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民主的逻辑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民主的逻辑读后感摘抄

2022-03-15 14:4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民主的逻辑读后感摘抄

  《民主的逻辑》是一本由包刚升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20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主的逻辑》精选点评:

  ●包老师书的质量下降得厉害,一本通识没写够又拆成民主专题来卖,就像中信爱卖的那种国师丛书,大标题套小标题,小标题就讲故事

  ●作为本书第一个读者(如果不包括速记小姐姐的话),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民主政治学大型文献综述+全球民主经验分享会=《民主的逻辑》

  ●很好的入门书。

  ●读包老师,《政治学通识》,大好,迷上了,期待这本新书!

  ●并无新意

  ●浅显易懂,由浅及深,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政治学入门书籍。

  ●讲的很通俗,用他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没有那么学术,基本涵盖了国内对于民主问题的主要讨论议题,可以作为讨论民主问题的一个引子。

  ●看过《政治学通识》后就没有那么有新意了。 但新意未必是衡量好坏的标准。

  《民主的逻辑》读后感(一):民主的逻辑

  

未发表内容的备份

发件人:豆瓣网<no-reply@douban.com>+收件人:子扉我时间:2019年01月20日 14:29 (星期日)你好:

  你要发表的 民主的逻辑 ,因不符合网站的社区指导原则,经管理员审核后不能发表,下面是文章的内容备份:

  https://mp.weixin.qq.com/s/oqS4DsOvjdHLwIB-tdoY9g

  《民主的逻辑》读后感(二):《民主的逻辑》笔记

  序

  近一个世纪以来,民主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与倾颓呈周期性的变化:1940s中期~1950s,二战盟军胜利后,许多新兴独立国家模仿欧洲宗主国建立政体;1960s~1970s中期,拉美、亚非国家频繁发生军事政变;1990s初,西方赢得冷战胜利,互联网兴起,第三波民主带来“民主突破”;当今,很多人又对民主前景信心不足。

  第一讲

  古代雅典拥有高度发达的古典民主政治,但也受人批评。老寡头认为:民主是下等人的统治;多数人的统治谋求的可能是私利;民主效率低。柏拉图认为:统治的智慧知识和技艺只有少数人能掌握;多数人缺乏德行。古希腊和古罗马反对民主制的哲人支持的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政体。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对民主的质疑,为此做出了设置参议院和最高法院、实行选举团制等制度安排,麦迪逊认为共和制(即间接民主)可以防止民主制带来的斗争失控的状况。托克维尔为民主正名。时至今日,“尾灯效应”失效,发展中国家在向谁学习的问题上陷入彷徨。

  界定民主的三个版本:1.民主就是民主的统治;2.民主就是竞争性的选举制度,熊彼特的观点;2.现代民主是复合型政体,如选举民主+法治。

  第二讲

  人类民主演进史:雅典城邦民主—古罗马共和政体(君主因素、贵族因素和民主因素的混合)—英国议会政治。

  从新兴国家的转型经验来看,如果不能在民主化过程中实现某种程度的混合政体或均衡体制,即便有了民主选举,仍难保证民主的品质与善治。

  英国最大的政治贡献是发明了一套融立宪主义、法治传统、议会主权、代议制度、责任政府和政党政治为一体的现代政体。

  第三讲

  人类社会三波民主化的总体趋势:从发展阶段角度讲,整个世界的民主演进大致是从不民主到不完全民主(精英才有投票权),再到完全民主(投票权获得普及);从空间角度讲,民主政体从西欧向全球扩散,和工业革命的扩散、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进程基本一致;从时间角度讲,这一进程呈现出民主化浪潮和退潮的交替。

  第四讲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能维系民主的几个因素:地理环境、法制条件和民情条件(政治文化);学术界解释民主化的三种主要理论路径:经济社会条件论、政治制度论、政治精英论。

  一个国家越富有、越可能变得民主;经济发展更可能让那些已经出现的民主维系下去,结果是富裕国家更可能是民主政体;经济发展到民主是一种非线性关系。

  学术界目前大致认为,族群或宗教的分化结果跟民主转型挫败的可能性之间是一条⌒曲线的关系(单一族群-宗教集团的人口比重都很小,族群-宗教集团的政治身份和政治认同反而弱化)。

  只有民主与有效的国家能力想结合,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善治;高能力的民主国家,才称得上人类优良统治秩序的典范。

