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千风味,都是人生》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读后感摘抄

2020-07-04 23:00: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读后感摘抄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是一本由蔡澜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2020-6-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读后感(一):在风趣的文字中,蔡澜的人生智慧

  在众多的美食作家中,蔡澜是我一直喜爱的一位。因为他的文字诙谐幽默,并且还不时地流露出人生智慧。最难得的是,蔡澜的这种人生智慧,并非他刻意展现出来的,因而读来颇觉得亲切随和

  这本《万千风味,都是人生》,收录了蔡澜创作的26篇随笔散文。如同以往那些文章一样,蔡澜的笔下总离不开吃喝玩乐这四个字。可正是从这四个字中,我们能够读出蔡澜的生活态度以及人生智慧。

  比如《完美的蛋》这篇文章,看似蔡澜只是大谈特谈鸡蛋做法实际上他也隐隐地透露出越是普通平实事物,反而越是独具一种魅力。鸡蛋多么的常见,鸡蛋的做法又岂止千万。可是,像鸡蛋这种普通的食材,却能够在不同人手中被烹调出不同的味道,这既说明了鸡蛋的魅力,也说明

  再比如,在《行草展花絮》一文中,蔡澜以一如既往风趣文字,讲述了他来到荣宝斋等处现场售卖书法作品故事。蔡澜谈了他对于书法的心得,更谈了他对于治学的态度。他认为,人在年轻时候总会迷茫,而克服迷茫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某一领域兴趣爱好。一旦对某一领域产生了兴趣,那么就会推动自己继续深入钻研,这样一来,既可以驱散迷茫,还可以积累学问,而且更是为自己增添了一种求生本领

  由此可见,这位被誉为“食神”的老绅士,不仅生性洒脱,而且看待事物也非常具有洞察力。在书中,他聊饮食、谈生活、话人生,从容潇洒通透爽快。我们作为读者看得舒心,并且惬意,整个阅读过程就好比与一位见多识广老人闲谈。不得不说,蔡澜这位老人,不仅见多识广,而且观念也十分地与时俱进。他在文中什么话题都敢于谈论,而且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某道菜肴的喜厌恶,很是真性情。

  蔡澜的文字朴实无华篇幅短小。可是,每一篇文章里都闪现出他的风趣与智慧,而且有些文章虽然谈的内容不离吃喝玩乐,却常读常有新鲜感。这是一种极其难得的写作功力,我等写作者望尘莫及

  读蔡澜的文字,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诸如理发剃头、生病就医、与友人聊天等各种小事,皆妙趣横生,而我们的人生就是在这些琐事中铺展开来。在这些琐事中,有人过得无比烦恼,可蔡澜却过得十足畅快这不过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多了一些对于人生的平常心,以及对于生活的洞察力。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吃喝玩乐是人生,起住坐卧是人生。蔡澜用他那极富趣味性的笔墨,把人生中的种种风味一一道尽。而他道不尽的,则是这人生风味背后的智慧与哲理。作为读者,我们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就该把这些智慧与哲理也一并挖掘并吸收,如此才不算辜负了蔡澜先生著书立说的良苦用啊。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读后感(二):略带粗暴,是最简单的接地气

  

喜欢美食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蔡澜的名字。作为《舌尖上的中国》的总顾问,他从写美食专栏、出书、主持美食节目,到前不久发表的《死前必吃清单》,字字透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01.香港四大才子:人生第一任务,就是吃吃喝喝

蔡澜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四人中,金庸年龄最长,名气也最大,一生中写的武侠小说足够影响几代中国人。2018年,金庸去世,全世界华人一起哀悼,堪称华语文坛逝去的传奇。

词曲天王黄霑早逝,一句“沧海笑,滔滔两岸潮”,可谓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的精准写照。

倪匡是科幻写作的天才,一套“卫斯理”系列,几代人都追着看。

相比之下,好像蔡澜难见有何过人之处。在读者眼中,他就是一个散淡的人,每天吃吃喝喝,怎可同以上三人并列呢?

