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
秋风拂过的窗外,叶子之间多一阵沙沙的声音,那种不自觉肃杀,当年欧阳修也是这样的深秋吧,四无人声,虫声唧唧。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的时候,多少文人墨客在秋风里不知不觉地悲凉从心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是杜甫漂泊的悲哀。也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这是欧阳修的一种人生感悟。
而那样的月名之夜我想着一定是苏轼还有自己的想法:“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唯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苏轼的豁达,前人常常评论为悲观,其实悲观的乐观才是最好的,因为有了慈悲,所以更加可以接纳,世界的很多其实压根不属于我们。
而在马致远的秋思里是: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因为他的世界可以孤单也可以成为诗意的所在。
走在瓦尔登湖的梭罗,他记下的那些看似灵动的事件,其实也是他心灵的感觉。
“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清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今读徐迟的评论也终于明白他为什么那样翻译至今仍然被人推为经典。一直也后悔没有买徐迟的译本。不同的译本也有很多不同吧。
随便找一个时间,一个空间,在梭罗的眼里,心里都是那么富有哲思 。
我希望这个世界更多不同,而不是相同,昨天晚上读这样的句子心里已经是一惊,可是早上看见依然有孩子被老师教成一样的。开头的句子非要按照某个给定的,其余的去填空。为什么不试试给孩子自己机会去开始自己的一段文字呢?
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是神来之笔吧,谁不愿意在一个早晨开始美好的一天呢?而他起早了,然后在湖中沐浴,享受瓦尔登湖给予的一切。最有趣的是他也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成汤王的盆子上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梭罗还多处提到孔子。可见很多时候,更多的思考者站的角度应该接近吧。
在学习作教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还是不是怀着初心,向着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去捕捉把审美的光。
秋风依然,挂在阳台上的风衣随风轻扬。那栋楼依然立着,而我们的光还是安静地照进家里,紫色的菊花还绽放,不凑近是没有芬芳的,很多事往往就是这样,还没有到那坏境中,都是仰望,一旦接近了,又常常发现没有我们所谓的美好。其实 ,不是距离近了,而是心里粗糙了。感觉不再,那么秋风即使狂卷也不能拂过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