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100字

2020-05-20 23: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100字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是一本由蘑菇姑姑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一):《一边焦虑,一边成长》: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一直在负重前行

  世上有诸多为自己想象胆小所夸伤悲可以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用以博取同情或者借以自我倒戈。然而人若中真有大悲,却通常沉默不语。—— 七堇年大地之灯

  今日,先生载着我前往市里医生周期性治疗经过去两月有余,如今的我颇有种看透人生感觉,在迷惘纠结的泥潭里沉醉了许久,终究不过依赖药物治疗。有时候,我回想曾经,深觉所有人或事都不值得,唯有自我内心世界最为重要

  焦虑,似乎成为人士成长的代名词,在这凡尘俗世行走十有八九都被焦虑羁绊着,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没有切身体会是无法理支持的,待到一切烟消云散我们也只能自我安慰“也不过如此罢了”,《一边焦虑,一边成长》一书中作者说道:每一件让你焦虑的事,都是上天为你打开的一扇门。仔细思想,有些许道理,但也不可照搬,只因有时上帝残酷到关上门连窗户都不留一条缝。

  曾经的我时常自我说服,告知自己等孩子们都上学就好了,等房子买上就好了,等疫情过了就好了,似乎总是在要求自己期许未来,而没有提醒自己注重现在且行且珍惜马伊琍因为丈夫出轨,于是领悟出人生哲学贾静雯因为与前夫争夺女儿抚养权而相互折磨,总而言之,人都是拥有了一场刻骨铭心经历后才醍醐灌顶,想来有些可悲可叹

  一: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一生资本

  在《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这本书中,有一篇关于童年孩子长大后如何找到幸福,我看后获益匪浅。因为我应该就算是童年缺爱的人,因为重组庭,而父母双方家庭又都再有孩子,我的童年时光总是处于长辈们的责备之中。我跟查而曼一样,即使成年后,有身边他人的关爱,也难以治疗我内心深处伤痛,我始终在自己的世界和生活轨道里默默自卑着,品尝着毫无存在感苦楚

  曾经很多人斥责我,说原生家庭的痛楚不应当成为你没能力自我成长的借口,还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你一直在矫揉造作罢了。因为没有感同身受,所有当这种切肤之痛发生之时,我接受到的也只能是无关痛痒说辞

  世上还有比童年更重要的东西说不定我在年老时-这是艰辛生活的结果-会迎来更多的童年幸福,并且我有力量承受这种幸福,而一个真正的儿童则缺少这种承受力。-卡夫卡《一条狗的研究》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二):《一边焦虑,一边成长》:焦虑是一扇成长之门

  焦虑存在于世界上的各个地方,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焦虑的情绪。焦虑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甚至焦虑可能发展成为病理性焦虑。《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这本书从录一个方面解读焦虑,让焦虑成为良性的解药,成长的处方。 文中共有二十五篇文章,作者是拥有百万粉丝的心理作家,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师的蘑菇姑姑。文章取材于电影与生活,作者蘑菇姑姑从心理学角度入手,指出焦虑的底层逻辑,从故事衍生到自身的生活,要敢于直面焦虑。 看到这本书名的第一眼,我就有迫切想读的欲望。当时的我处于一种特别焦虑的状态,想要从中找寻一个安静的庇护所。也许可以找到驱散焦虑的方法呢!

  一、自我焦虑的剖析 读书的时候,想的最多的是去哪玩,吃什么,怎么提高成绩,生活费什么时候给。即将面临毕业的我,一下子满心焦虑,原因就在于未知,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导致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毕业季,一下子把贪玩的我打醒。毕业了,该怎么办啊,几年的大学生活什么也没有学会呀。等到考上研了,工作了,啊!真好。有工作了,考上研了就万事大吉了。可是生活中的焦虑也无处不在,工作与家庭甚至还有父母孩子的重担压了下来。 考上研究生之后,其实并没有缓解我的焦虑,反而是加重了。这一阶段并不比本科学到的东西多,完全靠自学。这一阶段的我就像书中蘑菇姑姑写的““乖孩子”永远快了不起来”中的陈学冬,强迫自己上进,与身边人同样的上进,只是为了未来,让自己有些微的安全感。焦虑状态下的我,是因为父母亲戚并不能带来安全感,能力又不足为自己支撑起一把保护的伞。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同学L拼命地挣钱,甚至不惜逃课。为什么挣了那么多钱却不太花钱。因为家庭并不能给她支撑,她拼命地挣钱,只是给自己挣得的是安全感。 焦虑的本质是恐惧和未知。换句话说就是对未知的恐惧,因此产生了焦虑。能够减缓焦虑的是金钱,穷是一个人最初的自卑。

  二、如何直面焦虑,驱散不安全的感觉 “寒门难出贵子”,阶级固化。翻阅世界历史,自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阶级之间存在着难以打破的藩篱。 现代的寒门弟子,一直以来,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教育理念就是好好读书,考个好的大学 然后找个工资高又轻松的工作。学习好+学历高=高工资。这个等式真的成立吗?纸媒报道,据悉名牌学校毕业生卖猪肉,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社会,因为这不符合这个等式。但是反过来逆推一下这个等式,也就是说高工资等于学习好加上学历高,那么一出生就家产万贯的婴儿呢?寒门子弟的努力就仅仅只能达到人家出生的状态,更甚至达不到。阶级之间难以跨越,但是为何考虑的是跨越阶级呢? 金钱法则的教育下,没有赢家。富家子弟能够用金钱买到一切,却买不到经历;寒门子弟拥有经历,却缺乏金钱。富家子弟的焦虑也许是会的更多的金钱,也许是亲情。我不是富家子弟,我也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也一定会有焦虑。 无论是寒门弟子还是富家子弟,驱散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焦虑,走出舒适区。用不适感换取平静的内心。在焦虑中直面自我,才是成长的第一步。我们不需要跨越阶级,只需要正面自我,在平凡中活出精彩。