但是,读罢《万千风味,都是人生》就会发现,蔡澜的过人之处,在于懂生活,会生活。在他眼里,生活与活着,可是大有区别。

蔡澜曾说,人生“美女美食和美文”缺一不可,少了哪样都没了乐趣。他的文章,谈吃、谈喝、谈旅游、谈电影,声色犬马,纸醉金迷。

02.美食:每个国都有好吃的东西,只要你用心去寻找

蔡澜最早是拍电影的,但是有段时间电影行情不看好,于是转而把所有的兴趣都发展成可以赚钱的产业。

在电视台主持节目,开美食城,发明风靡香港和日本的“暴暴茶”,蔡澜从一个电影人变成了作家、旅行家和美食家。

30多年来,蔡澜出版了200多本书,这些书的内容都是他平时写的专栏结集而成的。这次出版的新作《万千风味,都是人生》,刚一开头就写了墨尔本、福建、西贡、澳门、日本等地的美食名馔。

蔡澜对美食的偏爱,处处体现在文章里。一碗普通的牛肉河能让他惦记很多年,为了吃到肉质独特的羊,他可以不顾蚊虫叮咬去农村拍真人秀,用他的话说,家常菜,有了时间考验,才变成经典。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谈到“吃”,他立马有了兴致,语言也丰盛了许多,绘声绘色地告诉大家,“用滚牛肉河的清汤,在最烫的时候撞进碗底的牛血,即时凝固成豆腐状。”“到了福建不能少的是土笋冻,极鲜甜,这是一种海肠的啫喱,各地不同。罗源做的不像闽南那么一小块一小块,个头很大,让喜欢吃冻的人吃个过瘾。”

对于喝茶,蔡澜也自有心得,“焙煎茶随意轻松,不分季节,日常饮用,冲泡之前放进微波炉一叮,更突出茶味。也可以用来玩,在一个香薰器具中放了煎茶,下面点蜡烛,便有阵阵香味,很自然,比精油自然得多。”

跑遍世界各地,蔡澜说,“每一个国家都有好吃的东西,只要你用心去寻找,最好的不一定最贵。”他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节目叫做《国宴》,跑遍中国八大菜系,把每一个省,先做一个省宴,从省宴里再综合起来做一个国宴。

03.人生:心态轻松,才能生存下去

蔡澜曾经说:“我的工作就是享受生活。”

不管是美食、旅行,还是写作,兴之所至,信马由缰。

在《万千风味,都是人生》里可以发现,尽管一路“吃吃喝喝”,但他所理想的人生境界却是如丰子恺、弘一法师那样透彻安定。

书中讲了这么一段:大概十年前,他发现自己小腿处患了湿疹,越抓越痒,于是去看医生,结果用了好多方法,治了很久也不见好,就这样忍了好几年,又去看另一个医生,诊断为过敏。然而病情还是一天比一天严重了。

又过了几年,听人讲一个医生治皮肤病很牛,于是上门求医,医生说,这种小病,不必我来医,小女儿跟了我多年,由她去应付好了。

哪知道医生千金用了很简单的方法就治好了多年的顽疾。

复原后,蔡澜想,可能是我吃肉太多,杀生太多,得到的报应吧。

这最后结尾的一句话,把整篇文章治病求医的过程提到了另一个高度,虽然简短,却让人觉得更准确,更透彻。

这些文字至真至纯,而又活泼有趣,短则数百字,长则千余字,看似散漫琐碎,实则深藏智慧,常有点睛之笔,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深得明清小品文精髓,自成一家。

蔡澜以率真洒脱的生活态度,把生活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值得每一个向往自在生活的人学习。

蔡澜的许多人生道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就像他说“许多无意义,就是有意义”的话,是不是有了些禅机?这种话,活过的人才会听得懂,活过的人才会思量对错。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一本书说不完蔡澜的人生智慧,也解决不了所有人的人生问题。且将此书当作一把钥匙,遇到生活里打不开的锁,就拿出钥匙试一试。

