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后的巨人》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最后的巨人》的读后感大全

2020-02-06 23:06: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后的巨人》的读后感大全

  《最后的巨人》是一本由[法]法兰斯瓦·普拉斯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巨人》精选点评

  ●欧赫贝外传,好奇害死巨人的故事。新版装帧很棒。

  ●看童书看出了一种看电影气势

  ●《欧赫贝26国幻游记作者法兰斯瓦·普拉斯绘本代表作,博洛尼亚文学奖国际安徒生插画提名,一个渺小人类与九个星星的巨人的故事,给儿童青少年幻想文学启蒙

  ●好奇害死巨人

  ●假设恐龙也是巨人的一种,即便没有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而灭绝,也会因为人类的恶而绝种吧。连同类土著都杀,更何况巨人并不是人类,而是一种比较特殊且大型的生物罢了。

  ●偏爱12年版的翻译,更简洁流畅,19年译本略像逐字译配图精细说明文.. 论如何,是这两年最喜欢的绘本

  ●还是很喜欢欧赫贝

  ●开始以为是个奇妙的探险故事,,没想到是个悲剧TAT看的难过

  ●渺小人类用欲望毁掉巨人和自己悲伤故事。

  ●5毛一页,贵的内容真的值。

  《最后的巨人》读后感(一):桃花一样的巨人国

  得到那枚布满奇异刻纹的巨人牙齿是带着传奇色彩的开始;惊心动魄寻找巨人国的过程精彩历险记;巨人们的死去和罗特摩尔封笔离开是令人怅惘深思的结局

  我好想放下一切,跟随罗特摩尔去探险,在湍急河水漂流,走过丛林深谷,越过高山……也好想留在巨人国,跟纯真的巨人们一起生活

  巨人们太神奇了,身材高大,而且他们经历的一切都会图像形式自动浮现在皮肤上。

  从绘本的图里,我看到巨人们全都是满身纹身气势磅礴。但满身纹身的巨人并不是黑道大哥,他们非常温柔、非常体贴;他们虽然身材巨大,可是内却像毛茸茸的小动物简单天真,没有心机。这样的巨人,应该自由自在长长久久快快乐乐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啊。

  巨人国像是美好的桃花源:平和宁静快乐

  但是巨人们死了,桃花源破灭了。

  看到巨人们死去的这一段,我心里好难过,想哭。“我朋友们的尸体,那么巨大,却又显得微不足道,宛如一具具搁浅受困的鲸鱼身躯。在他们身旁,已有许多人忙碌穿梭。其中有虚挂头衔的假学者名副其实的真恶煞,还有各式各样的走私贩子。每个人都希望从这几尊遗体上找到好处,能向位于远方的某座博物馆捞取利益。”——地球上很多美丽的动物都是这样在人类手里灭绝(或濒临灭绝)。不能和平共处吗?不能给其他的动物留一点余地吗?唉。人类。

  《最后的巨人》里的画用色柔和线条精致气韵流动细腻开阔。巨人画得太棒了,超喜欢!那满身的纹身,一个图案连着一个图案,神秘、壮丽。

  作者的想象力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大白鸟,飞得很高很远,飞到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地方;作者的想象力构建出世外桃源一般的巨人国,让人眷恋,让人唏嘘。

  《最后的巨人》读后感(二):《最后的巨人》:人性最大的恶是不知感恩又利欲熏心

  都说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公主梦,我女儿也不例外,小时候最喜欢听关于公主的童话故事,但进入小学后,她便不再喜欢童话故事,她说:“童话故事都是骗小孩的,最后的结果都是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太没有意思了。”

  那么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要读什么,才能满足她们的阅读需求呢?

