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童话中的女性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童话中的女性读后感摘抄

2020-05-20 23: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童话中的女性读后感摘抄

  《童话中的女性》是一本由[瑞士] 玛丽 - 路薏丝·冯·法兰兹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童话中的女性》读后感(一):读懂女性的困惑

  古往今来,女性的困惑、不安全感、讨好人格都各有各的说话,如果从源头上来分析探讨,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的这本《童话中的女性》应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神话以及童话等素材,我们从小到大都会接触荣格派对们的象征意涵尤为重,视作原型集体意识不同层次上的重要表现。如果把童话中的每个女性角色都拆开来分析,我们会探讨出一些女性心灵方面想法和意识。

  荣格在造访中部非州地区艾尔原始部落时,发现土著出现“大梦”必须将梦境内容公之于众当地人说,凡有那种要公开一吐为快强烈感受者,就是大梦。小梦属于个人,它们所补偿的,除了个人情绪外,也会是特定族群灵长期潜抑后集聚而成的情结。这些梦境,借熟悉的原型出现,也可能具神话的集体表征性质。这就是童话,神话一宗连续观点的另一面,通常以被社会长期忽略的女性或孩童主角,说着他们想跟世界说的故事作者认为,童话表现了乡野教育程度较低的村民,所拥有创造性想象,童话具有深广心理学价值男性心中的女性特质,也就是荣格所称的阿尼玛现实中的女人对男性的阿尼玛会有影响,而男性心中的阿尼玛也会对现实存在的女人造成影响。童话故事中的女性人物既不是阿尼玛模型,也不是真实的女人,而是两者兼具,而且有些童话故事阐述真实的女性多一点。例如在作者讨论的童话故事《睡美人》中,小孩子被称为太阳月亮,那么,太阳和月亮的妈妈就不是凡人了,所以作者认为它是一种象征。

  《睡美人》这个故事大耳熟能详,它讲了一个国王王后青蛙预言下终于有了一个可爱的公主,但是在举行庆祝宴会时,国王没有邀请全部的智慧女人来给公主祝福,只邀请了12位,第13位就给公主设了一个诅咒,说公主在15岁会用纺锤刺伤自己而死去。第12个智慧女人为了缓解这个诅咒,只能将她的伤害降低,说她将沉睡100年。国王用尽了心思想躲开这个诅咒,但是很遗憾,公主还是在15岁那年沉睡过去了。100年后的最后一天,一个邻国王子走进城堡,遇到醒来的公主,举行了盛大婚礼一生幸福地生活着。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从童话中的主角代表什么、自我和自性关系女神对其人性化身的矛盾态度、无意识的酝酿期、被遗的教母、阿尼姆斯的攻击、被集体拒绝的不一定有错、魔鬼的条件、惩罚和报复、弹性的态度、纺纱与编织的象征、停滞的生命等这些方面给我们逐一分析心理特征。

  比如说被冷落的第13个智慧女神,这在心理上的意涵显然代表无意识中的原型内容物,或者是集体的情结——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结而非病态性的情结。正如荣格所说,情结在人类社会中是正常的,例如自我和阴影情结。它们是心灵中不同的动力因素,是属于人类的正常结构,通常以诸神的拟人化面貌出现。

  《童话中的女性》这本书印刷非常精致,从女性视角分析童话微言大义,补充国族大梦片面神话观点之不足。冯法兰兹利用荣格心理学理论潜入童话内在,分析深刻,令人折服。

  《童话中的女性》读后感(二):读懂女性的心灵困惑

  古往今来,女性的困惑、不安全感、讨好人格都各有各的说话,如果从源头上来分析和探讨,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的这本《童话中的女性》应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梦、神话以及童话等素材,我们从小到大都会接触,荣格学派对它们的象征意涵尤为看重,视作原型在集体无意识不同层次上的重要表现。如果把童话中的每个女性角色都拆开来分析,我们会探讨出一些女性心灵方面的想法和意识。