用蔡澜的话说,“每一天都问自己活得好吗?散散步,看看花,是免费的。”想来,这就是蔡澜的过人之处。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读后感(三):人生艰难,万千风味,皆有欢喜——跟随蔡澜,品人间至味

1.蔡澜——一个随性的人间极品

  在文人中,喜欢吃并且把自己的美食喜好用文字去书写的作家,我熟悉的,总共有三个。

  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于谦,另一个呢,就是蔡澜。

  以前也听说过蔡澜,但也仅止于知道有这个人而已。

  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嘻嘻哈哈,是蔡澜给我的一个整体印象。我没觉得他认真做过什么,但似乎他做什么都挺成功的。

  人生观也豁达,在交女朋友这一点上,也是心得颇多的。哪怕是年过七十,对于很多美好,依然有自己的追求。

  蔡澜老先生,真是一人间极品!豁达通透如此,人间少有。

  就像我读的蔡澜先生的这本《万千风味,都是人生》一样,它引领我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2.《万千风味,都是人生》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这本书是蔡澜先生的散文随笔集,其中收录了蔡澜先生26篇随笔散文。跟随着蔡澜的文字,我们和他一起游览世界,去品评美食,去积极生活,去感悟人生。

  蔡澜先生有多重身份,他出生于新加坡,父亲蔡文玄是一个诗人,母亲是一个校长。父母对他的影响很深,母亲教会他如何生存,而父亲教会他品味生活与艺术。少时,他跟随邵逸夫学习做电影监制,在香港的40年,他制作的电影几乎全都大卖,也是赶上了香港电影的好时代,钱财于蔡澜来说,从未匮乏过。

  因为不缺钱,也因为好吃,所以,他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专业。从一个老饕变成了一个专业的美食家,人称“食神”。他当过《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著名纪录片的节目总顾问,并且还写下了大量的美食专栏,这些关于美食的散文结集成册,就成了一部部作品。也因此,蔡澜才有了这么一个专栏作家的身份。

  鲁豫曾经在一次访谈的时候,问过蔡澜这样一个问题:在你合作过的这些导演中,有没有你喜欢的那一个,或者相对来说,比较不讨厌的那一个。

  蔡澜很敢说:一个都没有。

  他们都是为了自己成名就好,根本不会管别人的人。蔡澜声称,自己做了40年的电影,但最终并不喜欢做电影。欣赏倒还可以,做电影监制就算了。

  所以,他才说,自己最好的朋友,恰好是和自己职业上没有交集的几个人,尤其是他与金庸、黄霑、倪匡相交甚好,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确实是有点意思。这几个人,都称得上是性情中人了。

3.豁达的蔡澜,广阔的人生

  蔡澜先生的这本《万千风味,都是人生》,更是表达了蔡澜先生的那种随性自如的生活态度,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些文字都很亲切,没有故意炫耀的成分。但因为蔡澜确实阅历丰富,所以他随口说出的话语,还总是让人惊叹不已。

  蔡澜是广东潮州人,通晓潮州话,粤语,普通话,同时,又因为出生于新加坡,所以能用英语自如交流和写作,年轻时,又因为到日本留学多年,所以,日语也是相当精练。

  他去过的地方非常的多,他吃过的美食遍布全世界。

  美食家是一种多么让人羡慕的职业,但成为美食家的路,却不是一般人可以走得通的。阅历决定了视野,蔡澜见多识广,这万千世界,他有囊括宇宙的胸襟,也有沉浸在一碗汤里的智慧。

  作为美食家的蔡澜,他不仅仅吃好吃的东西。不好吃的东西,他也吃。他曾坦言,没吃过的,没有发言权。除了猫猫狗狗,其他的,蔡澜都愿意多去尝试。

  这是一种通透的生活态度,现今的年轻人,还没经历过什么事儿,就已经说自己历经沧桑了。不管多大年纪,多去尝试总是好的。但多去尝试,并不意味着莽撞。经历应该赋予我们智慧的,如果经历总是给我们带来坎坷,那说明我们在选择经历的时候,也是缺乏判断力的。

