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速5厘米(十周年典藏版)读后感锦集
《秒速5厘米(十周年典藏版)》是一本由[日] 加纳新太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332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不懂的电影在书里找一下细节。一群迷茫少年的恋爱心事? 想要用各种景物描写来隐喻男主的心理活动,但是让人无法理解。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无法表述的东西?
●小说的视角和电影很不同,多了很多细腻的心理描写,樱花抄完全是明里视角叙述的,宇航员里也多了花苗姐姐的情节,但是故事最后贵树的心境转变我依旧没读懂,他究竟是被什么拯救了呢?……
●虽然看过N次电影,看小说时依然泪目。
●纵然过去的再无可追寻,但是总给每个今天的自己提供继续向前的能量。
●书中有很多细腻到感同身受的东西。 文学价值就是文笔如同樱花,感情就像秒速五厘米。 我感觉最好看的是中间宇航员的部分 就是结局像是受文笔的影响 像诗是没有结尾 更想像是音乐的回响 但结尾确实真真是是无聊 这就让我这种喜欢有头有尾的人 很不开心
●这本的装帧连页面都是樱花色的。当年读的时候觉得心有戚戚,现在觉得多愁善感的年轻人们在没有网络的年代谈恋爱也是艰难,但正是这种艰难,让感情变得更为纯粹。起码没有了撕逼,劈腿,厌倦,争吵,真真正正地超脱了一切物质的琐碎,成为了精神上的美好恋爱。
●很多人以为《秒5》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其实它更想表达的是成长和成长带来的人生际遇的变化,也会让读者在走进人物内心的同时反观自我的内心,让我们学会理解复杂的人生、珍惜拥有的幸福。
●太文艺了,比电影还难懂许多。 还有最后的两封信,真的心痛!
《秒速5厘米(十周年典藏版)》读后感(一):关于这个,我想和明里做个约定。
关于这个,我想和明里作个约定。”
在PG的强烈推荐下争着暑假读完了这本他送给我的书,自然没有PG那么喜欢。
G在深圳了,每天都找些话和我说。我自然是非常高兴可以有人说话的,但却因为不确定我们的关系而担忧。
朋友之上恋人未满吧。我很自私,很希望我们能做很好的朋友,可以一直说话。可是不知道PG怎么想,也不知道他目前认为我们的关系是怎样的。他的优点很多,我很喜欢,也喜欢和他说话,但并没有心动的感觉,所以不愿意放弃身边可能遇到的来开始一段异地的、需要尽心经营的relationship,连明里和贵树的书信都因为时间和空间而不得不断。
这是我第一次处理这样的事,觉得自己既不像《秒速五厘米》这般单纯随心,也做不到周全应对。注定是个蹩脚的人吗?
我很珍惜PG,想成为一个不管何时无论何处偶然遇见PG都不会羞涩的人。
《秒速5厘米(十周年典藏版)》读后感(二):秒速5厘米的相遇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与他人有着无数次的相遇,就像美好的樱花瓣经过秒速5厘米的飘动,最终总会与地面相逢一般,同为小学生的贵树与明里也这样相遇了。 应该说,贵树与明里的人生轨迹与同龄的孩子多不相同,他们都跟随着父母工作的脚步,不停转校,总是刚刚熟悉就再次被迫面对全新的环境,对于尚年幼的小孩来说,这无疑是种折磨,身为男孩的贵树找到了保护自己的方式,但是内心羞怯的明里却每日面对着无法言说的痛苦,直到有一天她转学到了贵树所在班级,那一句简简单单的“没关系,别紧张。”奇迹般地舒缓了明里的心情,也拉近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很快同样的爱好、相同的经历让贵树与明里成为无话不谈相依相伴互相支撑的好朋友,但是由于家长工作调动,明里又要面对再一次的转校,不久之后,贵树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两个刹那间更加懂得对方的人不约而同选择了见面,并且在彼此的生命与记忆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应该说,作者略显平缓的语气,渲染出了两个随着家庭辗转、内心困苦小孩子的境遇,明里的痛苦如此显而易见,但是却也很容易被治愈,一句简单的话语,朋友温暖的陪伴,那非常完美的一瞬间,让明里看到也逐渐感受到了自己遥远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未来,她因此被治愈,敢于面对曾经胆怯的一切,逐渐融入了身边的生活。