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扇耳光、用自行车撞、拿菜刀划……我想要你的爱,你却想要我的命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扇耳光、用自行车撞、拿菜刀划……我想要你的爱,你却想要我的命

2020-06-14 20:46:14 作者:晴岸 来源:三点一弯钩 阅读:载入中…

扇耳光、用自行车撞、拿菜刀划……我想要你的爱,你却想要我的命

  “不要让暴力创伤代际传递下去。”

  ——小弯钩

  作者 | 晴岸

  三点一弯钩主笔团

  近日,网传一骑自行车女子扔了垃圾,路过的小女孩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

  女子感到尊严受损,于是用自行车疯狂地连续撞击小女身体同时女孩大打出手连连掌掴——是那种能把人扇聋的力道

  此视频一经曝光,激起了网友极大愤慨,纷纷要求警方介入,查明打人者身份

  很快警方通报,视频中成年女子与小女孩系母女关系

  据该女子自己说,她是因为女儿课堂纪律并与其他学生发生纠纷学校约谈两次而气愤,于是在大街上对女儿进行打骂体罚。

  有网友说:“其实从孩子被打时麻木状态推测大概率是亲妈,那种歇斯底里恨之入骨,多半是对自孩子,对外人一般不敢这么嚣张。”

  这让我想起了2019年末,一条登上热搜榜的新闻,陕西西安一名男童妈妈长期家暴

  原因是因为和孩子爸爸离婚了,二十多岁的妈妈每心情不好,就用电线刀具等打他。

  视频中,男孩的背上、脖子上、脸上、腿上、前胸皆为青紫色伤痕,其中前胸的伤是用切菜刀划伤的。

  面对记者的不忍,男孩帮妈妈辩解说:“我妈妈又不是故意的,她平时都拿刀打我的,一不小心就划了一下。”

  男孩后来经治疗出院,暂住在儿童村,其母已被警方拘留。

  记者问男孩:“想妈妈吗?”

  男孩说了两遍:“想妈妈”。

  记者问:“想妈妈什么?”

  小男孩说:“什么都想。她打我我也愿意天天跟她在一起。”

  “打就打吧,要不然我没妈妈了。”

  听着孩子稚嫩声音遍体鳞伤的小身体,很多网友气愤得无以复加,纷纷质问:这下手的是亲妈吗?!

  亲妈。

  一个网友说:“我把你当成我的命,你却想要我的命。”

  以上两个案例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打小孩”,这完全符合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辛格妮▪惠特森(Signe Whitson)对于“霸凌”一词的定义

  “霸凌”是指“明确蓄意下的攻击行为,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重复,且有双方力量显著失衡的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校、公司集体宿舍封闭空间,都有霸凌的发生。霸凌者如狼入羊群,简直无所顾忌为所欲为

  然而,另一个更常见的、霸凌高发的封闭空间,犹如深渊,更加隐蔽,也更不敢被人所提及——那就是家庭

  根据2014年一项新浪教育调查称:

  84%家长承认打过孩子;

  88%受访者表示自己曾被父母打过,而且不止一次。

  联合国儿童基金的调查曾显示,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有超过70%的孩子被父母打过。

  数据如此惊人,但为何家庭中的霸凌相对不易察觉

  

  因为属于“关系中的霸凌”,常常躲在“”、“关心”、“为你好”等情感背后。

  

  图片来源:《红楼梦

  很多奉孩子不打不行的家长都说过这样的话:

  “孩子被打了以后还是黏着自己,爸爸妈妈叫得很欢。”

  “没有什么是一顿打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甚至还有人说:

  “我们这一代人哪个从小不挨打?我就是被打大的,现在也挺好的。”

  有这样认知的人,比被打更悲哀的是至今不知道自己童年失去了什么。

  