  因为人生阅历的丰富,蔡澜对美食有自己的思考。他常常说话很直白,但细思量,又觉得只有纯粹的人,才会不屑于去掩饰吧。

  豁达通透,想开了的人生,不过就是吃吃喝喝,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但就是如此,他也不能够完全做到。他曾坦言,随性如他,也没有完全任性的权利。总要去生存,总要去妥协,人活在世上,总是要顾忌一些世俗的东西。只有先生存下去,才有资格去谈艺术的美好。

  所以,年岁如他,依然不能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也只能说,尽量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去做,得不偿失是欠缺智慧的表现。

4.人生艰难,万千风味,皆有欢喜

  总之,人生虽艰难,但看蔡澜,《万千风味,都是人生》,又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不必发愁。

  好好吃饭,尽力生活。万千风味,皆有欢喜。

  蔡澜先生,独此一人。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一个优秀的商人。他喜爱美食,又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推演到了极致。他随性旷达却依然知道人生不能全都随了自己的心意,不如吃吃喝喝,把每一餐用好,把一天过得开心,这才是最实实在在的智慧。

  如果你问蔡澜老爷子,有人生困惑怎么办?老爷子多半会说:找到兴趣爱好,让自己沉浸下去,就好了。比如,品尝下美食,又何乐而不为呢?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读后感(四):我爱这活色生香、万般滋味的生活

  

人生就是五味瓶,样样俱全。很多人常常羡慕功成名就的人,认为他们是生活中的成功者,而自己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样样不如意,事事不如人,于是变得低沉、消极,把自己埋在了麻木的没有色彩的生活里。

其实,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对生活充满爱意的人,是那些深知生活在世上,有快乐就有悲伤,而且把生活本身当作幸福的人。蔡澜曾说:人生苦短,万寿无疆是不能指望的了,不如活得有趣点,做个俗人挺好,乐得逍遥。

弗里德里希·尼采也说:“生活的收获是生活”。而关于生活,蔡澜这样说:“千万别把生活弄得单调,最好的办法是当别人都在数绵羊入眠时,我们能算着吃过的每一道佳肴。”

其实生活就是充满了万千风味的,有酸甜,必有苦辣,有快乐,必有悲伤,就好比做菜一般,没有酸甜苦辣,哪有滋味可言呢。很多时候,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糕,生活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调和。人活着,就要有一个好心态。开不开心,一天都会过去;快不快乐,日子也都得过。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收录了蔡澜先生26篇随笔散文,共分3个篇章。在书中,跟着蔡澜先生游世界、聊饮食、谈生活、悟人生。一碗白饭、一盏浓汤、一杯香茶、一壶清酒,都能化身他笔下活色生香的主角;一场小疾、一次理发、一日会友、一幅行草,都能组成他文中娓娓道来的故事。笔触随意、任性、洒脱,蔡澜先生的饮食喜好和生活态度已跃然纸上。

会吃会喝,才能会生活

假如全世界只能按一种方式过生活,美食家蔡澜恐怕得票最多。他自己说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吃吃喝喝,以兴趣为工作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追求。”

蔡澜一直主张生活要随心所欲,想吃就吃,想做就做。蔡澜这样喜欢吃东西的人,可以说是尝遍了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佳肴。《万千风味,都是人生》,刚一开头就写了墨尔本、福建、西贡、澳门、日本等地的美食名馔。

喜欢吃东西的人,基本上都有一种好奇心。蔡澜对于食物,有着非同寻常的热爱。

《福建行》中提到,去到福建,被邀请参加录制一档节目,刚下飞机,就立马品尝当地的美食,其中有一道是用细小的蚝,用盐水灼一灼就上桌。这种细蚝只有手指首节那么大,蔡澜想起福建好友林辉煌所说的,小时候根本没糖果,就和他姐姐到海边挖生蚝当零食。灼熟的小蚝鲜得不得了,当然又比薯片、花生好无数倍。很多时候菜品不单单是食物,更是回忆,更是经历。

