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矶
对于采石矶,这个名字很久之前是在火车上熟悉的。买茶干的小商贩一个劲叫着:采石矶茶干!采石矶茶干……其实,那时耳朵里感觉到的是彩色鸡一类的语言。想象着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后来,才慢慢了解采石矶其实一处江边山,因为地形关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知道传说中李白就在采石矶的江边捞月而沉江。当然传说之中,还是有部分的实际可能。很久以来一直希望自己能够走进那里,走进李白人生中最后的一小段时光。
已经是8月底,秋意阑珊。一早我们一家家驱车达到采石矶景区门口,这里显得比较安静,其实恰好符合我的心境吧。
走进一个院落,古朴雅致,应该很是符合李白的情调吧。假山还是那么安静,岁月流转,几千年很快飞逝,当年李白来时一定甚是荒芜吧?而今的院落,是为了迎合多数游客的心吧。
之后走出院落,进入一个小门——太白楼,这是存放纪念李白的物品之处。
走进一间 高大的门楼,应该是楼的主体了吧,门口的对联一下子吸引了我拍摄——神存采石志在青山一生俯首谢宣城。还有一副对联——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这是对李白最好的评价吧。楼内陈列了一些明朝嘉靖年间的青莲居士的诗集。那些堆在那里没有人声音没有动作的却一下子给我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似乎它还带着李白的温度。其实从唐朝到嘉靖已经是几百年的岁月烽烟。
转过角,走过宝壁之后,却发现两个女人无聊地吹着电扇。她们在这里只是谋一份生活的工作,没有那种雅致的情调吧,真是有点煞风景。
在这工作的人可以是研究李白的人吧。可惜了……那些走过的导游即使说出有些内容流利也是背熟了景区的解说。
楼内很是安静,那些天井里已经生满青苔。墙壁也是绿色丛生。倒也是一番古意扑面而来。
处处都是按照太白的神韵所设计吗?有几幅壁画颇有韵味,我们还是拍照留念。
出门之后沿着一条小道准备上山,恰好遇见一位扫地的老妪。比较喜欢她的那种状态,不疾不徐。我们准备沿着石头台阶而上的时,她说话了:“这石头台阶陡,上山就沿着那天平坦的路走去,还可以走过大脚印。”还没有等我们问话就已经给我们提醒,这样的风格倒是符合李白的那种侠义情怀吧。于是,沿着平坦的路走过去,很快就看见江水翻滚,果然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一块并不巨大的石头上露出了那个大脚印。据说当年朱元璋的部将常遇春再次跳船上岸,也许是力大无穷所以踩出一个深深的脚印。但是我感觉可能是后人为附会传说而做出来的未可知。
江水拍打石岸,激起阵阵飞沫,却因为水色浑浊,缺少那种千堆雪的美丽。沿着古栈道前进,很容易叫人想到那些曾经为了王朝兴衰而搏击在江水附近的人们,如今皆是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