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巴黎属于我们》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巴黎属于我们》影评精选

2020-01-29 22:50: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巴黎属于我们》影评精选

  《巴黎属于我们》是一部由雅克·里维特执导,贝蒂·施奈德 / 贾尼·埃斯波西托 / 弗朗索瓦丝·佩武主演的一部悬疑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属于我们》影评(一):巴黎

  故事发生1957年的法国巴黎,安妮(贝蒂·施奈德 Betty Schneider 饰)在哥哥带领下参加了一个聚会,在聚会上,她邂逅特里(弗朗索瓦丝·佩武 Françoise Prévost 饰)和戏剧导演杰拉德(贾尼·埃斯波西托 饰),杰拉德正在排演一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剧组遭遇经济困难,为了帮助杰拉德攻克难关,安妮决定加入剧组。 特里的男友胡安前段时间遭遇了不测,虽然表面看来他是自杀身亡,但特里和安妮都觉得其中必有蹊跷菲利普(Daniel Crohem 饰)从美国逃亡到法国,他告诫特里和安妮,让她们注意自己人身安全,不要重蹈胡安的覆辙。在排演的过程中,安妮一直试图寻找着胡安自杀的真相。©豆瓣

  《巴黎属于我们》影评(二):190411

  北影节,我的第一部新浪潮电影。

  不知是天幕彩云设备还是法国的修复出了问题,两次爆炸声之后电影竟然没有了声音。xw愤然离座,身边可爱的小姐姐让我去追追,我去了,又回来了。看一遍遍的倒带、对字幕。法棍啃完了又出现校园长椅是过不去的坎儿,《伯里克利》在2019年仍不能露面。

  思考xw的沉默让我分了,本就很难的片子便更加没有看懂。百度加上四处阅读之后才依稀明白导演可能要讲什么。这才认识新浪潮——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玩。是打开世界大门了。

  纵然“控诉消费资本主义文艺理想迫害,还不讽刺左翼的逼狭”我是一点没有看出来,但摇晃的镜头压迫意象逼仄氛围都极其迷人。再说得不堪一些,头里的高跟鞋来自61年的黑白胶片、映后的鼓掌、散场后涌出的人群影院黑夜中闪闪的香烟、停在影院边的摩托夜路上的晚风,都是我所迷恋的。

  我可真是太俗了呀,新浪潮可以开始补起来了。

  《巴黎属于我们》影评(三):虚构房间孩子天真探寻

  纵然戈达尔的革命是那么摧枯拉朽,阿仑·雷乃的时空记忆是那么惊艳美丽,但我觉得里维特或许才是那一代特立独行的导演。没有人像他这样拍电影。很多人能拍出《塞琳和朱莉出航记》这样的梦幻故事,但里维特电影的神奇在于就像个虚构的房间,从外部看似乎平安无事,但莫名察觉到内部的悬疑和恐惧,里面一定有些事情正在紧张压抑进行着,但又真真假假的如同海市蜃楼一般捉摸不定。这一切在他的第一部长片《巴黎属于我们》里就已经完全展现出来了。

  我想安东尼奥尼也发现了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但他似乎更沉迷于一种来自外在空间诱惑,相比里维特的影像显得平淡无奇,他关心的只是隐藏在事件底部的真相,这到头来往往像《不羁美女》里的画像一样荒诞草草收场,又如同《巴黎属于我们》的结局。这大概就是里维特对我们这个世界的看法了,生活毋宁说是一场严肃恶作剧,但我同样难忘的是《塞琳和朱莉出航记》里肆无忌惮青春活力,开头那场漫长而惊艳的追逐两个孩子天真的嚼着糖果去探寻这个世界的奥秘,毕竟它属于我们,巴黎属于我们。

  《巴黎属于我们》影评(四):巴黎属于谁?

  上影节中出乎意外的一部好片。用悬疑故事的外壳控诉了资本艺术的残害。 佛教中智慧人格化成了佛,基督教中主导事物最终走向规律被人格化成了上帝,多神教中各种拥有不能被人类把控力量人格化成了各种神。这部影片中,现代社会拥有无上力量的资本,被人格化成了躲在幕后残杀艺术家神秘组织。 巴黎,艺术之都,是属于艺术的么?这部影片告诉你不是,艺术(家)在这被杀害了。从美国逃离麦卡锡主义迫害的菲利普看到了自杀的艺术家胡安的死亡真相,可凶手无处不在却隐匿不见,构成了影片的悬疑。

