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996、消费贷、35岁危机……30年前的日本“社畜”图鉴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996、消费贷、35岁危机……30年前的日本“社畜”图鉴

2020-05-24 08:45:12 作者:书单君 来源:书单 阅读:载入中…

996、消费贷、35岁危机……30年前的日本“社畜”图鉴

  这是祐二郎保险的第15年。

  每天起早贪黑工作的他,在升职支部长的同时,也欠下了1400万日元的巨

  

  外人眼里,他是逆袭走上人生巅峰成功者,但祐二郎知道自己已经快被工作中欠下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个故事,出自日本记者斋藤茂男所著的《饱食穷民》一书。

  书里记录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普通人生活

  彼时,日本经济空前高涨,国内出现投机热潮,尤其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最为火热。当时日媒体甚至宣称:东京的地价足够买下整个美国。

  经济的发展促进消费主义盛行,信贷业务也空前高涨。很多收入一般的年轻人都手握多信用卡,借钱也要买买买。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一边享受着及其丰富物质生活,一边又忍受着内心不安焦虑

  这是“饱食”时代下,滋生出的新型“穷民”。

  他们既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企业战士”,又是这个残酷竞争社会牺牲品。细读其中的文字我们不难在字里行间中,发现一些熟悉画面

  越苦干越不安的社畜们

  二战后,天时地利的日本,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会

  微电子技术普及、办公自动化浪潮袭来,让企业开始精减人员,只保留少数精英人才,每个人手上的工作,反而更重了。

  “竞争和生产效率至上主义的齿轮,正奏响嘎吱嘎吱的旋律日夜压榨着每一个人。”

  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无数个不堪重负的“社畜们”。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88年,日本人的年度劳动时间,要比当时的德国人多547个小时,相当于每天多2个多小时。

  而这仅仅是官方统计的数据,实际上远不止如此。

  以银行为例,在绝大多数的考勤系统里,每个月的加班时间最多给算到22-25个小时,超过的时长不再统计。这样的设定,并非为了让员工按时下班,而是要限制加班费支出

  限制预算也是分行行长评优参考之一,因此要求员工免费加班也就不言而喻

  除了上班时间之外,长达两三个小时的通勤时长,也让人们在休息的时间所剩无几

  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太大、通勤时间太长,这些“过劳”的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成为日本的社会性问题

  除了被“过劳”折磨,在程序员世界中,“35岁退休”也一直在被讨论

  计算机领域的技术革新已经到了“分秒必争”的阶段这不需要程序员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同时要求他的体力精力也不能掉链子

  于是,生活在日本80年代的程序员们,不仅要忍受超负荷的加班和工作量,也要随时面对害怕遭到淘汰心理压力

  身为资深开发工程师的川越,对此感同身受:“在这个行业,以前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才会有人说,程序员35岁就得退休。”

  除此之外,寻呼机的普及,让员工失去了“失联自由”,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摆脱工作。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日本有一半以上的人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强迫症、洁癖、厌食症……

  甚至有人,还患上了书单君从未听过的利器恐惧症:看到尖锐的物体,就会产生一种会刺伤别人的恐惧。

  这些精神疾病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以企业为中心的社会,将激烈的竞争和高度的紧张状态强加给了每一个员工。

  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的折磨下,徘徊在过劳死红线边缘的人越来越多。

  被金钱支配的穷民们

  

  除了“过劳”带来的身心受损,八十年代的日本还盛行消费主义,很多人都沉溺在对金钱的欲望中不能自拔。

  文章开头提到的祐二郎,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为了完成业绩,升职加薪,选择了自掏腰包,替客户交保险金来维持订单量。

  存款用完后,他只能一次次从借贷公司借钱填补,结果利滚利窟窿越来越大,陷入了恶性循环。最后终于债台高筑,只能辞职并申请破产。

  他的加薪梦想,也化为了泡沫。

  还有的人,为了维持虚幻的“中产之梦”,在贷款消费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在银行工作的留美子,有着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

  婚后,为了展现自己依旧光鲜亮丽的生活,她被贷款公司忽悠,掉进圈套。原本只想借3万日元,最后却拿走了70万日元的现金。

  拿到贷款的留美子,跟丈夫去夏威夷旅行,买名牌包,买貂皮大衣,沉浸在“买买买”的幸福里。

  然而,很快她就知道,这一切都不过是虚假的幻觉而已。

  在贷款公司逼债的攻势下,她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

  留美子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当时日本因石油危机引发了经济放缓,贷款公司就开始用各种广告刺激消费。“一个电话,立即放款”、“绝对保密”等宣传语也在煽动人们的购买欲。

  而祐二郎、留美子,就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例,如同被“金钱和物质统治下的行尸走肉”,成为了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缩影。

  看到这里,相很多人会有一个疑惑:外界的影响只是一部分,为什么很多人不顾自己的偿还能力,也要从信贷公司借款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吗?

