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狼图腾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狼图腾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2-08 23:0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狼图腾经典读后感有感

  《狼图腾》是一本由姜戎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6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狼图腾精选点评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狼的认知,至今还记得当年看到狼群围捕黄羊时的震撼,也在我里种下了对草原向往。这本新版比之前买的更加精致封面看起来也更有意境。买到这本新书后我突然想到,我的草原之旅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我们正在失去草原,我们不能失去草原。

  ●价格涨了太多,新经典开始圈钱了

  ●很喜欢新版的封面,非常大气,又很精致!这本书种草好久啦,小说中的经典期待阅读

  ●竭尽一生笔力雄心之作,对中国历史现实进行了新的审视与阐发。结合下种种,或许应该呼唤出我们灵魂深处的狼性拒绝绵羊了。

  ●和这本书可谓是很奇妙缘分当年为了接近喜欢的人,赶着看了狼图腾,如愿和他一起看了电影。当年因为喜欢书,去面试了这公司,虽然后续因为入职时间没能谈妥而错失。多年后的今天,拿到这本新版,有点小感慨

  ●早就听说了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强烈冲动机缘阅读,直到前几天有个内蒙的朋友跟我讲草原和狼的故事,吊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才想起来应该去读一读这本书。没想到,一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书中的故事非常精彩情节紧张激烈,通过主人公陈阵发生的故事,讲草原狼的特性串联起来,有些内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虽然后面陈阵有点祥林嫂式的哀怨,总归还是挺不错的一本书。

  ●在这片草原上,每一个生命都不容易,每一个生命都在感动

  ●看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狼图腾究竟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的图腾吗?好像也不尽然作为一本虚构小说,我觉得狼图腾的意义是每个人在一段艰难的岁月支撑向前的念和力量。看完非常触动,是一本可以陪伴人们走出生活低谷的书。

  《狼图腾》读后感(一):《狼图腾》:套马杆与草原狼

  有一种经过科班训练、逐步推进的职业作家,也有一种并不量产,但其一生经历创作才华可能集中于一本大书的“野生作家”,前者的杰出代表可推严歌苓,后者中的一个例子则是姜戎,当然,需要说明一点,这里丝毫没有批评严歌苓的意思(相反,本人是严歌苓的忠实读者)。在《狼图腾》之前,国内少有人听说过这个作者,但在《狼图腾》之后,整个世界认识了姜戎(或Jiang Rong),一个拥用套马杆和草原狼征服中外小说家

  以狼为故事的主角,姜戎显然并非首创。在《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格林童话》中,就有不少关于狼的寓言,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恐怕就是“小红帽与大灰狼”。狼的形象,要么以凶残为主,要么另有几分愚笨或狡猾,至少整体上是负面的。近现代也有些许作家写过狼,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名作《荒野的呼唤》就讴歌了狼对自由的向往(在《热爱生命》中他又让人与狼为生存而作了激烈斗争)。不过,类似的作品总是少之又少。

  这种现象到姜戎的《狼图腾》就不得不大大改观。在这部显然与其知青经历有关的半自传体小说中,姜戎穷尽一生笔力与雄心,对草原狼这种生物进行了无比细致的书写,并由此出发,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新的审视与阐发,甚至是颠覆。在《狼图腾》中,姜戎化身北京知青陈阵,跟随一位蒙古族老人毕利格,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体验着此前从未有过的生活:放牧、围狼、偷养狼崽。在与狼接近的过程中,他不断深化着自己对草原狼、蒙古族,以及自然的认识,最终实现了灵魂的飞升。

  和当时的很多青年一样,陈阵接受的教育是阶级论、历史目的论的教育,对现实和历史上的蒙古族人与狼都怀有主流观点,认为蒙古族人对汉族的战胜是野蛮战胜了文明,并认为狼是凶残而暴戾的,对畜牧经济有害无益。可是,等他走进了毕利格一家人的生活,耳濡目染,对狼在蒙古族人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了深入了解之后,他发现,草原狼蕴含着种种深意。由于我们如今已经有了生态观念,故很容易理解狼在草原生态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帮助控制草原物种的数量,当然,它们自身也受到环境的限制。