  荣格在造访中部非州地区的艾尔贡原始部落时,发现当地土著若出现“大梦”必须将梦境内容公之于众。当地人说,凡有那种要公开一吐为快的强烈感受者,就是大梦。小梦属于个人,它们所补偿的,除了个人情绪外,也会是特定族群心灵长期潜抑后集聚而成的情结。这些梦境,借熟悉的原型出现,也可能具神话的集体表征性质。这就是童话,神话一宗连续观点的另一面,通常以被社会长期忽略的女性或孩童为主角,说着他们想跟世界说的故事。作者认为,童话表现了乡野中教育程度较低的村民,所拥有的创造性想象,童话具有深广的心理学价值。男性心中的女性特质,也就是荣格所称的阿尼玛,现实中的女人对男性的阿尼玛会有影响,而男性心中的阿尼玛也会对现实存在的女人造成影响。童话故事中的女性人物既不是阿尼玛模型,也不是真实的女人,而是两者兼具,而且有些童话故事阐述真实的女性多一点。例如在作者讨论的童话故事《睡美人》中,小孩子被称为太阳和月亮,那么,太阳和月亮的妈妈就不是凡人了,所以作者认为它是一种象征。

  《睡美人》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它讲了一个国王和王后在青的预言下终于有了一个可的公主,但是在举行庆祝宴会时,国王没有邀请全部的智慧女人来给公主祝福,只邀请了12位,第13位就给公主设了一个诅咒,说公主在15岁会用纺锤刺伤自己而死去。第12个智慧女人为了缓解这个诅咒,只能将她的伤害降低,说她将沉睡100年。国王用尽了心思想躲开这个诅咒,但是很遗憾,公主还是在15岁那年沉睡过去了。100年后的最后一天,一个邻国的王子走进城堡,遇到醒来的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一生幸福地活着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从童话中的主角代表什么、自我和自性的关系、女神对其人性化身的矛盾态度、无意识的酝酿期、被遗忘的教母、阿尼姆斯的攻击、被集体拒绝的不一定有错、魔鬼的条件、惩罚和报复、弹性的态度、纺纱与编织的象征、停滞的生命等这些方面给我们逐一分析心理特征。

  比如说被冷落的第13个智慧女神,这在心理上的意涵显然代表无意识中的原型内容物,或者是集体的情结——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结而非病态性的情结。正如荣格所说,情结在人类社会中是正常的,例如自我和阴影情结。它们是心灵中不同的动力因素,是属于人类的正常结构,通常以诸神的拟人化面貌出现。

  《童话中的女性》这本书印刷非常精致,从女性视角分析童话微言大义,补充国族大梦片面神话观点之不足。冯法兰兹利用荣格心理学理论潜入童话内在,分析深刻,令人折服。

  《童话中的女性》读后感(三):梦与神话之间:探寻童话中的女性心理

  人们常用神话原型探究人类最初的集体无意识,但不可否认的是,神话的主角大多是男性。尽管一些神话的主角是女性,但表现的往往是符合男性阿尼玛形象的投射,或者是女性片面阿尼姆斯的风格,缺乏女性的整体性,无法表达完整的女性原则。而与之相对的童话,则通常以被社会长期忽略的女性或者孩童为主角,说着他们想对世界说的故事。

  说起童话,人们总觉得它是属于孩子的文体。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派童话分析大师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却看到了它隐藏的特质。她的作品《童话中的女性》,便是一本利用荣格心理学理论,从女性视角分析童话内在的讲座集结。

《童话中的女性》

  作者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是公认最杰出的荣格继承者,更是童话心理解读最权威的代表人物。她于1933年18岁时遇见荣格后就追随他,直到1961年逝世。其间她不仅将跟随荣格所学到的概念与方法运用于童话分析中,也为人做心理分析,累计分析了65,000个梦。她一生致力于发展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有20多部作品。除此之外,她还创立了苏黎世荣格学院,心理学家申荷永、吕旭亚及河合隼雄等人都曾在该学院学习和深造。

