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随笔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随笔

2020-04-14 09:17:26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随笔

 

  (一)上帝游戏

  ——《不朽的逃亡者》 与《黄金国》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夸耀说,这个群岛上蕴藏着丰富金矿脉。时的人们对他深信不疑。巴尔博亚(这个名字全称很长,此处略去。)这个从木箱里爬出来的偷渡者也是其中一员。他凭着强悍残暴、敢于冒险的反叛精神以及诡计多端聪明头脑使自己下人历史上不朽的事业——穿越巴拿马地峡,发现连接美洲、印度和中国的新的海洋以及他梦寐以求却至死未见的黄金国——秘鲁。

  阅读这一篇,让我认识到,人类对新领域的发现史其实就是一部残酷贪婪掠夺史。

  当巴尔博亚经过多次血腥的屠杀获得决定性成功后,他接受了被他阴险粗暴袭击,差点被他处死的友善酋长卡雷塔的建议:与印第安部落结盟。当主人主动馈赠四千盎司黄金时,“这些强大的、如同上帝一般的外来者,一见到金子就把尊严抛到一边,他们像一群撒开链条的狗,冲着对方扑过去,拔出刀剑,攥紧拳头,声嘶力竭地狂吼,人人都想比别人得到更多的黄金。”这一情景,让酋长既惊奇鄙夷。在他看来,这只是一种平常金属,而这些外来的文明人为此杀戮争斗

  与其说巴尔博亚历绞尽脑汁、尽艰险去发现新的海洋,毋宁说他对“黄金国”的痴狂。人类本性的贪婪与占有欲俘获了这个亡命之徒,促使他不顾一切地向着目标进发!当然,正如历史上一切亡命徒的结局一样,当他被利益蒙蔽了双眼,野心勃勃地去征服魂牵梦萦土地,昏头昏脑地中了嫉妒者的埋伏,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后面那篇《黄金国》中,那个美国加利福尼亚“黄金国”的发现者就更加悲惨抛弃妻子奔赴“西部”,开发治理,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而后,遭到洗劫,迫害,沦为乞丐。二十年后,死在国会大厦台阶上,口袋里装着一份申辩书。

  我想,上帝造人大概是为了娱乐自己。闲暇时,睁开眼,看着这些自以为智慧无比、强悍无比的小人儿野心勃勃,冲杀奔突,洋洋自得而后又被消灭得灰飞烟灭。人们在自以为广袤,其实不过是上帝随手堆积的沙盘般的地球上,玩着自生自灭的游戏。

  (二)天才是用来毁灭

  ——《亨德尔的复活》《一夜天才》《逃向上帝》

  以音乐剧名满天下世界著名音乐家亨德尔,在饱受众人非议打击下患上中风,几乎瘫痪,但这位意志坚定音乐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创作渴望奇迹般地获得康复。当他豪情满怀地投入新的创作,写了一部部歌剧。时世却偏偏与他作对,王后逝世,演出中断,战争爆发债台高筑评论家讪笑,观众漠然。亨德尔内阴郁如槁木。在经历了一段漫长孤独绝望后,他愤激的内心燃烧起牺牲的火焰,他要用音乐唤醒在黑暗中行走的芸芸众生!屏住呼吸,含着泪水,鼓着热情,夜以继日地创作。不到三个星期,音乐剧《弥塞亚》问世!音乐大厅内,人们像圣徒一般肃穆地聆听着这部旷世未闻的音乐剧,心情紧张地快要颤栗了!他将首场演出的全部收入捐赠给了慈善机构。然而,年已六旬的音乐家终因劳累而双臂瘫痪,失明,再次破产,被权人催逼。复活节的当天,在虔诚地歌唱中溘然长逝。

  《马赛曲》的作者鲁日,一夜之间创作了这首情绪激昂、节拍强烈、富于战斗力的歌曲。在军队中广为传唱,成为一曲狂飙突进的战斗的号角,让人们热血沸腾,鼓舞了无数人为自由而战,为祖国而战!当他的朋友《马赛曲》的教父被送上断头台时,他公然向福利委员会发泄不满,背上“背叛祖国的罪名”,险些被处死。最终,穷困潦倒,在人们的淡忘中死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马赛曲》成为法国的国歌,他的遗体被葬到荣军院,长眠在令他感到失望的祖国的荣誉墓地。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世界文豪,终其一生都在探寻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宣扬“博”与“平等”,背叛自己的贵族阶层,从事体力劳动和社会活动。然而,直至晚年,他仍不为人们所理解。在经受两位青年愤怒地质问与诘责,遭受自己深爱的妻子的反对与怀疑后,他终于不再忍耐和等待。以八十三岁高龄的病弱之身连夜离家出走,追寻自己内心的真理。三天后,病逝于在阿尔塔堡火车站。死前,受到敬畏与热爱他的火车站站长的照顾。然而,警察局长在接到当局的秘密指示后,仍然对他进行监视和上报。这颗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而奔走、呼号一生的伟大灵魂,最后的栖息地是一张简陋房间内的狭窄的铁床。

  天才,为世界创造了不朽,也毁灭了他们自己。幸福,属于平庸的人,天才注定要承受苦难。

  (三)爱与念永恒

  ——《玛里恩浴场哀歌》《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南极争夺战》

  说到爱情,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少年少女,花样年华,青春浪漫。似乎爱情只是年轻人的专利,中年人谈情说爱已经有些不好意思。如果是老年人,在世俗的眼光里,肯定是老不正经。例如年龄相差悬殊的杨振宁夫妇一直饱受非议。然而,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很多都是满怀激情地将爱情进行到老!