  可惜,这种生态观念(即便是以温和的面目出现)在重视摧毁、疏于建设、狂飙激进的年代显得尤为突兀。在草原经济中,牛、羊的核心地位无需赘述,而作为它们的天敌,狼捕食者狼无疑是影响草原经济的关键要素之一。正因为此,不难理解牧场当局(以包顺喜为代表)疯狂要求屠狼的做法。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四旧”的追随者毕利格老人,他既参与了围狼行动,又表现出拒绝和不忍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出发点,正是蒙古族人对腾格里、自然法则的敬畏。

  除了惊心动魄的围狼情节,偷养狼崽可谓《狼图腾》中又一个亮点。由于陈阵的大胆想法,我们每个读者都得以近距离接触这种让人敬而远之的生物。它们既无比普通(除却骨子里的攻击性,幼狼还不乏可爱一面),又超凡脱俗(即便人们反复试图驯化之,但它们就是向往自然和草原),甚至在历史上成了蒙古族人的崇拜对象。然而,随着辉煌的历史逐步散去,随着社会世俗的程度加深,数量不断减少的它们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呢?

  《狼图腾》读后感(二):多年前的史诗巨著,它是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14年与友人去香格里拉,路途中认识了一位本地藏民,藏民邀请我们去他家入住,盛情难却,遂和他一同前往。房子在公路边上,对面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草原,房屋是木制的平房,内部宽敞,墙壁上画着些佛像,庭院里还有烧香的地方。二楼平台上养着几条藏獒,锁在笼子里,卧室也在二楼,要去休憩时难免要与它们对峙一番,藏獒见到外人,鬃毛耸立,好不威风,一阵怒吼,我与友人仿佛做错了事般,一溜烟就跑进了卧室,藏民见我们这般胆怯,在身后说道,“它们不咬人,就是有点凶,关着在,跑不出来。”

  晚上吃饭的时候与藏民闲聊,他说这里的藏民每家每户都会养藏獒,有的养一只,有的养好几只,末了,他还加了句,“我家这狗估计也要生崽了,你们要是在这玩的时间长,回头给你们每人送一只。”萍水相逢竟这般热情,实在是不好意思,谢过了好意后便把话题岔到了别处。藏民说起了天葬,将人的尸体放在山峰任秃鹫啄食,汉人听起来总觉得不寒而栗,这不“死无全尸”吗?无论是哪国人,都有个一尘不变的传统,人死后一定要“落叶归根”,汉人是农耕民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根便是“土地”。藏民信教,灵魂与肉体都是上天赠予的,秃鹫飞得高飞得远,灵魂先走一步,肉体便可劳烦它们带到天上。

  多年前,传得家喻户晓的草原史诗巨著《狼图腾》将神秘的天葬、豪爽的蒙古人、野性的狼带到了公众的视野里。近来重温一遍后,感觉却与从前截然不同。藏民喜欢藏獒,喜欢的是它的忠诚,一生只认一个主人;喜欢的是它的凶狠,力大如牛,呲牙咧嘴。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喜欢狼,喜欢的是它的桀骜不驯,喜欢的是它的勇猛团结。藏民信教,他们忠于教义,教义也束缚了他们,藏獒为他们代言倒是更适合不过了。草原牧民信腾格里,腾格里是天神,无拘无束的象征,狼的习性更贴切他们的生活。藏民与蒙古牧民唯一的共同点是天葬,魂归故里,他们的故里都是天。

  《狼图腾》多年前能火遍大江南北,可不是只有“猎奇”那么简单,他所推崇的“狼性文化”至今都广为流传。但我欣赏的只有前者,而后者我存有质疑。作者对狼日常生活的描写已入臻境,甚至有一种错觉,作者写作时是不是一直和狼生活在一起。比如作者描写狼捕杀马的情景,那一帧又一帧的画面高速的在眼前划过,那是摄像机都无法捕捉到的镜头,马见到狼惊慌失措,仓皇而逃,狼见到眼前的食物穷追不舍,拿下它们只是时间的活动,狼机智的绕过马的后蹄从侧面进攻,四只利爪腾的一下就抓到马脆弱的腹部,健壮的狼一下子就把马的腹部拉出了一道豁子,老弱的狼则依靠马奔跑的惯性“借刀杀人”将马肚扯破,血流一地,马极速奔跑一不小心踩着腹部流出的肠子,其它器官也一同扯出,死于非命。《动物世界》里都从没见过如此残忍的画面,但作者所描绘的,仿佛让你就站在了草原上,凶残的捕杀在你眼前清晰上演,自己似乎都成了马背上的人,不寒而栗。

