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过尚雯婕的许飞,《浪姐》里怂哭了,欺软怕硬?
30个性格各异的女明星凑在一块儿,里面有几个暴脾气,几个豪门阔太,几个“小公主”,撕逼已经是观众对她们的最低要求了,恨不能打起来才过瘾,闹得越凶越好。
曾经的旅行,队内五个女人就已经让人心力交瘁,现在直接翻了六倍。
从姐姐们的出场状态也能看出,有人自信,有人拘谨;有人左右逢源,有人谨小慎微。让我有些意外的是,拘谨的姐姐里,竟然有许飞。
分明在几个月前的《王牌对王牌》中,她还霸气地公然质疑,尚雯婕为什么都不和其他超女联系,搞得贾玲和沈腾两个活宝都快压不住场,全场尬成一团,许飞始终像把犀利的剑,不屈不挠地插在台中央。
但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许飞身上那种若有若无的“进攻性”竟荡然无存。要知道,在《浪姐》名单刚出来,大家看到有许飞的时候,可是把她定义为“撕逼”的种子选手的。
没想到,这种子不但没有生根发芽,还成了一颗圆溜溜的闷豆。
明明被分在最让人头疼的“艾瑞巴蒂组”,也只有她和丁当是专业歌手,我原以为在其他队员叽叽喳喳的时候,许飞会出来呛几句,可是,一次都没有。
甚至在最后被淘汰的时候,她也不似往日酷酷的风格,摆出毫不care的姿态,反而在车里,捧着队员合照哭得像个孩子,感叹道:我得到的,比我失去的多太多了。
对已经分飞十四年的前队友都“咄咄逼人”的许飞,怎么会对看起来就很难缠的现队友如此友善?
欺软怕硬吗?
还真不是。
因为人气太低被淘汰后,许飞对自己短暂的“浪姐”生涯进行回忆时,感慨道:“成年人的温暖是很宝贵的,别人对你不好,冷言冷语,我们都是习惯并且可以很好处理。可当别人向你完全释放出善意,给你温暖的时候,我会很慌张,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够不辜负她的善意。”
成年人已经太习惯来自外界的恶意了。尤其是身处娱乐圈的明星,上个电视,镜头都恨不能怼进每个毛孔,嘲弄你的每条细纹;所有言行举止都会被无限放大,面对的网友恶评、同行竞争、资本博弈,一个比一个残酷。
不得不修炼出一颗金刚不坏之心,要么做到熟视无睹,毫无波澜;要么就绝地反击,硬刚到底。
所以,当许飞质疑尚雯婕“虚伪”的姐妹情,在节目播出后被全网diss时,她在微博上把节目现场的真实情况抖落得一干二净,还顺带diss了一波尚雯婕的“作业能力”:
她不怕掉粉,也不怕撕逼,更不怕因为这条微博,再引起新一轮的腥风血雨。姐出道十四年了,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可大场面见多了,对不期而遇的温暖反倒手足无措了。
明明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带着利刃和盔甲而来,面对的却是小龙虾的香气,还有人直接剥好喂到你嘴里,这可咋整?