  古往今来,女性的迷惘、不安全感、讨好人格,说到底,是因太多的女性由男性来定义和塑造。而童话的优势是质朴的(非文学性或修饰过的),并且是在集体中经洗练,未曾被个人问题所混淆的纯粹原型素材。因此,冯·法兰兹选择童话作为切入点,发掘女性潜在的巨大能量和价值。在她看来,童话是一条通往集体无意识的华丽之路,是表达集体无意识心灵历程的精简途径。

  在《童话中的女性》中,冯·法兰兹通过对《睡美人》、《白雪与红玫》、《无手少女》、《变成蜘蛛的女人》、《六只天鹅》、《七只渡鸦》、《美丽的瓦西里萨》等经典童话故事的解读,利用荣格心理学潜入童话内在,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与经典意象,深入解读女性心理,为童话挖掘更深的意义。让读者把遥远的、他人的童话放进当下的、自己的内在,在解读童话中遇见更广袤的自己,同时加深对女性心灵的理解。

  同样的大地苏醒沉睡、死亡复活循环,同样因为感天动地而终于不死的赛姬等神话,如果重新以女性心灵角度改写,就成了睡美人的童话版本。美丽的公主无须哀求怜悯,英俊的王子自会拼命去唤醒她。女性在童话里,成为主角,成为补偿神话筑梦不足的缺憾。也还好有童话,在梦与神话之间,在男性独占话语权的夹缝之间,给了我们一窥女性心理原型的可能。

  阅读童话就像潜入女人曲折的一生,无论是学会打破常规相信直觉、练就看清事情真相的功夫,还是遭遇困境并认识自己缺陷的一面,以及适时放手让过往逝去等,都是启蒙之路不可缺少的情节。读懂其中的奥秘,足以令我们超越日复一日的琐碎,成为全新的自己。

  《童话中的女性》读后感(四):《睡美人》背后的心理隐喻:女性的自我疗愈和解放

  《童话中的女性》作者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是公认最杰出的荣格继承者,更是童话心理解读最权威的代表人物。她于1933年18岁时遇见荣格后就追随他,直到1961年逝世。其间她不仅将跟随荣格所学到的概念与方法运用于童话分析中,也为人做心理分析,累计分析了65,000个梦。冯·法兰兹博士一生致力于发展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有20多部作品,《童话中的女性》就是其中之一。该书通过分析《睡美人》、《白雪与红玫》、《无手少女》、《变成蜘蛛的女人》、《l六只天鹅》、《七只渡鸦》等多部童话中隐藏的心理机制,向我们展现了荣格式的心理分析和女性心理运作机制。

  卡尔·荣格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和弗洛伊德一起发展和推广精神分析学说,之后独自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其理论学说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以及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1、被遗忘的教母是情结的象征

  众所周知,睡美人刚出生的时候,国王和王后举行了一场盛大宴会,但是忘记请其中的一个神仙。结果那个神仙就诅咒了睡美人,才有了后面的故事。作者认为这里的各路神仙其实是一种象征,象征了人类的各种情结,或者说象征了“无意识中的原型内容”(个人理解,这里所谓的无意识的原型内容也就是指生而就有的本能)。其中有一位神仙遭到了遗忘,就代表在人类许许多多的情结当中,“有一部分的情结占据了显要的地位,而有一部分则受到了忽视……就是他代表某种自然的心理表现方式被排斥了。”