  若是仅仅看狼的生活,该著作称得上史诗级作品,狼的高超战术,踩点、围攻、捕捉;狼的狡黠,狡兔都有三窟,狼何止三窟;狼的不屈不挠,即使面临死亡,也依旧不失体面,关于狼的一切,作者都巨细无遗的记录了下来。但作者记录狼的生活仅仅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我却不大赞同,作者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贬低农耕民族,抬高游牧民族,狼性文化自然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儒家文化也有可取之处,弃如敝履可不太妥当。作者所举的例子更有为了证明而证明之嫌,或者称为“硬塑”更为恰当,先有结果,后有原因,而不是先有原因,后有结果,因果倒置显得作者的观点颇为偏激,甚至狭隘。

  但作者有一个观点我倒是颇为欣赏,“在草原上,做什么事都别做绝,兔子急了还咬狼呢,母狼急了能不拼命吗?不只是草原,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把事情做绝,因为没人会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常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留一线”不仅仅是草原生态链必不可少的一还,在人际交往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想起前段时间看的老舍作品改编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新任农场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做事过犹不及,惹得下面的人怨声载道,被顶替的主任不温不火,左右逢源,上下级都留了一线,最后又翻身当上了农场主任,赶走了新主任。这旧主任的处事方法和作者的这一观点是不是都有点“中庸之道”,作者明明讨厌儒学,这一点却又与儒学的观点契合。

  抛开作者个人观点不谈,《狼图腾》依旧算得上是一部经岁月淘沙过后闪闪发光的作品。

  《狼图腾》读后感(三):自然是一个圆圈

  老人轻声说:黄羊可是草原的大害,跑得快,食量大,你瞅瞅它们吃下了多少好草。一队人畜辛辛苦苦省下来的这片好草场,这才几天,就快让它们祸害一小半了。要是再来几大群黄羊,草就光了。今年的雪大,闹不好就要来大白灾。这片备灾草场保不住,人畜就惨了。亏得有狼群,不几天准保把黄羊全杀光赶跑。 陈阵吃惊地望着老人说:怪不得您不打狼呢。 老人说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还能活吗?你们汉人总不明白这个理。2015年春节,《狼图腾》电影上映。因为个人习惯,在电影上映前赶着把《狼图腾》原著读完了。说实话,第一遍的《狼图腾》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只觉得画面感很强,描写非常生动。 狼这种动物,在我看来一直是非常漂亮、帅气的,因为狼的颜值所以还算是喜欢。现在大火起来的“狼性”,说实在的,我是个懒人,我愿意做只软软的猫。 读书这件事上我有个怪癖,我喜欢看版权页。当我看到版权页上的地址时觉得眼熟,好奇拿起手机搜索一看,居然是多年前大学毕业时我面试过的公司。有一种缘分的感觉,似乎多年前的自己站在起点,然后跑了一个圈,现在我们汇合了。

  在自然界,摄入和排除物总是平衡的。牛的粪便由细菌转化循环到土壤中,又经蚯蚓和草,再回到牛的身体去。(《生命的运作方式》22页 [美]马伦 霍格兰、伯特 窦德生著 后浪)人类,在自然中属于一个有点特殊的存在。我们自以为站在了食物链顶端,站在了自然界的制高点,自以为拥有科技、文明等等的力量,实际一切都是自以为。殊不知,所有的一切大自然早有安排。我们都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点,一个无比渺小的用以维系平衡的存在。

  在草原上,狼、黄羊、老鼠、草等等生物共同维系着草原的平衡。狼很聪明,它们不会过度狩猎,一口气把黄羊吃光。以毕利格为代表的人们也很聪明,他们懂得要打狼,但也决不能过度打狼。没有狼草原和人都活不成。他们生活在草原上,狼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以猎到狼为骄傲,把狼皮挂在蒙古包外,像旗帜一样炫耀。他们尊重狼群,死后将肉身献祭给狼群,魂归腾格里。大自然是残酷的,能够在草原上生存发展的民族顽强性可想而知。也许毕利格老人的文化知识不如陈阵,可他却懂得最原始最基本的道理,平衡。

  贪婪也许是人类最难攻克的弱点吧。最小的事情,我个人就是吃饱了还嘴馋,还想多吃一口,肉就是这么长起来的……明明用不着这么多热量,却过度摄入,加上运动量又小,我不胖谁胖……