  三、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焦虑是一种心理的难关,在每一次焦虑过后,都会有新的成长。想得太多也许是导致焦虑的因素,但是想也是思考。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考了,才有可能让自己起步,走向正确的道路。 之前抱怨在学校实习没有工资,老师事情还多。现在在看,我把这一实习经历写到我的简历当中,瞬间简历就高大上了,去应聘时候人家也会高看一眼。原来机会就在身边,需要把握好,做该做的事情。人生真的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能在之后的经历中获得难以想象的作用。做好当下的事情,规划自己的方向,放下骄傲与自卑,直视焦虑。

  读完《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虽然没有完全驱散我的焦虑,但是能够让我正确对待焦虑,在焦虑中成长。把焦虑转化成动力,脚踏实地,让前面的道路越走越宽。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三):【读书】从别人的故事里发现自己—《一边焦虑,一边成长》(1930字)

  那天,遇到以前的同事文,是一个年轻人,她正准备去省城办住房手续,126平的房子160万。文说虽然孩子还小,也要早早为孩子做好了去省城入学的准备。问她房子的地址,居然是自己去年路过的地方。 那处房产是万科开发的,地段很好,而且房间都是精装修,可以领包入住,当时外甥女也定的那里的房,很不错。她离开了,我拿出手机找出那个售房部姑娘的微信,问她还有没有余房,她说,不多了,本月底就清盘了。 我在脑海中迅速盘点,怎么筹款,交多少首付,二套房能贷到多少款?我念叨的时候,办公室的小同事也知道了,我听到她在不由自主地叹气。 我忽然自责起来,是我的情绪导致了小同事的焦虑,她也有一个和文一样大的小孩,当初她丈夫说去省城买房,她没同意,今天她可能后悔了。 清醒过来想,孩子还有一年高中,四年大学,不知上不上研究生,等她稳定下来是多年以后的事,那么早去筹谋能力不足的事情,徒增烦恼和焦虑罢了。办公室的年轻同事即使买了房,除非母子分离去上学,这也不是她能承受的。 放弃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平复与别人比较引发的焦虑情绪,享受当下的美好,这不是别人眼里典型阿Q的精神胜利法吗?居然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正好这几天在读《一边焦虑,一边成长》,对相伴相随的焦虑情绪有了更多认识。 每个人都会焦虑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没有焦虑的生活,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有欲望,想改变自己的境遇,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焦虑便会接踵而至,如影随形。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清醒面对焦虑,不恐慌,也不被控制。 为什么会焦虑 作者认为,焦虑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局限,因为无知。因为对失控的恐惧,所以灰心丧气,难过抱怨,焦躁不安,钻进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局限里出不来。 想想自己的焦虑,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为她提前找与她姐姐相伴的地方,源于母爱,也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不自信。而小同事的焦虑来源于和自己同龄人的比较,实际上,“人比人,气死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对待焦虑的态度 面对漫卷而至的焦虑,该怎么办? 这个想想也明白,如果选择逃避,只能一直焦虑下去。如果选择拥抱焦虑,便有了化解的机会。每一次消除焦虑的过程,雨过天晴的彻悟,就是焦虑赐予的丰厚回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 每一件让你焦虑的事,都是上天为你打开的一扇门。 如何解决焦虑 关键在于先发现问题,如果发现自己开始焦虑,最好的办法是要学着自省,有了反思,就学会了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作者让我们从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 作者列举了十几部影片,以鲜活的事例辅以深度解读,从别人的故事里发掘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我同时在阅读另一位作家的书,相比之下,这本书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远远超过另一本。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我看过,当时看得莫名其妙又心情沉重,眼睁睁看着一个可爱的姑娘,经过童年和青年,后来让自己生活在了垃圾堆中,又被孩子们敲死在球场上,后来也翻看了相关的评论,都不能解答我的困惑,直到看到这本书。 松子由于童年遭受父母忽略,难以建立自我价值认同,她一生都在迎合和屈从别人,放低身姿只为了获得爱,尽管这样,她仍然失去了一切。 每个人的生活中,有一条隐线上精神之旅,限制一直都在,表现在生活遭遇上就是永无止境的重复,除非内在的自我能够克服困难,我们才能重新找回完整的自己。 《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也是一样,不过结局更温暖,这漫漫的人生路,我们有一个基本的使命,就是面对自己的限制。只有当我们充分接纳自己的全部,发现自己的价值,建立内在自信,焦虑也将无处遁形。 《至爱梵高》告诉我们,不平凡的人生必将承受不一样的代价。《伯德小姐》《饮食男女》告诉我们如何与从原生家庭中汲取营养,寻求和解,建立认同。《无问东西》启示我们,跳出自我的圈子,寻找生命的内在意义 。 还有《寻梦环游记》《相爱相亲》《黑天鹅》《时时刻刻》《风仁波齐》《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一个故事就是一段人生,你可以从中获得关于人生追求、亲情、爱情等方面的启迪。 单位有两个保安,一个身材高挑,长得漂亮,是不顾家人反对,从外地追随丈夫而来的,但自述丈夫受婆婆溺爱,不懂得心疼照顾人,言语之间落落寡欢。另一个,长相一般,身材有点臃肿,但性格开朗,家庭幸福,模范丈夫天天做好吃的来送。大家都纳闷两个女人不同的命运,我也是,直到今天看到书中这段话: 一个平静快乐的女人,对他的伴侣也会更有吸引力,她有明显的自我风格,完全接纳自己的外表,而这正是让大多数男人最心动的特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就算看起来很美丽,大多数身心健全的男人,也会因此退避三舍。(美)理查德·坎尔森。《别再为小事抓狂》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聪明的作者从别人的故事里,梳理出焦虑的类型,虽然没有说教似的提出一二三条应对焦虑的策略,但感同身受中你会豁然开朗。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四):在裂缝中寻找微光!