  对生命的尊严和美,已失去尊重和敏感,这恰好说明了被打的恶果。

  “他眼睛一瞪,我就浑身冰冷僵硬,他一吼,我就大脑一片空白。

  他的巴掌打下来,我反倒安了。

  疼的印象都没那么深,他爆发之前的担惊受怕和被打后的委屈心酸,是最磨人的。”

  ——曾有网友这样描述童年时挨父亲打的感受。

  加拿大一所儿童医院的研究显示,童年时期频繁被暴力对待,会导致孩子大脑前额叶中灰质的减少,而大脑灰质主导着人类的学习能力,也包含感知能力、语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

  图片来源:《家有儿女》

  此外,大脑灰质是自控力的关键,灰质所在的前额叶片,就是帮助你理性分析问题、做出正确决定,并在你冲动时帮助你回归理智的部位。

  很多针对大脑灰质量的研究发现,在经过MRI大脑扫描之后,那些经历长期挨打、体罚的孩子和青少年,大脑中灰质的量普遍少于家庭和谐温馨的孩子。

  也就是说,经常挨打的孩子在认知功能记忆发展、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落后于正常发育的孩子

  图片来源:《小孩不笨》

  除了导致大脑灰质减少,频繁体罚还会改变海马体的结构

  哈佛大学一项实验结果表明,长期挨打的人,无论他们的健康程度如何,他们大脑中海马体的体积都出现了平均6%的减少。

  而这会导致成年后抑郁症的发生。

  谁都知道,面对父母的吼叫、推搡、毒打时,孩子肯定是处于高度紧的状态的,他的大脑会释放出大量的压力荷尔蒙,并启动应激机制。

  图片来源:《不完美的她》

  如果频繁地挨打、挨骂,孩子大脑中的压力荷尔蒙就会持续走高,让大脑压力系统永久性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这种状态会增加成年后焦虑、恐惧、忧郁等情绪,从而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和出现成瘾问题。

  那些拿体罚不当回事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什么病也没有,健康得很,可当遭遇人生挫折,你是否拥有强大的自控力、修复力,让自己快速走出低谷?

  如果不能,或许说明你的海马体也有过或多或少的萎缩和损伤,只是自己无从察觉而已。

  大家还记得去年被打上热搜的“童模”妞妞吗?

  一个皮肤白净的漂亮萌娃,三岁,两岁半出道。

  我们家两岁半的孩子还在一言不合就用东西扔老母亲时,妞妞已经承担起超负荷的工作,来养家糊口。

  但让她引起全网关注的不是“漂亮童模”这个标签,而是被妈妈从背后狠狠踹的那一脚,还有被衣架狠抽的场景。

  还有一个较少人看过的视频:妞妞正在一旁自己玩,这时该拍摄了,她妈妈无需多说,只一抬手,本来一边玩一边童音软软自言自语的小孩立刻收声,瞬间堆满一脸假笑,开始拍摄。

  看得我目瞪口呆,这是挨了多少打多少骂才能练就的条件反射啊,太让人心疼了!

  如果这样长大的话,无论将来多美、被多少人追,剥去光鲜的外壳,她的内核永远是一个恐惧的小孩。

  恐惧被惩罚,恐惧被抛弃。

  就像“低到尘埃里”的张爱玲。

  世人都知道她的才情,但很少有人知道张爱玲从小一直生活在暴力父亲的阴影下,被嫌恶,被软禁,被殴打。

  图片来源:《上海往事》

  一次她和后母发生冲突时,后母向父亲告状,父亲不问青红皂白,对她一阵拳打脚踢,把张爱玲打得倒地不起。

  长大后的张爱玲爱上胡兰成。

  胡风流成性,从护士小周,斯家小娘,甚至张爱玲的朋友苏青,都与他暧昧不清。

  张爱玲的心早已千疮百孔,但就是离不开这个伤害自己的人。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太害怕再一次被抛弃了,对于一个从小有被抛弃经历的人来说,一段再差的关系也好过没有关系,也好过让她独自一人去面对内心深处黑洞一般的被抛弃创伤。