  雨果奖获得者南希·克雷斯曾说:“没有任何文学像科幻小说和幻想文学那样,如此深远地拓展了我们的思想。”

  幻想文学用文字和图画,剔除了现实生活对孩子的束缚,满足了她们自由驰骋大千世界的幻想,同时融入对人,对事以及万物的解答,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品,能给困于水泥丛林,囿于四方课桌,陷于课本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方想象的天空,让她们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探索和冒险。

  《最后的巨人》就是一本优秀的幻想文学启蒙作品,它曾获法国作协会青少年书籍大奖、法国青少年图书金球奖、比利时青少年读物评论奖等十一项文学大奖,甚至还被迪斯尼购买动画改编权,搬上了大荧幕。

  它的作者是法兰斯瓦·普拉斯,他1957年出生于法国,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种历史方志、地图与游记。他既是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家、精细详实的地图绘制师,又是穿越时空的说书人、富含哲理的诗人。普拉斯曾花费整整十年创作了《欧赫贝26国幻游记》,这套书获奖无数,同时也奠定了他是法国当代图文大师的地位。

  《最后的巨人》讲述了英国探险家阿契巴德,也就是故事中的“我”,一次在码头散步时,从一位年纪老迈生活拮据的老水手那里,买到一颗拳头大小刻满饰纹的牙齿,那是一颗巨人的牙齿。阿契巴德费劲心力专注观察了好几个月,最终在牙根的内面发现了一副微缩地图。

  于是他带足钱物,踏上了寻找巨人的冒险旅途,在溯黑河而上的途中,他涉过水蛭成灾的沼泽泥泞,走过被瘴疠臭气笼罩的丛林,路过凶猛残暴的蛮族领地,最终达到了巨人国,巨人国里有五男四女共九位巨人,他们浑身布满彩色饰纹,体格硕大看似可怕,实际上却温和而善良。渺小的“我”和九个梦想星星的巨人,愉快地相处了10个月后,“我”踏上了归途。

  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阿契巴德奋笔疾书把自己的所见见闻全部写了下来并出版,等他名利双收,筹集到足够的金钱准备再次探险时,却发现曾视他为朋友的巨人的头颅被放在一辆车上展示,其他的巨人也没有幸免。当阿契巴看到巨人朋友的尸体,躺着地上像一具具搁浅受困的鲸,那么巨大又微不足道时,他才明白自己的愚昧和利欲心给巨人带来了灭顶之灾。

  从此阿契巴封笔不再写作,并捐出全部藏书,与碧海蓝天为伴,过起了航海的生活,每到一处港口,他便请人在身上刺青,刺一则故事或一段传说,或一首歌曲。他会给好奇的孩子讲各种旅行趣事,却从未再向别人提起过那一枚巨人的牙齿。

  整本书图画恢弘细腻,文字优美又富含诗意,是一本优质的幻想文学启蒙作品,普拉斯用恢弘的画卷与悲伤的故事相结合,向读者们展现了文明的交流与冲突,“我和巨人们”情感的建立与破灭,以及复杂的人心。 故事情节险象环生,惊险曲折,当主人公命悬一线时,又适时出现巨人,从而发生逆转。惊心动魄的冒险历程,满足了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神秘巨人的所有幻想。而在巨大的名利诱惑前,人性的贪婪与邪恶暴露无遗。

  普拉斯运用写实的手法,竭力塑造一个“真实”的世界,把故事描绘得“像真的一样”,以致于和女儿读完这本书后,她掩面而泣,问我为什么哪些假学者,走私贩子都那么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巨人,为什么阿契巴要把巨人的秘密写出来?我反问:“如果是你发现巨人,你会怎么做?她沉思了一会回答说:“如果是我,我会保守这个秘密把他们留在心里,虽然我也很想和我的朋友分享!” 绘本大师彭懿曾说: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它能帮助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幻想小说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对现实的折射。它能带给孩子们新奇的想象、激发他们思考。它带领孩子们远离他们所处的世界,给予他们探索和创造的自由,释放他们的想象力。

  《最后的巨人》就是这样一本好绘本,它给孩子描绘了一个新奇的如桃花源般的巨人国,又激发了他们对真善美的思考,让他们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世界,让他们在待人处事时多一份心和宽容。

  《最后的巨人》读后感(三):如果有机会去到巨人国,你会怎么做?