  文/鱼辰

01

  当我看到“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这样的书名时,第一感觉,这应该是一本工具书,他的目录页面应该是:我们为什么焦虑?怎样克服焦虑,克服焦虑的几种方法……

  但其实,当我真正读了这本书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一碗鸡汤。说到心灵鸡汤,不得不谈谈发明这碗鸡汤的鼻祖杰克.坎菲尔德。

  杰克是个中学教师,一辈子马马虎虎,在他45岁时,因为负债14万美元而每天焦虑。

  有一天,杰克在一张大纸上画了一万美元的钞票,他把纸贴在墙上。看着这张钞票,突然,他福至心灵,决定做个励志书作家。

  他开始奋笔疾书,书写了100个故事,都是激发人心,让人们心有所感,有所作为的故事。

  最后,轮到书出版了,该取什么名字呢?杰克想到了每次生病时,奶奶都会给他熬一碗鸡汤,包治百病。所以,便把书取名为心灵鸡汤。

  这就是心灵鸡汤的由来。

  但《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这本书他不同于普通的励志鸡汤。这本书通过单独的25篇文章,将电影与生活结合起来,表达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可以说是一种生活化的影评。通过电影里主人公的生活方式,来讲述了现实生活里,我们的原始家庭,青春,亲情,爱情,友情,甚至如何才能打破自我局限,实现自我成长。

02

  关于自我

  书籍开篇就通过讲述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因为小时候缺爱,一生都在重复着爱上男人,被男人抛弃的魔咒。跳出影片,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卑微地渴望爱,却又被伤害呢?

  在影片《只爱凡.高》中,作者对天才有了另类的解读。天才并非风光无限,而是“心藏瑰宝,潦倒一生”。凡.高年少缺爱,青年撩到,28岁才拿起画笔,身无分文,居无定所,没有爱情,没有婚姻,唯一拥有的就只有他笔下的星空和麦田。直到37岁,郁郁自杀。

  天才在盛名之下,藏着的是痛苦和这个世界对他的不理解。

  关于爱情

  贾樟柯的电影《江湖儿女》,巧巧因为开枪救男友被判五年,等出狱后,男友已经有了新的女友。巧巧没有质问,也没有争吵,而是平静地离开。等到男友坐着轮椅归来,巧巧仍然毫无怨言地接纳他,照顾他。

  因为爱情就是,我爱你,与你无关,不是为了谁,只是为了自己。

  在《黑天鹅》里,作者告诉我们,女人的性魅力就是不压抑真我,让自己自由。

  关于友谊

  《欢乐颂》很好看,但他却毁坏了我们的价值观。曲筱绡是“谁敢欺负我,我搞他全家”的富家子气。而安迪是“我就是不妥协,所有男人都得吹捧我”无所不能的精英气质。但樊胜美就虚荣,钓凯子。邱莹莹总是被男人伤害,还在纠结处女膜的问题。

  四个阶层不同,价值观不同的女人,怎么会住到一栋楼里,又怎么成为朋友的呢?

  真正的友谊应该像《欲望都市》里的四个女人,她们都是城市新中产阶层,一起泡吧,一起午餐,彼此陪伴。

  我和你不同,但我永远在你身边,你可以做你自己。

03

  这本书中,除了友谊,自我,爱情之外。还讲述了青春期的孩子该如何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寒门子弟该如何自处,阶层的固化,还有贫穷本身。

  关于信仰,关于自我价值,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你都可以从书中或多或少得到一些启发。

  莱昂纳德·科恩有一句歌词: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成长就是这样,没有捷径可走。我们都是在一边焦虑,一边在裂缝中寻找微光。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五):书评《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谁不是带着焦虑活着,你真不该讨厌焦虑

  世上从来没有不焦虑的生活,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焦虑的生活也在不断加剧,只不过每个人对待焦虑的方式有所不同?

  有人选择逃避,但焦虑始终会追上他。躲不了,也逃不掉。而有人选择一边焦虑,一边成长。因为明白只有拥抱焦虑,才能快速成长。

  蘑菇姑姑说:“每一件让你焦虑的事,都是上天为你打开的一扇门。”蘑菇姑姑是一名心理作家,是《一边焦虑,一边成长》创作者,她用文字治愈人的内心,也是中国情景式女性写作疗愈的推广人。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为亲情、爱情、友情、工作、婚姻而感到焦虑,而这本书恰好,让你用旁观者的视角审视他人的时候,也是让我们与自己内心的焦虑对话,也许你会找到一丝清凉风慰籍。

  1.在孤独中长大的孩子,如何爱这个世界

  在别人眼里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一个怪异的存在,一个不合群的人——一个在社会里没有地位,比最卑微者更卑微的存在。好吧。假设一切便是如此罢了。但通过我的画作,我要人们看见我这样一个卑微的肉体里尚住着一个灵魂。这是我的渴望。它不因愤恨而起,而是因为我爱着,无条件地爱,因为一种隐忍而非激情。

  凡•高书信1882年7月21日

  凡•高是孤独的,但心里又是充满爱的,至少他在绘画时,内心是热爱生活的。无数年后,他内心的感受又一次活了,活在了无数人的身体里。他曾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远离了尘世纷扰。也许他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却无法接受生活如何待他。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而我们虽然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拥抱生活,与其说与生活和解,不如说跟自己和解。

  2.什么是不变的人生问题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总有人会问你,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接下来十年会有什么变化?却很少有人问你,“接下来的十年里什么是不变的?”