  推论:对一个威权国家而已,如果它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缓和阶级矛盾、培育中产阶级、弱化族群或宗教冲突、提升文化教育程度、塑造自由包容的现代政治文化、降低社会不平等诚度、与民主大国维持良好关系、推动现代国家构建和培育有效国家能力,那它未来就更有可能实现成功的民主转型。

  韦迪尔热定律:比例代表制倾向于导致形成多个独立的政党……;两轮绝对多数决定制倾向于导致形成多个彼此存在政治联盟关系的政党;简单多数决定制倾向于导致两个政党的体制(纯粹的比例代表制给纳粹党提供了以略高于2%的选票率获得国会少量议席的机会)。

  第五讲

  目前基尼系数在设计上主要考虑的是收入——这是一个流量概念,但不少国家分化更严重的其实是财富——这是一个存量概念。

  现有研究揭示了两个重要因素对民主政体治理绩效的显著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分歧结构的维度和程度。

  已有的研究经验认为,有两种社会条件更容易在民主政体下引发阶级冲突:贫富悬殊的社会(解决方式:控制贫富差距,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用常规的政党政治将阶级斗争制度化),呈现高度的族群和宗教分歧的社会(欧洲经验:充分发展工业化和工业社会,弱化基于族群身份的政治认同;建立平等主义国家;塑造民主认同和国家认同)。

  一方面,民主对抑制政治冲突有积极的一面,因为民主本身就是一种和平的、制度化的解决政治冲突的有效机制;另一方面,民主对缓解政治冲突有消极的一名,因为民主政治很容易演变为从政治竞争到政治动员再到政治冲突的过程,那些因族群、宗教、语言或阶级因素而呈现严重政治分歧的国家尤其如此。另外,当民主持续时间较短,民主程度较低时,一个国家更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政治冲突;而随着民主持续时间延长、民主程度提高,政治冲突往往趋于缓解。

  第六讲

  新型的民主政体的转型通常会面临三个主要挑战:民主初创之后能否运转起来(前提:没有重要的政治力量反对民主,政治力量的竞争能在民主规则下达到基本的均衡);民主能否产生绩效(政治条件:有基本的国家能力或政府效能);民主能否得到巩固(民主制度建设和政治文化转型)。

  《民主的逻辑》读后感(三):如何通向民主?

  今年因为读包刚升老师的《政治学通识》,而迷上他,他的新书《民主的逻辑》早就预告要出,结果在上架前被要求销毁删改重新出版,所以等了好久,不过好饭不怕晚,拿到手读完之后果然受益良多。

  本书的核心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三块:民主的历史、如何走向民主和民主到来之后挑战。

  一、民主的历史:希腊民主、罗马法律和英国宪政

  了解一件事物最好的方式就是先了解他的历史。何况,民主不是一蹴而就,有着漫长的发展和积累过程。

  1、古希腊:民主政体与希腊哲学的思想资源

  众所周知,追溯民主的历史时,大家都喜欢从古希腊开始,言必称希腊,确实,古希腊出现了人类历史最早的民主政体,尽管和现代民主有着很大区别,但是古希腊的民主因素给现代民主诞生,留下了重要遗产,但是书中论述较少是古希腊给政治哲学留下的深厚遗产,虽然说其中很多反民主的思想,但是希腊哲学应该是现代民主诞生别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

  同样古罗马也给民主留下了重要的遗产,有人说过“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从这句话大致可以反应罗马为民主留下的遗产。

  武力当然不太恰当,这里主要是想说罗马强大武力背后的共和体制,罗马共和国是一种混合政体,罗马混合整体的实践和理论,甚至影响到后来的美国制宪会议,元老院就相当于议会,元老就相当于元老,罗马平民大会更是代表民主因素。

  3、英国:立宪政体、议会政治、责任政府和普选权

  英国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的起源,主要就是因为英国为现代民主的诞生贡献最大。

  我还想补充书中没有的一点,英国立宪政体的出现,英法的百年战争也是重要推动力,因为打仗需要向贵族借钱和平民征税,所以国王不断让渡自己的权力,逐渐形成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后来出现了《大宪章》更是确立立宪政治和发展至传统,逐渐发展出议会政治,国王变成统而不治,接着又出现政党政治,又演变出了责任内阁。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因为工业革命以及这英国政治的本身的动力机制,普选权开始落实。

  通过民主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到民主体内的混血和促成民主的诸多因素。那么要具体才能通向民主呢?