而贵树背负着厚重的壳,不愿意轻易展露自己,尽管他像普通小孩一样闲逛、交谈、学习,但是他始终无法停止自己的脚步,也无法表达对于他人的感情,但是在那个大雪天中完美的一瞬间,以及与橙田在种子岛上看到火箭发射的一瞬间,却在那个时刻强烈震撼着贵树的内心,时时温暖着人生的旅途,并在某时某刻带给他顿悟的力量,并且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在书的结尾处,我们终于看到身为孩子的两个人写下的信,文字朴素美好而真挚,两个人都展现出了身为少年时对待彼此最纯真的心境,在经历美好的一瞬间之后,明里认为那封信中的喜欢二字再也无法涵盖那一瞬间的心境,作者将密码留在了文首,多年之后,明里再次阅读这封信,内心却充满了欣慰,那不只是时间流过心境的变化,而是其中记录了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想法,贵树的信同样如此,同样令读者欣慰的是,毕竟多年之后,他们都成为了自己信中所想要变成的样子,这就很好。 这本书中讲述的故事,悠远而美好,贵树与明里存于内心那一瞬间的美好,恰如樱花一般脆弱却也永恒,显示出的恰是属于日本人独特的审美,存在于过去某时某刻的记忆,随时都可能会被唤醒,随时能够成为现实生活的解药,恰如每次樱花飘落的记忆,纵然共度那一瞬间的人儿再也不会相逢也毫无遗憾,那完美的一瞬间,不正是彼此给予对方最好的礼物吗?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秒速5厘米(十周年典藏版)》读后感(三):过往皆是爱意
2007年冬天,一个朋友拷了《秒速5厘米》的电影资源给我,反复强调要“好好看看”,说片子让他非常感动,可我打开后没两分钟就关上了:“那女的其实已经去世了对吗?他们是不是在一个超时空见面了?”对方相当崩溃,本着友谊第一的原则,我又打开看了两分钟,无可奈何地再次关上:“这其实是一个讲火车‘紧急避让’的‘公路电影’吗?”……
后来我们依旧是朋友,不过彼此都明白:这艘友谊的小船是没办法航行得更远了。
我很早就懂得,对事物的偏好跟许多因素有关,无所谓对错,但却是过了很久才理解,这种“偏食”实际上损害的只有自己。当我不再轻易地关闭一扇扇感官与认知之门时,我又遇到了《秒速5厘米》,这次不再是电影,而是一本同名小说。
这本小说选用了电影里所忽略掉的那一部分视角,比如在电影里,讲述第一部分故事的是男生远野贵树,小说则反其道而行,用女生筱原明里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既解答了一些电影中遗留的疑问,使故事更加丰满,也让远野贵树的执着和念念不忘多了几分根据。
这样做的好处,在第二部分故事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在电影中,第二部分故事的讲述者是细腻大方的澄田花苗,而在小说里,讲述这部分内容的却是男生远野贵树,从他的内心活动中我得知了他和筱原明里渐行渐远的原因,那是一种微妙的感觉,不仅仅因为时空的阻隔,看着他对信件、漂泊、成长和梦的理解,我也渐渐体会到了那种“万物停留在最美一霎,此后语言皆是苍白,不可能有再进一步的可能,有的只是渐渐凋亡”的感觉,有了这做基础,他对澄田花苗的矛盾态度就显得更加动人,也更有说服力,他不再是一个让女生苦恋却说不出话的人,而是一个切切实实存在的、有着自己的忐忑与纠结的青年。在他面对花苗可能说出表白的瞬间,我也和他一起情不自禁地喊出:“请不要说!”
在男女主角都讲完了自己藏在心底的曾经后,故事一晃来到了“今天”,男女主角都长大成人,有了各自的生活、渴望和隐隐的焦虑,这部分内容就算单独拿出来都很有意义,尤其是远野贵树与女友间的问题,生活中很多人也怀有如此焦虑,多数时候将其归于现实因素,比如“工作和能力不允许,现在无法给对方一个确定”什么的,事实上或许根本不干外界和对方的事,真正不能认可这份“确定”的恰是自己,难道只努力还不够吗,难道是获得还不够多吗,难道是工作或生活环境让自己压抑吗?很可能都不是,所谓的“心态问题”,多数时候都是很长时间以来压抑在内心里,被忽略、被冷冻、被无视的问题,但这份焦虑中往往也隐藏着一些美妙的东西,就像蛇经过的地方总有蛇莓果生长,解决问题的关键就藏在问题之中,远野贵树和筱原明里都对“奔波”的过往心有余悸,可也正是那经历中偶然的相逢,深深地滋润和温暖着他们的心。
爱让人坚强、勇敢,这话没错。可若没有任何经历,又怎会凭空地感受和获得爱呢?
