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美逆行者李兰娟,告诉女人们这三个秘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最美逆行者李兰娟,告诉女人们这三个秘密……

2020-03-08 12:15:31 作者:清欢主创团 来源:摩登家庭Readers 阅读:载入中…

最美逆行者李兰娟,告诉女人们这三个秘密……

  点击蓝字关注摩登家庭Readers

  这两天,一组“逆行者最美的战役妆”组图火了。

  第一张图,便是李兰娟院士

  照片中的李兰娟,刚从ICU病房结束问诊,脱下防护服的她,脸上的压痕清晰可见

  但是,口罩和护目的勒痕,也阻挡不了她的美。

  这,是“天使印记”。

  73岁的她,仍气质优雅活力满满。

  去年,李兰娟院士参加了电视节目开讲啦》。

  主持人公布李兰娟年龄时,全场一片惊呼,一位大学生更忍不住发问:

  “当我们老去时候,我们要怎么才能像您一样,做自己想做的,并且保持充沛精力?”

  李兰娟回答

  人需要有一定的态和精神状态工作的时候是美丽的,当然外表希望有一定的美。我在医院要求同志上班要化淡妆,男同志上班要系领带,要有这样的精神面貌

  人要健康长寿,最重要的是心态要好宽阔胸怀,你能努力地工作,那你肯定是健康长寿。

  人的气质不止在外表,还在于精神状态

  心态决定未来,人生成败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李兰娟的一念,让她在面对人生起起落落时,也坦然相对。

  她认为,要健康长寿,精神状态很重要。

  每天早晨上班,她总会先为自己化个淡妆再出门。这不仅能让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还能让她对每一天充满希冀

  不仅如此,她还要求医院里所有的女同志要化淡妆,男同志得系领带。她认为,医护人员的气质好了,病人感觉也会好,这是对病人的一种尊重

  不仅仅要打扮得有气质,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她把这种良好的状态传递给了身边的人。

  在武汉,每次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之前,她都会助手在自己的隔离服上写下“加油!”,目的增强患者心,同时提升团队的精神状态。

  当得知团队成员张园园生日,李兰娟还在她的防护服背后,一笔一画写下“祝园园生日快乐”。让她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一些温暖的慰藉

  她走进“红区”,亲自查房,把这份良好的状态和精神面貌,带给了ICU那些全医院最危重的病人,给病人增加信心

  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并且,把这种状态传递给别人。

  心中存大,有宽阔的胸怀

  李兰娟院士,从读书的时候开始,就是一个心存大爱的人。

  在读书的时候,许多村民帮助家境贫寒的李兰娟,她一一记在心上。

  上高中的时候,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她,知道乡亲们看病难,拿出了仅有的生活费,买书自学针灸

  高中毕业后,她回夏履桥当代老师,还当起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治好了许多村民的病。

  在她的“赤脚医生”生涯里,无论刮风下,她都会走街串巷亲自上门为村民们治病。因此,村民们对她非常熟悉,连每每户的狗,见了李兰娟都摇头摆尾,从不吠叫。

  山村的医疗资源单薄,资金不足,怎么省钱又治病,成了李兰娟的难题。靠山吃山,后来她带着几个懂草药的村民上山采药,半年的时间,让她认识了几十种药材,熟悉了什么药能治什么病。

  之后,她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李兰娟被分配到浙大一院感染科工作。

  离开家乡工作的她,还经常牵挂着乡亲父老们。她常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都会带着医生回到夏履镇为乡亲父老们开展义诊,在她的支持下,乡镇的卫生院得以和省市医院开展业务往来,为村里的人争取到稳定的医疗资源。

  心存大爱,让李兰娟选择了医学。而医学,也成就了李兰娟。

  当她看到肝衰竭病人被病痛折磨得不似人样时,她决定投身科研,找到肝衰竭病人救治的方法——作为医生的她,不愿被无能为力困住脚步。

  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天起,救治病人也成为了她一生的职责。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她在73岁时,仍然愿意到武汉奉献自己的力量。

  她时时刻刻想着群众,而不是自己。在采访中,她曾经特地嘱咐记者要着重说明疫情情况和预防手段,让人们了解清楚,不要只突出她的个人工作情况,因为这是整个医学团队的努力。

  因为心胸宽广,才装得下如此大爱。

  努力工作,比年轻人还拼

  她对工作的狂热,让人印象深刻。

  在疫情刚刚爆发之时,她便连夜坐火车到了武汉,冲向疫情最前线。

  凌晨4时,到达目的地,吃过早餐便开始工作。

  73岁的她,日夜兼程,只希望能争分夺秒,守护人民的生命。

  “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 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在采访中这样说。

  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工作太忘我了,每天睡3小时。”

  记者们听后,连忙劝李兰娟她多休息,但一向不支持年轻人熬夜的她却说,没关系,我身体挺好的。

  李兰娟以前的学生王宝红,曾经用“医学狂人”来评价李兰娟和郑树森这对院士夫妻。

  以前,每天上午8点,李兰娟一定会准时到医院开始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在同一所医院工作的夫妇俩,一天当中唯一的交流,只有早上上班前的时间。

  一起吃早餐,就变成了他们少有的交流机会。不过,餐桌上的讨论,不是平常家庭的琐事,而是病人和工作。

  在家中老少需要照顾,家庭条件并不好的情况下,她还是大力支持丈夫郑树森前往香港读研究生,继续深造,为事业打好基础。

  为了全身心投入到医学中,家庭事务都是李兰娟母亲打理,两个儿子从小就很独立。

  那时,稚气的哥哥每天骑着大自行车,风雨不改地接送弟弟上学,充当父母的角色,李兰娟心里既骄傲又愧疚。

  儿子郑杰曾在采访中表示,虽然没有过多与父母相处,但是他们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小时候,他常常看到父母挑灯夜读,在昏黄的灯光下,他们一边学英语,一边翻看外语文献。

  那时候李兰娟的医务工作已经十分繁重,为了研读文献,她不得不听着磁带,从一个个单词学起。那种认真和努力,郑杰直到现在都记在脑海里。

  李兰娟院士赴武汉参加抗疫工作,她的儿子郑杰谈起母亲时,一度哽咽,希望母亲在武汉平安。

  早已不是年轻人,却比年轻人还要拼。

  记者曾经问李兰娟,什么时候会从一线撤离,她坚定地说:“我现在做好了长期在武汉奋战的准备,与医务人员共同奋斗,把病人救治工作做好,至于什么时候回来,我还没考虑过。”

  在《狂人日记》书中,鲁迅先生曾经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为人民上阵战“疫”的李兰娟,就是这样的脊梁。

  心态好,有宽阔的胸怀,努力工作,相信这就是李兰娟院士保持年轻的奥秘。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为最美的她点赞,也祝福各位女性朋友节日快乐!美丽每一天!拥有好心情!

  记得拉至文末为摩登博士点“在看

  你的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会成为一份力量~

  - 往期好文推荐 -

  本文来自摩登家庭主创团清欢。作者简介:清欢,家有两宝的职场辣妈,清欢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前知名教育上市公司高管,家庭教育、情感专栏作家。(转载请联系微信号:qx),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我就知道你“在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