  在充满多变的时代里,你是否一直在变化,甚至你曾挚爱的物和人,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什么是不变的人生问题?

  是人通过百转千回的人生选择,把聪明锤炼成智慧,才能自由丰盛,不负此生。

  无论是对寒门子弟,还是对富家子弟,都是一样。

  不要总问错问题,这个世界上永不失落的价值是人本身而已。

  而这个本书《一边焦虑,一边成长》总会用情景式的疗愈,让你找到你心中想要的答案。你值得拥有。

  3.让人不再痛苦的秘诀是什么?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简单八个字,曾一度刷爆整个朋友圈。人们跋山涉水,去往自己曾向往的地方,兜兜转转又回到原地里,也都会发出如此感慨吧。

  陈凯歌的电影《猫妖传》剧情发生在大唐盛世。那是一场举世无双的盛宴“极乐之宴”,美仑美奂。杨贵妃的美摇曳生姿,使得万国来朝,万民敬仰。

  但“盛极必衰”,繁华背后潜伏着危机。极乐的另一面就是极苦。

  唐玄宗设计赐死杨贵妃,而杨贵妃明知是死路一条,依然欣然接受。少年白龙痴情爱慕着杨贵妃,将灵魂附在猫身上。几十年后前来复仇,才演绎了这一段猫妖传奇故事。

  白鹤少年之一的丹龙一度被迫作为父亲的棋子,帮凶,感到对人世信心全无,经历了价值观崩溃后,他离开了父亲。

  丹龙一直在暗中保护白龙,保存着他的肉身,并最终点化猫妖,救赎了白龙的灵魂。丹龙走出了对自己的否定,重拾美好和希望。

  最后白龙飞翔,怨念也随即消失。丹龙接引了空海的慧果大师。

  我比较喜欢黑猫死去,白龙恢复真身,飞升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流眼泪。

  那个“让人不再痛苦的秘密”是什么?或许是历经劫难后,看山又是山,归来仍是少年,又找到了内心的光。

  “疗愈”这个词,我很喜欢,仿佛文字是有魔力的,蘑菇姑姑的文字,让人们如何利用每一次焦虑,给人生打开另一片新的天地。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光是题目就很贴切,现在所有人的生活模式。我曾一度寻找如何让焦虑彻底从生活中消失,我一边谋生,一边谋爱。但最后我发现,焦虑,我始终无法让她彻底消失。直到看见这本书,我想,书中或许有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直到我用三天时间读完,才明白蘑菇姑姑所说的:活着,就是一边焦虑,一边成长。也许我们都不该讨厌焦虑。拥抱焦虑,就是拥抱不同境遇的你自己。

  作者:九朵荷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六):焦虑无处不在,正视自己的内心,正确看待他人的期待

  “心理学上有一个假性自体,是指我们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呈现给别人的是一个理想的自我,是一个虚假的自我,并非真实的自己,我们选择了用那个“假我”生活,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愿。”——蘑菇姑姑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01

  大部分都活在焦虑当中,学生们担心考试,大人们担心生活。人们产生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适度的焦虑是好的,会让人更努力生活,过度的焦虑则会让人毁灭。

  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当中,在监yu里有一个被关了五十年的老头子布鲁克斯,从1905年起,布鲁克斯就开始在肖申克里面生活,后来他当了图书馆的管理员,总算生活有点寄托,囚徒的生活是单调的,布鲁克斯又喂养了小鸟jack,有事可做、有鸟可喂,让一成不变的制..度.化生活有了一点光彩。

  被关了五十年以后,布鲁克斯被释放,他变得惶惶不安,虽然穿得西装革履,看上去不像是一个曾经的囚徒,可是布鲁克斯却发现自己非常害怕,他患了极度焦虑症,因为高墙外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他所不适应的,五十年以后的生活和五十年前的生活比起来,是那么不一样,甚至路上飞驰的汽车都让布鲁克斯莫名害怕。

  一个人适应了一种环境以后,被流放到不熟悉的环境中,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去担惊受怕,最终习以为常,最终很可能都会像布鲁克斯一样被生活吞没,最终布鲁克斯选择了上吊,告别人世,对于布鲁克斯而言,八十多岁的他已经无法摆平焦虑了,孤独的他,只好选了跟这个世界永别。

  焦虑过度,就会使得一个人走向灭.亡。

  让一个八十多岁的需要人照顾的老头子来适应环境,确实太困难了,除非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出来以后,在超市工作,别人说他动作慢,他能够不紧不慢或者以诙谐的心境来应对,也许他就不会走上绝路。

02

  在另一部电影《阳光普照》当中,阿豪是陈家的大儿子,他高大帅气,成绩优秀,彬彬有礼,在准备考大学的他,想要考取医学院,这时候的阿豪在复读,因为前面一年的考试里,他没有考上第一志愿,他在补习,在努力。

  在父亲眼里,他只有阿豪一个儿子,因为他的优秀,因为他向上,让作为驾校教练的他脸上有关,可是陈家还有一个小儿子阿和,阿和跟阿豪不一样,小小年纪不爱学习,到处惹事,让父亲丢脸,父亲不愿承认他的存在。正是因为父亲对阿豪的重望,让优秀的阿豪,也许是未来医学院的学生以及更远的未来里面的医生,选择从他家所住的楼层纵身一跳。

  阿豪,面对父亲的期盼,焦虑得无所适从,却还要装作镇定,父母很少关心阿豪的精神生活,他们忙于生活,没有顾得上去了解阿豪的心理层面,焦虑使得阿豪,担心这一年如果再考不上医学院,会让所有人失望吧。

