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07-09 22: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是一部由陈道明 / 朱丹 / 范明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观后感(一):传承,与你有关

  一说到传承。你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观后感(二):《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让文化魅力,让传承更给力

  文/温翔

  北京卫视推出的《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以大型文化类节目方式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精髓,让人欣赏到很多高端艺术,不仅仅是秀绝活,更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人文品相传承与发扬,凸显“中国意象”。

  不太明白“中国意象”何为,但了节目以后,这四个字内涵更为明确,可以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可以是忠、孝、义,或许是一种责任担当,或许是对故乡文化的眷恋,或许是包罗万象的各种传统文化。它有着深刻的中国烙印,包蕴着值得发扬光大的中国精神。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观后感(三):绽放国文化之美,北京卫视《传承者》贺岁总决赛让人期待

  最近一段一直在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评分太高。第一季的评分远高于其他电视节目,第二季的评分在豆瓣上更是达到了9分。如此高的评分引发了我的好奇作为一个资深文艺青年对于这样高分的节目,想不关注都不可能。在网上看完了第一季后,我决定和其他观众同呼吸,第二季只看电视不再后追网播,果然,看的过程惊心动魄感慨良多。第二季《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无论是从参赛节目的选取还是文艺观察员的点评深度方面都远超第一季,而德德玛、席慕容、梅葆玖徒弟胡文阁、国家剧院、女子十二乐坊等著名或者曾经著名的卡斯,更是让本季节星光闪耀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传承”的任重道远。如果今年只追一个电视节目的话,那么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就足够了;如果今年年底只关注一个电视节目总决赛的话,那么《传承者》之“年度意象盛典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观后感(四):北京卫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找回中国文化的基因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在北京卫视播出以来,热度持续走高。究其原因,一是本季节目在节目编排上较第一季更丰富,文化底蕴浓厚话题感更强;二是每一期的节目都绝不重复以往的基调,给观众带来极大新鲜感。一转眼,节目已经落下帷幕,不舍的心情,涌动在每一个喜爱《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观众中。

  这一季的《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不止给观众带来了惊喜,更打开了一个综艺节目新世界的大门。平日只有春晚才能欣赏到的顶级表演团体,在北京卫视的荧屏上奉献出一幕幕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令观众不仅大开眼界,更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深入了解平时关注甚少的文化渊源。《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没有下很多真人秀节目的浮躁,它透着股朴实的真诚,能为观众解惑,能为群众开智。

  比如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文艺观察员陈道明和范明一场关于孝道的争辩就曾引发了网络大讨论。当范明讲述亲人离世的悲伤时,陈道明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很多人吃后悔药,可早干嘛去了,孝顺父母要争取当下”。一席话点醒多少梦中人,很多青年观众通过节目,不仅看到了精彩的文化演绎,也锤炼了灵魂的深度。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不仅应和了老一辈人的观赏趣味,也笼络了大批年轻的观众,让他们通过节目陶醉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之中。节目中,青年团和文艺观察员两个点评团的设置尤其精妙,青年团由奇思妙想、大胆发言的年轻人组成,观察员则由陈道明、华少、朱丹、范明等文化领域的资深人士担任,两方对同一个节目的观点和意见往往相左。印象深刻的是木偶剧《父与子》,一群年轻的创作者把木偶剧与蒸汽克和传统戏剧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表演,不仅形式令观众为之耳目一新,还呈现出父与子两代人的情感世界,在小小的舞台上形成了文化与情感的双重传承,给木偶这一传统艺术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有一点特别值得欣喜的是,曾有些人视中国传统技艺文化为“土气”的标志,而随着国的繁荣发展,国人对自己的认同感也大大增强,《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恰恰是在此种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的节目,它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看清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基因,看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原因。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观后感(五):《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国意象,国之颜值

  文/黄鑫亮

  最近被广泛关注的北京卫视恢弘巨制《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是一档大型文化类节目。节目不仅打开了瑰丽的中华文化宝藏,更是展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高“颜值”。通过观看节目我们会发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多彩意象逐渐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带来震人心魄的极致之美,而不是有些人以为的诘屈聱牙。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多重碰撞产生出火花,由陈道明、华少、朱丹、范明担任文化观察员,与有着自己态度的青年团之间展开辩论,带来对中华文化的多维度欣赏。文化表演如何找到传承和创新的平衡,表演者、观察团和青年团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坚守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并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形式。

  这是一档有争论的文化类节目。比如有一组选手表演了中国民间娱乐项目——抖空竹,炫丽养眼,陈道明结合自身的经验,希望她们能将空竹的声音表达出来,而不是用其他的背景音乐,他说“声音是空竹的灵魂”,像他这个年纪的人难忘以前城市里飘扬出的空竹音律,空竹原本也能成为一种城市乐器。