这本书让我这个毫无少女心和文艺气质的人想起了许多过往,虽然没有太多与之贴合的事件,但那细腻的剖析与表述却使人照着那样的节奏,悠悠地做起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梦:虽然我们的故事并不一样,体味也不尽相同,但总有些莫名的感动能够牵动彼此——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秒速5厘米(十周年典藏版)》读后感(四):今晚月色很美,樱花飘落每秒五厘米
第一次看《秒速五厘米》的电影还是高一的时候,那是2012年末,转眼间,20世纪的10年代就要结束了,拖延了一段时间,总算是看完了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
没有看过电影的推荐可以去看看,毕竟这是很多人的新海诚入坑作,更是被很多人称作“每一帧都可以当壁纸”的作品。这部电影还是我的动漫电影启蒙作,在此之前我对于日漫的看法只停留在番剧的层面,尤其那时候还特别喜欢看后宫动漫番哈哈。乍一看到这种画风清新唯美,更兼有所谓“内涵”的动画电影,还是觉得有很大的触感的,后来看过其他的一些动画电影后,还是觉得这部电影有些特别的情感在。
《秒速五厘米》的小说作者加纳新太,是男是女我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但是我姑且认为其是一位女性作家吧,因为小说中的感情和内心描写实在是有些细腻,我还是倾向于这是一位女性作家的作品。
小说和电影在结构上相同,都是三个部分的内容:樱花抄,宇航员和秒速五厘米。三个章节分别对应着三个不同的时间阶段和三种不同的视角。男女主角从小学五年级的12岁时相识,到初中时分离,风雪夜中一相逢,便自此天涯陌路各自有着各自的人生。比起电影中一直在强调的两个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小说其实展示了更为丰富的两人各自的情感经历,可以这么说,二人的情感在第一部分便已结束,更多的是各自内心的变化和纠葛。
三个部分用三种视角展开,分别对应着孩童时期,少年时期以及成年后,第一部分的章节名叫做樱花抄,对应的是女主的一本笔记本,女主是个经常转学而对于人际关系感到困惑和抗拒的小学生,有些自闭的性格让她找到了读书和记录各种新奇知识的爱好,而“樱花飘落的速度是五厘米”正是她不知从哪里学到并记载在小本本上的冷门知识。第二部分的章节叫做宇航员则是在男主视角下他转学到偏远的种子岛后的中学生涯,男孩长大了,和女孩的联系不知何时就这样断绝了。他的周围出现了新的女孩,他也开始做起了神秘而又遥远的梦。第三部分和书名同名是秒速五厘米,这一部分在电影里只有部分被表现了出来,不过这个故事基调在这个改动下显得更为明确和集中,如果按照原著的话,估计这个故事不会得到太多人的喜欢,尤其是男主,额,确实有点渣男。好在新海诚还是了解观众心里的,所以在有针对性的删减后,电影里的感情线变得简单了许多,也清晰了许多。
读原著前,虽然“樱花掉落的速度是秒速五厘米”这句话很有名也是一个相当美的意象,但是我一直把它看做只是一种青春懵懂恋爱的象征,一种对过往记忆的浓缩,而且这个意向和那句“我们即使发了一千次短信,心与心之间大概也只能靠近1厘米。”相互对应,距离感,孤独感,所谓青春,总是要有些遗憾的。但其实原著里,这句话并不是来自男女主,而是男主成年后的一位情人,一位和渣男交往但是得不到认可反而是逃避的情人,而女主的那句“秒速五厘米”,却是她第一次的爱的告白,就像夏目漱石的那句“今晚夜色很美”一样,秒速五厘米也是这样美好的爱的轻语。老实说,只看电影的话倒真看不出这一层的意思。所以有时候,文字的东西,有很多的细节,在电影中被藏了起来。
从改编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电影的情节比小说更让人愿意接受。它讲述的是一段情感中两个人的成长和释怀,而小说,在释怀之余,还多了一些对于情感的反思。两者都保有着相当强烈的孤独感,小说中的人物情绪更为浓烈,而电影,则在背景音乐和各色景致中将情绪分解,使之慢慢的包围你的内心,最后在那首《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中得到释放。
一直在到处茫然寻觅着你,到处在寻找着你的身影。交差点でも 梦の中でも交叉的十字路口,每个夜晚的梦里,こんなとこにいるはずもないのに可我却明明知道你不可能会在那里。奇迹がもしも起こるなら 今すぐ君に见せたい如果真的能够有奇迹的话,我只想要立刻就能让你看到——新しい朝 これからの仆崭新的清晨,以及那个崭新的我,言えなかった 好き という言叶も还有那一句没能说出口的喜欢你。——《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 山崎将义
