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别处的声音经典读后感有感
《来自别处的声音》是一本由(法) 莫里斯·布朗肖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自别处的声音》
●我错了。。。。
●Um Paul Celan Willen.
●布朗肖!
●“时间本身限于另一种方式丢失后这一种方式的替代。”——所有难以解释理解的精神都可以归于哲学,而所有有激励意义的话语都是一种洗脑。看完后觉得哲学世界大神都是疯子。不疯不成神魔啊。
●吼啊!
●拒绝廉价批评,布朗肖开展的是诗意批评,或者回忆蒙太奇,比如福柯那篇亦真亦幻。反倒是对诗歌的评论不敢恭维,变成了哲学上的感觉派
●是一场 被虚无充实的充实
《来自别处的声音》读后感(一):“此处与当下之声”
——《来自别处的声音》:
当下即为一个无限滚动的球体,犹如在一条钢索上前行分毫,一分毫的移动即:前者坍缩在丢失中与后者永恒地处于虚空领域/某处便是此处,那些所有此前到过的地方剥离开“我”的存在在闪回中依旧能够抵达而不必移动
在当下之处(时/景)抽出一部分用至分神,它已经构成了而后无尽的闪回,而在这些闪回中又有多少看似是重复的?一个大范围地点内人就如同上面的蚂蚁来回(不会两次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而那些任何未踏足的领域都通过别人的抵达变成当下的一次伪经验(旅行便成为了一场大型的三维肉身挪移
消失是出现的先兆,通过反复咀嚼不同于球体原先的感觉而调节感觉
《来自别处的声音》读后感(二):当我们读其他人的语言时会想些什么
语言无需被建立
因为正是它创建了一切
当我们读其他人的语言时
会想些什么
又会做出什么评价
像诗歌鉴赏
读一本书的同时
又像在读多部作品
这就是布朗肖的这部作品
来自别处的声音
当我们从他人作品中
来到我们身边
又可以去批判
我们批判
首先是觉得写得好
才会去读
读过才有资格去说这部作品
不是吗
让我们充满理性
永不失效的权利
《来自别处的声音》读后感(三):读一本完全不懂得书,也开卷有益吗?
惭愧,拿这本书之前不知道布朗肖氏谁,就是在图书室看到这个封面,暗红的底色上几个神态各异的人头,故意夸张的调子又是写实的底子,随手翻翻,100多页,行间距疏朗,还有些诗,看看别 人讲解诗,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有哎,到底是文人 ,人家怎么想到的感觉。而且前阵子去南京逛南京的书店,发现很多南大出版社的书,出法国作家的书比较多,这本小开本很讨喜。就是顺手拿了来。
开始还是知道他在讲什么的,合上书完全不记得他说了什么,第一篇是读一个诗人的诗,后面。。。最后是说福柯,他说福柯什么也不打明白,语言学的事?之际的他说他应该在1968年5月见过福柯,但是实际并不确定,最后是引用那个著名的第欧根尼的句子结束全书:阿,我的朋友们,我没有朋友了。
100多页并不长,只是我的知识储备完全不在他这一挂。我不知道他一层层的在说什么。为什么说?就是我的强迫症在腰我读完每一个字 ,然后认真读了一次又一次。每次翻开都仿佛是重新遇见/我想的最多的是我需要这样对自己吗?看一本完全不懂得书, 开卷有益?!
因为完全不懂,所以不敢评价。
《来自别处的声音》读后感(四):言者之书
前面的诗歌批评表示完全没看懂… 但是和很喜欢最后一个篇章《最后的言者》以及《我想象中的米歇尔•福柯》。 关于诗歌,作为非通灵者的我无法感知代神说话的言语,但是关于生活(尽管只占一小部分)布朗肖给出了最深刻的思考。 一,为什么我们要寻找伴侣? “并非为我们自己,而是为了某些存在于我们身上,又存在于我们之外的东西。” 看起来很玄乎,但其实和柏拉图“阴阳人”的故事不谋而合,爱情——相互融合与相互排斥的矛盾统一体。 二,人们是如何学会与鼠疫斗争的? “不仅是将鼠疫患者隔离,还建立了严格的疫区划分,创立了一门秩序技术。” 身体上的疾病与物质上的贫穷以及心理上的孱弱都有共通性,甚至可以说前面二者间接导致了后者。阶层仿佛变成了一种社会治愈术。 三,自由与规训 “启蒙运动发现了自由,也发明了规训。” 规训虽然是把熊驯化成看门狗,但是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想起《小王子》里的小狐狸,是规训(或者驯养,驯化)让他们产生情感。自由与规训可以辩证看待,中国最古老的思想最为稳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四,福柯的《性史》 “性是唯一的善,而善拒绝任何法则和规范。” 这里的“善”(goodness)是苏格拉底所强调的那种普遍性,这种最简单的快乐往往是最具普遍性的
《来自别处的声音》读后感(五):"声音不再存在之时的声音"
记
读完《来自别处的声音》后的几小时:
无处——不是任何地方
无处——没有任何地方。无处、此在。
无处就是此在。
此在就是无处。
/
我
生活在精密的
幻觉里
庞大 永动
/
我将与自然(可替换)合为一体,这个想法本身已经将我和它分离
但既然可以被分离,同样它展现出了一体的存在/可能性?
我思:一块钝化的刀片
/
它(什么都可以)就在那,但以“我”无法抵达
我永远在言说别的东西(那甚至并不围绕它的他物)
/
我已使自己散开
我感到空间的延伸,我可以在任何地方而什么地方都不在。
/
我见你之所见
以非眼之眼——高于眼的眼——来自眼的眼。
也即我就是以眼。它的延伸/它的本身。
/
我在上升
不借助任何药物,不借助任何思想
我 可以感觉到的这个实体
在上升
巨大而并不虚幻的实在感
以内在于我血液的形式
/
时间开始变形(或是它本身于我的形?我自身的时间?)
差异于此前的任何感觉
一股全新的热流在奔涌,同时又如此冷静地持续
它形成一种全新的时间——独立于普世的经验之外
我感到我的各个感觉器官正在逐个地往这一面迁移…
且我无法确定我正在言说的这个面
无法确定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它没有?
没有见过的空间
这就是无处/此在?
/
一条界线(直线),在跨越后变成了缓慢的波浪形,虽然很窄,但完全就是以海的韵律在运动。(不确定为什么存在)
/
我一直在言说的黑夜,终于以内在于我的形式出现
比包裹我的黑夜纯度更高
但逐渐地 难以区分
/
抽烟的时候,我可以看见烟每一瞬息在我肺里变幻的具体形状
突然间眼睛的含义、目光的含义
同它本身一样清晰
/
它(什么?)不需再以别的什么媒介显现,它全然就是它自身
我全然就是我自身
然后 我们互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