  周围的环境,父母的眼光,这些都会成为我们焦虑的诱因,害怕辜负他人的期待,因此不得不用一个“假我”来面对所有人,可是长年累月下来,实在太累了。

03

  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熟悉的环境常常使我们觉得紧张。《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这本书中,作者蘑菇姑姑提到一部电影叫做《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讲的是一个患了抑郁症的女孩子自..杀..的故事。

  维罗妮卡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她外貌动人,从小到大上的是名牌院校,身边全是优秀的人。毕业以后,维罗妮卡顺理成章地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住进高级公寓,生活似乎很美满,一切向好,维罗妮卡在同龄人中属于成功人士,属于精英,父母也为优秀的女儿骄傲。

  如果不说,任谁也想不到,维罗妮卡光鲜的背后,她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抑郁的自我。维罗妮卡的脑海里总会闪现这样一个场景:自己到了中年,组建家庭,日子变得枯燥无味、一成不变,似乎变得不可逃脱,维罗妮卡感到人生失去了意义,让人窒..息..。

  蘑菇姑姑写到,心理学上有一个假性自体,是指我们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呈现给别人的是一个理想的自我,是一个虚假的自我,并非真实的自己,我们选择了用那个“假我”生活,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愿。就像电影中的维罗妮卡,她的成长经历堪称完美,最后感觉都快走上人生巅峰了,可是在维罗妮卡真实的心里,这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她已经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没有办法找到人生的意义。

04

  三部电影中三个角色,布鲁克斯、阿豪和维罗妮卡,三个人的人生里,焦虑产生的速度远远大于他们成长的速度,他们都被生活吞没了。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伤害我们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管是布鲁克斯,还是阿豪,又或者是维罗妮卡,因为太在意外面对自己的看法,而无法跟环境和解。

  焦虑会随着我们的人生到老,每个人都在焦虑中成长,生命可贵,与其让焦虑消磨我们的生命,不如反过来控制焦虑,不能消除它,至少也减少焦虑。

  英国插画家露比·艾略特十六岁的时候,第一次患上重度抑郁症,她的大脑常常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总是觉得很紧张,为此,她已经有好几年的进食障碍症。露比整日整夜地缩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着同一个磨脚皮的广告,台词都能够背下来了,依然睡不着。

  露比说:“我会无缘无故地担心。有时候我想,就算把我放进一个装满了枕头和巧克力的安全小屋,我仍然会把自己逼得发疯,直到整个人着起火来,我的脑子只会想些不相干的事,只会想‘万一如何如何’。我还有个可怕的习惯,把一丁点东西像滚雪球似的在脑子里滚来滚去,知道它的体积变成原先的十二倍。”

  从露比的描述中看到,曾经的她是多么绝望,幸好她最后找到了一个发泄途径,就是画插画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用自己喜欢的线条描绘出来,面对和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外部环境是不能改变的,但我们的心境可以自己控制。对别人的期待无需过度紧张,真心面对自己的内心,听听自己的期待,想想自己想要什么,不妨像插画家露比一样,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重构自己的内心,过自己的人生。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打破“焦虑”,拥抱真实的自我

  作家木心有一句话说:“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初看这句话时,仿佛遇到一缕阳光,穿透过黑暗的泥淖,直接照在存活在泥淖缝隙中的我们!

  在那个缝隙下的我们,焦虑、不安、烦躁、却又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我们忙工作、忙学习、忙生活。

  我们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而每一件事都让我们产生焦虑!

  于是好多人在网上调侃道:自己活的还不如条狗!

  虽是玩笑话,却也看出大家内心的焦虑与空虚!

  面对如何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作家蘑菇姑姑在她的新书《一边焦虑 一边成长》中给出了答案。

  也许当你读完这本书时,你会发现,焦虑并不可怕,只要你愿意坦诚地面对它!

  电视剧《小欢喜》里面就有一位焦虑的妈妈——宋倩。

  宋倩本是一中学的物理老师,有着幸福的三口之家。可是,当老公出轨后,这一切都变了。

  宋倩辞去了工作,一门心思扑在女儿身上。

  女儿的一点风吹草动,足以让她如临大敌。

  她的这种焦虑情绪,完完全全的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更可怕的是,她把这种焦虑传染给了女儿。

  女儿最终也受不了她的焦虑,得了抑郁症!

  如果,宋倩能够早一点了解自身的焦虑情绪,如果能够早一点勇敢地面对焦虑,也许女儿就可以避免得抑郁症了。

  在《一边焦虑 一边成长》书中这样写道:

  人生的深层焦虑,一如热锅上的蚂蚁,奔忙、寻找、焦灼,并非因为现实困境,而是因为在每个具体问题下的心灵困境——我该如何存在?

  我们焦虑每一件事,心里想着,等这件事解决了就好了。

  可是,当这件事解决之后,又会出现新的事情让我们焦虑!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面对焦虑?

  正视焦虑,我们应该接受一个事实:

  人就是解决问题的动物,我们一生都在学习处理各种问题,与永恒的焦虑共存!

  既然焦虑永远都在,那么怎样和“焦虑”相处,“谁”和焦虑相处就显得尤其重要。

  这是什么意思了?