  以包顺贵为代表的人们组织打狼,他们开着吉普车驰骋在草原上,踩足油门追赶狼群。自以为是的站在制高点制裁生命,殊不知是在自掘坟墓。没有了狼,野兔、旱獭成了灾,别说维护草原了,连正常农业生产怕是都不行了吧。他们贪图于所谓战胜狼群的胜利感,荣耀般的烹食狼肉,炫耀的占用狼皮。如同现在在非洲,在青藏高原上猎杀大象、狮子、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人如出一撤。自然是一个大循环,在草原上用药物灭了老鼠,动物又吃了含毒的老鼠,而人再吃含毒的动物……人类也是自然大循环中的一部分,站在吉普车上疯狂的逼追狼群真的是自以为是的嚣张。人与自然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19年,亚马孙森林火灾频发,截至2019年8月森林火灾数量超过7.2万起,较2018年同期增长了83%。人们为占用更多土地用于放牧或耕种,砍伐雨林,并通过燃烧树干、树枝、树叶等清理现场,而燃烧留下的草木灰烬能成为滋养土地的养料,也因此造成了火灾频发。火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大火已导致全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明显飙升,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一系列连带后果不堪设想。从亚马孙雨林南下的火灾烟气对南马托格罗索州、圣保罗州和帕拉州部分地区造成明显影响。圣保罗市天空被黑云覆盖,白昼宛如黑夜。圣保罗大学研究人员在浑浊的雨水中发现植物燃烧后留下的有毒物质。

  2019年至2020年,澳大利亚东部丛林大火肆虐,灾情加剧,数以千计的居民被迫逃离家园。诸多野生动物也在这次大火中丧生,甚至濒临灭绝。持续数月的山火危机中,浓烟已经飘到距其2000公里外的新西兰,导致新西兰空气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雾霾。

  美国的汤姆斯河小镇由于化工厂排放的污水,造成人们相继出现不适症状,小镇甚至被称为“癌症村”。位于非洲的埃博拉河流域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在1976年第一次肆虐人类群体之中,至今仍夺走了无数生命。

  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发现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血疫》279页 [美] 理查德 普雷斯顿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自以为是的站在制高点上,打狼群,猎杀野生动物,捕食野味,获取了过多本不该属于人类的东西。自然是一个圆圈,是平衡的。我们都只是圆上的一个点罢了,和自然相比,我们所拥有的的那些科技文明不值一提。在大自然中,大到动物小到微生物,还有植物、阳光、雨水等等,大家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当平衡遭到了破坏,圆圈被打破,失衡了的自然为了生存开始反过来猎杀人类。从早期的沙尘暴,到后来的雾霾,再到近期的火灾、疾病,个中意义还需人们自行品味。

  《狼图腾》读后感(四):共享大自然的馈赠-读《狼图腾》有感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对于《狼图腾》来说,确实如此。

  多年以来,对《狼图腾》的评价有褒有贬,有的赞扬它是“一席丰厚的文学细节飨宴(张抗抗)” ,曾入选《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甚至于2007年因为“具有强大的感人力量,景观恢弘”而在243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 MAN亚洲文学奖。也有人认为《狼图腾》存在硬伤,胡编滥造,歪曲“狼”的本性,“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挑战姿态歪曲事实、颠覆常识”,“严重误导青年读者”,将其定义为“汉奸小说”或者“伪草原文化”。

  《狼图腾》究竟讲了什么,宣扬了什么,是什么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并直至今天还让人们争论不休?然而,我相信更多人了解的《狼图腾》是电影《狼图腾》,而不是小说《狼图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小说《狼图腾》与电影《狼图腾》是不同的。为确认这个事实,我专门看了电影《狼图腾》、电影编剧写的书《狼图腾:剧作》以及美工写的《狼图腾 : 视觉设计与叙事语言》,甚至号称《狼图腾》御用驯兽师的“狼王”安德鲁•辛普森的《狼图腾:驯狼记》(但是此书实际与《狼图腾》没有关系,是出版社借用热点)。在小说《狼图腾》中并没有巴图和毕利格老人等人物的悲情逝去,也没有嘎斯迈和陈阵诱人的爱情故事,巴雅尔被狼咬伤的情节,以及小狼奇迹般的逃走。因此,希望了解真相的读者需要亲身阅读小说《狼图腾》才能了解真相,才能体会草原人对自然、对生命、对狼的敬畏,进而有自己的认识、思考和评价。

