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历史的温度3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历史的温度3的读后感大全

2020-04-01 23: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历史的温度3的读后感大全

  《历史的温度3》是一本由张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55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温度3》精选点评

  ●追书,1.2.3全部实体书看的,一个个小故事需要大段完整时间阅读,每个都能给人以启发潜移默化影响自己三观孩子大了给孩子看,读史明智

  ●这本文字最好。喜欢这个系列的最大原因就是,作者实在是三观很正。毕竟历史的色彩总会被执笔者左右

  ●延续风格,但在编辑中,能分类清楚就更好了。

  ●这种历史书很喜欢读,期待印象最深的就是长津湖战役,简直是太让人伤了,真的是精神可嘉实力悬殊太大!越来越强大祖国不仅仅要有拼搏的精神,真正的实力,同时也要有不断博弈眼光策略

  ●娓娓道来古今中外时代来说,这个知识储备量,实属不易

  ●总感觉没前两部好看

  ●对于一本面向广大群众的科普类历史读物来说,这个系列我给满分

  ●一直以来只是凭借学生时代历史书上的部分记载,知晓中国近代史屈辱,但并不曾了解屈辱背后,那些曲折复杂甚至颠覆的历史真相是非黑白,是忠是奸并不是单从结局就能妄下定论,对历史人物事件评判也绝非只言片语就能概括忠臣佞臣?是谁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他们只是三千年来历洪流中时代巨变牺牲品

  ●1.伟人是伟人 不是完人 2历史人物都是立体的 多面的 应该看到他们的全部3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判 要站在多个角度 因为这样能学会客观 切忌上帝视角 4国家与国之间 没有永远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5战争科技改变世界 我们必须保卫国家 捍卫和平

  ●虽然公众号都是免费的。但我依然纸质书。感动这种情绪我要接上捻儿,一次看个够。

  《历史的温度3》读后感(一):故事越多,越写越难写了

  实在2018年的年初,一口气读了历史的温度1和2,很少读这样的历史故事,读下来觉得写的非常新颖立意和角度都非常的独特,但是读多了就觉得越来越雷同,写作套路也就让人觉得没有初看时的惊喜,看到3,也就是泯然众人已的感觉,或许是我们读者太挑剔,或者是在这个大众文学普及年代,我们想要表述情感太过丰富

  《历史的温度3》读后感(二):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在茫茫宇宙中,人的一生何其短暂,读历史,我们仿佛置身其中,那些真真切切的故事、那些有血有肉的人无不在拓宽着我们有限生命。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评论往昔,难免有失偏颇,随着阅历增长同理心更加深刻体会着每一个人抉择背后的深情泪水,感受着历史洪流裹挟之下的一腔孤勇,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每一个辉煌终将归于平淡,每一个伟人终究是个凡人,但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每一个闪光点也终会被后人铭记。 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历史的温度3》读后感(三):可以做小书打发时间

  《历史的温度 3》 张玮

  1937年8月12日,淞沪会战开始。

  70万国军,最后自曝伤亡30万;30万日军,最后自曝伤亡4万。这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是最惨烈的会战之一,如此的战损比,最后失败,丢掉上海,继而南京沦陷,千万子弟兵抱着必死的决心,拼着血肉之躯仍不能阻挡侵略者的进攻,“落后就要挨打”,所谓人多就是吐口唾沫也能淹死敌人的事儿,当真从未有过。

  朝鲜战争真真是前一发动全身。

  日本,作为美国的大后方,快速恢复了生产力,进而经济开始腾飞。

  台湾,避免了被大陆武统的命运,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中国,入朝第一战,长津湖之战,第九兵团冻死14000人,终知战争不是仅靠血气之勇来支持的。

  推荐看看王树增的《朝鲜战争》还有大卫·哈伯斯塔姆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愿战争不再来。