  换句话说,我们随时处于一个与焦虑共存的世界。

  那么首先,我们不要被所谓的焦虑问题吓倒。

  其次,我们要明白,“焦虑问题”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处理问题。

  这个“谁”就是最关键的力量。

  这个“谁”拥有一种存在的核心力量,它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自我完整感。

  这种力量能够带你笃定地穿梭在人世间。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吴岭澜在面对文理分科的时候,内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最好的学生,最有用的学科都属于理科,

  而他在文科上却有着非凡的天分。

  面对选择并不擅长的学术理想还是发挥自己的文科天分,吴岭澜犹豫不决。

  直到校长梅贻琦告诉他:寻找真实的自己,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虽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也丧失了真实。

  于是,吴岭南接纳内心对学术研究的渴望,终于成为了西南联大一位特别受人尊崇的老师。

  焦虑,这个现代人每天都挂在嘴边的词,俨然不新鲜了。

  当我们逐渐正视自己的内心,寻找真实的自我,其实就是一个打破焦虑的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一直处理着各种具体事务,一直忍受着自己的不完美,忍受着焦虑中的未知和已知。

  其实这个过程已经让我们学会在自己的欲望和外物的期待之间保持动态的相对平衡。

  只要不被各种惊慌吓倒,那么,最终我们就能解决身边出现的所有焦虑问题。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八):人生如戏,你我都是戏中人,别较真,“焦虑”和“成长”成对出现

“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作家木心

一不小心就焦虑了

  人活于世,总难满足,完成上一段的目标后,又遇新的不安。到最后,才发现怎么没一刻轻松过?拿抚养孩子来说吧,这些“事实”都是哄骗妈妈的假象:1、“孩子断奶,生活就好了”(断奶后还有学步);2、“孩子学步就好了,不用抱了,就轻松了”(不用抱了还有学说话呢);3、学了说话还有上幼儿园,还有小学、中学、大学……

  妈妈的心被孩子带走,难以摆脱,奔忙、寻找、焦灼。无论何时何地,她们一生都在处理各种“问题”。她们后半生的重心围着孩子转,再怎么尽力,潜意识里还总是有下一个阶段的担忧。这样的焦虑是角色所致,里面有责任和爱。然而,还有一部分焦虑却来自内心,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造成的精神状态也不同。

恶性循环的内在焦虑

  上学时听过一个故事:一个人买了一筐梨,倒腾了个底朝天,筛选出小部分烂掉的梨先吃。第二天,又有几个坏了,继续先消灭掉。依次类推,每天都有“烂梨”吃……。就这样,一筐子梨吃完了,没吃到一个新鲜的,起初的新鲜梨放到最后都变成了烂梨。在梨最水嫩、最新鲜的时候没有品尝,吃到嘴里的全成了烂的。这不是会过日子,而是悲观。这样的人,吃着梨羡慕着别人吃草莓,得到草莓后又会羡慕别人吃芒果……时时刻刻觉得吃的没有别人好。不满足造成不开心,总是在比着他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料落差导致进一步的失望,难以达到内心深处的预期,从而掉入焦虑的深渊万劫不复。

适当糊涂,别活得太明白

  先看纪伯伦写的一个寓言故事:巫师在一个国家唯一的井里下毒,国人都喝了井水,只有国王没喝。大家都在谈论自己没有疯,而是国王疯了,要求废黜国王。后来,唯一清醒的国王也只能喝下井水,国人和国王一起庆祝国王不疯了。社会有自己的运作方式,这是千百年来群体达成的共识,没必要去挑战它。在平均水平上生活,人们是有安全感的,而做少数派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些事情看透不能说透,有些道理不能看得太明白,于事无补的定局只能惹得自己伤心。一个人过于清醒就会显得不入流,闹不好会像寓言里的国王,一个人的世界里没有他人。

“焦虑”和“成长”成对出现

  当一个人遇到伤心事,心里的坎儿过不去,会有人安慰说:“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你可以从中收获失败的教训,所以这是成长所需,没什么可焦虑的!”这套说辞没毛病,但凡有人难过时,基本都可以通用。然而,没毛病就是最大的问题,这番话太对了,满是说教。对于当事人来说,听见是一回事,听进去则是另一回事。甚至可以说,那些处在万分痛苦之中的人们,对这番说辞已经麻木了,根本无从走出悲伤。

  《一边焦虑 一边成长》取材于电影和生活,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爱情、亲情、友情、工作理想、七情六欲、菜米油盐,取材于那些经历痛苦却从不曾放弃成长的平凡人。作者蘑菇姑姑作为心理咨询师,精心打磨了25篇文章,将各自的性格缺陷、人生困境和平凡却惨烈的命运,从心理从业者的视角,一针见血地找到他们焦虑背后的心理根源。这不是教人如何摆脱焦虑的干货书,少了说教和空谈。而是一个个电影里完整的故事,我们可以从某个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收获共鸣和走出焦虑的宝贵智慧。当我们通过别人的故事、经历,站在较高的角度看问题时,就会以旁观者的视角分析利弊,在感叹某种千不该万不该的瞬间,也是对自己的解救过程。人生犹如一场戏,你我都是戏中人,别太较真,焦虑裹挟着成长、成对出现。

小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自己难以走出迷雾时,或许邂逅一个跟自己类似经历的人,找到知音,就会以轻松的心态看问题。通过客观看待别人的事,为其解忧,然后映射到自己身上,最终得到自我救赎。想要改变现状,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就要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以旁观者视角分析跟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一边焦虑 一边成长》为大家打开一扇看人生百态的窗口,让忧伤者从他人的故事里参悟自己,在焦虑中得以成长。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九):正确对待焦虑,快乐成长

  亦舒在小说《我的前半生》描写唐晶时,用了一句很扎心的话:

初春,她一身貂皮衣裙,明艳的化妆打扮,厌世的神情。

  明艳的妆容,隐隐流露出对世界的厌倦与不满,这个场景太扎心,也太熟悉了。看看我们周围的许多职业女性,光鲜、明艳、周到、得体。但,总在那么一瞬间,不经意地流露疲惫、沧桑或焦虑感。

  就像亦舒所说:“因为命运对人,如双手对陶泥,塑成什么就什么,不容抗拒。”

  这是职场生涯在职业女性身上留下的痕迹,明艳、光鲜,但又孤寂、焦虑。亦舒用一句话击中我们的内心,描绘出太多女性的生存姿态。

  其实,孤寂与焦虑并不仅仅出现在职业女性身上,它仿佛空穴来风,刮倒不少人。孤寂与焦虑已成为大众病,袭击着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尤其是焦虑。

  如,我们都熟知的创业天才少年茅侃侃。他很独特,高中没毕业就创业,并且很成功,是无数年轻人创业的偶像。但,他35岁时,因焦虑自杀。

  还有,在今年4月份,湖南长沙有一位海归女博士苏女士,她抱着五个月二胎宝宝跳楼身亡,据家属透露,她生前焦虑抑郁。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我苦苦思索: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焦虑?我们该怎么面对焦虑呢?

