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切跟成全有关 | 不重要的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一切跟成全有关 | 不重要的事

2020-05-27 21:34:18 作者:达达令 来源:她在江湖漂 阅读:载入中…

一切跟成全有关 | 不重要的事

  一切跟成全有关。过得去过不去,这个阶段如何过去,下个阶段如何结束。这都跟成全与否,以及跟成全的方式关联

  年少时候大人教育我,邻居家女人或者离婚,或者不离婚,咱们都不要多说言语。她承受男人的出轨或者家暴忍辱负重养育三个孩子,她的辛苦与受累,这些都不是理由。因为我们确定到后来某一天,女人是否会反悔,想要回到男人的身边。那时候她的缘由或许是自己无法支撑生活,或者是心软谅解了男人,又或许是自己生了病需要找到一个人照顾。总而言之,你不知道她后来的决定是什么。

  留些余地好。为别人,也是为自己。

  成人之后,我将这份教育传承了下来。但凡一个女孩想要分手,或者仅仅只是处在“蠢蠢欲动”的萌芽期,我都提醒自己少安毋躁,不做评价。不推进,也不劝解。因为经历过那样的类似事件——你身边的一位好友,哭闹着要同男友分开;你帮她安顿下来,从工作居所过渡;过了一些日子,她说她反悔了。

  我与她告别,不仅仅是那个阶段的告别,而是这一生永久的别离。在头划清界限

  一些苦恼的日子,是读林清玄先生文字度过的。再后来听到蔡康永先生说起,“世间最是人心难测,所以冷漠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客观法则。”——这个说法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又经历了人生的一场清洗,或者叫做生活的狂虐。

  幸好来得及,我这样安抚自己道。

  再后来就变得冷漠了起来:向我讨要一些职业建议的,爱情建议的,与原生庭相关的诸多话题,我都委婉地说上一句——做最坏的打算,然后再去尽己所能吧。哪怕是面对自己亲近友人,或者晚辈,我的讲述逻辑也是——我告诉你这一切的时候,意味着你可以当我什么都没说过;择取那些你可以用得上的,然后把我刚刚说的全部忘记

  后来奇妙的是,我将这个逻辑延伸到了其他层面开始进行自我训练一本书,一部电影我不着急记录,或者需要从中索取什么所谓收获。我任凭发生,一本书到了尾声一个故事走到尽头。我合上书,闭上眼睛沉静一些时刻。一些平静过后,才展开日记,将一切我所能记起来的,或者综合后自己感受出来的,记录下来。

  于是终于可以说,这些经验,或者叫做宇宙真理,可以归我所有了。

  年少的时候,我还喜欢争斗。不是表面上的争执,而是因为心里不认同某件事的处理方式,某个人观点。于是我低头埋入夜色中,将我所有的不解与质疑,全部记录下来。一些年岁之后,再跟这些絮絮叨叨重逢,就像是跟年轻一些时候的自己拥抱

  我对她说:谢谢你记下来这一切,这意味着你有认真对待过每一个阶段里自己的心境变化;更要谢谢你没有对外开放这部分的质疑——你不进攻,你不撒泼,你不会无理取闹,所以你也没有伤害到别人。

  但是尽管这样,你还是无法避免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从那些你亲近的人身上的善意施压,到社交媒体上一些声音对你的质疑。这两者之间的伤害领域不同,比重也不尽相同。于是为了应对这部分的冲突,你一而再地需要重塑自己的逻辑、价值体系,以及生存法则。

  也有想过放弃一切的。我说的是什么都不在乎的那种。但是这个念头只是存在了一些时日。午夜梦回的时候,你还是会从眼前的难处中跳跃出来,想象一下往后的生活:三五年后,更久一些的七年十年后,你在哪里生活,过着怎样的日子。

  到那个时候,你会幸福吗?

