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2020-01-31 12:00:33 作者:王老五爱悦读 来源:致远悦读公社 阅读:载入中…

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不是因为电影《囧妈》我才想与父母关系,而是《囧妈》戳中了心尖上的某个点,让里的想法不吐不快。为什么过去有一句流行话是:有一种冷叫妈妈穿秋裤,有一种吃叫妈妈觉得你饿……

  妈妈那种超越边界无微不至的爱,源自于她心里“我是你妈妈啊,我是为了你好”的坚如磐石的理念

  而,孩子却并不这样认为,他总是认为自己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要摆脱任何可能的对他的实施控制的人。

  你上一次拥抱妈妈是什么时候

  这真是一个大问题,农村长大的孩子只有小时候才会被妈妈抱在怀里,长大之后哪里有机会和妈妈拥抱?

  就像十年前,母亲来城市里帮着看孩子,在她生日那天,给她买了鲜花,她却生气地说:“还不如买些大白菜回来,不能吃不能穿的,买这些东西干啥?”

  第二年,不买花了,带她去饭店吃饭。她却说:“自家人跑那里吃啥饭,有那钱在里能吃好几顿……”跟她解释说:“今天你生日就不劳动了,啥也不干只吃饭。”她却说:“不想让我干活,你们不会去做饭吗?”

  好吧好吧,好好的一顿饭并没有吃出好心情

  所以,后来父母生日的时候,买衣服标配,虽然不能吃但是能穿啊!母亲还是会说:“花那钱干啥,又不是没衣服穿!”

  但慢慢地,他们已经不再排斥去饭店吃饭,因为在城市里住久了,他们知道这才是城市里应该有的生活方式之一。虽然是这样,但像与亲人之间拥抱的方式我们还是陌生无从谈起

  我是你妈啊,我是为你好

  从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就有了抗争与叛离的想法,但每一次将母亲驳的哑口言时,她总是有句话在那里等着:“我是为你好,娘的还能害你么?”

  那个时候的战争就是一场不对称战争,哪怕你再想逃离,但你也没有那个本事,唯有期待翅膀硬了”的那一天。所以,我们看身边或者电视剧里的女孩,很多人非要嫁的很远很远,或者男孩一定要考一个离得很远的大学,其实她(他)内心真实想法却只是想离父母更远一点儿……

  当我们成为了父母,却在想:“这孩子如果他再听话一点儿该多好啊,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让他玩的时候他才玩,成绩永远都是第一流的……”

  岂不知,这个社会之所以进步,正是因为人“下一辈不怎么听上一辈的话”。

  这就是一个矛盾,永远无法调和。

  因为时代发展的,下一代人永远不曾经历过上代人曾曾经历过的事,所以年轻的时候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得了上一辈人的期待。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是时代的差异岁月的定型,是不可逆转历史经济社会造成的烙印

  虽然互相关心,却又想逃离;虽然彼此心疼,却又相互伤害

  直到某一天开悟了,才能真正懂得父母之用心良苦,而这种开悟是岁月的累积,是某个节点突然明白

  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你个世界的关系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敢于“抗上”的人,曾跟不少的主要领导对着干过,只并且还一直坚持自己是站在正义一方,只是他们给上一双小鞋就够我穿上一年半载的。

  说实话,有些领导的确非常过分,但说句更实在的话,还真轮不到我来教训纠正人家作为名下属,对领导并不负有领导责任,但看不惯的事我从来不曾忍过。

  这种习惯应该就是来自于从小到大与母亲的“顶嘴”,总是习惯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看到了全局,而实际上并非这样。

  生活和工作中也时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对下属一般不发脾气,但对上司却容不得上司有污点凡事都会据理力争,哪怕是没理也要争上三分。如果遇到开明的上司还好,能容人,不然就会慢慢地被边缘化,让你终生郁郁而不得志。

  而那些与母亲关系融洽的人,他们一般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较真,因为他们心里没有打不开的心结,没有过不去的疙瘩

  看一个人与他人的表现,就知道他与亲人之间的关系。

  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学着如何与父母相处

  小的时候,我们自我意识还没有觉醒,我们与父母是一体的、依赖的、完全任的,但当我们心中“我”的意识渐渐觉醒之后,就开始了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模式,就开始尝试以各种方式逃离父母的“控制”,矛盾就此开始。

  随着自己学识增长及对外界了解,你会越来越发现父母“不可理喻”,然后就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想跟父母交流一意孤行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处理自己的事,虽然也有在南墙上撞的头破血流的时候,但却从未想过回头。

  真的就像那句话所讲:“向着不同方向奔跑的两代人,在彼此的眼里身影越来越模糊”。

  而实际上,却是我们不曾看到父母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他们受过什么样的委屈、吃过什么样的苦?我们都不知道,或许,他们所有的出发点不过是让我们绕过所有他们曾遇到的那些“坑洼之地”。但我们却执着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至少比父母要“能”。

  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父母看不透孩子在想什么,这是大多数家庭正常状态

  直到孩子有一天成熟锐气尽失,开始回顾一生走过的路,发现在成长的路上曾经错失过什么的时候,才会读懂这些年来父母所有的“当初”是为了什么。才会带着一颗行走了半生的心回家,才会有了慈悲、有了宁静

  或许,父母改变不了孩子的思维,孩子亦无法纠正父母的习惯,他们只是需要彼此看惯,彼此融洽,以一颗恬静的心平和地相处。

  一部电影,思绪良多,或许这就是开悟的钥匙和节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