  图片来源:《上海往事》

  人是经验的产物。

  如果你小时候总是被忽视,你就会觉得自己会一辈子孤单,没有人要你。

  如果你小时候总是被否定,你就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是个垃圾。

  如果你小时候经常被侮辱打骂,你就会觉得自己就活该被侮辱打骂。

  你会无意识地和人构建符合你底层感受的关系,和忽视你、否定你、甚至虐待你的人纠缠在一起。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强迫性重复。

  

  习惯了痛苦就会爱上痛苦,这种重复虽然痛苦,但是会让你感觉熟悉和安全。

  所以说,从小打骂虐待孩子,就是为TA将来被渣男渣女吸血提供便利条件。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上霸凌问题屡见不鲜。

  “江苏南通小海中学校园霸凌致死案”

  “陕西小学女生校内被性侵案”

  “15岁少年因不堪忍受同学长期虐待而服剧毒农药自尽”

  ……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

  除了告诉孩子一些必要常识外,最关键的其实只有两点:

  1. 建立和孩子间的信任

  让孩子遇到事情能够不瞒你的前提是:要耐心听孩子说话,不要经常打断孩子,更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孩子。

  如果孩子发现,和你说真话的结果就是被厌恶或者被惩罚,他就会慢慢学会自己消化一切,受了欺负也不敢告诉你。

  信任是两个大脑在平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互动结果,如果他平时不信任你,关键时刻也不会信任你。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全球儿童安全组织

  2. 家长自己不要霸凌孩子

  之前的一个新闻,一八岁女孩学游泳,被教练硬扔到游泳池里,溺水死亡。

  一个魔鬼般的细节:被扔下水之前,该女孩跪在地上,哭着求教练不要把自己推到水里。

  一个平时被爱、意见被尊重的孩子不会这么卑微。被珍爱可以给人底气。

  一个不被父母允许说“不”的孩子,也很难有勇气和力量对侵犯她的人说“不”。

  如果你平时习惯了用否定来打击孩子的自信,用打骂来摧毁孩子的安全感,用听话和服从来定义“好孩子”,那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一个在家被你欺负惯了的孩子在外不受欺负?

  一个妈妈曾给我留言说:

  “我也知道打孩子不好,我真的不想打,但火气来了控制不住。”

  我能感受她深深的自责与痛苦,她那么爱孩子,却不会爱孩子。

  只因这些家长也曾是父母霸凌的受害者。

  他们自小观察到大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暴力。这种影响已经深深地印在他们生命中,只等一个契机,喷薄而出。

  于是,当他们有了孩子后,他们也会成为满嘴是爱,而面目狰狞的父母。

  图片来源:《秋日奏鸣曲》

  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斩断轮回

  告诉自己:暴力能达到的,耐心和沟通都可以达到。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原生家庭,但不能放弃自省和成长。

  一个孩子从来到你腹中的那一刻,就是全然的托付。他曾在你的心跳中呼吸,口水弄湿你衣襟。这个世界上,你们是天然的同盟。

  以你小时候想被爱的方式去爱你的孩子,尊重他的自由意志和身体界限。

  然后有一天你会惊奇地发现:

  你不仅养育了孩子,你也养育了你自己!

  点个“在看”,为了孩子,让我们重新成长。

  关于作者晴岸,心理学硕士,年轻妈妈,大千世界里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记录者。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三点一弯钩,转载请联系授权。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近公众号改版,很多朋友留言说找不到我们了

  别担心,按下面的操作方式,给小弯钩一个“星标”

  

  小弯钩一直在这里,陪伴着你~

  

  你可能还想看

  

  “我希望这世界上,再没有女孩经历我曾经的噩”:人类关系中最恐怖的操纵,她讲透了

  

  上海杀妻案凶手获死刑:发现一个心理变态者,最好的时机是12岁之前

  

  明道承认已婚生子,晒儿子照片:千万女人心中的完美总裁,究竟是什么模样?

  点个“在看”,在一起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