  2、阿尼姆斯的攻击:酸掉的牛奶

  阿尼姆斯指的是女性心中的男性特质。女性心中的男性特质,指的就是在女性心里,一个优秀的男性应该是什么样的。与它相对应的一个词就是阿尼玛,指的是男性心中的女性特质,即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女性。这里所谓的阿尼姆斯的攻击,指的就是女性在受到忽略之后,“会感觉到情感受创,自大或怨恨”。她的情感立刻就像一杯酸掉的牛奶一样,难以处理。因此也容易导致邪恶或者坏情绪的发生。她就仿佛被理想中的阿尼姆斯俘获,产生许多负向的情节。作者在书中指出,“人如果有足够的自尊,就不需要被伤害”。而感到伤害的女性,往往是对自己没有很强的确定性,没有得到母亲妥善的关注,因此显得非常敏感。

  3、忒密斯的自然报复预言新冠肺炎?

  忒密斯是睡美人这部童话当中那个诅咒睡美人的女神的名字。在古希腊神话当中,她代表“正义和惩罚”。作者指出,“制定法律并决定对违法者如何惩处是男性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是根据罗马律法和复权心态,因此我们总是认为惩罚是和男性世界有关的……比如在旧式家庭模式当中,由父亲负责惩罚并坚持学校功课,而母亲则说父亲太过严厉而恳求宽容。”

  然而忒密斯却代表了一种女性的报复。作者称之为“自然方式的报复”。这就好像一个人吃得太多就会得胃病一样,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在睡美人这部童话当中,因为国王和皇后忘记了忒密斯。按照作者的解释,忒密斯其实是一种无意识。而国王和王后忘记了人类种种无意识中的其中一种。因而这种无意识就成为一种更加强大的力量,报复性反扑。当然了,忒密斯的自然报复具有正向的意义,但是也会产生巨大的灾难。作者举了两个例子。“雌狐到了一定的年纪会咬他的幼狐,它这么做是要让小狐狸自己成长。这是正确的。”但是有时候忒密斯的自然报复也会为我们带来非常严重的情况。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今世界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由白人文明的理性与技术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重大医学改良。世界很快就会变成无望的人口过剩,在几百年后情况会变得无可救药,地球人口过量。作者便猜想,也许大自然会创造出一种新的病毒,一种能够奇幻变种的病毒。或是造一些激怒人心的事,而使苏俄或美国或其他国家在未来使用原子弹。这与我们现下正在经历的新冠肺炎是何其相似!

  诸如以上的新颖观点书中还有很多z,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品读。我们经常在聊到女性一地鸡毛的生活的时候,会用诸如no zuo no die、男神女神、伤不起、太难了、玻璃心等一系列的网络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读完本书,可能我们会对女性内心运作的隐匿本质会有一些更专业的了解,也有助于女性自己更好地顺应自己的内心,从而获得解放自我的可能。

  《童话中的女性》读后感(五):原来童话可以这样读

  1875年,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出生。

  相信大部分人也和荣格一样,从童年阶段起,就会做一些不敢告诉别人的梦,但荣格童年的梦显然与我们小时候大同小异的武侠梦有明显不同。

  因为他梦中的体验以及梦中升腾的情感,都与宗教有关。而在当时他身处的社会背景下,一旦涉及宗教就是禁区。

  无法得到合理解释的困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后来他把注意力转向了哲学,先后又学习了科学和医学,最后又转向了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

  与弗洛伊德将所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归因于性不同,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当具体分析每个人的心理现象。

  因此一个全新的心理学派应运而生:荣格心理学。

  荣格和他的追随者多年来致力于为每一个人开最具针对性最独立的处方,并非出于分类所有人的目的,而是尝试用人格理论帮助他们更好理解每一个人。

  《童话中的女性》这本书的作者——冯法兰兹,无疑是荣格众多追随者中的佼佼者。她是公认最杰出的荣格继承者,更是童话心理解读最具权威性的代表人物。

  一名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荣格心理分析师称:“荣格对人类心灵的贡献,是让我们更能把象征的语言转换成心理的语言,而冯法兰兹则是让我们把遥远的、他人的童话放进当下的、自己的内在,让我们与自己相遇。”

  童话真的是遥远的存在吗?答案在本书中呼之欲出。

001/为什么会出现童话?

