了情感的部分,还有阶级固化领导冲突,比如李五跟张目的关系,他是老领导,李五讨厌他。但他渐渐地也变成了那样子?

  浩:他也不是讨厌,每一个年轻人都会有一段时间是叛逆的,其实越是别人对他好,他越会生气,他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也是一种关心的表现。

  黛:你是如何理解李五这样一个人,他的复杂性?

  浩:其实李五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自己,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个事那个事。无非是他遇到的可能是大事,我遇到的是小事。

  黛:之前提到陈蕙是你在上海看到的一个原型,这部是自编自导的第五部作品,有了解到你比较喜欢话剧?话剧的这个经历会对你电影的创作?

  浩:我21岁开始写话剧,那会儿还没开始拍电影,想去演话剧,但一般的专业院团鉴于身型不接纳我。我当就来气,不让我演,我自己写,就开始写话剧剧本。相比电影话剧剧本更难一些,三一律是非常难写的。

  黛:第一部作品《陈默和美婷》,是用16毫米拍的,然后借了14万就拍了。处女作风格延续到现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浩:我每一部片子影像都不一样,当时没条件,也没有数码。都是模拟的,那会最便宜的就是16毫米。

  黛:后来也用胶片拍的吗?你会对胶片有一些情结吗?

  浩:我前两部都是胶片,《陈默和美婷 》以及《好大一对羊》。

  黛:你之前写的剧本《好大一对羊》、《老那》、《向北方》都拍成电影,其中有的是改编小说,有的是真实写照。你好像对社会话题关注多一些?

  浩:我以前从事新闻媒体,刚到北京为了生活,有的时候除了拍照还会写国际时评,那是我的本行(会让故事更有真实的一些基点)。

  黛:平时会写诗吗?

  浩:还是会有的,在自己的剧本里,在大量的照片中。以前写诗的那种能力,我可能就用在这里边。

  黛:《诗人》去年在东京口碑非常不错,这一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动静,为什么?

  浩:我们一直都在调整,就是想把这个作品做得更好一点,但很快就会跟大家见面了,精益再去求精,因为电影的周期很长,总想让这场戏比方说剪得再好一点。

  黛:你是怎么选到宋佳朱亚文这两个主要角色?

  浩:是这样,他们看了剧本,然后很喜欢,就凑上了,我很相信这个东西。就时间地点人对就对了。

  现场QA

  导演刘浩:

  “在那个年代我也想当诗人、小说家,因为在那个时代他们才是万众瞩目的”

  “一直在跟文字和照片打交道,写《诗人》是油然而发”

  “就是每天看到的、闻到的,初稿在长春花了两个星期就写完了”

  “人除了‘男女’的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有社会价值的”

  “陈蕙是每一个男人心里的梦,这部戏出来后,我周围的不管男性女性朋友都喜欢,因为它真实,那个年代纺织厂的女工是最性感的:洗完澡之后湿漉漉香喷喷的头发,热车间里撩起的衣服。”

  上海电影节创投,釜山也获奖,浙江遇到了巨大的支持“回浙江就是鳝鱼面的味道”

  监制周强:

  本来是想选在东北,后来看的照片是新疆以前矿的废墟,全部搭起来的景,去探班的时候找不到导演,因为导演晒得很黑,跟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干活,很辛苦。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进入全国影迷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