《完美的蛋》中,蔡澜说他总为鸡蛋着迷,虽然这是最平凡、最低微、最谦卑的食材。可是世上每一个母亲,都会用鸡蛋做出一两样让子女永远记得的菜。很多时候菜不单单是食物,是母爱,是乡愁。

有人说,俗人,一天到晚就只知道为吃喝拉撒忙碌,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其实,人这一生,吃喝拉撒就占了大半的时间。人活一辈子,吃也是一辈子。真正的俗人,要是愿意为了吃喝玩乐去折腾,那他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蔡澜对待入口的东西,特别讲究,他食量不大,对美食,往往浅尝则已,但他却有一个软肋,那就是猪油。猪油,简直就是他的命,凡是与猪油沾边的美食,在蔡澜看来,都有致命的诱惑。也有人劝过他,既然上了年纪,就少吃点油腻的东西吧。

蔡先生很不高兴,“有一个老人家,每天要吃一大块肥肉,活到80多90岁,完全没问题。最重要的是,吃得开怀,吃得开心就行了!”

一个不喜欢吃的人,会对生活抱有多大的热情?老妈每次催人吃饭的时候就会说: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可不是吗,吃,本来就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网上曾经说过:有人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再来一顿。

对于美食的热情和向往,就代表你的生活和人生态度。吃,真的是一件可以让你体会到纯粹快乐的事情。

热爱美食的人,一定热爱生活,知道怎么去找生活的乐趣,即便到老,也保有一份好奇心。

这一生已经活得够痛快

一次夜间,蔡澜乘飞机旅行,突遇气流,飞机颠簸不停。一名澳洲人死死抓住座椅扶手,浑身不停发抖。蔡澜却端着酒杯,一口口品着红酒。澳洲人看着蔡澜,大叫:“老兄,难道你死过吗?”蔡澜轻摇酒杯,懒洋洋地说:“不,我活过。”有人问:“你不怕吗?”蔡澜回以洒脱一笑:“对我来说,这一生已经活得够痛快。”

金庸曾说过:“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对于蔡澜来说:“去做那些你喜欢做的事,才能获得人生最高级的乐趣。”

蔡澜先生是最“年轻态”的生活家,看到他明朗的笑容,就仿佛听到一个率性洒脱、阳光开朗的老人在给你讲述他快乐、有趣的人生。

人活一生,坎坷风雨,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哪能样样顺遂。其实,荣辱得失都源自于心念,心情好,外面风雨再大也觉得无所谓,心情不好,阴天都能郁闷好几天。

生活中,几乎很多人都是记住不开心的事比记得开心的事多,永远都活在生活的阴影中,殊不知,这样的你,永远都得不到快乐。可怨再多,你还是要往前走啊。

《生螃蟹的承诺》里面写道:去青岛签售新书的时候,晚上去了人家餐厅,有煮熟的螃蟹,个头都很大,一整盘有十多只之多。蔡澜马上大快朵颐,边吃蟹,边饮茶水,然而他也记得吃莱州蟹也有禁忌:不宜饮茶,否则会冲淡胃,导致蟹肉的某些成份凝固,很可能引致腹痛,腹泻的。

可是,当时的他那管得了那么许多,一杯杯浓得似墨的普洱滑进肚中,果然喝出毛病来,一晚没有睡好。可是,蔡澜仍旧无怨言,他安慰自己说:大吃大喝,杀生甚多,几年一次来个肠胃大清理,也是好事。他照样通宵把拿到酒店的那几大箱书签完。

他就是这样,率真洒脱的把生活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蔡澜先生说: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不听管束,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吧,一点也不复杂。

