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至雨夹
早上还是微雨,冬天的雨总是伴随着拿灰蒙蒙的天空。也许只有这样才有雪前的意思吧。果然到中午才有雪子作响。打在窗户的玻璃上时时响起……
蒋彦一早就去四年级听课,我再次提醒她多注意教师如何跟孩子互动,其实看起来不是那么重要的细节才能透露出教育的奥秘。她还是比较认真的,昨天在学校听课,协助我改作业而且还写了随笔。看出她是喜欢孩子的,说班上每个孩子都想、可爱,这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热爱学生的一种基本气息。而且第一天她记住了好几个孩子名字,还有好些孩子的样子也记下了。教师的工作更多时候不仅仅需要专业也需要细节,然后我们才能从细节里温暖孩子。看得出她也慢慢学会了注意观察教育的细节。我不断提醒她,也许一个教师的语言就会透露出某种信息。
她后来无意中跟我谈起自己实习有同学才实习已经学会了凶巴巴地对待孩子,我从这句话里感觉到有些欣慰,也许今后你做不做教师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的,可是要是一个年轻人还在刚刚走向教师岗位之前已经没有了柔性的信仰还真的很可怕。 教育的理念最基本的还是应该先要回到人,关注人的成长,对于越小的孩子来说,教师应该考虑他们是不是可以休息充分,可以睡眠充分。没有基本生活的幸福感,学习的某些负担就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国外的孩子其实学习也累,但是某些累是来自内心愿意的,不是来自外在的压迫。
最近读《培根随笔》 更多时候感觉他的语言张力很强,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力量去启迪人生,而培根的文章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比如他谈到的愤怒,可以叫人瞬间理智丢失,丧失正常的思维。也许我们还有很多时候需要一种深度人生世界,比如我们常常会嫉妒周围的某些人或者某些事情,距离较远的常常不会关注。所以同事之间为什么会出现矛盾明显,没有一个人在具体的环境中去嫉妒电影中的明星。
教师的工资待遇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今的政府却没有决心来提醒自己改变这样的现实,其实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感觉到现在孩子的成长过于逼仄,但是改革的希望寄托在政府,其实也是渺茫的。而很多时候的我们谈的教师有时候其实很多恐惧。
比如:现在的很多家长担心女教师生孩子会影响自己的孩子,所以不选,甚至还有去学习闹的。孩子小上学的也不选,因为孩子会牵扯精力。孩子上初中高中的也不选,牵扯精力……如此种种想起真是悲哀,难道教师不养孩子也不要孩子全力以赴去工作才是好教师?要是一个教师连这样的基本人生生活状态都没有,那么这样职业是不是太悲哀了?
当然我记得那一年去溧阳外国语学校,芮火才校长说,在他来这学校之前,很多女教师不能怀孕,即使怀孕了也常常因为压力大而流产。很多人可能无法相信,就那么一个小小的小学老师天天不知道都干啥,甚至还有人说就那么一节课两节课,还不快活死了啊?可是,教师的内在压力有时候真的可能来自体制内,甚至也来自校长。多数时候教师的感觉甚至会感觉自己在学校犹如学生一般。
在一个群里,他们说很多男教师已经入行就离开,因为收入不足以养家,自己而已。 真的也是现实。
下午跟几位老师分享,她们再次强调:叫你表妹去考公务员吧,不要挤着小学教师的队伍了……其间言语多数是真诚的。
文明创建其实还是一个全国性的话题,今早在博客里看见很多地方也在创建,这是干啥呢?文明可以创出来的呢?素养的改善更多时候需要一种良好的气氛,而不是仅仅需要那些业务性质的创建。我常常想:会不会有一天文明创建那个考核部门也会揪出一个巨贪,因为创建合不合格其实就是他们说了算,据说还可以提前告知某些……
唐诗宋词也是创建的结果吗?唐朝的帝王将相在历史上留下文名的实在是多……支撑一个国家的气度的最终靠的文化,就如一个美女气质最终来自文化,你每天看那些美女比拼最后就是气质和文化积淀。气氛的引导才是最重要的。明朝的帝王文化最差,所以明朝衰败,文化日益低下。
暖暖的热水,一个热水澡,才舒舒服服感觉到冬天也是可以这样幸福。
走过菜场,买菜时常常会停下脚步聆听某些人的人生故事,其实对于他人来说可能你的人生就是她听到的故事。人性的失望和冷暖都在市井的细节里。买菜的一对夫妻常常会因为一个细节而争吵。很多时候,即使卖菜的女人背后也是一个家的支撑。协助她做生意的男人可能未必如她般坚强。看着那些沧桑的脸上——你会想起一个词语——母亲。是的,为了孩子为了生活她们是在菜场里度日的母亲,每每想到此,我常常会由衷地生出一份敬意。
晚上,群里朋友谈论如何教孩子小古文,并且引导去写,最终还是悟得:无论别人的何种方式学得如何顺溜,最终还是需要那对的人,所谓你对了世界就对了,忽然想到现在天天教材改革,改来改去还似乎有越来越糟的倾向,我们为什么以前没有这样的困惑呢?我偶然瞎想:其实那些年代只是愿意读书想去读书的人才去读,很多人背着毛主席语录长大,照样因为自己的热爱而走向写作或其他文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