  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询学系副教授洪素珍老师,在为这本书写推荐序中提到,荣格在1925年造访原始部落发现了一件趣事:

  他发现当地土著出现“大梦”时,必须将梦境内容公布。那什么是大梦呢?就是当梦中有那种非要一吐为快不可的强烈感受时,就是大梦。

  荣格分析:这就是当集体无意识强力来袭的时候,个体无法承受的结果。

  那小梦又是什么呢?

  在后续的说明中,洪老师接着解释道,小梦属于个人,它们除了补偿个人情绪外,也是特定族群心灵长期潜抑而成的情结。

  这些梦境往往借着熟悉的原型而出现,有时具有神化的集体表征性质,有时是神话的变形,借神话表达凡人观点,这就是童话的由来。

  而这些童话故事里,往往以社会长期忽略的女性或者孩童为主角,借小梦的神话,向世界诉说他们想要说的故事。

  冯法兰兹通过《童话中的女性》这本书,将从人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情节出发,以荣格心理学拆解每个角色背后蕴含的心理学逻辑。

  荣格心理学致力于回答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包含3个问题:人格结构问题、人格动力问题以及人格发展问题。

  集体无意识,正是组成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作者认为,童话就是集体无意识的补偿。

002/预言的青蛙

  书中观点表示,童话故事中的英雄和女英雄代表的,是个人自我的原型基础,或者说,是一种能和自性和谐共处的自我模式。

  在《睡美人》(也译为<野玫瑰>)的其中一个版本有这样的一幕:童话中的国王和王后没有小孩,但突然出现了一只青蛙对王后说:“你的愿望很快就可以实现了,在一年结束之前你会有一个女儿。”

  作者在书中提到荣格对青蛙的看法,他认为青蛙看起来就像是大自然企图在冷血动物的层次上形成一种人类,因为人类小手小脚的身体结构跟青蛙非常相似,因此青蛙被认为是不完美的人类,甚至是恶毒的化身,有些地方的人还称之为巫婆的动物。

  青蛙在《睡美人》里代表着人的无意识冲动,想要变得有意识的企图,它迫使国王和王后确认它们的存在。分析者在遇到梦境中的青蛙时,最好是放任不管,因为接下来的事无论如何都会按部就班地发生。

003/遗忘的教母

  后来孩子出生了,在盛大的派对上,有一个教母出于别的理由被遗忘了,于是诅咒开始,悲剧开始酝酿。

  为什么被遗忘能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这在心理学上又该怎么理解呢?

  作者随后解释道,教母们代表无意识中的原型内容物,或者是集体的情结。这样的情结本身是健康的、非病态的,在人类社会中也是正常的,是心灵中不同的动力因素。这种情结,通常在童话故事中以神的拟人化面貌出现。

  但是有些情结在人类身上并不都能和谐共处。故事中有一位教母被忽视,那就意味着,在集体无意识中,某些层面占据了眼前较为显要的位置,因此相互争斗。

  当情结无法发挥功能的时候,人的整体心灵就会开始分崩离析,而这个时候,精神官能症就会趁虚而入,甚至可能会发生更糟糕的情况。

  就像一个人如果胃部频频出问题,那么整体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同样受到影响一样。

  根据这一理论,作者指出,女性出错之事及邪恶来源,在很多个案身上都是因为无法克服伤害、怨恨或者坏情绪的一种原型反应。在情感领域的受挫,使得她受到阿尼姆斯的控制。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及时自问:“我在哪里感到失望或情感受伤,而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呢?”从受伤根源去处理,就能有效阻断阿尼姆斯的虏获。

004/被集体拒绝的异类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值得思考:“被集体拒绝的不一定有错”。