“跟整个宇宙相比,人生不过一个刹那,凡事不要那么纠结,只问快不快乐。”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告诉我们:你对生活有多好,生活就对你有多好。我们精心打磨它的质量,它也会给我们回馈温馨和芬芳。

  《万千风味,都是人生》读后感(五):蔡澜vs季羡林:一字一句见纯真,万千风味皆人生

  

黄沾说,他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倪匡说,他是少有背后没有人说他坏话的人——“虽魏晋风流,犹有不及。”

金庸说,论风流多艺不如他,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能得到“香港四大才子”的三位如此之高的评价的,就是被称为“食神”的另一位传奇才子,蔡澜。

作为才子,过人的多重才华加持是基本,蔡澜的书法、篆刻、绘画都很了得;

作为美食家中最成功的商人,蔡澜堪称肆意生活,无限跨界的典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明明看似云淡风轻,却依然无心插柳中,行行业业,和和气气,风生水起。

他早早就事业有成,1963年监制电影,长期任职邵氏、嘉禾等东南亚最大制片厂。看看代表作,《快餐车》《龙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猎人》《霹雳火》《一个好人》《重案组》等成龙主演的巨片。代表了香港电影的辉煌时代。1989年,和黄沾、倪匡一起合作主持的电视节目《今夜不设防》,创造了香港同时段电视节目的收视纪录。至今看来,依然是有趣的灵魂大集合,谈天侃地的经典。就此开启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蔡澜生性喜爱美食,就顺手将爱好天性发扬至极,开餐厅,当料理评审,不亦乐乎。副业成功变现,1992进军商界,暴暴茶、暴暴饭焦等暴暴系列,咸鱼酱料、菜甫瑶柱酱、榄角瑶柱酱、劲辣酱,风靡亚洲。他将这些年丰富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开始写作,以通俗幽默又不失人生哲理的小品文见长,笔触随意、任性、洒脱;多本畅销书,对准好吃,好玩,好看的人生百态,给读者酣畅淋漓,醍醐灌顶的如沐春风之感。

这本蔡澜的新作品集《万千风味,都是人生》收录了26篇随笔散文。

在书中,跟着蔡澜先生游世界、聊饮食、谈生活、悟人生。一碗白饭、一盏浓汤、一杯香茶、一壶清酒,都能化身他笔下活色生香的主角;一场小疾、一次理发、一日会友、一幅行草,都能组成他文中娓娓道来的故事。

不由自主,让我想起另一个坚持分享生活平淡之美的大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的著名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一)一字一句见真纯

蔡澜专注于美食,美景,美人的流畅分享,风流又不加以矫揉造作,就是坦诚自己的欣赏。总是喜欢美好事物,通感地互相比喻形容。

胡志明市,人们一听即刻浮现战火的印象;但说到罗曼蒂克,还是想到西贡。长堤上,圆尖草帽之下飘着垂直的长发,一身白色的丝绸旗袍,开着长衩,不见大腿,被黑色的香云纱裤子包裹,一寸肌肤不见,但风吹来,衣服紧贴着美少女的胴体,身材表露无遗,这就是西贡了。

看似不务正业,不思进取,但只言片语中,又透着些许人生真谛和哲理感悟,都是点到为止,留白无限。

比如,他喜欢朴素无华的鸡蛋料理:

我为鸡蛋着迷,认为这是最平凡、最低微、最谦卑的食材。当然随手拈来,越是普通的,做法越多,鸡蛋食谱千变万化,世上每一个母亲,都会用鸡蛋做出一两样让子女永远记得的菜,如果要一一记录,是件难事。

而季羡林先生,除了学术造诣的成就外,一直坚持以质朴温暖的散文,深情的笔触,去记录自己的生活与回忆。

明明只是平淡的回忆,那些琐碎的日常之物,还有生命中或长或短的缘分和遇见,偏偏就是可以触动人心。

虽然两人的内容和文风,背景和文化,写作初衷也许各有千秋,然而同样都能让,庸庸碌碌的现代人,从字里行间得到治愈和慰藉,就是因为他们的笔下,他们的世界,就仿佛没有烦恼,挫折,充满了新奇,好玩,有趣的人事物。

比起高大上的噱头和刺激,真诚实感才更容易长久地打动读者。

(二)看向人生的光明面

真的是因为他们功成名就,所以才能比一般人的人生万事如意,轻而易举吗?