  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有幸读到心理咨询师蘑菇姑姑的书《一边焦虑一边成长》,一下子拨开心中迷雾,顿感豁然开朗。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这本书,共有二十五篇文章,这些文章取材于电影和生活,涉及平凡生活中的爱情、亲情、友情、工作理想、柴米油盐等各个方面。

  作者以心理咨询师的视角,分析那些经历痛苦却不放弃的平凡人的性格缺陷、人生困境,以及各自平凡却惨烈的命运,一针见血地找出他们焦虑的心理根源。

  这些平凡人的平凡故事,具有普遍性,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寻找到走出焦虑的智慧财富。

1、人为什么会焦虑

  记得我刚生了女儿时,女儿很柔软,只能横着抱。我想,什么时候能竖起了抱着她啊?等能竖起了抱时,我又想,什么时候她能会站啊?

  我歇完产假,回单位上班,跟一位老大姐谈起自己的想法。老大姐哈哈大笑。她说,等孩子会站,你又会想什么时候会跑啊?等会跑,你又会想什么时候上学啊?等上学,你又会想学习怎么样?中考怎么样……永远操不完的心,永远驱不散的顾虑。

  我仔细琢磨一下,可不是怎么的?人无时不在为这样那样的事情烦恼着,焦虑着。

  诚如,作家木心所言:“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木心的话,道出了人生焦虑的本来面貌。

  我们总是奔波、忙碌、焦虑于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境况,并试图通过完成一件具体的事情,以达到内心平静与安宁的目的。

  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时,我们会发现一个必须接受的现实:虽然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处理各种问题,但焦虑也一直如影随形,与我们同在。

  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让焦虑存在的同时,学会如何与焦虑和平共处。

2、不畏焦虑,直面真实的自我

  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一段故事。清华大学有一位叫吴岭澜的学生,拥有超强的文科天赋,但他选择了理科,他的理由是,“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告诉他,人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麻木的忙碌之中,丧失了真实。

  梅校长说:“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到什么,和谁在一起,如果有一种从心理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和喜悦。这才是真正的真实。”

  吴岭澜最终在梅校长的引导下,选择了自己最擅长也是最喜欢的,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学生。

  面对焦虑这种真实存在的情绪时,我们不妨向梅校长学习,用一种不畏不惧的心态,直面真实存在的焦虑,也就是直面真实的自我。

  再看,《平凡的世界》里那一个时代的青年:孙少安、孙少平、金波……他们没有面对家国存亡的重大选择,只是一群平凡的普通人,但每个人都为自己生存的世界而焦虑,并为之奋斗与拼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平凡人都不是平静和平凡的,而是时常处在焦虑纠结的矛盾中。人生的焦虑纠结随处可见,逼着我们面对矛盾,不得不做出选择。

  那么,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电影《无问西东》给出了最妥帖的回答:“爱我所爱,行我所行,不忘初心,不问西东”。

  我们看到,在不同年代,那些年轻人最终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坚守善良、真实和理想。

  这才是面对焦虑最美好的姿态。

3、把焦虑变成突破自我认知局限的跳板

  读过这样一个对话:

  “人为什么要登山?

  一个经典的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

  这个睿智的对话,代表着一种永恒的人类精神,征服自我的极限,永无止境。

  同样,对于普遍存在的焦虑,我们也可以这样对话:

  “人为什么要克服焦虑?

  回答:因为焦虑在那里。”

  焦虑就像一座大山一样矗立在人们面前,人的一生要面对无数因困难而滋生的焦虑。如,面对未来困惑迷茫的无力感、危机感和面对生活的无意义感。

  这些精神的痛苦,常常像迷障一样慢慢覆盖你,而后又让你像陷入沼泽一样慢慢下沉,越陷越深,由此产生焦虑。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危机,是一种切肤之痛,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尤为突出。

  然而,生命的意义不在困难本身,而是克服困难的过程中。

  这是一个认知问题。

  蘑菇姑姑说:

人走过漫漫的一生,有一个基本使命,就是要面对自己的限制。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一条隐线是内心精神之旅,限制一直都在。内在的自我能够“克服困难”,我们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完整。从受困到克服,带来精神的升华感,这是我们内在的“上升”。

  就像登山一样,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面对真实的挑战,勇于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承担自己的责任。

  这种人生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虽然痛苦,但是你甘愿承受,把焦虑变成突破自我认知局限的跳板,勇敢地面对。

  顺遂天性,用质朴的内心,坦然面对焦虑,看上去比较笨。其实,是最省力的路径,它没有内耗,让你随时安心,这是简朴归真,人性归位。

  正如哲学家所言: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因为是人的生命体验在书写着生命的意义。

  我们焦虑,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局限。要解决焦虑的困惑,关键在于先发现问题。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这本书给了我们发现问题的“眼睛”,让我们在发现中反思,学会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

人自身有一种微小但显著神秘的力量,只要它被聆听,被真实地看见,他们就会进步,会成为自己。

  在这里,我祝愿你在《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这双“眼睛”的引导下,能够聆听到自身那微小而神秘的力量,与焦虑握手言和,健康快乐成长,成为真正的自己。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读后感(十):焦虑算个啥?蘑菇姑姑的《一边焦虑,一边成长》有的是办法

  每一件让你焦虑的事,都是上天为你打开的一扇门。

  ——蘑菇姑姑

胡歌

  亲爱的读者,在您的内心深处,是否隐藏的不能说的秘密?或者经历过极其隐秘的,原生家庭伤害?