其实我很能理解许飞。
人对于陌生人的善意往往是胆怯的,这也和我们受到的教育有关。
太多的经验教我们如何防备,如何报仇,如何疗伤,却很少有人教我们,该如何坦然地面对和接受别人对你的好。
自打出生起,我们就要学习一套生存法则。
年幼时,父母会告诉你“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朦朦胧胧的戒备心,在无意识中制造了一个假想敌——他叫做陌生人。
陌生人就意味着风险。
慢慢地,我们开始学会一些俗语,“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后来发现,就连善和恶整体的语言体系都是不对等的。
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有一千一万种骂人的话术,可以不带脏字地用把他从头羞辱到脚,也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地破口大骂他祖宗十八代。
不同地区的方言里,骂人的话还不一样,有的透着些俏皮,有的恶毒至极。
可是,对于善意的反馈,语言却是很贫乏,好像除了“谢谢”就找不到第二个词了。最多在前面加上个程度副词,“非常”“万分”“太”,便也枯竭了。
仿佛从仓颉造字时,就已经明了,这个世界的恶总比善多,抱怨谩骂诅咒,总比感激多。因此有无数的词语可以用来攻击和伤害他人,却只能在表达感激时,干巴巴地说出那声“谢谢”。
长大了,走上社会时,长辈又会叮嘱你:“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对你好。”
我们太习惯了,习惯到麻木了,好像除了父母外,别人面对着你时,背后都握着一把刀子。
受到伤害也不会太奇怪,反而有种意料之中的笃定,“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
人心隔肚皮,居心叵测嘛。
所以,刚进入职场时,我就时刻谨记着那句不知从哪听来的 “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抱持着 “要么狠要么忍要么滚”的办公室法则,战战兢兢地工作着。
对他人的善意保持警惕,今天谁请我喝了杯coco,明天是一定要回请杯星巴克的。
“宁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 ,你可以麻烦我,但我决不会麻烦你;你欠我人情无所谓,但我绝不要欠你什么。
别人的好太重了,接受的时候总是忐忑不安,心里觉得亏欠,又怕他人有所图,自己还不上,宁愿孑然一身地去处理所有。
所以在跟北北共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像一只惊慌的兔子。
我想破了头,甘北她对我这么好,到底图什么?
馋我身子?
不应该啊,且不说她有老梁又有咕咕,我这胸自小学四年级起就没再发育过了;
图我钱?
呵呵,做梦呢。
琢磨半天,也不知道自己有啥可图的,想着想着反而丧气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相处几个月后,我才慢慢放下心防,原来,职场才不是想象中那样,充满了尔虞我诈和互相倾轧,真就有人单纯地愿意带你一把,愿意拉你一下。
这个世界就是有这么好的人,就是有人愿意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善意。
坐在街头痛哭的失恋少女,可能因为路人的一包纸巾,就放弃了跳河的想法;
想杀人劫财的应激罪犯,可能因为孩子的一根棒棒糖,就扔掉袖笼里那把锋利的刀;
万念俱灰的社畜,可能因为一碗冒着热气的馄饨,就决定在这座有人情味的城市里再坚持一下;
……
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陌生人的善意不仅是ta高贵人格的体现,对受助者而言,也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正向反馈,这个反馈叫做“你值得”。
很多的消极,甚至仇恨,是因为太多时候都被“我不配”和“我没用”牵引着,可是,在暗无边际的人生路上,上帝偶尔也会借由陌生人的温暖,告诉你,你很好,所以你也配得上那些好。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上个月杨超越的告别舞台会那么轰动的原因。她本身,便是由陌生人的善意搭建起来的最佳成品。
出身、学历和能力都输在起跑线的超越妹妹,愣是凭借那么多粉丝一票接一票地投,被推到第三名,成功出道。
虽然以人气论成败,或许对真正有能力的选手而言不公平,但不得不承认,想成为明星,“观众缘”也是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其实,直到超越成功出道时,她都忐忑又自卑地觉得“我不配”;睽违两年,在这次的毕业舞台上,她终于坦然地大声地告诉所有人:“老天不一定爱聪明的人,万分之一也会宠幸到笨小孩身上,不要放弃平庸和笨的自己!老天就是喜欢你,你就配拥有这些爱!”
这怎能不让人动容?
当初不舍昼夜为她投票的粉丝再看她,有种“吾家有女终长成”的成就感,那些和曾经的她一样普通的女孩,也在她身上看到了圆梦的可能。
鼓舞人心的事即使有偶然性,也让所有人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看到一丝奇迹的影子。而芸芸众生得以抱有期待地生活,不也正是因为那乍现的奇迹的力量吗?
善意能养出一颗温吞而天真的心。超越妹妹因为粉丝的善意,会觉得“老天也能宠幸笨小孩”;
我因为北北的善意,也不再以“过来人”的口吻,对弟弟妹妹们耳提面命些“丛林生存法则”。
而是更愿意告诉他们,成年人的善意需要警惕,但不用提防,这不是相信别人,而是相信你自己。
你是可爱的,你值得这些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