不是,责任越大,能力越多,经历越丰富,就越能学会,面对和接受生命中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去伪存真,取舍得当,不强求不奢望,珍惜当下,尽力而为。

季羡林的一生,充满了漂泊求学的孤独,却没有展现丝毫的不安全感,归属感缺失,反而他总能用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用发现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爱和暖,去慰藉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不管是无私帮助他的良师益友,异国的知己,还是人生过客的房东、邻居、偶然碰到的小孩,他都能看到人间的纯真、热情、友爱、执著、真爱的积极一面。

蔡澜的潇洒背后,也是早年的积累和付出。

在那个很多人不见得重视教育的年代,他读书时为了能看懂外文电影,上午读中文学校、下午读英文学校;

即使功成名就,他始终保持惊人的阅读量,“如果一个写作人不喜欢看书,他就没资格做写作人”。所以看似轻松随意的《万千风味,都是人生》才能四两拨千金得妙趣横生。

一直以来,他仍两袖清风,每天仍在为生活而努力:“我是很努力很努力做人,这样才有今时。”他并不会因为名利,而放弃作为一个普通人最基本的快乐和本分。

每个“轻而易举”的背后,都有异于常人的坚韧,付出和长年累月的积累。

蔡澜或者是季羡林,人生经历无数,他们更多是,暗自消化所有的悲欢离合,无可奈何,只留云淡风轻,肆意洒脱的快乐坦然。

所以不是上天格外眷顾他们,而是他们选择了用不同的方式,或许不同的为人处世态度,更多看向人生的光明面。

(三)看似随意,其实才是真正有原则,有坚持的人

蔡澜看似玩世不恭,纵情享乐的人生态度之下,其实有很多坚持和信念。

比如,客观地评价人事物,对待米其林三星也过度追捧,该指明问题也幽默地一针见血,不虚伪;同样美食不论出处,许知远的《十三邀》前往香港采访他,他就大大方方请团队,去他常去的馆子,藏在热闹市井中的不起眼小馆,完全不在乎排场,没有架子,就是真实接地气地生活。

像他和季羡林这样的有成就的人,反而更谦逊,平易近人,懂得最起码的尊重。接人待物,都有让人舒服的分寸和体面。

比如,好人缘的蔡澜,情商过人,幽默机智的基础,确实是因为做人够靠谱,才备受喜欢。比如他为人处世,始终坚持答应朋友的事情一定做到,互相尊重,就能得到朋友的信赖。

“人生总是漂浮不定的,我们为什么能够稳住呢?好像船上有一个锚,我们有最传统的信条,就是很简单的,孝顺父母、守时、对朋友好。”

比如,蔡澜在书中谈了他对于书法的心得,反映出了他对于治学的态度——人在年轻的时候总会迷茫,而克服迷茫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某一领域的兴趣爱好。这种兴趣,会推动着自己前进——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找到可以和世界,和自己融洽相处的方法,去践行自己想要的人生逻辑?

人只有遵循心之所向,真正快乐地生活和工作,才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所以,眼花缭乱跨界的蔡澜,忠于自己专业领域贡献毕生的季羡林,都是化繁为简,围绕最重要的事,自由地享受自己选择的生活。

很多人都问过蔡澜,电影人、美食家、商人,你究竟是做什么的?

蔡澜说:“我只想做一个人,这并不容易。做人就是努力别看他人脸色,做人也不必要给别人脸色看,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互相的尊敬。所以我不管对方是什么职业,是老是少,我都尊重。”

有美食开始,由人生做结,酸甜苦辣,衣食住行,再小再不起眼,认真经营,自己喜欢,无愧于心,便都是一场真正的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