  电影《杀生》中,黄渤饰演的角色就是一个被集体拒绝的人。他生长的镇子,村民思想保守,坚持遵守一成不变的生活守则和生硬的行为标准。黄渤饰演的牛结实是一个异类,他永远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生活作风也相当放荡不羁。

  他不愿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世俗的道德标准也桎梏不了他,但这个特立独行的异类,自然而然地引起了集体的排斥。

  村民们对他极度反感和厌恶,称他为整个镇子的毒瘤。

  在镇上牛医生的建议下,众人开展了针对他的“杀生”计划。残酷的计划最后成功实现了,牛结实孤独地死于荒野。

  在这部电影里,被集体拒绝的牛结实何错之有?但是异类的命运,往往总是被集体排斥,甚至迫使它消失。

  一个健康的人生于病态人群中,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异类,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健康。这个时候,希望有人能让他明白:“你是对的,为什么还要怀疑你自己?”可这样的抗争注定是破釜沉舟的。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塔拉也是一个集体中的异类。

  父亲多年来不被察觉的精神疾病,将自己孩子以一种畸形的、隐世又厌世的方式抚养长大。孩子不送去接受教育,生病甚至受重伤也不送医,直到塔拉接触外界之后,一丝又一丝斩断又萌发的疑虑将她多年来深信不疑的信念打碎。

  从病态的生活中逃离的结果,就是众叛亲离。幸运的是,最终塔拉人生得以展开新篇章。然而现实世界里,不知道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因此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杀生》中的牛结实在封闭文化的杀伤力下,成为了这个怪圈中的牺牲品。无论多么健硕充满活力,势单力薄的异类上演的最终还是一场螳臂当车的悲剧。

  我想,或许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一再发生,荣格和作者冯法兰兹才将自己终生都奉献给了荣格分析心理学。

  每一个个体的心理现象都应当独立分析,因为每一个独立人格都应当得到一份独立的尊重。

  童话最初是写给大人看的,没想到成年已多年,我才从冯法兰兹的笔下,真正看懂了童话。

  这样新奇的阅读角度,你也不妨一试!

  《童话中的女性》读后感(六):女性应该如何走出心灵困境?荣格分析心理学启迪:明辨善恶是关键

  

1.神话VS童话

神话筑梦,多阳刚之气。那些神,本身就是集体无意识的化身。然而在民间,集体无意识发生变形之后,这些潜藏在人们意识中的宗教观点,便以童话的形式出现,去更多地关注长期被社会所忽略的女性和儿童,并以他们为主角,去体现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之间互补的关系。

  在当今的社会中,那些规则、典范,其实都是按照男性的特性去规定的。如果一个女性特别执迷于自己的工作,便会被定义为不顾家,不贤惠,工作狂。而男人这样做,却会被表扬,认为是积极进取。

  整个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要求本就不同,然而,男性自然地能够在社会中寻求到归属,而女性却不能。似乎不管女性怎么做,都无法达到社会层次的完美,而这恰恰是因为女性阿尼姆斯的缺失。这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是极为常见的事情。很多事情,都能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去解释。

  瑞士的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是荣格的忠实拥护者,同时,她也是荣格的学生,并作为苏黎世荣格中心的主要导师,一生致力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她不仅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研究的深度上令人难以匹敌,在研究的广度上,也是让人折服。她创意性地把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运用到对童话的解读上,于是有了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这本《童话中的女性:如何走出心灵困境》。

2.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两个专业名词,想要了解分析心理学,这两个名词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

  所谓的阿尼玛,指的是每个男性心目中都有的女性形象,是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

  所谓的阿尼姆斯,指的是每个女性心目中都有的男性形象,是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领域,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受着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这两种成分的作用。而之所以我们每个人在性格上有如此大的不同,这又源于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这两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而起到的作用。