我买的小说是17年出的十周年典藏版,用的纸张是专门设计过的,两页中间有着樱花飘落的图案,页边也是浅粉色的颜色,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居然用的是线装,这一点真是出乎意料,看来编辑确实花了不少心思。买的时候还是炎热的夏天,读完却已经是年底了,今年还有一点时间,希望能再多读两本书。
《秒速5厘米(十周年典藏版)》读后感(五):等这辆电车开过之后,就继续向前走吧
一
贵树和明理的相遇,就像岩井俊二《情书》中的两个藤井树一样。一对原非情侣的情侣,被同学起哄捉弄。情书里的藤井树选择了无视,而是暗地里把图书馆里每张借书卡上写上你的名字。贵树则要勇敢的多,拉住明理的手跑出教室。传播别人的八卦绯闻,这算不算一种隐形的校园软暴力呢?在对《少年的你》和豫章书院事件的讨论尘嚣日上的时候,我庆幸并自诩没有经历过校园暴力,至少没有被硬暴力过(除了初中的时候被班主任教训过很长一段时间)。
现阶段的教育体系,就是随着升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分化日趋严重。小学分学区,并未有太多择校因素,因此学生质量也鱼龙混杂。而越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就越依靠成绩进行社会阶层的分化。就我而言,小学同学有很多上完初中就去社会上闯荡了;初中同学则升学普通高中,基本上上了二本;高中同学则都升入了一本;而目前的学校,大多同学则依然不满足当前的学校排名和层次,渴望着升学更好学校乃至出国留学。
罗里吧嗦一大堆,为的是说明,越是小学初中,越有那种最初的、初创时期的江湖英雄草莽气,往往伴随着的是打群架等暴力活动。随着年级升高,周围的同学大都成了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和乖宝宝,校园暴力就更难遇到了。
如果说传播别人的八卦绯闻算是一种软暴力,那么我曾经也是受害者和施暴人之一。高一的时候,我也被跟一个女生传过绯闻。我也曾主动地编造八卦,看到一个男同学主动地跟一个女同学说话,就立刻编造出各种二人身处恋爱的证据。值日时,在放学后的黑板上用粉笔大大地写上“谁谁谁❤谁谁谁”这种涂鸦;冬天在教室冷凝了雾的窗户玻璃上用手指涂鸦“谁谁谁爱谁谁谁一生一世”这样的文字。当时的心情已不可考,大概还是那种少年的恶作剧搞怪作祟心理,而且越是这样越能博得全班的哄堂大笑,博得大家的注意和某种程度上的八卦“专家”的尊重。
扯得远了。
二
贵树和明理,看起来似乎让人心疼,但是细究下来,你会发现他们还只是小学生。尽管当代人发育早熟,那更多的是生理上的,有人到了中老年还是心理上的巨婴。小学生就谈恋爱,小学生懂得什么是爱吗?他们还不懂得爱,他们只是有那种朦胧的喜爱,连荷尔蒙和性上的吸引都几乎没有。再长大一点,他们还只是稚嫩青涩的初中生。
贵树和明理之间的感情,只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他们模仿着大人的口吻说着“一直喜欢你”,这种喜欢并不是爱人之间的喜欢,而是对喜爱的玩伴的喜欢,对偶像idol的喜欢。如果随着时间的推迟,两人在一起的时间能够再长一点,一定能发展出爱人的喜欢。在书里贵树这样期待着:“升入初中之后,我们之 间朦胧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明确吧,我期待总有一天我们会对彼此表明心迹,说出“我喜欢你”这句话。到那时,我与周围的距离以及与明里的距离,一定会变得更加合适,今 后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也会得到更多的自由。”
可惜让他们遇到了新海诚。
新海诚用他惯常的作法,用“时空”这一得心应手的工具,棒打鸳鸯,轻描淡写间将贵树和明理拆地远隔万里。
纵观诚哥所有作品,贵树和明理可谓是时空距离相对近的一对了吧。《星之声》的远隔亿万光年之外;《云的彼端》的平行世界与现实世界、现实与梦境的隔膜;《你的名字》三年、东京到糸守町的时空距离。从鹿儿岛到北关东,不过一千多公里,跟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相近。想着我国这么多异地恋的情侣跨越如此广阔的地域还能葆有热爱,为啥你贵树就不行呢?