  2019年,《狼图腾》入选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据网络报导,“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机构联合推出,只有70年来展现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的精品力作才能入选,所有入选的原创长篇小说均由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为主任,丁帆、朱向前等资深评论家为委员的评审专家委员会推荐选出,代表了中国文坛70年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最高成就。

  据说目前《狼图腾》已正式出版500万本,而盗版和电子版阅读则不计其数,还有各种翻译版本在全球各地发行。在出版形势趋紧的今天,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选择将《狼图腾》作为“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之一再次出版,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明显的商业价值,我想还是因为蕴含其中的人文理念,及其由此所引起的对汉民族乃至人类未来的思考和争论。

  2004年我第一次读到《狼图腾》,当时它正是话题焦点,但由于很多原因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十多年后再次阅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版《狼图腾》,仍然被弥漫其中的草原狼的野性,以及艰难岁月中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努力向前的信念和力量,以及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生的故事所震撼。

  小说《狼图腾》的故事情节可以称得上“非常简单”,没有很多的高潮(个人认为也许只有军马在风雪夜被狼群围剿可以称为高潮)和冲突,也没有更多的催人泪下的悲伤情节,但它在叙述方式和手法上具有独到之处。小说以陈阵、杨克为代表的北京知青在蒙古草原上的插队生活作为叙事平台,通过将草原上相依相存的以毕利格老人为代表、信仰“长生天腾格里”的草原原住游牧民族,以道尔基为代表的没有信仰的东北蒙古族,和以包顺贵为代表的、破坏草原自然生态的汉族外来人在平凡生活和信仰、对待狼的问题上存在的差异和冲突,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存与信仰、文明的成长和冲突等人类问题蕴含其中。

  《狼图腾》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在于成功的引起了读者对草原狼的凶狠、血性、顽强和团队精神等天性的认识,对所谓“狼图腾”和“龙图腾”的思考,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民族性差异的评价,继而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思考,乃至对汉民族人生价值和价值标准的思考。然而,我其实更关注的是小说中描述的狼的生活,狼对自由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陈阵在与以自由为天性的草原狼接触的过程中,通过崇敬草原狼的毕利格老人对狼的介绍,观察狼与狼之间的交流方式,逐渐了解到狼既不是恶魔,也不是神明,而是一种有智慧的社会动物。它们无拘无束、狂野不羁、难以驯服,但有自己的信念、勇气,对族群有奉献精神,是一种能沟通、传授知识甚至表达感情的动物。狼和人类一样,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但凭借强烈的社会性,通过合作实现了捕食狩猎的成功。在雪夜围剿军马以及雪湖三面围猎黄羊就是它们社会性和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

  草原狼对自由的向往至死不渝。小说中,陈阵对小狼的饲养和对它的行为的观察完全体现了这一点。在短短几个月的成长过程中,小狼通过不断的抗争呼唤自由,争取自由,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怀抱,直至最终到生命的结束时刻仍然在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小狼以生命为代价,虽然没有获得应有的自由,但它的所有行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小说中,小狼狼牙的失去,也许隐喻着蕴含在人性中的对自由的渴望和抗争的逝去,而小狼的死去则意味着如果还继续采取荒谬的“人定胜天”的举动,人类未来一定难以逃避灭亡的劫难。

  《狼图腾》展示给我们的是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智慧的人类如何取代肉食动物-狼,进而改变狼群生存的自然世界,破坏了狼群的社会结构和积累的知识,使得狼群的举止不再像狼,又将人类惹下的麻烦怪罪于狼。然而,只为了人类的利益而改变自然规律,期望能够催生美好世界的例子凤毛麟角,且这一行为影响深远,因为万事万物都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所有物种都为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转付出一臂之力,狼也一样,它在草原中的重要作用是人类不能替代的。小说最后提到,当二十年后,陈阵和杨克再次踏上草原,原来绿草繁茂的草原已经接近沙漠化了。《狼图腾》希望通过这一景象告诫我们,人类应该通过保护动物与生态系统,给予自然以爱心和尊重,而不是伤害和破坏它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版《狼图腾》依旧延续了先前版本以狼的双眼作为封面。很多以狼为主题的书的封面也都以狼的双眼作为封面图案。美国土著谚语说:“从狼的眼睛里可以看到你自己的灵魂” 。