  陈道明老师温润如玉,他评判的标准更多是这些意象所表达的舞台效果着手。一项传承千年的文化项目,需要传承者提炼出精华,首先要有强烈的感染力,能给观众带来艺术震撼。同时陈道明的点评极具新锐视角,诸如木偶剧《父与子》,朋克性质却能与《送别》口琴声完美兼容,陈道明认为“孝道”不是催泪,能够打破套路是值得点赞的!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题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唐诗宋词里的山河湖泊、花鸟鱼虫又成了中国意象的集大成者,21世纪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又将是中国意象的一次“故事新编”,《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的表演都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一次链接,他们组成了中国的颜值,是由内而外的散发,是不断革新的凝练,是古典和摩登的交汇,《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有着超越一档普通文化类节目的体量和魄力。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观后感(六):《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将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体现得淋漓尽致

  北京卫视《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立足中华传统文化,以传承为宗旨,集结了杂技,话剧,舞蹈,歌剧等丰富的表演形式,向观众展现出宏伟瑰丽、色彩斑斓的大美中国。中华文明强大的文化基因,深邃的哲学思想,宏大的民族精神,高端的审美风范都在这档节目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如今《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终于迎来了最后一期,在这一期中,第一个杂技以黑为主调,小伙子们以精湛的技艺,健硕的身段,力与美相结合的表演,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同时,黑与白的表演色调还融合了太极两仪,做到了观赏性、娱乐性、文化性的三位一体,体现出小伙子们的坚持和创新。第二个节目则将我们带到了蒙古大草原上,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为我们演奏了著名的《嘎达梅林》,饱含张力的演奏传递出表演者对大草原荒漠化的痛心,充满了仪式感和力量感。第三个节目博克,充分展现了蒙古民族博大的精神内核,同时也融入了各民族文化,展现了包容的精神。

  至此,《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落下帷幕。回顾整季节目,节目组为我们奉献了一道道丰盛的民族文化大餐:从雍容典雅的贵妃醉酒,到诗情画意的雨打芭蕉;从意蕴高远的古琴曲,到金戈铁马的琵琶声;从舍生取义的程樱,到慷慨赴死的谭嗣同;从千年不朽的胡杨魂,到魂牵梦绕的思乡情;从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徐慕容的寻根之旅,再到大清苦寻救亡图存之良策的仁人志士……文化之磅礴,精神之浑厚,意蕴之高远,力量之震撼,都给我们以极大的观赏体验。

  纵观整季节目,从形式上来看完美体现出了“传”和“承”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是神圣的、可贵的,它让人心头一震,不容得半点懈怠和不敬;从内容来看,这一季节目广纳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国萃精华,展现出民族大团结的盛世景象;从创新来看,节目成功的将形而上的文化和意蕴,以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了完美的呈现,通过映像技术的介入,让演员们时而置身于苍茫草原,时而来到了江南水乡,让传统文化更直观、更具象化。形式、内容、创新三箭齐发,将大美中国、大美河山、大美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常说,身体和灵魂必须要有一个在路上,而今身处繁华世界的我们,每天早九晚五的忙碌,早就忘了诗与远方。《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播出,让我们能够足不出户,也可以让灵魂畅游在祖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领略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感受优美酣畅的舞蹈艺术。在此,衷心希望《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继续发扬专注细致的工作精神,以高姿态、高效率的态度,坚持做高品质、高质量的精品节目。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观后感(七):国之粹,行有道,《传承者》

  中国意象,紫气东来!忘记传统,社会将很难发展,只有传承,才能拥有未来。目前,北京卫视倾力打造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正在热播阶段,第七期丰富而厚重的内容将全季推到了一个新高潮。

  所谓的中国意象、中国文明、文化传承,在这一期中都得到了精彩的展现。从文学到历史,从国粹京剧到新民乐,每一场绚丽舞台上的精彩呈现,都引起现场乃至荧幕前观众的惊叹。

  所谓“传承者”,必定是有“传”,有“承”,更需要有“人”来传承。每一项国粹或国宝,艺术或文化的精髓,在社会变迁和时代更迭中,都需要有稳定的大环境、和谐的氛围以及勇于投身传承的人去做、去坚持。节目中,作为梅派第三代传人的胡文阁,堪称是传承者中的代表。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愿做那梅派京剧艺术的接力棒!”同时他也呼吁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喜爱京剧艺术,共同传承这项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

  节目中,依旧是四位文艺界资深从业者担纲观察员的重任,陈道明、华少、朱丹和范明,以“中国意象”为主体,以普通的国人身份和热衷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视角,对每一次“传承者”们对“传承”的精彩诠释,都做了精心而真诚的点评。既有像师长一样的温文尔雅的“说”,又有如朋友般轻松欢愉的“聊”,让《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更多了几分亲切之感。

