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最爱我们的人,我们决不容忍任何人欺辱她。
在农村,养儿防老是人们的传统思想,以前,大多数女儿不直接赡养父母,就是当父母有病时伺候几天就行了。
王燕曾经也是有哥哥的人,她出嫁以后,父母从来没有想过要她赡养他们,因为他们有儿子,无论好与歹,这一辈子就指望儿子了。
王燕的婆婆更是如此,她选儿媳的标准也是娘家有兄弟的,这样她儿子就不会去赡养岳父岳母,负担要轻一些。
天有不测风云,王燕的父亲去世后,哥哥和嫂子又因为家庭琐事吵架,哥哥一激动喝了农药,没有救回命。她哥哥有一儿一女,儿子己经十多岁,女儿小一些,嫂子年轻是要改嫁的,她带走了女儿。
从此,王燕的母亲和侄子相依为命。她和妹妹又成了家中的主心骨,帮母亲种地、管理、收割,给侄子添衣加生活费,的确操心费力,还多一些支出。
王燕老公也显的不耐烦,总对王燕发脾气,她只有忍,因为一些庄稼活儿,真的离不开男人。
女人真能忍,不,是王燕真能忍,这一忍就是十年,她和妹妹帮侄子娶了亲,侄媳妇很孝顺,也很依恋俩个姑姑,对奶奶很好,从来没有嫌弃过。只是,王燕的母亲真的老了。
怎么能让侄子赡养年老的母亲呢?王燕和妹妹商量后决定,让母亲轮流来她们两家居住,反正她们也不和婆婆居住一个院子,很方便的。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母亲先住进了王燕的家。
婆婆对母亲很‘客气’的说:“我们农村可不兴长住女儿家,这让人家笑话,你有孙子得让孙子养,要不然,别人说你孙子不懂事,你可别给孩子留骂名啊。”
其实,王燕母亲也很传统,住在女儿家己经心里忐忑不安了,加上亲家母的‘良言相劝’,越发战战兢兢。她含着泪说:“我也是没办法,谁让我那儿子不说事呢,撇下我就走了,要是他在,我怎么会住女儿家呀?我儿子也不答应呀!”
婆婆白了母亲一眼,“你不是有孙子吗?你的家业可都给孙子啦!”母亲赶紧分辨说:“我哪有什么家业呀,就那破宅子也不值几个钱。”
婆婆说:“我儿子真倒霉,本来是娶了一个有哥哥的媳妇,过日子会轻松些,没有想到……,唉……”婆婆气呼呼的走了,王燕的母亲老泪纵横。
母亲在王燕家住的日子,姑爷从来就不和她说一句话,对王燕说话也是没好气,王燕的心里整天堵的结结实实,透不过气,她不想吵架,因为她不会吵。
那年夏天,母亲住在妹妹家,婆婆又来王燕家,对她儿子说:“你丈母娘又快来了吧?你要是在这个家睡不好,就搬我家去睡。”又对王燕说:“不是不让养你娘,为了养你娘,把我儿子折腾成什么样了?值得吗?”王燕一听,真急了,多年的愤怒一发不可收拾,大声的说:“我养我妈,你生什么气?你儿子成什么样了?就你那熊胎能生出什么帅儿子来吗?”
婆婆一愣,她没想到王燕敢顶撞她,她说:“我儿子现在不帅了,也是你们娘儿们把他给累的,你看我们村里有几个养丈母娘的?”王燕说:“我也有过哥哥,提起我哥,我娘就非常伤心,你一句一句的质问我娘,就像用刀子剜她的心,我当时就想搧你的老脸,就怕我娘更难受,好,现在趁她还没来,我就告诉你,我娘来了以后,你不要到我家来。”
这时外面下起了雨。
婆婆冷笑着说:“这是我儿子家,是我该来的地方。”王燕告诉她:“房子是我们新盖的,屋里没有你一筷一碗,你若好好的来,我敬你,你若对我娘不客气,我就会加倍的还给你!”
婆婆气坏了,浑身颤抖。王燕老公也急了,要打王燕,也不知道王燕哪来的勇气,怒视着他……,他放下拳头,去扶他走出屋门的娘。还是晚了一步,婆婆摔倒了,也没摔坏,带着一身泥回家了。
王燕家消停了,她娘来了以后,婆婆再也没来过。
母亲来王燕家,就躲在屋里,从不窜门,王燕知道她伸不开心,母亲也知道王燕很为难。
可王燕对母亲说,娘,这一辈子,女儿不欠别人的,只欠您的。只要您好,我才能好!
有的女人,会因为有了孩子而变的强大。可王燕,却因为爱母亲而变的刚强。
母亲,是最爱我们的人,我们决不容忍任何人欺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