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封锁》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封锁》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07-19 22:04: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封锁》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封锁》是一部由埃敏·阿尔柏执导,Mehmet Özgür / Berkay Ates / 图林·奥曾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封锁》精选点评

  ●平静中夹杂着震撼政府民众的对立,小公务员也很迷茫,他是政府,也是公民恐怖主义到底是怎么来的?

  ●跟片

  ●连狗都不放过!!!

  ●威尼斯主竞赛的一部,希望拿大奖~现实梦境转换联结完美

  ●桥段编排不错,让一个简单故事上去如此有悬念。威尼斯选这个算是眼光及格吧。有不少桥段都是故意要让观众浮想联翩的,最后也没解释,有点撩完就跑的意思。听说导演博士

  ●土耳其版「恐怖分子」,每个人可以成为恐怖分子。

  ●今年在各个电影节政治战争片看太多了- - 光是杀狗保狗的就两部了。这部无论剧情还是手法上都更好一些,影调越来越暗,氛围越来越惊悚,几场不加特效的境,与真实结合很棒。威尼斯评审特别

  ●平静中夹杂着震撼,政府与民众的对立,小公务员也很迷茫,他是政府,也是公民。

  ●狗的隐喻。/恐袭与反恐到底哪一个更可怕。/环境变化下人的异化。/最近看的两部土耳其影片内涵都很深刻,以深沉(并成熟)的叙事,对生活的暗面有多层次关注理解,这和到访那个国家感受真的非常不同

  ●通過三流懸疑恐怖的聲光表達一對精神病兄弟幻想

  《封锁》观后感(一):预言的自我实现

  第一次在上影节看土耳其片,就被惊艳到了。看来土耳其电影不光有锡兰。

  影片讲的是警察手腕统治下预言的自我实现:越疑神疑鬼,鬼神越是成真——不光警方对民众,民众对也警方一样主人公两兄弟分别站在警-民关系两端,把这种疑神疑鬼的想象对方身上投射结果彼此成了对方想象的牺牲品。这种复杂的政治批判,不仅需要思辨,在威权色彩愈发浓厚的土耳其,更需要勇气。因此殊为难得。

  本片在结构上也玩出了新意:对同一客观事件,以不同当事人主观视角分别叙述一遍。这种结构类似于《迷宫》,只是没有《心迷宫》那么复杂,只分了兄弟二人两个视角。然而略显不足的是,兄弟二人两条线索、两个视角之间的缝合不够,以至于我一度以为叙述焦点发生了漂移(以哥哥开头的故事,讲到一半哥哥却不见了,全在讲弟弟的事)。也许把两条线索切碎了揉在一起会好一点?

  本片另一处妙的地方在于,叙述中有大量兄弟二人的想象内容,导演并没有把现实和想象加以明显区隔,观众却基本能够分清哪段是现实,哪段是想象。因两者在结构上浑然一体逻辑基础却截然两分。这相功力

  《封锁》观后感(二):我能够理解埃敏·阿尔柏想要的是什么

  《封锁》是我近期看的最棒的一部电影,在一大堆同名的文字与影像作品中鹤立鸡群。导演和编剧都是土耳其人埃敏·阿尔柏,这个名字我牢牢记住了,这是个天才。

  从一个出狱犯人的眼中窥世界变化,视角并不新奇,新奇的是变化之下的应对机制。这个故事因讲述前不久的现实而难度很大,伊斯坦布尔频遭恐怖袭击,在军警戒备全城封锁之下,埃敏·阿尔柏洞见了心理封锁,周遭一切都变得可疑,即使亲人之间。

  就在这非常时期,一名假释犯出狱,得到一份谍报工作,工作合同与假释期绑定,工作意味着自由,为了延续合同不至重返牢狱,他必须努力工作。他接受了专业培训,到他三弟所在的贫民窟去捡垃圾,从垃圾中识别制造炸弹的材料,并事无巨细地向他的上级提供报告。但他的报告差强人意,经常纠缠于他与老实巴交的菜贩子之间的鸡毛蒜皮,还会运用一些修辞,加入情感描写。说到底,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令他对世界的敏感性偏轨了,包括他对邻居、房东以及自己三弟的误解。

