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维度里的父亲
——题记
恰少年
忆往昔,儒雅的身影徐徐走来,沐浴晨曦,光影交错,父亲神往,“老师”如一缕清风熨帖了腼腆青涩的少年,父亲自那时立志。
每每夜深人静,父亲都是挑灯夜读。父亲这辈人是真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理想敢拼敢搏。
少年,时光静立,父亲的誓言傲然滋长。
不负卿
父亲的老师曾言:“将来,你会是个好老师!”激励鼓舞的话语时刻萦绕心间,父亲如愿考上了师范大学,顶礼膜拜高数的殿堂,攀援数学的珠穆朗玛,不负尊师的教诲,承继了衣钵。
毕业之初,父亲迎来了他的第一届学生——高三学子。温文尔雅的父亲第一次走上了他的三尺讲台,也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在学生的眼中,父亲既是严师,又是慈父。课上,父亲严谨治学,学生们小心翼翼;课下,学生们愿意与父亲倾诉心事,父亲总是温声细语地开导。父亲的桃李树,硕果累累。
父亲对数学情有独钟——《多元文化下的勾股定理》《数学诗歌》等专著论文,若非爱到极致,怎么会对数学催生浪漫的情愫。
父亲的书房,一面墙的落地书柜,满满当当,整整齐齐,是父亲最宝贝的财富——藏书和手写教案。
从心欲
父亲恪守本职,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几十年,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我说,游山玩水,闲来侍弄花草,练字读书,品茶下棋,做个惬意的老爷子,可好?
校长请父亲再度出山,返聘上岗,开出了优厚的条件。父亲却轻描淡写道:“我只需那三尺讲台足矣!”
铮铮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