  经过采访调查,作者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更深层的心理诉求: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能够融入这个社会,证明自己没有落后,证明自己不是低人一等。

  人们追求物质上的富裕,但当世界真的被物质填满的时候,很多人发现这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内心依然没有感觉到幸福。

  把“过食”当做解脱的女人们

  90年代的日本,是典型的男性主导的社会,男人们在外打拼养家糊口,而他们背后,是敏感又沉默的女性。

  她们也正在被社会传统打压,变得空虚和不安。

  24岁的多嘉子,在别人眼中是个身材苗条的姑娘,但她还想更瘦,哪怕坐下时,骨头碰到椅子很疼,也拒绝长肉,想要那种“有棱角、没有肉感”的脸型。

  而乃梨子,则是因为男朋友开玩笑的一句“你有点胖”,就开始节食减肥。节食逐渐变成了拒食,后来终于演变成过食呕吐症。

  这些女孩选择用极端的方式减肥,宁愿去伤害自己的身体,也要获得所谓的“美丽”。

  除了“病态”节食的女性,还有一群企图用食物的温暖,治愈内心不安的女性。

  深夜三点,寿美代会在丈夫睡着后,偷偷溜进厨房吃东西。

  她疯狂得将一切食物塞进嘴里,吃到不能再吃,然后冲进厕所,用手指捅进喉咙,将刚刚吃下去的东西全部吐到马桶里。

  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双腿发软,几乎要瘫倒到地上,她才又悄悄地回到卧室。

  “虽然很痛苦,但呕吐之后却能获得无法言喻的快感。”

  “在吃的时候只要专注于食物,可以暂时忘记一切。”

  不只是寿美代,很多因拒食症而发展成过食呕吐症的人,都这么想。

  这些奇怪的病症,为何经常发生在女性身上?

  从心理学角度看,以上种种行为,都跟她们在婴幼儿时期的成长经历有关:孩子的依存欲和对母爱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心中就会留下巨大的空洞。

  她们内心感到空虚,为了逃脱无尽的空虚感,寻求依靠,才会在找安慰的心理驱使下不停的进食,呕吐,再进食,最终陷入无限循环中。

  同时,在日本男性社会主导的“女人味”、“以瘦为美”的价值观下,社会对女性形象的苛刻,让女性自己或多或少会存在自卑心理。

  女性从内心无法接受那个真实的自己,所以宁愿伤害自己,也要试着去满足社会对一个女性的期待,按照社会标准改造自己、强迫自己。

  ✎✎✎

  在这本书中,书单君看到的是,日本盛世繁华的表象之下,普通人数不尽的挣扎与浮沉。

  消费贷、过食症、过劳、欲望、空虚......

  每一个名词的背后,都是泡沫时代留下的众生故事的浓缩,而这一切对照当下的中国,也有些许的熟悉感:

  微信、钉钉就是悬在每个人心头的紧箍咒,几乎没有人真正拥有失联的自由;住在城中村,两三个小时的通勤时长,在北京这种地方已经算是短时间;

  打开手机,无处不在的广告随时随地在引诱你的消费欲望;在“A4腰”“筷子腿”等畸形审美下,女性对身材的焦虑和近乎病态的减肥方法无处不在;

  不论是“996”还是“711”,不论是“修福报”还是“血汗工厂”,三十年前的日本“穷民们”和当代中国的“社畜们”,似乎并没什么差别。

  尽管,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甚至纵观当今的日本,也没有交出可以借鉴的答卷。

  但并不影响我们以“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作为镜鉴。

  当你开始对已经习焉不察的生活环境、工作状态、消费习惯等产生了质疑,那至少说明你进行了思考和反思。

  这种反思,本身就是改变的第一步。

  就像镰田慧在斋藤茂男去世后,写的纪念文章中所说:

  “哪怕只有一个人,当他为了人的尊严而奋起与时代抗争时——不是组织,恰恰是仅仅作为个体的人,即使只有一个,能够不断坚持对时代说‘NO’——把这一个人的精神传达给大众,都是有意义的。”

  作者 | Iris 肖 编辑 | 燕妮

  图源 | 《我,到点下班》

  今日荐书 ➠《饱食穷民

  原价 45元,书单优惠价 39.2元

  戳此购买?

  点个“在看”,以邻为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