  你只有熟悉这一点,才能够理解荣格。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男人,他心灵上有着阿尼玛的缺失,很可能他会过于残暴,而缺乏温柔的特质。如果一个男人,他心灵上本该有的阿尼姆斯却未得到很好的成长,那么,他很可能过于柔弱而无法承担责任。就是如此的神奇,只有当这两种成分得到一个相对的平衡,一个人的个性,才可以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原生家庭与女性的阿尼姆斯

  女人的路走向何方?这是《童话中的女性》这本书所要表达的主旨。冯·法兰兹在这本童话解析著作中,结合了大量的童话,比如,我们喜闻乐见的《睡美人》,极富象征意义的《无手少女》,以及《变成蜘蛛的女人》、《六只天鹅》、《七只渡鸦》等等。她结合这些童话故事,运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分析方法,为我们分析童话中的种种母题和原型,旨在向大家揭示,女性的命运。

  长久以来,人们只关注女性阿尼玛的特质,以为女性只需要温柔贤惠,听话乖巧,就是完善的人格特质。可多年来,无数女性英雄的显现,向人们证明了,阿尼姆斯的特质,在女性身上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如果缺失的话, 她很可能会用其他更惨痛的代价去交换。

  在童话中,我们常常见到完美的正面母亲形象,比如,童话《白雪和红玫》中,我们不只是看到阿尼姆斯的缺失,我们甚至在童话的开篇,看不到一个男人!可这在童话中是很常见的事情。一个母亲带领着几个女儿,在森林中快乐地生活,似乎这种生活美好的无与伦比。她们的母亲,在品行上也是很高尚,没得挑,似乎没有什么不对,就是太理想主义了。

  是的,这样的状况在童话中,依然稍显完美,所以,这种表面上的完美,总是出现在童话的开头,在后面的部分,这种局面总会被什么事情所打破。

  《白雪和红玫》中,熊的出现是一个伏笔,真正让这种局面得到破坏的,是侏儒的出现。侏儒在这个童话中是懦弱与龌龊的存在,他和熊代表的是两种阿尼姆斯人物。

  如果一个世界不允许任何严厉存在,它就不是处在生活的那一面,这里我们碰到了一个典型的女性问题。一个女人越是女性化,而她的阿尼姆斯越不具有攻击性,她就越容易被她的周遭环境所侵犯。

  这句话很有深意,冯·法兰兹点出了问题的核心所在:女性不能全然地真善美,如果一定是,她必然会吸引恶魔的侵犯。

  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偶像剧中常见的玛丽苏形象她们被所有的真善美包围,但是却总是比别人更容易遇到生活中的恶,更容易被周遭的环境所侵犯,正像《白雪和红玫》这个童话一样,她们需要王子的搭救,在童话中,它以熊的形象出现。

  这其实是对两个女孩阿尼姆斯的一种补充,当女孩学会反抗,学会控制自己泛滥的同情心,学会理性地看待侏儒的请求,她们便不那么容易被伤害到。

  原生家庭对女性的影响很深远,这种阿尼姆斯的缺失,终究会在成年之后,以某种特定的形式,补充回来。或许是成长,或许是伤害,无一例外。

4.“沉睡的公主”与“被遗忘的教母”

  当女性走入心灵的困境,她需要去完成自我救赎,而不是空等别人的搭救。尽管如此,在童话中,有些自我救赎,还是经常以王子搭救的模式,出现在我们眼前。

  《睡美人》是一个大家所熟知的童话,一个女孩的出生,给多年无所出的国王和王后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在他们的国度里,总共有13位智慧女神,但却只有12个金盘,因此,有一位不能被邀请参加庆祝的宴会。因此,公主被诅咒。智慧女神无法解除这诅咒,但却尽可能地把这种伤害降到最低:公主不会死去,但是她将沉睡100年。

  公主的沉睡,在童话中是经常见到的原型母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沉睡有类似于死亡的体验,这说明一些东西的匮乏,需要时间才能沉淀下来。

