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童年
又闻五月槐花香,遥遥望去,一棵棵槐花树象一位矜持的少女,头戴着洁白的花冠,穿着绿色的纱裙,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在和暖的春风里,翩翩起舞!而伴着槐花的清香,让我又想起了我那有滋有味的舌尖上的童年。
作为七零后,不象现在零食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小时候的零食不是小铺里卖的(主要是大人不给买),而是地里长的,树上挂的。
春天的第一口鲜,是甜甜的梧桐花。喇叭状的梧桐花顶部有一个黄黄的盖,屏住呼吸轻轻地揭开它,梧桐花嫩嫩白白的花蕊就露了出来,把它轻轻的放在嘴里,清清甜甜的味道霎间弥漫整个口腔,当然在吃之前,最好别急着下嘴,因为想尝鲜的不只你一个,还有黑黑的,密密麻麻的蚂蚁。如果不小心吃一嘴蚂蚁,那可就非常不妙了!
梧桐花之后就数槐花最好吃了,小心地摘一串洁白的槐花放在嘴里,不同于梧桐花的甜,槐花是香,清香清香的,让人恨不得就坐在槐树下一次吃个饱,吃个够。
但是,梧桐花的甜也好,槐花的香也罢,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都只是借个味,解个馋。要说最受欢迎的零食,当然是玛瑙似的,酸酸甜甜的酸枣。七月十五红圆圈,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开始直到秋天,就迎来了我童年的盛宴。菜地里的西红柿、黄瓜、甜瓜、西瓜纷纷登场。在那个没有污染的年代,西红柿的酸甜、黄瓜的和甜瓜的脆爽以及西瓜的沙甜,让孩子们每天吃的肚圆,但是依然抵制不了酸枣的诱惑。寂静的午后,大人们都在午睡,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冒着烤人的太阳,一路雄纠纠的向附近的山里出发了。
午后的山林里,人迹罕至,静的只能听见风吹树叶的声音,虫子的鸣叫声以及自己胸腔里大的出奇的心跳声。突然一只不知名的小鸟从附近的草丛里一飞冲天,打破了山里的寂静,那颗异常不安份的心一下子从胸腔跳到了嗓子眼,身上的汗毛一根根地竖立起来,比天安门前的标兵都挺拔。汗也争先恐后地从一个个的毛孔里钻了出来。实在是太静了,静的有点吓人。但是这一切切的不安也好,惊恐也罢在看到酸枣之后全都一飞而散,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跑向岸边的酸枣树,唯恐迟一步好的都让别人抢走了。并不是所有的酸枣都酸甜可口,有的酸枣看起来大大的,颜色为深绿色,这种酸刺不仅核大还寡淡无味。要想吃到酸甜的酸枣就要发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不放过你看到的每一棵酸枣树。酸枣树一般都长在岸边,而又红又好看的酸枣一般都长在树尖,所以在够酸枣时,手和头要尽力的向上延伸,以确保把最大最好的酸枣尽收囊中。但是为了防止掉下岸,在够酸枣的时候屁股要使出千斤坠的功夫,使劲向后坐。这种一个身体两处使力的滋味,真是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如果不小心掉下去了,回家没有嘘寒问暖,有的只是竹笋炒肉,对于平时比较淘的皮小子,甚至还会是混合双打。除此之外,你还要小心酸枣树上那无处不在的,比针还尖还可怕的刺。它就象一个个拦路虎,不是勾住了你的头发,就是拉破了你的衣服,要不然就会狠狠的刺破你的皮肉,带出一串串的血珠,给你留下永不磨灭的疼痛记忆。
到了寒冷的冬天,有心的家长会在砌灶台的时候,在灶腔的附近横着放一根烟囱管,这就是农村人家简易版的烤箱,我们称之为火洞。火洞的最大功能就是用来烤红薯,用火洞烤出来的红薯,原来淡黄色的红薯心都变成了红色,咬一口下去香甜、软糯,让人欲罢不能。
除了红薯冬天还有另一种美食——冰锥。上学的路上,跑到路旁的涵洞里,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冰锥倒挂在洞顶上。要想吃到可不简单,你要有百步穿杨的本领,拿一个小石头,闭上一只眼瞄准了自己看好的猎物,使劲的扔出去,冰锥应声而断,掉到地上摔成了四五截,小伙伴们一哄而上,一人拿上一段迫不及待的塞到嘴里,凉的你只想灵魂出窍,那也舍不得扔,一个个穿着大棉袄还冻的缩脖抖肩嘴里却吃的飞快,味道吗在我的映象里比现在的冰激淋还好吃!
转眼一霎间我已走在奔五的大路上,而我那有滋有味的童年,我那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大午夜梦回间却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