  1822年的夏天,德国诗人歌德在玛里恩浴场患病休养。在这里,他遇到一群年轻、可爱的女人,使他僵化的气质魔幻般溶解了,敞开了心灵。他为他们写出小诗、风趣盎然的戏剧和谐谑小品,燃起他对青春年华的寻求。这个七十四岁的人像一个男孩一样耽于火山般的狂热之中。当他听到从林荫道上传来欢笑声时,他连帽子也不戴、手杖也不拿就向孩子们奔去。他开始像男子汉一样的追求他的所爱。恳求老友大公爵到莱维佐夫人那里向她的女儿乌尔莉克求婚。虽然并没有达到明确的答复,甚至于只是推诿和拖延,但强烈的欲望使使歌德再一次追随着心爱的人从玛里恩浴场到卡尔斯巴德。夏日逝去,他火一般的热望空无着落,于是,希望渺茫,痛苦日增。在尘世找不到慰藉的歌德,再一次从经历逃进创作。在奔跑的马车上、在休息的驿站里以及旅途经过的一切地方,歌德一直沉浸在自己隐秘、欢愉而又阴郁不宁的创作之中。于是,一首袒露他内心真实而纯洁情感的《哀歌》诞生。

  回到魏玛,他亲手把这首哀歌艺术地誊写下来。用大写字体把它写在特别的纸张上,用了三天的功夫,像一个僧侣在他的静修室那样,躲开家中成员,躲开最亲近的人,把它当作一个秘密。他自己亲自装订,为避免饶舌的人鲁莽地把此事传开,他把这份手稿用一条丝带捆紧,配上一个红色羊皮纸封面。(后来他换上蓝色精致的亚麻布。)向圣物一样把他守护起来。他所守护的,是一个诗人对生命之火永不不止息的热望,对人性中最本真、最热烈的情感的执着与忠诚。

  爱情与年龄无关,与勇气、信念和一颗坦诚而自由的心紧密相连。爱情是一种生命力,就像种子遇到水和阳光必然要发芽!

  如果说爱情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而信念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伟大事业的基石。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电报机使相互隔绝的人们的经历成为同时性。然而,被大海分开的国家却彼此不通音讯。后来,人们发现用马来胶做材料可以使电线在海水中绝缘。于是,几位电学工程师先后尝试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铺设电线,但均以失败告终。1854年,英国工程师吉斯伯恩在铺设电缆时资金告罄,遇到牧师的儿子居鲁士.弗.菲尔德。这个对电学一窍不通的年轻人,富有美国人强烈的冒险精神。三十一次往返横渡两大洲之间的大洋,坚韧不拔的克服一个又一个障碍,他断然决定要把整个身心、全部财富统统投入这一事业。历经十二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打击后,终于,于1866年7月成功地完成跨越世界上两大洋的电缆铺设工程。通过电缆,地球上的人类从一端向另一端传出了清晰的信号,人们可以互通音讯,互相理解,实现了新两个不同世界的瞬间连接。

  倘若没有菲尔德一次次地在失败中振起,一次次探寻技术上的进步和一次次倾其所有的付出,人类跨海通讯的愿望不知要被推迟多少年。

  上面这一篇的题目是《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在人类篇幅浩繁的史册上,无数个“第一”名垂青史;同时,也有无数个“第二”被人们忽视,淡忘。可是,在人类南极探索的过程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却因为错失了“第一”而被人们铭记与尊敬,它就是——二十世纪初,由英国海军上校斯科特率领的英国南极探险队。这个原本由三十人组成的探险队,经过周密的计划,克服重重阻碍,到达南极时,只剩下五个人。当这些早已精疲力尽的人凭着夺取“第一个”发现南极点的崇高信念,终于心怀喜悦、情绪高涨地靠近目标时,茫茫雪原上的一个渐渐清晰的黑点,彻底粉碎了他们一个多月来寐以求的伟大心愿:滑雪杆上一面黑旗迎风飘扬——挪威人阿蒙森已先于他们到达南极,他们只能是毫无价值的“第二”。失败的痛苦比身体的疲惫更猛烈击打着每一个队员的心。他们迈着沉重的脚步,无比艰难地抵达南极点。在肆意飘扬的挪威国旗下,阿蒙森的帐篷内,有一封占领者的信留给随后达到的的二人,请他们把这封信转交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慨然接受了这一在世界面前为他人的丰功伟绩作证的任务,而这个事业正是他自己热烈追求、努力完成的。

  因为天气恶劣他们迷了路,食物短缺,燃料不足,狗跑掉了,矮种马相继冻死,加上他们疲惫不堪的身体,返程路显得更艰难、更加的危险。然而,他们仍旧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团结的精神继续行走。在酷寒的冰雪中,这五个人中,先后有一位精神失常,一位主动投入暴风雪的怀抱,以免拖累队友。最后的三个人,在物资告罄、希望破灭后,选择躺在帐篷里,迎接死神的降临。队长斯科特用冻僵的手指给他的亲人、朋友和祖国写信,表达他对他们忠贞不渝的热爱和挑战自然的勇气!

  半年后,他们的遗体被后来的探险者发现。在大英帝国的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纪念死去的英雄。在他们身上,除了不畏艰险、坚韧不拔地为祖国荣誉而奋争的英雄品格,还有一种英国人虽败犹荣的绅士风度。这颗高尚的心灵,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人类对自然不屈抗争的顽强意志和人类自身所发散出的人性的光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