  《狼图腾》读后感(五):《狼图腾》:千百年来的狼性文化,竟道尽了人性的复杂和失衡

  出生于1946年的姜戎是江苏北部革命老区的一名干部子弟,后来因为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全家移居到了北京。1967年,作为作为一名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他主动请缨,去内蒙古草原接受“再教育”,这一待就是十一年。 在草原上的十一年间,他吃着蒙古餐、住蒙古包,还钻过狼窝,掏过小狼。因为听了太多蒙古老牧民讲述的关于狼的故事,加上自己在草原上的亲生经历,姜戎渐渐迷恋上了这种既狡猾又智慧的动物。 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和思索,历经漫长的创作过程,姜戎终于完成了这部五十余万字的,聚焦了历史、人文精神和文化关注的长篇小说。2004年4月,面世仅5天的《狼图腾》,销量便迅速攀升至各大书店榜首,年内50多万册的销量更是刮起了一阵强势的“狼旋风”。 一、《狼图腾》的故事 姜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本书,我相信凡识字的中国人都会愿意看的。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你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东西,那么生机勃勃的草原,那么一种强悍的精神,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的确,一直到现在,《狼图腾》仍然像一条独一无二的小狼,向我们昭示着关于自由和生命的真理。 《狼图腾》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主要讲述的是1966年到1976年时期,一名汉族的男子——陈阵在内蒙古中北部草原上的个人经历。作为知青下乡中的一份子,陈阵在中国边境锡盟东乌旗满都宝力格牧场额仑草原上度过了十年游牧民族的生活。 在和狼相处甚久的日子里,陈阵开始思考蒙古游牧民族与中国汉族之间复杂密切的关系,他开始对那位曾经创建了很快欧亚大陆庞大帝国的成吉思汗着了迷。 陈阵觉得,成吉思汗能够获得那么多成就,完全是受到了狼的影响。并全然不顾游牧民族的反对,偷偷把狼崽作为了自己的宠物。在小狼的引领下,陈阵逐渐打开了草原游牧民族真正的精神世界,也发现了这如天堂一样的净土乐园对原始的美丽。 但对于那只虽然被自己剪断了利齿,用铁链剥夺了自由,但还是愿意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帮助他去重新认识游牧民族精神的小狼,陈阵最后还是背上了沉重的负罪枷锁。 故事的结尾,是陈阵在好友的陪同之下,回到阔别了20年的草原。当他重新踏上这片让他在梦里魂牵梦萦的土地时,一场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也拉开的序幕。在这场谈话当中,陈阵重新审视了“草原逻辑”,并对狼精神再次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而这种精神也恰恰直指对国民性格的批判和反思。 二、《狼图腾》的真正寓意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是原始人类对本氏族人的祖先或起源所作出的想象,形象多为动物。图腾形象被认为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能保护本氏族的成员,还能赋予他们智慧和技能,因而被当作保护神,在氏族成员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渐渐地演变成这一氏族的标志和象征。 图腾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相互区别的功能,一个民族的风俗、观念乃至文化的形成都与图腾的意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宗教的起源也与图腾相关。 狼图腾实际上是中国游牧民族几千年来从未中断的民族图腾。从古匈奴、古羌族一直到鲜卑、突厥、契丹等民族一直信奉狼图腾,以狼为自己民族的兽祖,并尊奉为草原的保护神、楷模、宗师。历史上曾经所向披靡攻占了西方领土的东方民族,均为游牧民族。而对世界震撼最强的就是三个信奉“狼图腾”的民族匈奴、突厥和蒙古。这充分说明了狼图腾精神持久的生命伟力。 在美国影片《与狼共舞》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并不是牛仔们在簧火旁弹出的动人的吉它声,而是在白人文化与土著文化的矛盾冲突中,白人的强权文明对草原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 他们随意结果他人的性命,他们仅为牛皮和牛舌便用现代的武器射杀野牛而任其在草原上腐烂。影片中呈现的狼代表着草原生活的野性形象,也代表着来自现代文明世界的白人与印第安人充满野性与自然精神的文化本来可以实现的一种互补式的和谐交流。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两百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们,因为在欧洲已没有活路才挺而走险或卖身为奴来到美洲,他们要寻找的原本是幸福安定的生活,是摆脱欧洲文明的奴役而无限贴近大自然的和谐。 而他们的到来彻底消灭了有着狼的自然本色的印第安土著文化,民族图腾。