  偶然间在一个帖子里看到关于“小人国”的传说,我告诉小勋我们地底下可能有一个小人国哦,他十万分不相信。凭借着他看过的几本科普书,跟我说地底下温度如何如何高,地底下也没有空气,人是不可能生存的。好吧,我缴械,跟他说“只是个传说啦”。

  从小就对各种鬼力怪神和神话传说无比感兴趣的我,继续不死心的跟小勋说,那你相信有巨人国吗?不是生活在地底下的,是以前远古时候发生的事。毕竟那时候还有那么大的恐龙呢,有巨人也不足为怪了。

  我俩一查资料,果然各个民族都有关于“巨人”的传说,有希腊的独眼巨人,中国的蚩尤,印第安人发现的红眼巨人,甚至连《格林童话》里“杰克的豌豆和巨人”的故事都在幻想着关于巨人的传说。

  我问小勋,如果你能去巨人国,你会去吗?答案是意料之中的否定。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真的去到了巨人国,然后呢?他真的像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和公主一样,和巨人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吗?

  后浪出版社的这本《最后的巨人》便讲述了一个寻找巨人的故事,作家法兰斯瓦·普拉斯出生在法国,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种历史方志、地图与游记,既是一位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家、精细详实的地图绘制师,又是穿越时空的说书人、富含哲理的诗人。

  这本书是在小勋的强烈要求下买的,自从他知道巨人的传说后,仿佛从一个叫“神话”的口袋里,窥得到了一点常人不知道的秘密,恨不得把那个口子撕大,把整个头塞进去一探究竟。可是才看了不到 一半,他便被探险中途的那些猛兽和野人吓的不敢看,于是我悄悄的把它看完了……

  一、寻找巨人

  故事从英国探险家阿契巴德买到的一颗巨人牙齿开始说起,牙齿上面的装饰是 一幅微缩地图,所描述的正是传说中的“巨人国”,由此,他踏上了寻找传说国度的冒险路途……

  一路行进的过程,用荆棘丛生、险象环生来形容都太小儿科了。丛林中的瘴疠臭气笼罩,腐殖土与霉菌的气味逼的探险家们透不过气,还有偶尔出现在小河堤岸边的猛虎在来回晃荡,在他们经过时恶狠狠的长啸示警。

  在幽暗的绿色河道中航行了将近十五天,终于来到一个小村庄,缓了一口气,又要走过满地尖锐的小石头,涉过水蛭成灾的沼泽泥泞,还得忍受虫蚁的叮咬煎熬……至此,探险壮举演变成浩劫一场。

  前面一路披荆斩棘,也算是闯过来了,可这时他们来到了蛮族领土之边界。在半夜休息时,探险家阿契巴德请来的二十几名士兵全部在睡梦中被惨遭屠杀,即使身有长枪的卫兵,也连示警都来不及便被杀身亡。唯独剩下探险家一人,因为藏在一丛巨型蕨类后面睡觉而躲过一劫。

  二、遇见巨人

  后来自然是遇到了巨人,巨人把他带回了自己生活的部落,把他当孩子一样的照顾,给他唱犹如天籁般的音乐。巨人部落仅剩九名巨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堆毫无章法可言的缭乱花纹,由各式各样的线条、涡形、网形、螺旋和点线组成。经过观察发现,原来那些身上的花纹竟是他们的语言。那些花纹会根据周遭的变化而变化,包括里面最高大的那个巨人安塔拉身上突然出现的一个小人。

  巨人们在一起竞赛较劲,欢庆四季循环、星体运行,他们在一起幸福快乐、美满无憾且永恒不朽。每天都是悠扬的歌声和各种炫技比赛。探险家跟巨人一起生活十个月,厌烦了这种生活。所以,巨人便送他礼物,然后挎着大步飞快的把他送回了现实世界。

  三、故事的结尾

  其实,故事到这里结束就完美了,就像所有的童话一样,都是这样就结束了,不用把王子公主婚后所有的,因为鸡皮蒜毛的小事而争吵都写出来。这也符合大众意义下对童书的期待。

  但是,作者没有,故事继续。探险家回到英国后,把巨人国的经历写成书,大肆出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同时也遭受着猛烈无情的抨击,说他是江湖骗子。为了证明自己,探险家决定再次进入巨人国。然而,此时的巨人已经全部被杀害,并且被别人当作邀功一样献给探险家,以作惊喜。

  故事的最后,探险家封笔,不再写作,过起了航海生活,每到一个港口,便请人在身上刺青,刺上一段故事、一段传说或者一首歌曲,就像当年巨人身上的那些烙印一样。这些仿佛都在问他,为什么当初不能谨守沉默?