  二、通向民主之路

  如何通向民主,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看学习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案例经验,另一方面研究民主转型的政治理论。

  1、三波民主化浪潮

  第一波民主化浪潮主要是美国和法国的革命,美国革命最为成功,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开国精英们制定的共和制宪法,母国英国的政治遗产以及美国的土地制度。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民主并非一开始就很完善完美,比如种族歧视、镀金时代等,一直到今天都并非完美,但是却越来越好,不要想一次设计出完美的制度,制度就是逐渐演化和适应的。

  第二波民主化浪潮直接力量来自二战结束后的反殖民化运动,深受全球化影响,亚洲、非洲也参与其中,民主逐渐确立了全球支配性意识形态。

  2、民主转型的三种理论

  通过三波民主化浪潮不少学者研究出了多种民主化理论,主要有三种:条件论、制度论和精英论。

  条件论认为现代化、宗教、政治文化传统、国际因素等都会是民主转型主要因素。

  制度论认为政府形式、选举制度、政党体制、地方分权制度等是民主转型的主要因素。

  精英论认为开明强势的政治领导人或政治精英团队时民主转型的主要原因。

  其实这种并不冲突,以上都是能促进民主的因素,但是因为每个国家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不同,所具备的和所需的推动力可能也不一样,所以并没有保证疗效的民主转型方法,本身学习就不是为了寻找答案,而是认识更多可能。

  三、民主到来之后?

  完成民主转型之后,并不是可以稳坐江山了,还面临一些列的问题,主要是治理问题和民主危机。

  1、民主治理:民主与经济增长、政治治理、平等和冲突的关系

  放眼世界,民主国家都比较富裕,是因为民主能带来经济增长吗?不一定,只是因为民主在富裕的国家更容易存活。民主本身有促进也有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

  民主之中有促进经济增长、政治治理、平等和减少冲突因素,也能阻碍这些的因素。

  治理难题主要是因为民主发展本身导致大政府兴起所带来的一些列问题;市场经济、贫富分化与民主治理的三角关系问题,尤其是贫富差距,主要原因是全球化;以及宗教族群多样性带来的治理问题,反种族歧视、女权兴起、伊斯兰人口激增等,身份政治成为新的焦点,所以福山写了一本新书叫《身份》。

  按福山的说法,现在是民主转型出现很多败退,甚至家族政治和威权整体迎来复兴。威权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崛起,但是,这种后发优势也可能变成杨小凯所说的“后发者诅咒”

  落后国家模仿先进国家的空间很大,他们往往先选择更容易模仿的技术,而制度改革因为触犯既得利益,所以十分艰难。这种做法或许在短期内会带来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必然埋下重大隐患。

  未来之路,曲折且艰难。

  (日记里提到的图书:民主的逻辑)

  《民主的逻辑》读后感(四):中国如何通向民主?

  今年因为读包刚升老师的《政治学》通识,而迷上他,他的新书《民主的逻辑》早就预告要出,结果在上架前被要求销毁删改重新出版,所以等了好久,不过好饭不怕晚,拿到手读完之后果然受益良多。

  在政治学阅读中,相比民主,我以前更喜欢研究威权和集权,因为跟我们更相关,后来发现这方面一般不让说,还不如多了解民主、自由相关理论,然后分享给身边的人,让观念的水位一起上升,也许终有一天走向民主,这本《民主的逻辑》就是系统了解民主的一本好书。

  本书的核心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三块:民主的历史、如何走向民主和民主到来之后挑战。

  一、民主的历史:希腊民主、罗马法律和英国宪政

  了解一件事物最好的方式就是先了解他的历史。何况,民主不是一蹴而就,有着漫长的发展和积累过程。

  1、古希腊:民主政体与希腊哲学的思想资源

  众所周知,追溯民主的历史时,大家都喜欢从古希腊开始,言必称希腊,确实,古希腊出现了人类历史最早的民主政体,尽管和现代民主有着很大区别,但是古希腊的民主因素给现代民主诞生,留下了重要遗产,但是书中论述较少是古希腊给政治哲学留下的深厚遗产,虽然说其中很多反民主的思想,但是希腊哲学应该是现代民主诞生别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

  同样古罗马也给民主留下了重要的遗产,有人说过“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从这句话大致可以反应罗马为民主留下的遗产。

  武力当然不太恰当,这里主要是想说罗马强大武力背后的共和体制,罗马共和国是一种混合政体,罗马混合整体的实践和理论,甚至影响到后来的美国制宪会议,元老院就相当于议会,元老就相当于元老,罗马平民大会更是代表民主因素。

  3、英国:立宪政体、议会政治、责任政府和普选权

  英国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的起源,主要就是因为英国为现代民主的诞生贡献最大。

  我还想补充书中没有的一点,英国立宪政体的出现,英法的百年战争也是重要推动力,因为打仗需要向贵族借钱和平民征税,所以国王不断让渡自己的权力,逐渐形成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后来出现了《大宪章》更是确立立宪政治和发展至传统,逐渐发展出议会政治,国王变成统而不治,接着又出现政党政治,又演变出了责任内阁。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因为工业革命以及这英国政治的本身的动力机制,普选权开始落实。

  通过民主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到民主体内的混血和促成民主的诸多因素。那么要具体才能通向民主呢?

