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经历高考
今年6月7日和8日,我有幸参加了高考监考工作,和高中学子一起经历高考。
我参加了两次监考员培训会,每一次都强调监考工作的重要性,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社会大局。培训老师特别强调要“严肃认真,规范操作”,还告诉我们不要创新,也不能突破,老师们都笑。他幽默的话让我紧张的情绪得到一点放松。
《工作手册》我看了好几遍,自己职责的部分我特别划出来。临去考场,我在车上再看《工作手册》,同车的常老师开玩笑说我制造紧张气氛。大家笑。我生怕自己哪里出了差错,影响到学生的考试。
每一场都要抽签。第一场抽到的是93场,我和另一位监考员方老师推开93场的门,不由都舒了一口气,这是一个尾场,一共才十个学生。黑板上红底白字贴着警示语:1、携带手机入场,无论使用与否均被视为作弊,各科考试成绩无效。2、自2018年5月1日起,凡高考、高中学业考试学生信息被纳入社会公共信用信息。3、替考作弊者将被判刑!字字句句,看得我触目惊心。高考越来越规范化,个人信用度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需要一个公平、公正、文明、绿色的高考环境。
学生还没入场,方老师先开空调,发草稿纸,打开屏蔽仪。我站在试题袋旁一动也不能动,此时我的任务是守护试题袋。
急速的铃声响起,学生开始进考场。方老师拿着探测仪逐个检查学生。学生坐好后,我按广播提示开启答题卡,发给学生。学生写考试信息,粘贴条形码。
接着广播提示开启试卷袋,我打开试卷袋检查试卷时匆匆扫了一眼最后的作文,我很好奇,又不敢多看。那一眼让我傻了眼,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公路“村村通”“精准扶贫”“网民”“互联网”“小康社会”“时光瓶”“2035”,这些字眼进入我的眼睛。这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对这些不关注,不知道公路“村村通”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什么是“精准扶贫”,学生就会无从下笔。高考作文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民生,这是一个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对于平时积累多的学生来说,话语千言滔滔不绝,而对于孤陋寡闻只读死书的学生来说,双手空空无米下炊。
开始发试卷了,这是高考语文试卷,神圣高洁,有着特有的时代气息。我一张一张很郑重地交给学生,有学生同样用双手很敬重地接过试卷。这是宣告自己12年学习成果的试卷,也是向自己的青春递交的一份人生考卷,我们不能不心生敬畏。
我站在讲台上,向下面看,孩子们低头在做题。我感觉两个半小时能够顺利做完试卷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为了这一天,家长们辛苦奔波日夜操劳,老师们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孩子们昼夜苦读争分夺秒。这一天,外面的家长焦急等待,里面的孩子奋笔疾书,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莘莘学子,惟有今天的努力攀登,明朝才能看到山顶极致的风光。几个月后,这些孩子们将各奔东西,走向新的征程,开启自己新的人生之路。
我站在讲台上不敢动,我怕有一点声响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思路。我看到写作文的时候,坐在最前面的男生写两行就停下笔,看着那些作文材料,过一会儿再写两行,再停笔想,一会儿再写几行。看得出他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最后时间快到时,他放下笔,搓搓手,好像作文写完了,只是用的时间也不少。另有一个男生,作文在纸上打草稿,然后照着草稿纸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隔这么远,我也能看到他写得很认真,字很漂亮。我不敢妄言,只是想,一气呵成的文章总比断断续续写出的文章要好吧。
最后几分钟,有学生加速度写起来,有学生放下笔等候时间。看样子,他们心态很好。收卷铃响时,我舒了一口气,为了孩子们,也为自己。
中午的时候,各地高考语文试题网上公布。北京卷的微写作,我看了后真的有些被雷倒,其考查目的不言而喻,考你的阅读量,你的的阅读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读过这些书抑或是读得不透,就一个字也挤不出来。我想,我们初中作文会不会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不是也会用这样的一种方式。高考是一个指挥棒,如今,它在指向阅读。
第一场过后,后面的几场就简单了。不过,也偶尔有学生差一点点就迟到了,也有学生把自己的准考证号填错,有学生不紧不慢喝着水从容作答的,也有把考试证件落在考场里的,还有学生在这关键时刻呼呼大睡一个字也不写的……考场如人生,可以窥得见一个人的心性,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及一个人的未来。
两天下来,完成任务,回家时已是暮色四合。路上,有老师惊奇地说,快看!我透过车窗看到旁边麦地里新割的麦茬,想到三天前我们来时麦穗金黄麦浪翻滚,才不足几天,竟然收割完毕,农民过完了一个麦收。而我们也陪学生过了一个“麦收”!但愿每个人在这个时节都有沉甸甸的收获,不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