  除了四位观察员之外,节目还汇聚了能言善辩的、代表年轻一代人感受和态度的青年团。《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可谓是真正做到了凸显传统文化地位的同时,又为新老两代间的观点碰撞和交锋提供了舞台。

  以第七期节目为例,先是根据李敖小说改编的话剧,不仅在表演形式上凸显和流露出了对当下舞台剧与老派演员们现状的思考,也让身为观察员和演艺界前辈的陈道明感慨良多;接着梅派第三代传人胡文阁倾情演绎了祖师爷梅兰芳的代表作《贵妃醉酒》,惊艳全场。尤其是在精心保存的视频资料里,梅兰芳和梅葆玖两位大师的隔空亮相,让国粹京剧闪耀出夺目的光芒;最后,曾红遍华夏大地,也曾招致异样目光的新民乐的代表“女子十二乐坊”及其作品的精彩重现,再次点燃了节目现场的气氛。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承接,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等话题,也成为在场观察员们的热议焦点。

  总之,无论是传统还是经典,集大成的国粹还是别的艺术形式,节目传承的,不仅是文化记忆,更是精气神!

  另外,看看下期节目中将要登场的“传承者”们的节目名单:《四郎探母》、《昭君出塞》、《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无论哪一个都将会是引发观众热烈反响的经典!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观后感(八):《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

  这几天很多朋友都在讨论《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这档大型文化类节目已经在北京卫视开播,在第二期凭着少林塔沟武术、木偶剧《父与子》,以及现代蒙古舞剧《蓝•印》等节目,让大家通过电视平台,重新认识了那些流传千年甚至更久的中华文化,在舞台上展现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意象,让观众眼界大开之余,也得到了陶冶与激励,其传承、推广的意义,是对第一季《传承者》的延伸和升级。

  在流行文化占据主流,普遍奉行娱乐至上的综艺氛围里,《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承担起传承、推广传统文化的重任,这本身就是责任感的高度体现,而节目能做到如此精彩,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一方面要感谢历史文化的丰富宝藏,提供了太多精彩的节目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该节目的创新精神,从节目编排到视听技术,再到深入浅出的视点、观点,对每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形成带入感,对观众的欣赏品味形成引领而不是迎合。

  平时提到传统文化类的节目,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是戏曲频道的唱念坐打、古色古韵、琴棋书画、唐诗宋辞,内容虽然好,但是节奏偏慢,不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则重新设定了节目的定位,节目精挑细选,都是经过现代化影视语言全新改良的文艺形式,由文化观察员、青年团与表演者进行互动交流,三方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去碰撞,发出不同的声音。从第二季前两期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擦出了很多火花,例如陈道明对舞蹈家指出表演弱点,陈道明与青年团成员对于武术是“套路”还是“实用”的辩论,朱丹看完木偶剧讲述自己的家庭情感故事,都是从现代的视角对艺术进行了重新的阐释。

  大众对传承普遍有个误区,认为传承就是把旧的东西一模一样地保留下来,而《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最大的贡献就是改变这一观念,用新颖的节目和全新的视角告诉大家,推陈出新、勇于创新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传承,是真正有效的传承。其实从节目名称就能看出来,“中国意象”要说明的就是: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文本,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呈现出变幻多彩的意象图景,共同传递出中国精神的丰厚底蕴。

  就像带有鲜明蒸汽朋克风格的木偶剧,还加入了西方的乐器口琴,看着是一个新的节目,但内在的中国式父子情是传统孝道的体现;还有武术表演,表现的不是争强斗勇,而是少林文化、精武精神、强国理念的统一描述。这档节目,以新的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了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承。

  少林功夫、绝活儿抖空竹、荡气回肠的现代舞剧《赵氏孤儿》、展现草原民族文化精神的蒙古史诗舞剧……随着节目的播出,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精彩的顶级表演,继续在表演者与观察员的对话中得到更多文化的营养。在欢乐与感动交替、严肃与活泼共存的氛围中,《传承者之中国意象》通过殿堂级的艺术表演、新颖有趣的点评形式,抒发独特的东方意境美学和人文意义,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同时,也激发了观众向传统文化探宝的寻根新浪潮。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观后感(九):《传承者》——在泛娱乐大潮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品味

  闻道不群

  北京卫视的《传承者之中国意象》 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较之其他选秀节目的狂欢,《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使我们从各种泛娱乐的综艺节目中走出来,换一个角度,冷静思考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如何规避同质化风险,探索一档真正属于我们大众的电视节目。在这方面,《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无疑做得更多,也走得更远。因为,在一个同质化异常严重的时代,总要有人站出来做不一样的事情。

