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饥饿帝国》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饥饿帝国》读后感1000字

2020-02-20 23:48: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饥饿帝国》读后感1000字

  《饥饿帝国》是一本由(英)莉齐·克林汉姆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4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饥饿帝国》精选点评

  ●选题有意思,虽然英国饮食几乎是遭到全世界吐槽神奇存在,但是不列颠作为史上疆域最广的殖民帝国,其饮食习惯文化在殖民过程中如何受到海外贸易网络的影响,供需的变化产业发展移民流动食品迁移展开了就是一部微观世界史,书中时常描绘不同历史时代的某个具体的用餐场景,以及详尽食谱做法,用以侧面反映时的饮食风貌,本应该是很有新鲜感读物。燃槽点实在太多,首先论述缺乏整体统筹,缺少清晰脉络将不同时代串联起来,其次翻译糟糕,欠通顺、直译感重的语句比比皆是校对马虎错字漏字屡见不鲜。最严重问题作者作为腐国人,为殖民时代腐国出于利益算计所犯下的罪恶而辩护的嘴脸也过于丑陋集大成者莫过于第11章“变相的自由贸易”里赤裸裸地为针对中国鸦片贸易而张目,屁股坐得实在太歪,吃相也太难看

  ●翻译和责编出来挨打。本以为是多么令人垂涎欲滴又能学到知识的书啊,真是浪费了好题材。书里所谓的“菜谱”看着就很难吃,也没有实践性。很多段落都让我想起刚做完的托福阅读,很倒胃口。对大英帝国的殖民史有了些许了解,尤其是奴隶,太惨了,看他们的食谱感觉个个都会便秘。书中提到贫苦工人阶级为了以低成本获取热量猛喝甜茶、吃罐头、人造黄油,本穷人马上猛吸了一口手里的热奶茶

  ●非常有意思角度,看现代世界进程的一个侧面,即食品、以及食品加工贸易,怎样促进了英帝国经济、饮食文化、工业、乃至军事全球互动的发展。最有意思的,是为鸦片战争中的“鸦片”正了名,鸦片既不是中国百姓羸弱都原因,也不是大清白银升值减少从而影响了王朝经济的罪魁祸首。其实,鸦片以及其部分毒品,不是不能戒的,比香烟戒断的比例不知高了多少。

  ●详见评论页面的“长短评”。

  ●叙事有点大条食物偏爱加一分。

  ●3.5,可算是微观史学范畴,但绝不是严谨学术作品描述的大量历史细节非常值得一读,写得极为有趣生动详尽(虽然老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可以一窥当时各国人的生活工作状态,但各种结论也太牵强了吧,简直是避重就轻,强行扣题,B是A的现象并不代表A是B的本质啊,作者难道在写命题作文吗?翻译一般,常常读到奇怪句子不舒服。PS:本来想给4的,但鸦片那章,对卖毒品的进行道德谴责怎么了?还觉得委屈了?啧啧

  ●好一个大部头,通篇尴译。唯一能让人饶有兴趣地读进去的部分恐怕就是菜谱了,而且还得有个前提是你必须是个吃货。洗鸦片、说中国妖魔化鸦片的那一章简直不能忍。书里提到本英国杂志Punch,它创始人的后人现在是做手游的,几年前业务上有过交流顺道学习了他们的发家史,可以这么说,目前市面上看到的关于这本杂志名字的翻译,都是错的

  ●殖民帝国食物志,松散地介绍了欧亚美非在殖民和工业革命时代的食物变迁

  ●主题很好,但写的很浅,另外翻译的水平很低,有大量低级错误

  ●全书看完,是书并未有简介中说的那样好。首先本书以食物为主线,贯穿起英格兰的殖民历史。每章通过一种食物来切入历史,但这样的处理让全书显得十分零散,东一棒槌西一榔头,对历史没有整体性的把握。其次,全书并不是很有趣,文笔比较生硬,翻译也有好多不太通顺的地方。而且不少篇章都为英国殖民史上的罪恶进行辩护,如十一章关于鸦片贸易的部分宣称:“(农民)遭受的是饥饿而非鸦片上瘾的痛苦”,然而就在前两页,本书还描述了鸦片的昂贵——鸦片价格等于同重量的黄金!农民吃不起便宜的犯却能有钱抽鸦片,堪称英国版的“何不食肉糜”了。