  这便是九名望着星星做梦的巨人,和一个被荣誉欲望蒙蔽了双眼的小人的故事……

  四、给我们的反思

  说实话,看完这本书,很难受。善良单纯的巨人,温柔的接待了来自异乡的人,可是被自私又贪婪的外乡人所背叛。这是现实文明与古老部落之间的冲突,价值观上的差异,注定了一个悲剧的产生。

  也许这样的结局才更符合现实,每每看完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都会感叹“人性啊”。人性是最值不得推敲的,在欲望面前,人性里面的善良和包容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所以这本书与其说是给小朋友看的,不如说给大人看更合适。

  但是它归属于童书,我想只是作者想提醒我们,要永远像一个孩子一样保持纯真,和心中最初的那份善良。

  五、我们的结局

  还记得上中学时学的陶渊明那篇《桃花源记》吗?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也体会不到桃花源的美好,只觉得每天织布耕田,不管今夕是几何的日子哪有什么美好可言,简直无聊透顶。现在长大了,每天忙忙碌碌,却对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愈发向往起来。

  巨人生活的地方不就是我们现在羡慕的桃花源吗!还好,故事是虚构的,也许巨人们现在正生活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像故事里一样,每天唱歌、看星星,幸福快乐的生活着。我想这本书正好给了我们警醒,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心目中的桃花源,爱护它、珍惜它,不要破坏它。

  《最后的巨人》读后感(四):法国版《桃花源记》:一样的美景,不一样的结局

  还记得以前读书时学过的《桃花源记》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东晋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用白描式的文字,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便描绘出了一个恬静、美好的世外仙界。

  这里生活着一群为了躲避秦时战乱的普通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领着妻儿和乡邻,东躲西藏,好不容易寻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于是便在这里定居,不再出去,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直到一个渔夫偶然间经过,并闯入了这里,才发现了这片乐土的所在。

  这之后,人们便根据这篇文章,想出了“世外桃源”这个词,用来形容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或是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今天的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承受着比前人更大的压力,内心自然也是无比渴望,能有一片祥和、美好的世外桃源,好让我们缓解压力,拥有片刻的闲暇时光。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已经找不到了,但法国绘本大师法兰斯瓦·普拉斯,却在图画书《最后的巨人》中,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巨人版世外桃源。

  法兰斯瓦·普拉斯,1957年出生于法国,在艾司田学院主修视觉传达,并从事动画创作。

  普拉斯热爱阅读各种历史方志、地图、旅志,既是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家、精细详实的地图绘制师,又是穿越时空的说书人、富涵哲理的诗人。

  他创作了多部作品,其中,图画书《最后的巨人》荣获十一项文学奖。

  这本书描绘了一个渺小人类与九个梦想星星的巨人的故事,图画细腻,文字诗意,以恢弘画卷与悲伤故事展现文明的交流与冲突、情感的建立与破灭、人性的幽微复杂,令人怅惘深省。

1. 历尽艰辛,到达美丽的世外桃源

  在由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中,外科医生格列佛随“冒险号”出海,不幸遇上风暴,来到了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并由此展开了一场奇趣的冒险旅程。

  小说虽然迷人,但我却不免好奇,大人国中那些身高动辄高达十几二十米的巨人,到底会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直到看到了《最后的巨人》,可以说,书中的巨人,完全满足了我的幻想。

  巨人原来是这样的,巨人就该是这样的。

  故事要从英国探险家阿契巴德无意中得到的一颗巨人牙齿说起,这颗牙齿是阿契巴德从一位老水手那里买来的,大小有人的拳头那么大,牙齿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饰纹,在牙根的其中一个内面上,还藏着一幅极其微小的地图。