  近年来,焦虑屡见不鲜,抑郁频频出现,我们不禁反问,在物质如此丰沛的当代,为什么人们的精神世界,反倒如此不堪一击?

  我们和童年的伙伴,渐行渐远;大学的闺蜜,亦是四散飘零;职场上,又存在多少真心实意呢?

  生活对我们步步紧逼,相比于名与利,钱与权,我们的内心,还有多少真正宁静的空间?

  面对每天的晨起暮落,我们的身体“连轴转”,我们的心灵难道不是备受煎熬?那种莫名的恐惧,不分白天黑夜地席卷而来。

  无法再刨根问底,仿佛每一个问号,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蘑菇姑姑,她仿佛看穿你我的内心,读完《一边焦虑,一边成长》,我们大致可以,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困惑,并且得到或多或少的解答。

书籍封皮

  一言以蔽之,每个人都得独立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

  正如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全书分别围绕,童年时期、青春时期、成年时期的不同症结,给于读者答疑解惑。残缺不全的童年、叛逆不安的少年、撕裂狰狞的成年,诸如这样的真实经历,既丰盈了我们的人生,又迭代了我们的观念。

  每个故事的开篇,作者均以经典的影视剧桥段,作为引子。由此一来,读者不会产生疏离感、陌生感,而是会非常亲切地、自然地认同观点。

  蘑菇姑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经验丰富的媒体人,长期致力于两性交往、婚恋主题、女性成长、亲子交流等重点方面,以她细腻的观察为基础,带给读者专业的答案。

书籍封皮

  01是爱也是伤害,原始家庭之痛,始作俑者是父母

  《一边焦虑,一边成长》,最真挚感人之处,莫过于作者的坦诚相待。

  一如原始家庭的问题,作者直面童年的伤疤,点出缺爱的孩子如何获得幸福,孤独的孩子如何学会爱人,“乖孩子”的内心苦闷,害怕活成爸妈的样子等现实创伤。

  所谓缺爱,无非受制于对比,在计划生育没有上纲上线的年代,每个家庭里,存在多个孩子的现象,实属正常。

  也许这对于父母来说,并没有什么不适,但是对于孩子而言,成绩对比、性格异同、成就高低、价值大小,每一个都是一根刺,直接扎入孩子的心中。

郭靖和黄蓉

  缺爱,从根本上来说,是每个人都得不到,父母全部的爱,继而引发的嫉妒和攀比。

  孤独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名人孤独、伟人孤独,然而,孤独的孩子,如何自处?

  他们将自己封闭起来,远离亲情的庇护,于他们而言,那不是接纳,而是束缚。

  “乖孩子”这个问题,遍布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别人眼中的他们”,纵容成绩好、工作好,但是也许,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到活着的目标和意义,可悲可叹!

  害怕活成爸妈的样子,是一种无奈的妥协,是一种无力的反抗,对现实毫无缚鸡之力,对命运毫无反击之力。在一成不变的轨迹上,活得面目全非,怎不心疼?

  02是路也是荆棘,探索自我之谜,何去何从看自己

  《无声告白》里面这样写道:“我们终此一生,就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蘑菇姑姑亦是犀利提出:“选择的自由和承担的勇气”“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等鲜明观点。

  林语堂一语成谶:“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林语堂

  可还记得,大学时期的迷茫,毕业事情的焦灼,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隐痛。

  前者,找寻不到活着的意义,后者,在自命不凡和碌碌无为之间激烈抗争。

  选择哪个城市安家,选择什么职业立身,选择什么伴侣结合,这些问题,不仅困扰我们,亦曾难倒父母。

  稳定或者挑战,保守或者创新,安逸或者紧绷,没有谁对谁错,但是,希望大家的每个选择,都可以遵循内心,而非听命于人。不然,后果自负。

  泰戈尔妙语连珠:“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也许现在看来,你正处于探索期、沉淀期,一时半会,无法达到你预想的状态和高度。但是,请相信,主要方向是对的,那么,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03是劫也是救赎,婚恋情感之伤,紧急出口是内心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播出之后,引发观众热议。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剧照

  有人为唐晶打抱不平,真的是四面楚歌、内外夹击。

  有人力挺贺涵的进退有度,有人唾骂他的摇摆不定。

  有人佩服子君的蜕变成长,有人反感她的不仁不义。

  在爱情面前,每个人都想呈现最好的自己,若是事与愿违,自己难免受伤,来自外界的恶意,肆意蔓延开来。

  面对此情此景,亦要坚守初心,学会及时止损。

  无论将来会遇到谁,生活都是先从遇到自己开始的。

  对于女生而言,独立的经济基础是安身立命的前提,独立的思想体系是活得更好的保障。

  不要被情伤所累,搞得自己不人不鬼。

  于凤至离开了张学良,开辟了自己的一片疆土,张幼仪甩开了徐志摩,成就了自己的崭新事业。

  广大的女性同胞,无论置身于什么境遇,遭遇什么挫折,承担什么责任,面对什么困难,遇见什么异性,唯有自强不息,方能笑傲江湖。

  亲爱的读者,请您忘记童年的创伤,让它们成为您的过去;割裂少年的苦痛,把它们踢出您的世界;释怀中年的无奈,与它们挥手告别。

  然后,让我们,共同眺望,远方的诗意满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