  ——你突然就哭了出来。然后起身,修订计划,解决问题,重新回归现实洪流中,回到滚滚红尘中。

  这个过程,或者说这样的自我训练次数越多,形成的熟悉感就越沉淀。沉淀下来的东西,荟萃成了某种惯性,是惯性告知我:该如何成全自己的,以你所能够的方式。

  不要规劝他人离婚,不要规劝他人分手,因为你不知道事件中的男女,他们哪一天会再次重合。他们懊悔当初,他们拥抱,他们展开新的生活。他们再次争吵,他们再次决裂。——他们需要你,可是他们也不需要你。但是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这种对你的信任与抛弃之摇摆不定,会对你造成怎样的失望。

  给别人留些余地,终归是为了给自己留些余地。

  已经把事情想清楚,并作出了决定的人,其实不需要外力的推动跟安抚。而想不清楚的人,会永远想不清楚下去——无论你怎么推进这件事情,他或者她也无法真正离开。

  一个人如果不是到了真正的危机时刻,他永远也无法意识到什么对于自己而言才是最重要的。——我常常构建这样的“危机时刻”假设,自己进行演习。我喜欢防患于未然的人生,我喜欢居安思危,我喜欢稳中求胜。

  这些日子,收到一些身边人的反馈:好像看起来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时代,但是回望身边的种种,却发现自己依旧无能为力;无法对自己的事情做好处理,同时也因为无法帮助到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女性朋友而感到愧疚。

  我答复他们说:先照顾好你自己。

  这是一句箴言,是给你们的,亦是给我自己的。

  一方面我们仰仗着,并且期盼着在自己尚且年轻,拥有很多的时候,可以正好赶上一个好一些的时代。这样会幸运一些,也活得舒适一些。但是另一方面,在大环境(趋势)的动荡与推进中,我们也需要自我反思,可以从自己的个体力量中做些什么。

  从学生族到上班族,从平民百姓到企业家,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遇上了最差的年份。但是退一步来想——既然大家都是一样的,那么这好像最差,也显得没有那么糟糕了?

  这一天也会过去的,这一生也会过去的。——每当我觉得事情无法进展下去了,就会开启这一句安抚之言。

  身处动荡阶段,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在平稳时局中,再去谋求发展。我不知道别人如何想法,仅仅就我的个体感受而言,总是需要先做一些“必要之事”,然后再去做“想做之事”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也知道每个人在衡量得失的时候,依旧要经历自己内在世界的煎熬与艰辛。

  人的命运大有不同,但是在对审视自己的命运这件事上,好像都是需要一些亲力亲为的。这让我想起童年时期,一位老先生跟我说起的一句唠叨:人生当然是不公平的;但是老天爷却是公平的,因为它会让每个人到最后都能求仁得仁。

  那时候刚学会表达一些字句,开始练习课堂上布置的命题作文。当然不懂得老人随口而出的一句句真理。得是到了后来,才悟出了一些。再经历一些人事,再领悟更多一些。永无止境,学海无涯,而我却偏上了这番探索的旅程。

  在过往的年岁中,学习到了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思维对于个体自我生活的安排跟想法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有些人根本就毫无想法。这两类分布极端的人,或者是之间有重叠,但是又有所差别的各类人群当中,你很难做出一个客观的评判。

  最好的裁决就是,午夜梦回的时候问问自己:这样的境况是你喜欢的吗?而距离你想要的生活还有多远?从此地到彼岸,你还能够做些什么?以及,你还想继续进行下去吗?

  喘不了气的意思,是没有了余地。而喘不了气的另外一个意思,也可以是“我不想让自己彻底松弛下来”。因为一旦我做出了一丝让步,那么生活中就会有其他的人想要插手我的生活——无论他们带着善意或者无意。这里插手一点,那里插手一点,那么这命运就不是我自己的了。

  我不想要这样的人生。从前不想,往后更不想。

  希望这世上某个角落里的某个你,也跟我一样,愿意这样替自己想一想。留些余地,成全自己,亦是成全岁月。

  — END

  预定新书

  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了

  好天气~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