  阿契巴德凭借自己的学识,判断出这应该是通往传说中的“巨人国”的地图,于是立即组建了一支人马,踏上了追寻那片失落的土地的道路。

  过程中的艰辛自不必多说,一伙人浩浩荡荡地出发,最后只剩下阿契巴德一个人到达了目的地。

  原来传说中的巨人国,竟然是真的。

  巨人国中生活着九个巨人,他们身材高大,站在地上时,就像一根根大柱擎立着,仿佛支撑着天顶。

  他们的声音轻柔无比,柔细如美人鱼。

  更神奇的是他们的皮肤,从头顶到脚底都布满了彩色饰纹,连舌头和牙齿也不例外。

  并且,无论周围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巨人的肌肤都仿佛会做出反应。

  比如,随着阿契巴德与巨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巨人中最高大的那位——安塔拉的背上,就渐渐出现了一个小矮人的影像。

  这个人比巨人矮很多,还戴着一顶高帽子,正是阿契巴德!

  在与巨人相处的这段时间里,阿契巴德竭尽所能,在自己随身携带的这几卷羊皮纸上,书写、描绘各种与巨人相处的细节。

  阿契巴德刚见到巨人时,因为连日来的劳累,体力不支,晕了过去。巨人用最热忱的善意接待他,悉心照料他,使他恢复了健康,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把他当成孩子一样照顾。

  比起阿契巴德在寻到巨人前所遇到的,以猎人头为乐,将阿契巴德的团队全部屠杀殆尽的蛮族,巨人真是温柔太多了。

2. 人类如此渺小,人性却如深渊般复杂

  《桃花源记》中,与世隔绝的村民们见到了突然来访的渔夫,虽然觉得很惊讶,但也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在渔人临走前,村民们叮嘱他,“不足与外人道也”,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当初刚读到这篇课文时,年纪还小,经历的事情也不够多,就觉得村民小气,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不能让大家知道呢?

  直到现在,才逐渐明白,这些村民的做法是多么睿智。

  《最后的巨人》中,阿契巴德与巨人们相处了十个月,渐渐对巨人的生活感到厌烦。

  巨人们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决定送他回家。

  九个巨人每人送了他一块金黄色的琥珀,并由最高大的安塔拉,及另一个巨人杰欧,护送阿契巴德踏上归途。

  巨人们对阿契巴德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可是阿契巴德回到人类的世界后,又做了些什么呢?

  他一回到家,就马上关上房门,谢绝所有贵客,洋洋洒洒、奋笔疾书,把在巨人国的所见所闻,尽可能详细地给记录了下来,汇成了一套九大卷的著作。

  这套著作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接着,阿契巴德又走遍全国,进行巡回演说,大肆宣扬巨人国的存在。

  阿契巴德的这些行为,为自己挣来了无上的荣耀,却给巨人族带去了灭顶之灾。

  阿契巴德离开巨人国时,巨人们马上就要进入沉睡时间,这时候的巨人,可以说对人类毫无抵抗能力。

  九个温柔善良,纯真到心里想什么,就直接在皮肤上显露出来的巨人,被人类屠杀殆尽。

  阿契巴德十分后悔,却悔之晚矣。

  如果说阿契巴德是因为巨人没有嘱咐他保密,才把巨人族的秘密给泄露了出去,那《桃花源记》中的渔人,面对村民的叮嘱,又是怎么做的呢?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看到这段文字,有什么感觉?就我个人而言,简直是觉得毛骨悚然。

  渔人明知故犯,行为比阿契巴德还要恶劣。

  只不过,陶渊明还是给了那些村民一个好结局,让那些试图再次寻找桃花源的人,一个个地都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这片世外的乐土。

  而巨人国中的巨人,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在喇叭齐鸣、锣鼓喧天的氛围中,探险家阿契巴德,看到安塔拉巨大的头颅,由一辆小车拉着,向自己迎面驶来,似乎在谴责阿契巴德,“你就不能保守沉默?”