  我能够理解埃敏·阿尔柏想要的是什么,正是这种不问过往的“闯入”,让一名假释犯身负使命生硬地闯入乱局之中。但也许是宿命,这种闯入的结局必定是悲剧。

  他的三弟是警方指派负责猎杀流浪狗的人员,猎杀的目的很明确,防止流动的“狗体炸弹”。但三弟在一次猎杀中救下了一条温顺的黑狗,按条例论,这是知法犯法、执法犯法。为了掩人耳目,三弟不惜推倒自的墙,一次次把狗屎掺进水泥重新砌墙,并且闭门不出。

  这期间假释犯还得到失散多年的二弟的下落,传言二弟已成为恐怖组织的头目。

  在庞杂的信息中,假释犯臆想出三弟被以二弟为首的恐怖分子绑架的一幕,他立即汇报,并请求救援。于是悲剧发生了。三弟承受不了外部高压,为了保护那条狗而射杀上门盘查的警察,自己也在枪战中身亡。

  影片的结尾很有意思,天空飞过乌泱泱一大片惊散的鸟群。封锁没有改变糟糕的时局,心理恐慌让一切愈加失控。

  《封锁》观后感(三):土耳其的封锁与噩梦

  土耳其近期安全形势严峻,动辄连环爆炸致数百伤亡,迫使当局调高恐怖威胁级别,《封锁》生逢其时。编导埃敏·阿尔柏锋芒毕露,影片艺术水准之高,令人感叹:土耳其不只有一个锡兰,国家不幸诗家幸,良有以也。

  自去年开始空袭“伊斯兰国”,土耳其在边境修筑3.5米高的混凝土墙,哨卡密布,全力打击、搜捕恐怖分子。为何恐怖袭击依旧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封锁》的长度不可能回答这样的问题,但为世人观察反恐的艰巨、复杂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街道、社区尽可封锁,身体、行李尽可搜查,人心始终难测;不以高压态势反恐不行,缺乏安全感的民众首先就不答应,一味高压……

  哥哥坐了20年大牢,以捡垃圾出任反恐眼线为条件获得假释;替政府捕杀流浪狗的弟弟,正在经历妻子与人私奔的煎熬。

  房东夫妇琴瑟和鸣,慷慨好客,令人如沐春风。如此善良、知疼着热的神仙眷侣,怎么成了政府追捕、缉拿的恐怖分子?兄弟俩的遭遇有助于回答这个疑问。

  真正的大师不仅杀戮暴君,对草民同样手起刀落。浅薄、廉价的同情无足以展示现实的纠结与苦难。这种创作态度和把这种态度付诸艺术创作的强大能力,在当今影坛日益稀罕。

  弟弟违反纪律,私自收养了一条被他射中前腿的小狗,枯寂的生活顿时增添不少乐趣。外表谦和的弟弟非常爱这条狗,关怀无微不至,亦可看出他脾气暴躁、控制欲极强。观众不由想到,妻子带着孩子与人私奔,与丈夫这样的性格恐怕不无关联。

  弟弟知道哥哥爱他,但实在受不了后者陈腐的说教,唯有避而不见,小狗成了唯一的安慰。“封锁”在这里有了别样的意味:人心的封锁、封闭比物理的封锁更加可怕。

  流浪狗带来严重的污染、伤人事件,迫使当局严厉捕杀,来自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又迫使官员上电视作秀,声称被麻醉弹击中的流浪狗都被送往专门的康复中心,得到妥善安置。弟弟当然知道这是一派胡言,设置流浪狗康复中心,费用大得必须增加税收,激发更多的抗议。