  《历史的温度3》读后感(四):历史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3》

  中国的近代史,

  就是一部屈辱史,

  一寸山河一寸血,

  无数英烈的鲜血才换来民族的重新崛起。最近一段时间看了三部历史的温度,

  里面大多数是清朝后期到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我才疏学浅,

  很多人之前只知道个名字,

  通过这三本书,

  了解了很多人物事件,

  看到了无数先烈为中国的重新崛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可歌可叹,

  也有很多人在民族大义面前迷失了人性,做出了祸国殃民的事情,

  历史总是两面性的,

  就像每个人一样,

  谁也不能确定,

  这辈子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确无误的,

  无非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原则。

  战争和科技是改变历史进程的利器,

  无论什么时候,

  我们都希望避免战争,

  因为在战争中最受伤害的还是普通人民。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痛,

  之前一部纪录片《二十二》,

  就是记录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的故事,

  她们已经都是风烛残年的老人,

  却还等不到日本人的一句道歉,

  日本国内甚至还篡改历史书,

  想把这段历史掩埋过去。

  德国两次发动世界战争 ,

  战败后,

  该道歉道歉,

  该补偿补偿,

  从不推诿责任。

  日本却不敢正视历史,

  甚至把发动侵华战争的日本名将供奉在日本靖国神社,

  其心可诛。

  作为中国人,

  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以史为镜,

  落后就要挨打,

  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

  更应该为祖国的和平稳定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历史的温度3》读后感(五):温度的误读

  我对温度这个词是有误解的。

  其实温度是个中性词,它可以是热,更可以是冷。在熵增的世界里,温度更多的应该是冷。但因为有一个温字,所以每次看到温度这个词儿我总有一种温暖的错觉。

  就像人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其实,视角稍微放大一些,就知道这种感觉是一种误解。但你不能说它不对,没有这种误解,人类早就不存在了,如同大多数宗教。这么多年的困惑之后,我意识到其实思考上帝是否存在并无意义,上帝根本就不存在,但你得相有这个么东西,他会怜悯你,他会欣赏你,他会在死后给你安排个地方继续上班,下了班还能见到已经死去的家人,可能还能一起吃个晚饭什么的。

  历史书看多了一般有两个结果,一是以古鉴今,为将来记;二是以古讽今,发现所谓将来根本是虚幻的。我倾向于前者。因为后者什么也改变不了,虽然前者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活着就不会停止思考,连意识到自己不思考本身也是思考的结果。既然如此,不如好好思考,认真思考,哪怕最后都是一死。

  因为微信读书的缘故,看了《历史的温度》全部三册,如果是纸书,我大概率不会买,这几年类似的历史书太多了,没道理又要花时间又要花钱,去读这些边边角角的轶事,这些东西对我这种记性极差的人来说不能说没有收获,但一般来说只能是当时短暂的愉悦,作为逃避艰深专注阅读空暇的填充物,还不如在风暴里给秦端雨买几身地狱套装、几辆废土机车来的充实,当然,现在这些都很少买了。

  但既已免费读完再说这些就是得了便宜卖乖,极不厚道。说几点对这套书的主观感受。

  一、那些人都死了

  二、那些人活过

  三、伟人也是凡人

  四、善始易,善终难

  五、做个普通人可能也是个好事,凡利益越多的地方也就越凶险,善终也就就越难。当然,有的人追求轰轰烈烈的过程,结果怎样并不重要,这也很好。

  六、从心怂不怂得看从得是什么心,小节大义要不要都可以理解,用现代人的上帝视角去评判历史人物未免过于苛刻了

  七、(接上条)人是社会动物,文化这东西说了就是洗脑,既然人这一生总要洗脑,无法逃避,那就要选好洗脑教材,要多选几套来洗,给脑子多洗几种颜色,这样就相当于多活了几个人生。

  八、作为普通人,在时代大潮中可选择的余地很小,尽力就好,对得起自己的心就好。哪怕你杀人放火,只要能心中坦然,也未尝不可。

  九、人生能痛快做一件事就算成功,能痛快做几件事就应当知足,能痛快过一生的概率没有,完全没有。

  十、人生得一知己不易,但也并非他人即地狱,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强施于人。大家高兴就好。

  十一、活一天,就要活得像个样子,想到就去做,哪怕想得还不成熟。当然,损人利己除外,好心办坏事察觉了也得赶紧停,但别就此止步,换个方向,换个领域,继续折腾去,哪怕死后没人会记得你。

  对于漫长的历史,温度是负的,是冷的,是接近绝对零度的寂灭。对于历史中的人类个体,温度是正的,是热的,可以是接近融化的炽热。以前我总在想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既然最终都是死。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想明白了,只是想明白了不能因为有零下,就认为零上没意义。

  以上。

  又:三册都给了4星,2、3大概3星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