其实我也不支持异地恋。过远的距离的确会带来隔阂。《月色真美》里面的那对为了一次转学关系就弄得焦头烂额。不过我想说明的是,阻挡贵树明理之间的,不是时空距离。
三
看到第二章宇航员看的我莫名其妙,为什么要单独加一章这个故事?黝黑的冲浪少女对贵树的爱恋注定是无疾而终的。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写好的悲剧。
然而贵树是怎么想的呢?他还喜欢明理吗?这里的贵树陷入内心的纠结与挣扎着,一边渴望着大学考回东京,每天给明理发短信,一边又打完字默默地删掉;一边心底对明理念念不忘,一边又对花苗温柔以待。你为什么要这么温柔啊?你为什么要这么温柔啊!你为什么要让花苗有所期待呢?给人希望又亲手将其扼杀是最残忍不过地事了。你一边清楚地察觉到花苗对你有好感,却又每天跟她一起回家,陷入这种不明不白的暧昧中,唯有到她告白的时候才用眼神拒绝。用眼神拒绝?连拒绝表白都要用这种暧昧的方式?你是不是很享受被别人喜欢,享受处于追求地位的别人为了爱情卑躬屈膝的样子?是不是这样显得自己受欢迎?有优越感和满足感?
四
贵树考回东京上大学之后的操作更令人费解了。你终于离开那个偏僻的鹿儿岛了,到了东京,曾经与明理共同生活的城市,与明理的距离更近了。而你却又找了女朋友,what??????书上还写“她是他的第一个女朋友”????
不过两人的同甘共苦的生活让我动容:
十二点十分第二节课结東,他立即飞奔到学生食堂,把仓库内装着便当的手推车拉出来,运送到贩卖处。卖便当的包括他共有两个人,一百个左右的便当大概三十分钟就会卖完。全部卖完后离第三堂课开始只剩下十五分钟,两人坐在学校食堂角落里匆匆忙忙地吃午饭。这份兼职一直持续了大约三个月。那时他的搭档,就是这个横滨的女孩子。当他取笑她吃得慢的时候,她就生气地说。“远野君你吃慢点啊,真浪费”直到很久以后他才领悟到,她说的“浪费”其实是指两个人在食堂里一起度过的时光这样的爱情让我羡慕。两人结下的可谓是“革命友谊”。十几分钟匆匆忙忙吃完饭,这十几分钟是多么美好的时间啊!让我想起曾经,流着泪往嘴里扒饭,眼泪混合着米饭,咸涩地送入口中的日子。这短短地十几分钟是完全属于两人的时间,是忙碌后的休憩,是喧闹后的宁静。没有轰轰烈烈的奇幻冒险,有的只是一起打工时的辛苦,但是即使是彼此的狼狈样,在对方眼里都是美的吧!
两人分手的原因,是女孩察觉到了贵树心里没有她,贵树真正喜欢的并不是她。我想起了《云的彼端》里的理佳。可恶啊,贵树!你明知自己不知道想要什么,喜欢谁,就这样白白消耗别人的爱,时间与生命!
之后贵树又交了很多女朋友,却依然觉得内心空空荡荡的。
贵树找到了码农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加班深夜,在公司地位越来越巩固了,钱越来越多了,想买的东西却一件都没有。
贵树的心空荡荡的,像漏了气的气球。
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幸福、人生的意义之类的词眼对他似乎是痴人的呓语。曾经喜欢的编程工作也枯燥乏味。每天挤在人流中身体随着电车摇摇晃晃,在这三千万人的城市里,他竟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处。他是如此孤独。
五
贵树终于发现,他需要的仅仅是一句话。
贵树终于发现,他有一个约定没有去兑现。
曾经年少的恋人如今已嫁作人妻,而你却堕落成辞职失业、失魂落魄、颓废潦倒的大叔。
他缺乏一个理由,缺乏一个给生命赋予意义的人,缺乏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但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假如在某个地方和明理偶然相遇,到那时能够成为让自己毫不羞愧的大人”“我想和明理做出这个约定”“我一直都很喜欢明理”明理之于贵树,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缱绻缠绵的,为了填补肉体和精神空虚的爱人。而是精神伴侣,是精神挚友,是互为精神支柱。是神交。是两条代表人生的直线,在某时某刻相交,又各自奔赴新的旅程,再不回头。他们互相给予的,是明悟后继续走完人生的力量。
贵树终于想起了他需要的那句话,明理对他说的那句话:
“贵树君,你一定没问题的”虽然说起来有些鸡汤,但这是个人生命的最真实的体验。
那就走吧。
至于驶过的电车、“踏切注意”的牌子、漫天飘零的樱花、擦肩而过的她与他——
是与不是,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呢?等这辆电车开过之后就继续向前走吧,他在心里这样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