  人类如此渺小,人性却如深渊,幽微难测。

  《春秋左传·桓公十年》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财宝、才华、美貌本身都没有罪过,然而却总有心术不正的人想要摧毁或者抢夺。所以如果你怀壁、怀才、怀色等等,在没有足够力量保护这些资源之前,还是先韬光养晦,隐藏自己吧。

3.别样的结局,发人深思

  在普拉斯的另一部代表作——《欧赫贝26国幻游记》中,有个巨人国,国家的形状像个字母G,这个国家就是阿契巴德当初发现的那一个,而这一章的故事则与《最后的巨人》呼应。

  根据《欧赫贝26国幻游记》的描述,少年约翰是苏格兰地区上一片土地的领主,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无意间来到了巨人国的一块空地。

  约翰被这个神秘的世界所吸引,到这个世界勘探了好多次,并在之后的某一天,决定到这个世界住上一段时间,一探究竟。

  约翰费劲千辛万苦到达了巨人国,这时的岛上早已没有了巨人的踪影,只剩下一具具高大的雕像,面海竖立。

  其中一具雕像躺在乱草之中,胸膛因为受到风雨侵蚀而凹陷,露出了心脏部位的一颗黄澄澄的琥珀卵石,大小有人的脑袋那么大。

  约翰起了贪念,想要将这块琥珀卵占为己有,却在挖卵石的过程中引发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似乎是巨人在向约翰怒吼、咆哮。

  约翰吓得屁滚尿流,忙不迭地逃回了家,再也不敢觊觎巨人雕像身上的财宝了。

  我看到这里,却只觉得安慰,巨人们终于知道要如何保护自己了,尽管这自我保护的意识,似乎来得太迟了些。

  《最后的巨人》这本书中的一切,都是普拉斯虚构出来的,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故事没有现实依据。事实上,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中,类似于巨人族被屠的事,并不在少数。

  从公元前146年,迦太基的灭亡;再到大航海时期,欧洲对美洲土著的残忍杀戮。文明的进程,总是伴随着鲜血,历史的年轮底下,附着不知多少亡魂。

  著名科幻作家大刘,在自己的作品《三体》中指出:任何文明都不该向宇宙宣告自己的存在。因为其他文明一旦探测到你的存在,就会把你当作自身扩张的威胁,致力于消灭你。

  2017年,霍金也曾就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给出的是十分简单而有力的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如果巨人们在第一次遇到阿契巴德时,没有好心地收留他,而是任他自生自灭,是不是就不会遭遇这场灭顶之灾。

  又或者,阿契巴德在回到人类世界后,一直把那段美好的经历放在回忆里,守口如瓶,他的巨人朋友们,或许也就不会遭此横祸。

  只可惜,人性的幽微难测,让这一切如果,都不会是如果。

  而普拉斯,将这样一个忧伤的故事,用诗一样的语言娓娓道来,以魅惑人心的文字和图像,将我们领入充满想象的神秘幻境,探寻未知世界的惊奇。

  相信这世界仍然美好,对未知的生命保持警惕,并永远保持对异域世界的敬畏。这,或许就是普拉斯想通过这本书,所传达给我们的深意吧。

  《最后的巨人》读后感(五):法国图文大师用幻想文学,揭示人性的幽微复杂

  在世界各民族的传说中,巨人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传奇角色。从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巨人族防风氏、夸父氏,到古希腊神话中居住在西西里岛的独眼巨人,再到北欧神话中的巨人祖先尤弥尔。这些巨人仅仅是传说,还是在世界上真实存在过?一直是困惑现代人的一大谜团。

  可能是因为巨人的传说太具吸引力,许多探险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开启了一次次冒险之旅,希望能找到巨人的踪迹,但是往往都失望而归。英国探险家阿契巴德却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位,他从一位老水手那里,购得了一颗巨人的牙齿。令人惊奇的是,在这颗牙齿上有一张微型地图,所描绘的正是传说中的巨人国。于是阿契巴德以此为线索,竟然到了真正的巨人国。当然,阿契巴德的故事并不是真人真事,而是法国图文大师法兰斯瓦·普拉斯创作的绘本《最后的巨人》。

  法兰斯瓦·普拉斯热衷阅读各种历史方志、地图、旅志,又擅长绘画和写作,于是他凭借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用画笔和文字创作了一系列幻想文学作品。他创作的绘本《最后的巨人》,在欧美荣获十几项文学大奖;创作的《欧赫贝26国幻游记》,更是帮他奠定了法国当代图文大师的地位。