他们把印第安人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相亲相爱的机会丢掉,为保卫自己的妻子儿女或生存机会而拼死战斗,按照原始的道德处理纠纷,他们正在所毁掉的正是他们梦想得到的精神财富。 作为草原人精神上至尊的宗师,狼是千万年来充满豪迈激情民族精神的象征。正如作者姜戎先生所言:重塑狼图腾柱。狼性进取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草原狼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反思 01 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才能做到真正的“与狼共舞” 通过《狼图腾》我们知道,在草原上有四大害:草原鼠、野兔、旱獭和黄羊。因为有狼的存在,它不仅是消灭草原鼠的主力,还是在所有动物进入冬眠的时候,防止野兔破坏牧草的“功臣”。 草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狼则是这个系统中的大环。如果破坏了这个大环,草原牧业就维持不下去了。游牧民族在长期与大自然相处,和狼群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也深刻地领会了狼群、羊群和草原之间的相互制约、动态平衡的规律。 “狼图腾”作为一个民族中的信仰,是草原生态的指标,它支撑着草原人可贵的生态理性。牧民们既“打狼”也“护狼”,实际上就是对于朴素生态信仰和这种信仰推动下的生态理性制衡。 书中提到:“狼也可以打,但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也活不了。”由此可见,对于狼图腾的崇拜,是环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计划,这并不是当代人才提出的命题。要知道,捍卫自然生态比人的命更宝贵,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要平衡发展,要和谐发展,就要遵从自然的规律。 为了经济建设、不顾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的毁坏势必会让我们自食其果。 02 只有更了解狼性,才更了解人性 历史证明一个民族要想复兴和富强,必须发展生产力,但是绝不能“惟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振兴民族的基础,但还不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把培育强悍进取的民族性格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这才具备民族腾飞的两个翅膀。 《狼图腾》中的狼不仅是坚毅的强者,还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神灵。面对被狼群打围后残肢断骨,碎皮乱毛,成为狼群鞭尸泄愤的冻马群,陈阵第一次目击了狼性如此大规模的残暴,当时他就在想,难道人将人碎尸万段、抽筋剥皮的兽行也是从狼那儿学来的? 可是,人性从来就不是确定的、固定的和僵化的,而是不断变化、流动和发展的,所以它的复杂性在狼性之上。可人一旦失去了狼,或者自己消灭了它们,人类也就失去了对照自己和认识自己的条件,这会让我们对自己的人性越发感到迷惑。 要知道,狼的精神不仅只有野蛮、落后、贪婪、残暴,它还包含着勇猛、刚强、进取,而且还有团队协作、企划谋略。也正因为有了狼性的对照,人性中的双重性和矛盾性才被体现出来。要知道,当人性的“野性、阴暗、冲动”被激发出来,人类就会失去理想,就会毁灭掉美好的东西;当人性的“有思想性、有感情性和有文化性”占主导地位时,人类就会拥有和平、和谐和愉快的生活环境。 03 狼性文化其实就是企业文化 《狼图腾》除了让我们看到草原狼对环境和人类带来的深远的影响之外,它也揭示了许多企业精神的内涵。 狼群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就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紧紧抱成团”的道理。 草原上残酷的生存竞争和淘汰机制,是狼群顽强地保留了协同作战能力的根本原因。狼的团队精神是严酷的草原经过几十万年的时间,严格筛选和培育出来的遗传基因。 狼群在行动中的配合默契、明确方向和善于沟通,对于我们如今的企业而言,也是最需要学习的一环。作为世界上最善于交流的动物,头狼非常善于利用这种复杂的沟通系统指挥群狼,及时调整战略战术,直至取得成功。除此之外,头狼还非常鼓励狼成员们嚎叫,因为每一匹狼都有独特的声音,通过嚎叫及时传递信息。 姜戎在《狼图腾》的题词中道:“献给:卓绝的草原狼和草原人;献给:曾经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一个“曾经”,点破了草原和草原狼最终的命运,也点破了全书的悲剧结局。 作为一个正在昂首阔步向着更高、更远方向发展的文明社会,身为其中的一员,我们的价值观是否已经从自我实现变成了整体实现。当我们充分地了解狼性文化和草原狼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后,我们是否可以重新端正整体主义和平等主体思想,试着重塑“狼图腾”的大旗,帮助狼及其它们的文化,得以在未来继续延续下来。 要知道,只有生态和谐,我们才会和谐。就正如卢梭在他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中所说的:“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能得到自然的帮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