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后半生
《智慧父母:四堂修炼课》
解读 | 苏沫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智慧父母:四堂修炼课》,这是慈怀为你读的第八百六十六本书,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10分钟的简版内容。想要查阅每天一本书的详解版,点击文首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收听,让你更好更完整地把握书中精华。
养育孩子过程,不仅仅是让孩子长大成人,更是一场智慧父母的自我修行。
教育就像种树,光修剪枝叶是没有用的,必须培根固本,真正去关心树。
正确的教育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少受一点伤害,让更多的父母少留一点遗憾。
《智慧父母:四堂修炼课》这本书就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出发,讲述了中国家庭该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获得生命的觉醒与绽放。
作者马克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总裁班培训讲师,同时也是家风教育、父母教育、正气教育三位一体的全面实战派专家。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模式,帮助家长有方向、有步骤地引导孩子活出属于属于自己的精彩。
接下来我们走进书中,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你掌握家庭教育的“道”,获得人生的幸福与喜乐。
有些人用感人的口吻说:“人活一辈子,再苦再累不就是为了孩子嘛!”
先不管这些答案的正确与否,我们有没有发现大多数父母的人生都在向外求索。
中国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父母以爱的名义干涉孩子太深,自己虽然精疲力竭,却不肯放手。
这种问题的根源,是父母只希望改变孩子,却从没有想过改变自己。
你换别墅,我也要换;
你有跑车,我也要买;
你家孩子学课外才艺,我家也要学;
......
他们在辛辛苦苦的追逐路上,一天比一天心力交瘁,如果不能达到期望,便会焦虑、抱怨,这种情绪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教育。
所以,孩子的教育,是从改变自己开始。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寻求向内的活法,重视自己的心灵品质,因为很多外在物质带来的快乐是很短暂的,只有内心层次的快乐才能持久。
当父母能够真正活出自己,就像有了源头的水,能够用爱滋养孩子。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问题都不会发生,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有效沟通
任何一份感情都需要经营,就像父母和孩子的血缘关系,就是情感账户的原始数字,如果不去用心经营,终有一天,这个账户会在破裂。
比如很多新闻报道中的孩子跳楼、跳桥、割脉、殴打父母、沉迷游戏等等,这些报道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孩子和父母的情感账户里有充裕的数字,孩子是不会走上绝路的。
情感账户一旦冻结就很难打开,而且也只能由强势或者觉醒的一方先破冰。
孩子还小的时候,显然父母是强势的一方,如果父母不主动破冰,以孩子的能量和心智模式,很难在小的时候去破冰,于是只能在时间中耗干情感账户中的余额。
等到孩子长大,父母老去,情感账户已经冻结太久,以至于积重难返成为了一辈子的伤痛。
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经营情感账户,打开父母与孩子之间那扇温暖的情感大门。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五个层次的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就像孩子长大后会慢慢挤掉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甚至离开父母。
父母要做的就是针对孩子每个阶段的价值观,进行解读和引导。
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一个能理解他,并且能够与他并肩作战的父母,而不是一个指责他的父母。
我们要知道孩子如同这世界上的树叶,没有一个是个性相同的。
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处理方式面对他们的需求。
就像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敏感,能够很好地照顾到别人的感受,但自己会累,有的孩子会大大咧咧,不会照顾别人的情绪,自己却活得舒心;
孩子的个性就像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个性并没有好坏的区分。
只要父母能够根据孩子的个性,引导孩子朝自己需求的方向努力,也能够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
孩子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探知父母的安全边界,因此,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温柔对待孩子,同时坚定而有边界。
比如孩子明知道看电视、玩游戏超出约定时间会让父母责备,但是他们还是顶风行事,为的就是测试父母的边界。
如果父母由于情绪问题动不动就责骂孩子,这种情绪化的行为就很容易让孩子不知道和父母相处的安全边界在哪里。
面对孩子的越界行为,父母可以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这样既照顾了孩子的感受,让他有安全感,同时也和孩子确认了自己的安全边界,父母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放。
父母一旦有了了解孩子的觉悟,自然也就会尊重和认同他们,孩子也会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教育孩子的内核,学会和孩子沟通