  《饥饿帝国》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从食物了解历史

  不好意思来晚了,拖了这么久才写书评。不过读完这本书也就只有想试试每篇书后的菜谱,而且看起来还不太实际。从历史和社会看待英国食物的变迁。历史与食物互相影响,依存。作者的角度很奇特。这样一本厚实的历史著作却完全不难读。完美而又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历史的事实和现代的奇闻异事。令人耳目一新。

  从远东到新大陆,从鳕鱼,牛肉到香料,事实上我们今天吃的每一种食物仍然保留着帝国的味道。

  《饥饿帝国》读后感(二):笔记(未看完)

  1.腌鳕鱼取代羊毛制衣业,英国航海贸易开始发展

  约翰•卡博特(乔万尼•卡托特)发现了巴芬岛,亨七将其命名为纽芬兰岛。

  2.英国为维护国内牛肉较高的价格,禁止进口尔兰动物和黄油,爱尔兰市场转向新大陆

  爱尔兰黄油换纽芬兰腌鳕鱼,运往弗吉尼亚作为黑奴食物;

  西印度群岛也节省土地扩大蔗糖种植,食物依赖进口爱尔兰牛肉。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111111111111111111111

  《饥饿帝国》读后感(三):民以食为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从英国殖民帝国各地食物相互交流和贸易的角度,讲述殖民历史,角度较为新颖。原产地不同的各种食物,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而且构成了全球贸易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早在英国工业革命、英国纺织品征服全球以前,农牧渔产品就已经实现了全球贸易。 全球贸易的发展,国际运输技术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使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南美等更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进口,降低了英国食品价格,在改善中下阶级生活的同时,也把大量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和农村解放出来,投入城市和工业部门,促进了英国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 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曾长期是中国人最大的关切,现在这个问题终于基本解决了。书中讲述的故事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情况十分相似。几十年来,我们的餐桌上的食物同样也发生了极大变化。 各章节内容过于零散,作者在第十一章极力为英国罪恶的对华鸦片贸易洗白,显得强词夺理,让人不敢苟同。

  《饥饿帝国》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饥饿帝国》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封面现代化的排版设计所固定,喜欢里面那个深灰色质感的英文字母“THE HUNGRY EMPIRE”变色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查看不同的颜色,如同书中的内容一样,讲述20多种美食的发现和帝国发现的联系。

  全书通过二十道菜或者实物的发现讲述英国美食和历史的故事。比较喜欢作者细腻的标注,每一段时期作者都会在开句与末尾句加入数字让读者分出故事的时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细腻的作者。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非洲人民发现土豆

  《饥饿帝国》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英国食品殖民历史

  自从《人类简史》的横空出世,人们对于社科类书籍越来越喜欢,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很多社科类书籍并没有认真书写,充斥着书籍市场。对于人类征服了小麦还是小麦征服了人类这个问题,也给《饥饿帝国》这本书或多或少带来了思路吧。

  总的来说,这本书装帧还是不错的,内容上也算比较新颖的写法。用食物来作为印子,然后一步步去写历史故事。就像最近比较火的《风味人间》纪录片,写了中国美食与世界美食的碰撞,也有点类似《鱼翅与花椒》,但是后者更偏向于纪实,而不是历史。

  美食确实很吸引人,无论是白面包的交易还是其他都可以接受,但是至于强行洗白鸦片贸易,这一点是无法认同的,也许在英国人中,那只是一场贸易,但是鸦片是毒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英国各种殖民侵略其他国家,也是认同这种骨子里的高贵感。同时本书还存在了作者写文中心思想不是非常明确,可以说逻辑性关联并不是很强,很像PPT式的著作,当然估计还有一部分是翻译的原因,有一点机器化的感觉啊。还有就是最后那部分的英文注释真的没必要保留……

  但是仍旧感谢豆瓣读书,本书如果没有鸦片和翻译的问题,再多一些美食讲解,估计效果会更好一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