  虽然,最后她醒来,也是得益于王子的相助,但根本上来说,决定因素却是:时间。

  时间是很神奇的存在,它能让很多事情自发地变好,能让沉睡中的人,最终苏醒过来。

  施以公主诅咒的那个女人,正是那个被忽视的女神,这在童话中,也有着格外特殊的意义。当女性未能在青春期时得到很好的照顾,在阿尼姆斯方面的缺失,最终会导致她滥用妒忌而满心猜疑。

  被遗忘的教母,意味着女性在成年之后,遭到身边所爱之人的忽略,进而衍生出来的那种妒忌和攻击性。她会诅咒年轻的女孩子,使其遭受恶运。 这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化身。

  总有一些女性,因为自己婚姻的不幸,因为自己不被人所爱,又不能脱离苦海,便只能一直陷在困境中,期待着更多的人,像她一样痛苦。她不喜欢看到年轻女孩儿的幸福,这样的人在后期会演变成为恶毒的婆婆。在童话中,有些婆婆甚至会在儿媳生下孩子之后,将儿媳和孩子一起杀掉。这其实也是婆媳关系的一个原型。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女性本身就是低自尊的。她们渴望爱,却深感悲哀,被负向的女性特质所控制,尽管渴望爱,却总是因为不满足而心生怨怼。

5.女性的自我救赎

  当女性的阿尼姆斯缺失,它便提醒我们,应该以某种形式来弥补回来。男性往往需要去冒险,走一段辉煌的征服之路,向着圣杯的方向,一路拼杀,最终,总会找到自己的渴望所在。而女性跟男性有所不同,女性天然地跟大自然亲近,她需要走进森林,在森林中,以享受孤独的姿态,找到最终的自己,完成自我的救赎。

  美好结局始终还是要靠自我去创造,而这自我创造需要一种内在的能量,一种自我的决心,一种自我的发现,通过和大自然的结合,通过对自然规律的顺应,通过正向母亲和阿尼姆斯的影响,最终女性走上了自我不断完善的路。

  对自我的追寻与完善,始终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有些人一生都没有走出困境,有些人因为一些挫折而失了心智,但更有一些女子,她们总是有神灵相助,她们善良但不愚笨,她们能分善恶,终于利用有利的武器,击败了心中的恶,解救了自己和所爱的人。

  对于这个世界的邪恶,冯·法兰兹认为,不应看得太透彻。

  如果一个人太仔细观看邪恶的事情,但不是以成熟的方式而是抱着过于天真的态度,他就会变得愤世嫉俗。

  人应该借由缄默来尊重邪恶的汇聚,而不要挖深进去又情绪性地去谈论它。尤其是女性比男性对关系更感兴趣,但却会再三地犯下不断谈论这种情绪汇聚的错误,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因为自己善良才决定善良,而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自身的邪恶与黑暗,才知道如何避免邪恶与黑暗。

  用冯·法兰兹的原话说,是这样:

  只有借由知道自己有多邪恶后,他才可以避免邪恶,因为只有在那之后他才有一种立即的、本能的觉察和确认。理想化的愚笨之人被每个人所欺骗,而且总是有坏的诡计会落到他身上,这种人同情心是无法帮助他的,只有带领他进入自己的阴影才能得到帮助。了解自己的邪恶能够让他更有能力防御自己。

6.end.

  《童话中的女性》这本书,能给我们的启示很多。读它,不仅仅是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一次应用,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一种女性向内的自我探索。

  作为女性,唯有我们自己敢于面对真实,这世界才能对我们真实。童话也是如此。它不仅仅给小孩子看,也更值得所有的女性,去对照思考。

  一个完整、健全的人,不应该只拥有一方面的个性。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在真实面前,纯粹的善良实际上是一种愚蠢,明辨是非才是一种真智慧。童话中的女性,虽然常常美丽得不真实,但她们的智慧,却透着集体无意识的光,显露出了千万年间,女性的独有特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