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新神坛上的祭品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创新神坛上的祭品

2020-03-31 21:46:07 作者:周诚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由古至今,人们总是推崇创新,但在实际发展道路中,却一次次将敢于创新的勇士扼杀,为时代献祭。

  19世纪60年代,以莫奈等人为代表的“印象派横空出世,打破墨守成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形成迅速捕捉自然界的光与色彩特点的新兴艺术流派。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因循守旧学院毫不留情谩骂抨击嘲讽。连当时有名的《Le Charivari》报社编辑路易斯·勒罗伊也曾讽刺莫奈的《日出》道,“多么随心所欲,多么运笔自如。连壁纸初稿都要比这幅海景完整吧!” 印象派正是在如此沉重外界打压下,步履艰难地发展起来,一步步奠定自己绘画流派中的重要地位

创新神坛上的祭品

  “五四运动时期,挪威作家易卜生剧作玩偶》,经由鲁迅胡适学者的引荐,在中国流传开来。无论是剧本本身所传达强大女性觉醒力量,还是其突破浪漫主义完全写实的剧本写作手法,都在中国戏剧写作之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在当时的中国却饱受社会各界争议尖锐的质疑声与批判声不断。即使最后在剧院正式上演,为了迎合当时“女性是男人附属品”的价值观,“娜拉出走”的结局也被改编成了各种版本

  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文学成就自不必提,而他极有远见政治眼光也令人钦叹。当时,印度决定民族主义模式武装自己以抵抗西方殖民统治,泰戈尔却极力反对提出民族主义具有内在的纯洁性与唯物观,在多民族多宗教且以精神文明特征的印度实行,势必引起激烈种族、宗教矛盾。泰戈尔的政治理念非但未被印度人接纳,反而遭到多方势力排挤打压。而后,果然如泰戈尔所预言,印度在西化的民族主义道路上,出现了大规模的种族斗争厮杀,内部逐渐分裂瓦解

  这些无论是在艺术、文学还是政治上偏离“规范”,敢于创新的第一人,最终都由时代为他们正名。今天,印象派的作品大都会、亚特兰大、奥赛等世界博物馆摆放位置远远重要于当年嘲讽他们的学院派。《玩偶之家》后来也不断获得认可,誉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至于泰戈尔,则由历史血迹为他平反。

  尽管如此,在当时他们仍是被时代所辜负了的。然而时代仍旧如此生生不息更迭下去,悲剧还会不断上演,这是必然的。一个时代中太具有预见性、前瞻性的“巨人”,目光必将突破时代的边界,达至常人所不及之处,要被时代中的大多数所接受承认便不会是易事。

  给这些“时代巨人”致命一枪的人们,未必出于故意,只因其智识有限,便禁锢住了看待一切事物的眼光,但也并非如此,就可以洗刷他们的罪名。可是,我们也无法祈求所有人的目光都与“时代巨人”一样,否则巨人也就不称之为巨人了。

  曲高和寡——是开拓者的悲剧,但他们也因此而高贵。他们因创新而成为祭品,却也因此走向神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创新神坛上的祭品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