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音乐课堂的味道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音乐课堂的味道

2020-05-21 11:44:09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音乐课堂的味道

  音乐是美的,音乐课堂更是美的。如何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悟到美,并用自己方式把美展现出来,才是实现音乐课堂价值正确途径

  情感交流。我上课时不喜欢用“上课了!”“坐好!”“安静!”等这样的词语来开启或打断我的课堂,而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进入课堂。躁动的,渐渐被吸引、被融化。比如,孩子们在会议室上课,躺在椅子上唱歌,根本没有进入歌唱状态,于是我说“孩子们,会议室的椅子太好了,靠在上面很舒服,但是这样唱出来的歌声便会很懒,那么,最美的声音应该怎么发出来呢……”我话音未落,孩子们便一个个坐得倍直、精神抖擞准备要歌唱了。如果是“坐直!这像什么样子!……”等等这样的语言目的相同,但真正达到的效果,和孩子们的感受却是不同的。只有学生的心,真正走进课堂,一切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真正让他们学有所获。再如:课堂的开始前,我会用一段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音乐开启课堂,孩子们气喘吁吁的跑来音乐教室,一定不能在短时间内静下心来听课的,所以直接开始讲课,课堂在孩子心中的“浸率”很低。不如用音乐来把孩子的心抓住。而这时的我,一定是定睛、侧目、很努力地倾听音乐,孩子们总会被我的举动感染,也屏息凝神、侧耳倾听,偶有个别同学还静不下来,我会看看他,然后轻轻做出“嘘”的手势此时的课堂,必是静的。孩子们的心渐渐地被音乐融化。生命意义,在于创造价值。作为音乐教师我们的价值中的大部分便体现在音乐课堂中。如果通过一节课,孩子们学无所获,尤其是在听课时,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孩子像猜谜语一样的去配合老师,甚至是被迫走完所有程序,那这样的课是失败的。即使教师的自我展示精彩,也只是独角戏。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掌握程度

  合唱指挥。一堂课,就是一台合唱。教师是指挥,学生是合唱队员。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的学习状态是对课堂的理解与掌握的体现。学生没有走进作品中、真正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情绪情感,又怎能完美表现?只有教师的精彩展示,那只能是独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能够把作品中蕴含的美充分展现出来,才是合唱,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价值。

  旅途终点。这节课的终点是把这首歌学会。为达到这个终点,我们设计了不同的环节,就像先后换乘了不同的交通工具,如先是公交车、又是长途车、又是自行车等等。但每一次换乘又有不同的经历,在每个环节的实施中,孩子们又学到了其他相关的音乐知识,并且要学得扎实。或者,这个课堂像是一桌宴席,每个环节又像是材质不同的菜肴,每道菜都各有味道,但始终围绕的主题不变。比如在学唱《雪绒花》时,先通过对重复的地方和难学的地方的处理,对歌曲有最初的印象。然后通过对四三拍的学习与指挥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接着对两次演唱场景的再现排练,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对歌曲越来越熟悉,理解越来越深刻,歌声也越来越动情。

  只有让学生动心、动情,音乐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才能真正对他的心灵进行美的塑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音乐课堂的味道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