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歌曲中怀旧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在歌曲中怀旧

2020-03-11 19:49:52 作者:基诺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歌曲中怀旧

  三十岁以前,眼前是看着前方的,总相明天会更好。让年青人见笑了,本人现在只能想起一个叫候德建的台湾旧时歌手,他回到大陆创作了一首《三十以后才明白》的歌。候德建八十年代生人大都不认识,但他走红的年代却是充满了激情岁月。以《龙的传人》为代表他用7个音符从另一个角度诠释民族沧桑人生忧郁

  同时代的罗大佑现在仍然很火,据媒体报道,在工体演唱会,很多观众流着泪还在被这个家伙骗取感情。我是不能到现场看罗大佑的,好在有了电视,有了同一首歌。在同一首歌的专辑中,看罗大佑瘦得猴子般的身段,仍就在唱那些发黄的老歌,真担心秃了点顶的他是不是还扛得下来。事实是台下那么些手拿荧光棒的歌迷,尽然能和着台上的罗,有些泪眼蒙蒙。据我的心路历程,这些能听能唱罗大佑歌的人们,由于所处的时代错过了尽情表现自己情感豆蔻年华,虽然现在他们看似用毫无顾忌表达迟来的疯狂,但还是显得有些拘束。做秀方面这些听罗大佑歌的人们,永远不是年青人的对手

  朴树是有些另类的歌手。一方面他的歌抓住了两代人。另一方面他的台风不张扬,刚开始出道时,总喜欢戴一副墨镜。是不是害怕自身的风格不会被大众认可?但是用心来唱的歌,终归是觅得到知音的。现在他终于把墨摘了下来,让人看见眼睛。他用眼睛告诉我们,他是只能这样唱歌和唱这样的歌的人。他没有被港台风暴吹晕,算是为我们这些怀旧的人留下了一个偶然。第一次听他的《桦林》,总是不能理解以他这般的年华,怎么会唱一首原苏联时期风格的歌来。那种青春忧伤不是说这代人承载不住,而是承载不进。从一个不知名网上帖子得知,《白桦林》其实是流行老三时节下乡到北大荒的知青群中,我这才恍然大悟。之后就想,那些尘封的日子和尘封的人们总是会有人记得的。朴树还唱过很多其的歌,但感觉都是对故旧的怀念,那怕他把想象的歌插上翅膀,唱到天上,也成不了神仙

  在歌声中怀旧是不能忘记那个叫老狼的人的。一首《同桌的你》,唱尽了青春的失落和失落中的坦然。没有大彻大悟,是达不到这般境界的。老狼辈成长的年代,虽然不用在朦胧年纪,于课桌上画一条正人君子般的男女界线,但如新星人类们来看,毕竟有界乎于六十年代生人和八十年代生人的鸿沟。算是过渡一代。这样的情节今后是一定不会有了的。大约是在八年以前,我儿子小学六年纪毕业同学间相互留言,我看见有女同学已经把比特的神箭射到儿子的上,血淋淋的。现在儿子在大学上学,那些射过他的箭手们天各一方,常联系的好像不多,更不知道老狼的歌在这代人中还有多少人传唱。

  作为实力派歌手,刘欢是那种不乱唱歌但唱了就能感动人的音乐人。他从《便衣警察》中出来,唱的是一个时代的故事的缩影。后来他唱的歌基本上就深深地打上了问号。总在回首做过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其实他有一首歌是唱得很好的,叫《无奈》吧。无论是唱胡雪岩的《去者》,还是唱《弯弯的月亮》,总而言之全可用“无奈”去表达。人的一生,得意的日子总是太少,失意的日子的确太多,本性使然。无奈的人才是真正活着的人。因此刘欢歌中的《无奈》,没有什么不好。我倒是认为,无奈是一种意境,可以让人活得像人。

  曾经为一句话感动过。说是不用说是哪里人,不用担心说的话别人不懂,只要一唱起《国际歌》就能找到自己的同志。我们抛开这句话的政治意义,单从音乐的原生意义说,它抓住了音乐的本质。音乐里的人心是相通的。既然音乐的本质如此,我们也就不必责怪现今的少男少女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喜欢音乐。音乐承载悲伤,没错。音乐承载快乐,没错。音乐承载思想,没错。音乐承载平凡,没错。静静地沉思中听音乐,喧哗中疯狂地听音乐,理解中听音乐,或者是感觉中听音乐,都是人的个性。同意这个观点的话,就得允许我在怀旧中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在歌曲中怀旧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在歌曲中怀旧】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