  第六期的国粹艺术的表演,真可谓让我们大开眼界。在这一期中,有京剧艺术表演《三岔口》、还有古琴艺术表演,以及舞蹈《白蛇传》。在《三岔口》的表演中,正是因为表演者坚持数十年的苦练,才会有台上惊为天人的表演。尤其是两人模仿漆黑场景中如何去辨识对方的表演,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京剧的美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以一种猎奇的心态去观赏,然而《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更为单纯直接的交流。这档节目还有一个非常直观的交流方式,那就是文艺观察员和青年团面对面交流,各抒己见,对艺术当下的处境,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艺术的未来做出精辟的分析,这对于我们观众来说是获益匪浅的。第六期节目中,《白蛇传》的舞者用精湛的舞蹈技艺和优美的肢体语言,让观众一下子就对西湖雷峰塔产生莫名的具象感。古琴的表演更多的则是读“物”,所谓的“物是天地万象,一切皆都可为‘物’”,真可谓声声古琴响,万物皆为“灵”。而这种古琴表演技艺,是修为和造诣的所指,表演者可谓物我合一。

  第七期中,话剧表演《北京法源寺》,将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搬上了台面,两位表演者让我们感受到文人在历史大是大非中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决然。而《贵妃醉酒》中,梅派的京剧艺术非常鲜明,一颦一笑都都能让人去细细品味,这一出绝佳的贵妃醉酒,让人更进一步了解了京剧艺术。接下来的女子十二乐坊,作为一个古今结合和中外结合的典范,给世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本,乐器都是中国的,但融入了西洋的管弦乐和打击乐,节奏感十足。可以说,不管是古琴还是京剧表演,亦或者是话剧表演,都能在《传承者之中国意象》里找到特别契合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即将播出的第八期《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曾在上个世纪中风靡校园的诗人席慕蓉不远万里从台湾来到了节目现场。席慕蓉老师身上有一种上个世纪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特质,淡雅、知性、从容,令人敬佩。在这一期节目中,席慕蓉和歌唱家德德玛交流诗歌,乡愁,故土。有人说过,回不去的是故乡,席慕蓉娓娓道来,将现代人久违的故乡家园情怀,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昭君出塞则以现代荧幕传播手段,加以传统舞蹈,直观的将昭君出塞中不同时段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或悲壮或哀婉,总有一种不一样的体会。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观后感(十):《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全面解读

  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实力转移到文化等软实力方面,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随着我们国家硬实力的不断提升,有关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现实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乐观,在全民沸腾的年代里如何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创新是一个关于文化创造力的课题。

  由北京卫视打造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即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创新式回顾与推广。在经历了第一季的辉煌之后,本季的四位嘉宾陈道明、华少、朱丹、范明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担任文化观察员,将更大的舞台交给八位年轻人,通过他们的视角来体验传统文化意象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感,也通过新老两代人的不同审美态度来揭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时至今日,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剧,很多传统文化正在不断消失,缺少传承者的尴尬现实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源于我们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推广。尽管很多民间艺术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含金量,然而这种文化意蕴是内隐的,并没有凝聚成鲜明的文化意象。《传承者之中国意象》没有停留在技艺的展示层面,而是将传统文化形式放在新的传媒载体中进行声光乐舞的全面包装与提炼,其实单纯的技艺展示也只能给人一时的热闹,对于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要想提高传统文化的地位及生存能力,只有将其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作近距离的对接。

  就现实效果来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也确实真正走进了传统文化内并与其共鸣,八位青年评论员对各种技艺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而且这种热情并不是一味地随声附和,年轻的他们是从90后们的欣赏旨趣来理解传统文化的,因而对于他们并不认可的对象直言不讳,从在评分中经常出现4分、5分的情况即可看出他们的态度。点评时同样不遗余力,对于自己接受的对象、不接受的对象旗帜鲜明且立场坚定。作为文化观察员的几位老师在点评时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演员的表演与节目的呈现,并对于节目的深层内蕴给予深入浅出的解析,带来深度的分享。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想要欣赏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要看出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内容。在对“抖空竹”的表演点评中就展现出这种要求。尽管空竹表演相当精彩,还是有青年人提出如何在纯意象的表演中加入叙述元素使之成为更具魅力的表演项目的问题。而对《赵氏孤儿》的舞蹈表演,几乎所有的观察员都给出较高的评价。这其中除了表演者拥有精湛的技艺之外,舞蹈表演与叙事要素的融合也是致胜的重要方面。传统艺术的很多项目都侧重于抒情性或表演性,而现代文化则更侧重于叙事性,如何在传统艺术抒情画面中融入叙事的内容是艺术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直达青年观众所需要探寻的途径。

  当然,一切艺术都需要情感的理解和共鸣,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更需要情感的介入,这或许也是《赵氏孤儿》、《胡杨树》获得观众好评的原因。《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不只是传承,也不只是意象,而是浸润着我们时代情感的中国意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