  有这样一个实体的凶手组织么?市场经济下的各路资本早就因为错综复杂利益关系结成了一体。如果结成一体可以称之为组织的话,这样的组织却是很难找出其实体的存在的。作为在艺术和资本间拉皮条的经纪人皮埃尔然也就是这个组织的一员了。而特里,也许可看作资本对艺术(家)的诱惑,虽然诱惑本身并无错,能带来不一样的美好,但傍上了特里的艺术(家),难逃一死。 巧合的是,胡安或杰拉尔的死,在同样本次上影节放映的《冷战》中,从男主的艺术在巴黎沦陷中也可以看到(男主同样最后也是选择了自杀)。

  巴黎属于谁?不属于艺术家或其它谁,只属于我们——隐秘强大的资本。

  但是影片最后是煞笔,没必要冗长多余,扣分。

  《巴黎属于我们》影评(五):巴黎不属于我们,我们却始终见证巴黎

  是的,你一定还记得

  1936年,西班牙。由德意法西斯和欧美民主国家支持的佛朗哥发动军事政变,接连攻克西班牙共和国各大城市西班牙人民和国际志愿者顽强抵抗,最终没能阻止共和国的覆灭。这段历史,叫做西班牙内战

  1950年,美国。纳粹思潮泛滥,美国境内大批本国和外国知识分子遭到迫害,受到影响的知名人物如英国电影家卓别林,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美国作家斯诺等。这段历史,叫做麦卡锡主义。

  1968年,法国。在一次文化运动嬗变而来的政治运动中,巴黎的大学生工人占领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提出系列激进的政治口号,革命的火焰迅速席卷至法国全境,不久后,运动被镇压。这段历史,叫做五月风暴

  是的,你一定想起来了,为什么在看这部1960年的新浪潮电影的时候你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因为胡安就是西班牙,胡安就是内战,胡安就是被屠戮的共和派,胡安就是被佛朗哥杀死的人民,胡安就是左翼知识分子的过去,胡安就是死亡。

  因为菲利普就是美国,菲利普就是人道主义,菲利普就是被驱逐的流亡者,菲利普就是麦卡锡口中的赤匪,菲利普就是左翼知识分子的现在,菲利普就是流亡

  因为杰拉尔就是法国,杰拉尔就是五月风暴,杰拉尔就是被镇压的暴徒,杰拉尔就是被消费机器异化的不法分子,杰拉尔就是左翼知识分子的未来,杰拉尔就是灭亡。

  是的,西班牙已经死了,美国无处容身,法国正在走向灭亡。这部电影没有太多深邃隐喻,只是对20世纪左翼知识分子的悲惨境遇提出了最为直接的控诉。

  是的,巴黎不属于西班牙,巴黎不属于美国,巴黎不属于法国,巴黎不属于我们,巴黎不属于任何人。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我想,我们是一个又一个安妮,我们是一个又一个徒劳的失败者、相者和见证者,我们见证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哪怕巴黎不属于我们,我们却始终见证着巴黎。

  是的,我们是历史的证人

  《巴黎属于我们》影评(六):这座城市灰黑色彩的虹色气泡

  在名闻遐迩的“新浪潮五虎将”中,雅克·里维特以其独有的神秘暧昧文学质地影像,成为新浪潮运动中独树一帜的存在。他创作生涯长达一个甲子,然而作品数量却并不多,且大部分影片的时长都颇为挑战观影耐心,1958年开始拍摄长片处女作《巴黎属于我们》长达141分钟,不过在他作品序列里只能算中流长度

  《巴黎属于我们》源于里维特不满于当时法国影坛发行策略,宣称:“法国电影最缺乏的,就是甘于贫穷精神。”但显然他自己也遭遇了这样的难题,拍摄两年因散漫无序曾一度面临缺乏资金而中断,而差不多同期开拍的《四百击》已杀青(甚至比新浪潮的开山作《漂亮的塞尔吉》更早开拍),后来夏布罗尔把拍《表兄弟》的胶片借给里维特,然后和特吕弗一起成为此片的制片人,才顺利完成此片的拍摄。特吕弗还在《四百击》中,特意安排小男主一家外出看电影,看的恰是《巴黎属于我们》,也算是侧面宣传

神秘暧昧的氛围营造

  影片以法国诗人夏尔沛吉(Charles Peguy)的一句“巴黎不属于任何人”开场,让人联想到雷内·克莱尔1925年《沉睡的巴黎》中那个寂寥无声静止城市,我们可以看到索邦广场、艺术桥和剧院屋顶,看到熙攘街头的疏离感,以及无数幢大楼蛰伏着的无穷阁楼与盘旋楼梯,这是一个巨形的阴暗迷宫阴谋酝酿秘密在滋生,爱情在夭亡。