  《最后的巨人》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带给了读者极具代入感的真实体验。我们可以跟随主人公一起体验寻找巨人国的冒险之旅,一起感受不同种族之间的温情和感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冲突,以及人性的幽微复杂,不仅让人感同身受,更令人怅惘深省。

01、传奇色彩的故事,展现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法国作家法兰斯瓦·波说:“普拉斯对读者实在太友善——他相信仍有发明、创造的空间,相信在这个冷酷、暴力且快速运转的世界里,还可能存在着近乎童稚的纯真。”这也许是普拉斯创作出《最后的巨人》的根本原因吧。

  《最后的巨人》的主人公阿契巴德的初衷,只是单纯地想找到巨人国。他从英国萨塞克斯出发,跋山涉水,逾越险阻,最终到达黑河源头的巨人国。当他身患热病生命垂危时,巨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巨人将他的病治好,并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这样,他与九个巨人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美妙的时光。巨人们从头到脚布满彩色饰纹,他们的皮肤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他们有柔美的声音,他们会对着星星吟唱……他们生活得自由而快乐,平等而安逸。

  我们不由得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渔人误入桃花源,发现那里的人们过着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这是现实中的人们心之所向却求而不得的生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和普拉斯笔下的巨人国,都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理想化的世界。

  在理想化世界里,每个人自然也是理想化的,他们善良、纯真、友爱、慈悲、真诚,热心付出,不求回报,他们拥有的都是人性中美好的品质。现实中的我们却很难成为如此单纯可爱的人,即便我们努力向好,但是自私、贪婪、虚伪、懦弱、卑劣等人性中丑陋的因子,会时不时跑出来捣乱。这不仅是人性的差距,更是文明的差别。

  当现实世界的阿契巴德闯入理想化的巨人国,当他带着人类文明的气质,融入到理想文明的国度,我们看到的是美好和谐的瞬间,这是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两种文明因此变得丰富而多彩。然而,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因为文明的冲突随即而至。

  阿契巴德回到英国后,开始著书立说,把在巨人国的所见所闻公布于世。这一切给他带来了无上的荣耀,却给巨人国带来的灭顶之灾。好事者纷纷涌入巨人国捞取好处,巨人被屠杀殆尽。阿契巴德后悔不已,却悔之晚矣。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基本上以两种形式展开: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相互交织,谱写出不同的文明乐章。普拉斯与陶渊明不同,他谱写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他把和平交往一步步演变成暴力冲突,不回避黑暗,不美化现实,直击痛点。他的目的显而易见,警醒世人,让人们学会反思和深省。我们的所思所想会推动什么,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带来什么,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人类大课题。

  作家余华说:“伟大作家的内心没有边界,或者说没有生死之隔,也没有美丑和善恶之分,一切事物都以平等的方式相处。”普拉斯正是如此,他把文明的交流与冲突,把人性的美好与黑暗,用恢弘细腻的画卷和优美诗意的文字,一起呈现出来,让叙述宏大和谐,又极具深意。

02、“运真实于虚构”的手法,揭示人性的幽微复杂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时代、地名、官职、服饰、器用、习俗、称呼等,虚实真伪,扑朔迷离。为此,文史专家启功先生在《读红楼梦札记》一文中指出:《红楼梦》既有逼真活现之处,又不乏狡狯障眼之笔,并揭示了作者运真实于虚构的用心所在,烛幽照隐,洞若观火。

  这是伟大作家的高明之处,也是文学的价值所在。《最后的巨人》和《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普拉斯为读者打造的是动人心魄的幻想世界,所以巨人国和巨人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普拉斯同样采用了“运真实于虚构”的手法,借助虚构的故事,真实地揭示了人性的幽微复杂。

  回顾历史,发生在人类史上凶残的种族大屠杀历历在目,并且现实比虚构更加残酷。如同荷马描述的特洛伊战争,希腊统帅阿伽门农在发起进攻前向士兵下令::“我们要让敌方无一幸免,就连母亲子宫里的孩子也不例外。”这魔鬼般的诛杀令,让人不寒而栗。在历史长河中,无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还是对犹太人的屠杀,这些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带来的灾难都是罄竹难书。普拉斯借助巨人族的灭绝,影射的是真实的历史,揭示的是人性的阴暗面。

