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读后感100字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是一本由徐焰著作,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精选点评:
●通俗解放军战争史,我更愿意看成是《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续篇,从兵制角度来看,三湾改编的历史地位可能更为深远,它一举结束了从西汉以来延续了近两千年的募兵制,恢复到了秦之前的征兵制,军队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了质变,这也是解放军长胜的根源之一。
●了解到更多的一些史料
●一般吧,作者的思考还不够深入
●文笔口语化,没有逻辑和条理。论点落后,论据单薄。。。。把一片文章的内容硬撑了一本书的出来,买了后悔
●药量不够
●李子旸推荐。非常坦诚。始终抓住了“激励机制”这个核心。对于建军初期、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解释力比较好。怪不得创业党很多以军事知识为师,确实往小了说,建军史建国史就是一穷二白的穷小子怎么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啊!国军到底怎么搞的,败家子儿
●2019年八一前夕读毕
●题目就告诉了我们这是一部告诉广大读者科普那段历史的书,了解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些解放军奋斗史和成长史,值得一读。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就是对于自身过去苦难的浪费,知道这些苦难,我们才能继续前进!
●读书之前觉得书中的历史很空洞,感觉没有所说的那样意义重大。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些决策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是具有开拓性的,明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取胜靠的实事求是的毛泽东思想、靠的是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读后感(一):解放军为什么能赢?!
先说书不错,通俗易懂、系统介绍我军历史,趣味性可以力压起点大部分历史穿越小说。此书读后也能给人相当的收获和思考,值得一读!我想谈的是胜利的背后什么?政治信仰、人民支持还是领导英明、意志坚定?最底层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人民群众为何心甘情愿支持?战士们为何能不怕牺牲、怕头颅洒热血。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读后感(二):不仅仅是赢,更是为了伟大的理想
看得出来,徐将军对当前的历史教育很不满意,党史、军史以及当代史古代史中国史外国史都有方法论方面的问题,不是还原历史而是为了灌输某些理念,这就造成了历史教科书非常不可信,信他就是侮辱自己的智商。这部书就是徐将军重写军史的伟大努力。
首先说,这本书逻辑性很强,当前遇到什么困难问题,其他人是怎么解决的,这种方法有什么不足,红军又有什么高招,起到了那些好的效果,简直就是标准的创业分析。这种写法非常让人信服,解放军一切做法都是有历史由来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其次,书中对问题不回避,比如提到三大起义后,部队开小差的非常多,包括井冈山土改政策也有不足之处,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一些政策的逐步优化就更有说服力了。
最后,军史和党史结合的很好,我军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武装集团,而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力量,书中也多次提到党的领导是我军最大的特色。
回顾历史,审视当前。新时期的军队建设与建国前已经有了很大区别,如何继续保持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期待徐将军的力作。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读后感(三):赛道决定成功
春节的前几天开始看这本书,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呢,是因为HW内网一位很有思想的同学的读后感,读后感看着很有感触,虽然拿HW和26做对比有点“小题大做”但是觉得这本书应该能有些以前看不到 想不到的东西。于是在Kindle入手了这本书。
对这本书的前三分之一的内容特别满意,因为他从一位专业人士的角度,让后来者认识到现在很多平常的做法在当时各种路线竞争的时候,胜出原因,以及现在已经想不到的背景因素。把一个理念变成一个事实一个成功的事实,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儿。在苏联的城市工人革命成功的先例之后,能按照中国自己的环境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赛道,但是想赛道成功,就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国民党的军队战斗力地下,除了以前熟知的派系斗争的顽疾之外,原来军官和兵之间的待遇的巨大差异,是问题的重要原因。红军之所以能生存,干部不搞特殊化,是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效仿的关键要素。如果大家都一起吃苦,苦也就不那么苦了。还有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也是一个创举,政治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点都是在慢慢形成的,最终形成了一个打法,一个套路,有效的解决了生存 成长的问题。收获很多。
