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人是个啥东西”想起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从“人是个啥东西”想起

2020-07-17 09:11:46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人是个啥东西”想起

  昨晚下班,过一闹市人声嘈杂,偶传来叫骂:“你不是东西”,此语一出,便立即成为双反对峙利器,此语在我耳间反复穿梭数次,不想刺激了我的神经,诱发深思:人到底是不是个东西?

  回便立即上网搜索——“啥是东西”?五行之说最为有力当年纪晓岚回答乾隆提问篮子里放的什么东西?为什么篮子里放的物品叫“东西”,不叫“南北”呢?纪说:南属火,北属水,水火是无法放在篮子里的。东属木,西属金,金木才能够装在篮子里。所以称其为“东西”。

  那么人是什么呢?简单问题简单思考我们都是人,是“能直立行走,制造使用工具改造自然高级动物”; 按照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法“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在马克思来,人是则是现实社会关系产物,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看来,“人”还真不是个“东西”。或者说,“人”和“东西”有着本质区别。“东西”是物产,是物质的。而人则是物质和意识形体精神的结合体

  我们可以这样笼统地来分析“人”:出生时,他们的身体健全但不完善思维处于混沌柔弱状态,无智无欲,形神专一无所谓喜怒哀乐,我口哭我,他们的心理和身体体验高度统一,对任何事情不做任何充分的预想和判断,也就没有得失价值判断和对荣辱羞耻敏感。但人总是要发育的,机体的发育与完善促进了心理精神体系的健全,他们逐渐有了独立的精神和意识,这也是成为万物灵长进而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有效资本。于是开始依赖于思考,用仅有的道德价值观念去评判周围的世界。人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包括年龄的成长,于是不同时期,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人的欲望需要,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会发生变化,人的评判标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并以此为依据驾驭主观意识对客观事实进行思索,而这些主观意识行为大多依赖于人的感官处理信息总会受到外界环境事物变化的影响,一旦主观意识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便不能辨其真伪善恶美丑,就会走错路、做错事,就会产生茫然懊恼痛苦

  由此可以想象,“随心所欲”,“心想事成”,仅是一种祝福想,如果真的达到此等境界,也并非好事,那时。人的灵魂和肉体会出现分离的状态,人的欲望便长了翅膀,会逐渐脱离笨重躯壳,虽然有那么点飘飘然的感觉,但欲望越多,追求越高,意识便会相去肉体越远,精神越处于游离恍惚状态,长此以往,造成人理想与现实的脱节,追求越高,失落越多,悲伤越深,这就是无奈彷徨和痛苦的根源。

  看来,我们做事要做到“专气致柔”,“形神专一”,便是找到了守住真我,立足现实,抛弃烦恼和寻求快乐的法宝。我想: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理想,但必须以现实为根基,用能力之绳,时时冷静去维系。孔子还有吹鼓手的时候,说明古来圣人也非天生,也曾经是从庸人一个,但他在感受痛苦的同时,做出了明智选择,与“仁义”结伴,游说讲学,实现了肉体和灵魂的结合与统一。

  苏格拉底那句有名的格言说道:“认识你自己吧” 。社会在巨变,科学在发展,人类也当在纷杂中历练,守得住宁静,保得住耐性,挡得住诱惑,不至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欲望。当能力所及未得时待契机,能力所及所得时享释然,但能力不及所得时为祸患(招人非议)。凡事讲究个顺其自然,追求个有欲但逍遥,足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