  阿契巴德看到被斩首的巨人头颅时,悔恨拥上心头。他知道,正是由于自己的愚蠢,执意揭发巨人温和隐秘之存在,才造成了这场可怕的灾祸。他称自己是被荣耀欲望蒙蔽了双眼的小人。

  阿契巴德和巨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成为珍贵的朋友,所以为巨人保守秘密,是他作为朋友应尽的责任。如果他能够谨守沉默,悲剧就不会发生。但是,当人性中自私、贪婪的因子跳出来作祟时,他就背离了友谊的初衷。九名望着星星做梦的巨人,因此成为了牺牲品。历经种种,阿契巴德放弃了拥有的一切,做了一名普通的水手,不再放眼全世界,只关注碧海与蓝天。此时的他如同巨人一样,眼里不再有世俗的贪欲,而是只有星辰大海。正所谓“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

  阿契巴德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是他“热衷探险—追逐名利—回归本真”的人生经历,折射的是现实世界里平凡人的人生历程。由此可见,普拉斯创作的这个故事,不仅是现实世界的缩影,也是真实人性的缩影。

03、电影质感的美学技巧,打造逼真的人文地理画卷

  作为图文大师,普拉斯不仅在文字上精雕细琢,在绘画上也是精益求精。他对各种历史方志、地图、旅志都十分感兴趣,所以造就了他的绘画不仅极具艺术性,也极具真实性,可谓是别具一格。

  陈丹青曾经说:“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已经不是绘画了。现在是影像,电影,或者别的什么。我更注意电影,前卫艺术。”当绘画不再是重要的传播方式时,如何让绘画更具传播性和生命力呢?普拉斯独辟蹊径,将绘画艺术和电影艺术相结合,把电影质感的美学技巧,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使绘画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一幅幅大全景的水彩画,如同一个个宽银幕镜头,光影搭配、色彩运用、黄金分割构图法等电影美学的运用手到擒来,独具匠心。所有的插图串联在一起,实现了图片蒙太奇的效果,如同静态电影,增强了传情达意的效果。总之,别具韵味的水彩画卷,雅致内敛的美学风格,绘画艺术和电影艺术的相得益彰,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虽然是幻想文学,但是书中出现的地名大都是真实的。阿契巴德从英国出发到巨人国,再从巨人国回到英国的全过程,可以在世界地图上画出完整的路线图。通过阿契巴德行走的路线,可知巨人国的所在地,是中国云南境内。关于沿途的人文和地理风貌,普拉斯借助绘画真实地再现了出来。

  阿契巴德是用两枚基尼购买的巨人牙齿,基尼是英国的旧货帀,这种货币在1633年出现,1733年以后逐渐成为了收藏货币,1813年停止发行。由此推算,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上半叶。所以,普拉斯对人文和地理风貌的描绘也切合了时代背景。

  阿契巴德乘坐的帆船在印度的加尔各答靠岸时,画面呈现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帆船遍布港口,码头上摊位密集,人头攒动,满载货物的牛车在街道上穿行,身着英式服装的阿契巴德,与两人裹着头巾、佩戴刀剑的人正在交谈,一派人声鼎沸的繁荣景象。

  阿契巴德在初冬季节横渡西伯利亚时,面画呈现的是一派唯美诗意的自然风光。满地白雪皑皑,白桦树傲然挺立,阳光透过白桦树林,将白雪映得发亮,与白桦树投下的阴影,形成了明暗交替的光影效果。三匹马拉着雪车在道路上疾驰,驾车人和阿契巴德嘴里呼出白气,将西伯利亚的独特风光展露无迹。

  普拉斯用精准细腻的笔触,将世界各地的人文和地理风貌,真实生动鲜活地勾勒出来,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同时,这样的绘画风格也增强了插图的叙事性,帮助读者通过画面更好地理解文字,或者通过画面独立的解读故事。总之,普拉斯将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巧妙结合,从而使整部作品的意境更深远,内涵更丰富。

  幻想文学,具有现实之根与想象之翼。它为孩子打造一个自由国度,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引领孩子的精神成长。《最后的巨人》正是如此,不仅让孩子学会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做自己,也满足了孩子的幻想文学启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