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藏富于民就是藏富于国,谈宋代的保富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藏富于民就是藏富于国,谈宋代的保富论

2020-03-23 17:00:50 作者:对对对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保富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富人利益,其核心观点是提倡保护富民,反对侵害富民利益,反对“夺富予贫”。到了宋代,一部分士人明确主张保护富民,他们普遍认为富民是社会中坚力量,将富民视为国家和州县的根本,主张贫富相资相养,认为富民能够为国守财。

  “保富论”促进了宋代社会观念变化,也对后世我国元明清时期对待富民的政策态度有直接的影响,且丰富我们对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藏富于民”思想认识

藏富于民就是藏富于国,谈宋代的保富论

  一、宋代“保富论”兴起原因

  1、“保富论”兴起的直接原因

  由于国家与“富民”的利益冲突损害了富民的基本利益,导致“保富论”兴起,具体表现在富民面临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的侵夺。宋代,随着三冗问题形成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政府为了解决财政赤字想法设法扩大税收,如扩大商税、酒税、盐税的征收。客观上来讲,政府扩大商税、酒税、盐税的征收虽不是完全针对富民,但也直接侵犯了富民利益。

  王安石变法时期,为了增加税收,扭转积贫积弱局面,青苗、免疫、方田均税等都对富民利益有所侵犯,遭到“保富”思想家们的强烈反对。北宋末年开始“折变”“和买”越发依照户等。南宋于战乱建立,而且这些变相加税只增不减,给“富民”造成极大压力动摇了国家的统治基础,因而思想家们极力为富民伸张。

  2、“保富论”兴起的思想基础

  中国古代社会“重本抑末”的思想非常浓厚商业一直受到政府的轻视商人地位更是居于“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到了宋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商业开始颇受朝廷和士人的重视,重商思想随之兴起,这为“保富论”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范仲淹认识到商品流通离不开商人的贡献,因此他说“商贾不通,财用自困”,主张朝廷改革抑商政策,“使天下之财,通济无滞”。苏轼也说过:“与商贾争利,岂理也哉?”南宋陈亮将官、民、农、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农商相互依存,这无疑使重商思想完全超越了本末观念,认为农商皆本,足见他对商人的重视。这些都反映了宋代士大夫重商思想的主张。宋代商业繁荣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思想领域重商思想的兴起为“保富论”中提倡保护商人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3、“保富论”兴起的现实原因

  宋代富民阶层崛起后,在社会中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这使人们开始重视富民,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保富论”,为“保富论”兴起提供了动力支持。富民广泛参与民间灾荒救济。翻检宋代史书,富民参与灾荒救济的资料非常之多,无论是主动参与民间救济,还是朝廷“劝分”政策,他们在灾荒救济上的作用不可抹杀。

  富民还吸纳了大量的破产流亡之民为佃户,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同时,富民在国家有动时,还常常为国输财,甚至召集基层社会力量自觉维护社会的安定;富民投身教育事业,出资兴办学校,积极发展地方文化教育,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富民在地方上兴修水利、赈济灾荒,对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保富论”事实上肯定了富民阶层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保富论”的基本内容

  1、富民是国家与州县之本

  苏辙说富民“州县赖之以为强,国家恃之以为固”,苏辙认识到了“兼并之家”的实质,但他仍旧将富民看成国家稳固富强的依靠。遇到饥荒之年,国家劝谕富民出资救济,盗贼之岁,借用富民之力捍敌。从这个角度讲,富民确实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而这些作用都是基于富民拥有巨大财富的条件之上。

  发展到南宋时期,这一现象就更加明显。南宋叶适将富民视为国家和州县之本,在他看来,下至乡村小民,上至国家,都要依靠富民,俨然将富民看成了社会的中。富民在社会中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因而富民的付出应当得到回报。

