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是会呼吸的痛 ——读《我们仨》有感
近日,捧读杨绛老师的作品《我们仨》,深深地被母亲的深情与心痛所牵动。书中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女儿的疼爱与对以前幸福生活的怀念。
这本书整个第一部分,作者以梦境来描述实情,将女儿从入院直至去世以及钱钟书先生临终前的一段时光细细回味。其悲恸之情溢于言表。梦中的我在客栈与小船之间迷茫地行走着,实际上描述的是钱钟书先生入院后,杨绛老师每日来回探望的情形。以飘渺的梦境,烘托出作者迷茫无助、努力寻找、生怕分离的心情。尤其是写到听说女儿去世的消息后,那种肝肠寸断的痛楚,让我也禁不住落泪了。作为母亲,时时刻刻都把孩子放在心里、粘在心底。一旦有闪失,便是揪心的痛,更别说是阴阳两隔,从此永不复见,那更是撕心的痛。
《我们仨》的第二部分是杨老师回忆的从结婚直到老的三个人的幸福生活。她与钱钟书先生两人甜蜜浪漫的留学生活,是一生中自由惬意的时光。有了圆圆之后,生活更增添了浓浓的幸福味道。
圆圆的聪明伶俐、乖巧懂事,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尤其是她的“格物致知”独具特色,足以体现出圆圆能细心观察并善于思考。文中多次用到“圆圆的……”与爸爸(钱钟书)极像,比如:圆圆翻书的样子与爸爸极像,圆圆的眼睛与爸爸极像,圆圆的格物致知与爸爸极像……家庭的幸福温馨从书页中散发出来。
然而,越是回忆以前的幸福时光,便越是思念亲人,越是对当下“一个人怀念三个人”的情景感到凄清落寞。
生活中不免有风雨,回国后没有住处,在娘家与婆家来回借助的时期,虽有诸多不便,但团聚的喜悦胜过困难。对钱钟书的工作问题,文中详细进行了叙述。其间的辗转,令为妻的她甚是心疼与不平。同时也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支持与欣赏。十年文革给他们仨带来了非常大的打击,而生活越是艰难,夫妻感情越深。三个人心贴着心,互相温暖着、支撑着,走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三个人紧紧相依的一幅幅生活画面,让大家看到了名人的平凡生活,亲切而温馨,简单而朴素。像钱钟书先生说的:“出名只不过是多几个不相干的人罢了……”而他们三口之家的平凡温暖的日子,才是他们仨最珍视的。
本书的第三部分主要是照片,内容包括女儿未完成的手稿、女儿给爸爸画的画像,还有他们之间的书信,钱钟书先生写的诗,等等。这些简单的字句与轻薄简易的纸张,却是杨绛老师的珍宝。它们比“光芒之海”更耀眼,比黄金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