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观经三心
论观经三心
《观经》中言:“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善导大师言:“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可见三心之重要,为往生之道不可缺少。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们来对比下《无量寿经》中十八愿原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善导大师此处妙笔释义,将经文中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释义为「称我名号」。善导大师此释,意显三心悉在名号中,名号之外无三心。
三心的作用是什么呢?
三心可以分为两处论,即自力修行三心与他力具足三心:第一、自力修行三心者,凡夫欲生净土,自己发三心,修诸功德,求生净土。此种修行是从因地修行,必须圆具三心功德果才能往生。
第二、阿弥陀佛为了救护我们而修行。五劫思维,兆载修行,最后把清净功德回施给我们。阿弥陀佛具足真实三心,故修行者直接接受阿弥陀佛成就的圆具三心功德果为因,而必生净土。
下面略论三心之相。
至诚心者,至者真,诚者实。欲往生者身口意起行修净土诸业,必须真实。行事不得道貌岸然,心口不一。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私心虚伪,贪嗔痴慢夹杂在诸行之中。如此所修之善,为杂毒善。以此善求愿往生,必不得成。
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深信佛语,一心净土。不可以遇见人的知见或事的障碍,即生狐疑退堕,深信之心应如金刚。
回向发愿心者,所作一切真实深心之善,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极乐世界。(注:三心的详细讲解请看《观经四帖疏》之三心释)
三心其实就是在修行中,必须具足的真实信愿。
欲生净土,必须愿行具足,缺一不可。有愿无行为空愿。有行无愿,行无方向。而欲成往生净土之真实愿行,三心必不可缺。无至诚心者,所行必懈怠虚伪不真实。无深心者,修行必难持久。无回向心者,所行没有方向。故三心不真实成或缺一者即不得往生。
善导大师云:“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故知此三心的作用就在于成就真实圆满的往生愿行。
净土法门修行分为「专」和「杂」。专修者,也叫正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略注:善导大师首先言“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为弥陀本愿”,然后言“若依礼诵等”,而不言“二者”,只轻描淡写为“若”字而略过。即若有若无皆可。即唯称名为正定业,其他礼诵等可有可无。
纵然礼诵,绝不是帮助往生,而是帮助达到一心专念。善导大师言:“五门相续助三因”,此意如果以诵经和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即观想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菩萨,还有观想极乐胜境等,外加持名。一起回向,即成要门。善导大师言:“一切善恶凡夫,发菩提心愿生弥陀佛国者,日夜计心,毕此一生,称观礼赞,香华供养阿弥陀佛及观音圣,净土庄严,念念观想,此为常乐净土之要门也。”非顺佛本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