  二、如何通向民主?

  如何通向民主,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看学习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案例经验,另一方面研究民主转型的政治理论。

  1、三波民主化浪潮

  第一波民主化浪潮主要是美国和法国的革命,美国革命最为成功,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开国精英们制定的共和制宪法,母国英国的政治遗产以及美国的土地制度。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民主并非一开始就很完善完美,比如种族歧视、镀金时代等,一直到今天都并非完美,但是却越来越好,不要想一次设计出完美的制度,制度就是逐渐演化和适应的。

  第二波民主化浪潮直接力量来自二战结束后的反殖民化运动,深受全球化影响,亚洲、非洲也参与其中,民主逐渐确立了全球支配性意识形态。

  2、民主转型的三种理论

  通过三波民主化浪潮不少学者研究出了多种民主化理论,主要有三种:条件论、制度论和精英论。

  条件论认为现代化、宗教、政治文化传统、国际因素等都会是民主转型主要因素。

  制度论认为政府形式、选举制度、政党体制、地方分权制度等是民主转型的主要因素。

  精英论认为开明强势的政治领导人或政治精英团队时民主转型的主要原因。

  其实这种并不冲突,以上都是能促进民主的因素,但是因为每个国家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不同,所具备的和所需的推动力可能也不一样,所以并没有保证疗效的民主转型方法,本身学习就不是为了寻找答案,而是认识更多可能。

  三、民主到来之后?

  完成民主转型之后,并不是可以稳坐江山了,还面临一些列的问题,主要是治理问题和民主危机。

  1、民主治理:民主与经济增长、政治治理、平等和冲突的关系

  放眼世界,民主国家都比较富裕,是因为民主能带来经济增长吗?不一定,只是因为民主在富裕的国家更容易存活。民主本身有促进也有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

  通过,民主能带来更好的政治治理水平吗?也不一定,民主有有利于治理的因素比如:约束权力、回应民意、公共利益优先。也有不利于治理的因素。影响民主治理的主要有两个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分歧程度。

  民主会更平等吗?也不一定,更可能是形式平等,就是拥有平等的权利,也就是机会平等,而财富不平等可能会更大。

  民主能更少冲突吗?不一定,民主有缓和冲突和引发冲突的因素。

  这点说明,民主并非完美的制度,一方面避免对民主过于迷信想象得过于美好,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民主的认识。

  治理难题主要是因为民主发展本身导致大政府兴起所带来的一些列问题;市场经济、贫富分化与民主治理的三角关系问题,尤其是贫富差距,主要原因是全球化;以及宗教族群多样性带来的治理问题,反种族歧视、女权兴起、伊斯兰人口激增等,身份政治成为新的焦点,所以福山写了一本新书叫《身份》。

  按福山的说法,现在是民主转型出现很多败退,甚至家族政治和威权整体迎来复兴。威权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崛起,但是,这种后发优势也可能变成杨小凯所说的“后发者诅咒”

  落后国家模仿先进国家的空间很大,他们往往先选择更容易模仿的技术,而制度改革因为触犯既得利益,所以十分艰难。这种做法或许在短期内会带来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必然埋下重大隐患。

  其次是,威权治理的委托代理问题,上下层监督难,容易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容易出现上面好心下面办坏事,所以老百姓容易恨贪官不恨皇帝,这个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有非常精彩的分析。

  再次是,决策风险,威权整体的决策更可能没有经过充分讨论,有少部分甚至是个人决定,而且容易出现领导人风险,想想太祖解放后的作为。

  威权整体还会面临“威权整体发展悖论”,如果不发展,生活悲苦,就会面临合法性危机,发展起来之后,中产阶级壮大,公民意识觉醒,会对威权整体形成挑战。

  前进有民主的曲折,身后有威权的包袱,未来之路,进退两难。

  《民主的逻辑》读后感(五):民主的反对意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