教育孩子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中,少不了沟通,而教育中和孩子沟通,更是一门艺术。
我们细心的话,会发现自己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每天都会犯很多个错误,比如大多数父母一不小心就会命令孩子,一不留神就会否定孩子,脱口而出就打击孩子。
沟通是有很多方法的,适当掌握就能够让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
首先父母要能够和孩子共情。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成功,很大原因是双方不能进行情感共鸣,就产生了一种敌对状态。
双方的冲突已经偏离了事情的本身,而是进入了一种情绪对抗的状态。
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共情,能够共鸣对方的情绪和心情,是沟通成功的关键。
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了很多共鸣,当孩子的情绪得到共鸣和释放后,所有的沟通都会很顺畅。
父母在爱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要随意发泄情绪,因为和孩子的沟通就是一场温柔的拉锯。
谁更有定力,谁就能掌控局面,很多时候,当父母的耐心缺失了,坏脾气就占了上风,亲子沟通也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前功尽弃了。
沟通的意义在于引发对方的回应,父母要记住只陈述事实,不发泄情绪,沟通过程中的观点一定要坚定有力,让孩子知道一件事情的原则,并且能用照顾孩子感受的语言说出来。
最后,父母需要注意不要被教育理论绑架。
很多父母也会看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也接触过很多不同的教育方法。
有一些父母噤若寒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想发火、想吼叫,另一方面又想到了某某专家的教诲而压制怒吼,这样的教育就是很糟糕的四不像。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并没有哪一种明确的沟通方式能够符合所有的孩子。
在不同的情况下,父母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毕竟千差万别的孩子所做的事情,引发的后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父母的沟通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孩子,强硬的回应风格只是暂时有效,等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所有的强硬或将返回到父母的身上。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与其与孩子歇斯底里地讲道理,不如花些时间聆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共情,然后温柔而坚定地沟通,这样就能达到神奇的效果。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以上是本书的精华内容。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用成年人的眼光作为教育的标准。
特别喜欢《奇葩说》中陈铭老师说过的一段话:“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Ta一方花园,给Ta养料和空间。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普通的父母总是用自我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控制孩子、表扬孩子,而觉醒的父母会顺着孩子的行为和孩子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人生漫长,愿我们都能做智慧父母,修炼自己,滋养孩子,点亮家庭!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以上内容为每天一本书的简版,查阅详解版欢迎点击文末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收听。
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是慈怀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提供听书服务,特地打造的一座成长图书馆。相比在公众号上的内容,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内容更完整,功能更丰富,一起了解看看吧:
内容更完整:小程序为每天一本书解读详解版,目前已经有700多本书目。每天20分钟,陪你读懂一本书。
小程序进入更方便:无需下载APP,进入小程序登录后,微信首页按住屏幕下拉,即可在顶部出现的小程序栏轻松进入听书,再也不用在浩瀚的文海里找到当天的听书了。
找书、作者、主播更方便:公众号每天推送过后,再想找到哪篇文章就不容易了。于是在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首页顶部,我们专门设置了搜索入口。想听什么书,找哪位作者,听某个主播的声音,直接搜索就好了。
点击下图进入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收听详解版内容
欢迎喜欢每天一本书专栏的书友们点击图片体验,长期畅听可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如有任何疑问均可添加客服乐乐(微信号:chdsh04)咨询详情哦
*注:配图来自Pexels
*文:苏沫,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不争不抢不强求,种花种草写文章,一手抱娃一手写心
*注:如果你也想成为慈怀每天一本书的签约作者,欢迎后台回复“阅读达人”了解相关事宜。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每天一本书小程序,领取你的成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