  2、贫富相资相保

  富民拥有更多生产生活资料,而贫民拥有劳动力,贫民必须依靠富民提供的生产资料才能维生。富民和贫民可以彼此相保以为生。贫富相资相保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这一关系中,富民和贫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富民还吸纳了大量的破产流亡之民为佃户,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同时,富民在国家有动乱时,还常常为国输财,甚至召集基层社会力量自觉维护社会的安定;富民投身教育事业,出资兴办学校,积极发展地方文化教育,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富民在地方上兴修水利、赈济灾荒,对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保富论”事实上肯定了富民阶层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朱熹明确认识到,乡村小民大多不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需要依赖富民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主佃相资、贫富相养的目的。南宋后期,主张“贫富相资”的呼声越来越高。陈宓劝农诗劝贫富相资曰:“举债当知济汝穷,取钱须念利难供。富人心要怜贫者,贫者身全仰富翁。”

  3、富民为国家守财

  宋代已有人认识到藏富于民就等于藏富于国,富民是在为国家“守财。陈傅良在《历代兵制》中引用宋太祖的话:“富者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缓急盗贼窃发,边境骚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苏辙也坚持认为富民是在为国家守财,财富在城郭民户手中和在国家手中没有分别,所以他主张“安富”,认为“能使富民安其富而不横,贫民安其贫而不匮。贫富相恃,以为长久,而天下定矣”。

  三、宋代“保富论”的影响

  1、促进了宋代社会贫富观念的转变

  保富论推动了唐宋以来中国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在人类社会中,如何看待“富”与“贫”、如何看待“富人”的社会作用,从来都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问题。

  “保富论”的出现,促使人们对“贫”与“富”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富者”即为“贵者”,“富者”与“贵者”等同。这一观念在宋代有所改变,宋代社会的富人须承担更多的徭役,富人转徙流亡者也不在少数,“所以人户惧见稍有田产,典卖与形势之家,以避徭役,因为浮浪,或纵惰游。”由此可见,“富者”有时候也是一个弱势群体,也需要保护。

  2、出现反传统的“义利观”,强调“义利统一”

  “保富论”形成以后促使人们对“富”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富人逐利也有了新的认识。义利观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传统儒者多讲究“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宋代理学将传统伦理观念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思想界却出现了一种反传统的“义利观”,他们强调“义利统一”,公然言利。

  反传统的功利主义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从思想观念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进一步发展了这类观念,甚至把“利”提高到富民、救民的高度。新义利观的形成与宋代“保富论”的出现密不可分,提倡对“利”的追求,一定意义上也是对“保富论”观念的发扬。

  3、本末观念的转变

  到了宋代,本末观念开始转变,人们一改传统的抑商思想,开始提倡保护商人、重视商业、农商并重。社会出现了对金钱的崇拜,并且商人地位也不断提高。李之彦在《东谷所见》中说:“钱之为钱,人所共爱。” 开始公然谈钱,可见本末观念在这一时期转变之快。工商入仕者增多,官僚经商者也不在少数。这些都表明在宋代,人们本末观念已经发生转变,社会上对商人和商业态度都发生巨大变化,甚至连官僚阶层,也开始经营商业。

  4、奠定了后世“保富论”的基本发展方向

  保富论要求保护富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求保护当时社会上最具活力的一股发展力量。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富民已成为社会经济关系的核心,已成为社会稳定的中间层。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富民,就难以谈得上社会的真正发展与进步。

  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富民是在唐宋以来经济力量崛起的背景下兴起的社会阶层,它代表着财富的力量,代表着经济的力量。这股力量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所以,保富论强调保护富民,实则是要求保护社会上最具活力的一股发展力量,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

  明清以后这样的观念越来越普遍,但总体上和宋代没有太大区别,多认为富人是贫民的依靠,反对夺富予贫。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也持有类似观点。王夫之明确反对侵犯富人利益,同时他强调了富人在国家中的地位,“国无富人,民不足以殖”。明清时期的“保富论”也是基于反对抑制兼并的基础上,提倡对富民进行保护,同时视富民为国家的根本,从而主张藏富于富民和安富。这些内容大多是对宋代“保富论”的继承和发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