  里维特一向偏爱裹以犯罪侦探外衣,本片亦如是,以纯真女孩安妮无端被卷入调查西班牙青年胡安自杀之谜为主线索,从此卷入暧昧不明语焉不详迷雾之中,观众与女主同处局外人视角,始终无法触摸到事件最终的「真相」。在调查的推进中,完美验证悬疑是核心的新浪潮典范,这一特征我们在里维特其他作品如《秘密的阴谋》、《决斗》中均有体现,而自杀及其原因成为接近麦高芬的存在,即使在结尾尘埃落定的一刻,自杀的缘由仍被包裹在黑色迷雾之中。

  虽然具有典型的悬疑核心,走的却是祛除戏剧化的表达方式,在长镜逡巡的审视下,层层人际关系得以逐一剥离,主旨不在于铺陈跌宕情节,而是淡化或隐去若干枝桠,大量的留白让事件始终停伫在欲言又止上,重在心理活动流动与心理时间的绵延。这种风格在后来阿诺·德斯普里钦的作品中得到传承与延续,尤其以《哨兵碎片式的多重叙事夹绕最为明显。而德斯普里钦的影像风格又与其心的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笔触不无接近,于是我们不难看出整个新小说流派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倾向主轴——关于“寻找”和“失落”的母题,永无最终结局的非传统叙事,不仅是里维特/德斯普里钦/莫迪亚诺惯常的方式,也是整个西方现代文学纠结的永恒主题

  事实上身份忽、记忆的不确定、物化的描写、碎片信息传达的历史阴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现实回忆交织紊乱,我们还可以同步联想到阿伦·雷乃的《莫里埃尔》与《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政治底色在日常事件的覆盖下依旧闪现,左翼思想形态浓重阴影,里维特在呈现历史大格局表现文学意象的手法上,更接近“左岸”派,他对改编文学作品与加入戏中戏/剧场排演的执念,都意在描摹夜雾中的局外人与恐惧的浪荡儿,淹没在死一般寂静的巴黎。

人物关系的建构调度

  里维特的不少作品都注重人物关系结构穿插与调度,如《六人行不行》中,演绎六人理论的微型世界,环环相扣成一个既封闭开放交际圈,六个“原子”各自拥有的能量与共同激荡起的涟漪产生作用与反作用力,暗暗遵循歌德所言的“亲和力法则”,最终各有结局,可见里维特在分配人际关系方面场面调度均极具功力。在《巴黎属于我们》中,同样是这样一个人物的回环结构——以排练莎士比亚的《佩里克利斯》为中心剧团成员分别承担叙事散点,如多棱镜般折射巴黎断层剖面。

  胡安的自杀是源头好友杰拉德与胡安前女友特里关系暧昧,被麦卡锡主义驱逐出国的美国记者菲利普·考夫曼与特里同属一个秘密组织,考量到安妮哥哥皮埃尔潜在的背叛可能,一方怂恿安妮参与调查胡安之死,一方面又担心这个纯良女孩被牵连过深;而剧团负责人杰拉德在邀请安妮出演戏剧的过程中,两人产生了某种若即若离好感

  这样一群人构成了精神上被流放的知识分子群体,彼时二战的阴影未散,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战争如火如荼,巴黎正陷于被阴谋妄想覆盖的窒息之中。不惟是巴黎,菲利普遭受麦卡锡白色恐怖荼毒,胡安疑似与西班牙长枪党人有千丝万缕联系,战后的苦闷彷徨让某些抱有理想主义的人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美好集中营”。这个组织无疑是脆弱虚幻的,它产生的背景复杂,存在的边界模糊,拥有的成员不定,建立在阴谋与暗杀上,演绎着背叛与忠诚博弈。菲利普接收到杰拉德危险的信息,也知晓与皮埃尔的关联,因此让安妮成为整件事的推动杠杆似乎是可行的。抱着“所有人都会死”之悲观信念的杰拉德果然难逃厄运,他是理想主义天真折损于虚无的典型代表。而被怀疑出卖同伙、遭到特里枪杀的皮埃尔实则无辜的,幕后黑手是他们曾经导师乔治恶意劝导引诱所致,与各方势力搏斗的杰拉德最终屈服于心死的孤独

  安妮愤怒地诘问特里,而特里一脸淡漠回答:“我们都很愚蠢。”是的,这是个或许并不存在的组织,然而我们都为之付出热情生命,记忆如同幻想一般飘忽,真相并不存在,此刻,巴黎是虚拟和现实之间临界的模糊状态。巴黎属于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