后三分之二其实没什么新鲜的东西,看的比较快。既然赛道是成功的,后来的就缺少令人激动的创举了,与以前的书差别不太明显。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读后感(四):赢在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践,不在空话套话
听《罗辑思维》推荐的书,到手5天内看完(说明确实是通俗易懂),如果对军史很熟悉的人,我估计的确会觉得干货不多,不过对我这样对历史主线有所了解,对细节不甚深入的人来说,还是能学到更多的历史细节,比如“隐蔽的战线”这一块,破译日军,国军无线电密码,顾顺章叛变细节等,以前的确不怎么知道。
这本书不适合对我党我军有偏见的人看,因为整体显得太主旋律(有趣的是作者在里面也零星提到了这种反对者,如民运,果粉,台毒藏毒,外国反华势力等,并对他们的一些观点做了驳斥,对他们的思想根源做了简析,这种方式比中学政治课里几乎避而不谈这些负面内容反而要好得多),也不适合完全没有社会实践的人看,因为解放军实践总结的理论看似都很简单,如不能用亲身的社会实践做对照,也就是看看而已,难以内化成行动的准则。
很多成功的社会精英,企业家,其实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GCD创业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包括重视政治工作,农村包围城市,群众路线,统一战线等。马云就是个政治工作的大师,当年制定对ebay的竞争原则时,有一条,宣传上禁止打民族主义牌,因为他知道,这种事可能短期内有收益,但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对自身企业的形象也会有长期的伤害。这同周恩来制定“隐蔽战线”的若干原则,如不搞暗杀对方头面人物,不做绑票,情色交易等原则实则相通。
有一点思考,作者称这本书是写给年轻人看的军史,观其通篇也时常在教育年轻人不要忘本,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尝试理解现代人看来很难理解的先辈的思想。然而我的现实观察是,“忘本”恰恰是人类的天性,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一样,西方人不再记得自己的富强是如何来的,才会有圣母婊问题,难民问题,中国人也把今天拥有的一切当成天经地义的。。。我不知道“忘本”是否有生物进化上的积极意义,很可能有,否则现实不会是这样。如果“忘本”是人类的天性,那么作者的这种宣传就不会是一种长期可持续的事,历史越久远效果就越差,正如台湾自认为中国人的老人无法阻止孙辈成为“台独”。如何基于这种现实做政治工作,也许徐少将应该帮我们思考更多。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读后感(五):土党成功原因与其它有趣资料
土产党成功的原因
1.满足绝大多数用户核心的需求。中国社会当时90%都是农民,tg的政策就是围绕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土地做文章,等于解决绝大多数用户的痛点需求。从井冈山开始,到延安陕北根据地,再到解放战争,tg到哪里,土地革命就推进到哪里,自然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戴。2.团队政治意志坚定。主观上,全军注重政治思想建设,党对军队有绝对的指挥权,除了军事首长外,还配备了政委,专门加强士兵思想建设。另外,通过一次一次肃反、整风运动,淘汰政治不纯洁的分子,纯洁整个革命队伍。客观上,奋斗条件艰苦,革命伤亡率大,自然淘汰了大量成员,愿意留下来或者能留下来的,自然是优中选优的精华了。
3.客观上日本侵华塑造了喘息坐大条件。长征后到达陕北后,整个队伍虽然还没有覆灭,但也已经元气大伤。结果日本全面侵华,tg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联合张杨促成了西安事变,才有喘息做大的机会。到达陕北时,红军由出发前的10万人,只剩下2000人了;但是到抗战结束后,tg军队有百万之众,已经具备了和国军争锋的本钱。
其它有趣的资料
1.tg的情报系统非常强大。解放前,国党已经被渗透地不成样子了,tg这边基本还是铁板一块。而且,tg的电报破译能力与防破译能力碾压国军。这两点导致几乎国军一出手,tg就知道如何见招拆招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点实在是在术层面太重要了。
2.tg对待党内叛徒绝不手软。之前在“九边”公众号看到一个说法,说tg非常讲信用,说杀谁全家就杀谁全家。对待党内叛徒,逃到天涯海角也要追过去杀掉。据说周还亲在参与过对某判断的刺杀。
3.tg的一把手曾经被国党干掉。向忠发、瞿秋白都是当时党内一把手,要么因为自身问题,要么因为叛徒出卖,都被国党杀掉了。但是tg组织依然继续壮大,可谓人才济济。
4.主席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党内占据领导位置。曾经在井冈山创办根据地,也不过是一个分公司的负责人,全国像这种分公司,还有好多个。只是后来由于叛徒叛变,位于上海的总部经营不下去了,才把总部搬到了分公司,最后总公司的不靠谱CEO连主席分公司的置为都罢免了。
5.tg的上层非常精英。虽然一直被叫土党,其实其上层一点都不土,核心大佬中,几乎每个都有过留学经历,在当时文盲率90%的社会中,留学生属于精英中的精英了。这些人一般也都来自地主家庭,这些地主家庭的孩子,制定的政策确实“打土豪,分田地”,也真是够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