  流浪狗的难题,折射反恐困局。牙齿不够锋利,不足以保护民众,过于锋利难免伤及无辜,引发人权保护组织的抗议,蒙受冤屈者也可能愤然反抗,成为名副其实的“恐怖分子”。

  弟弟越是不肯露面,哥哥就越是起疑,上了警方黑名单的房东夫妇失踪之后,这种疑虑达到高潮。

  弟弟生怕小狗遭遇不测,悄悄在家里修筑暗室养狗。

  弟弟房里明明动静很大,却无人开门,哥哥在垃圾桶里发现房东妻子的发卡,怀疑弟弟被恐怖分子绑架。警方接获线报,重锤出击。

  困扰弟弟多时的噩梦居然成为现实,以为有人试图强行把他心爱的小狗抢走杀死,惊恐万状的他举起枪,遭特警射杀。

  气糊涂了的哥哥身怀利刃(成为事实上的潜在的恐怖分子),质问警官为何违背诺言,在他弟弟尚未获得安全的情况下贸然突击。被虚假情报蒙骗的警官一肚子邪火正没处发泄,当即把他打得人仰马翻:“你个混账,还好意思来问我?!是你信誓旦旦弟弟被绑架!也怪我自己,信了你这个傻逼的邪!”

  哥哥落荒而逃,遗落在警局的刀子充满讽刺……

  影片镜头语言非常出色,噩梦、现实纠缠不清,但逻辑链条十分清晰,噩梦从心理真实到现实场景的过渡非常自然、震撼。

  片尾哥哥被恐怖组织当做奸细处死,气氛诡异,是梦是真,傻傻分不清。

  《封锁》观后感(四):高压下的怪诞

  初看本片,被电影平淡索然的对话场景和节奏风格勾起了熟悉的厌烦,这种厌烦多存在于法语和西班牙语电影之中,但是渐渐地电影进入了节奏,一切便开始水到渠成。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置为土耳其安全局势堪忧的政治环境中,电影隐晦地表现了当时混乱、人人自危、没有法律的社会状况,平民没有自己的安全空间,没有实实在在的人权,面临着随时被摧残的境遇,官员个个阴险官僚,待着强权独裁的控制欲和黑色气息,这样的社会环境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生活,那么就有了本片的特色----怪诞如梦的社会与国家。

  如果你不仔细研究和观察,如果你错过了一群狗扑向主人公的写意镜头,你会无法察觉很多镜头是主人公的想象。

  因为很多时候狗被捆绑了炸弹进行袭击,所以为了控制这种行为,当局禁止养狗也禁止任何的流浪狗的存在,所以主人公就是杀狗的工作人员,而主人公的哥哥是政府收集恐怖分子线索的垃圾清查工人,只是因为彼此没有完全的交流,在高压怪诞的社会氛围下,便产生了彼此想象的对方的形象和行为。

  电影中主人公紧锁房门为了保护一条狗,而很多来敲门打算伤害狗的镜头都是主人公的迫害妄想,期中就是他哥哥的角色,但是电影把想象和现实无缝拼接在一起,表现了弟弟在高压下逐渐丧失理智的过程,也表现了在这样的高压下,任何怪诞的事情都可以发生,那么现实生活就出现了一定的偏离和变形,如此,现实和梦境有何区别,如果现实已经被逼到任何怪事都能出现的情势,那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极大讽刺,犹如噩梦和狂想般无法理解,在这样的高压下,养一条狗都成为剑拔弩张把枪对峙的事情,都能让人每天疑神疑鬼神经紧绷的事情,那这个社会已经何等的怪诞何等的陆离。在主人公的意识里,在导演的观念里,梦和现实已经没有区别。

  在这样的高压下,弟弟想想哥哥是来抢狗的,告密者,哥哥想象弟弟可能和恐怖活动有关,直到最后,哥哥还是认为弟弟和恐怖分子有关,因为他的举报,弟弟才在于警方的对峙中被打死,于是他想象自己会被恐怖分子处决,所以才有了结尾的一幕,这样的高压下,连个人的想象都是被扭曲的,不能正确的冷静地思考和认知问题,就如同中国当年的那段历史。

  整部电影就是在表现一个没有法律特殊时期高压事态的政治背景下,个人生活在荒诞之中,生活在被迫害妄想之中,国家也生活在被破坏妄想之中,这种高压便使得社会国家个人共同背负一种恐惧感,而这恐惧最终却带来自己对自己的伤害。

  《封锁》观后感(五):这不是影评,因为我没看懂

  

(以下为剧透)

土耳其影片,当真一脸懵逼……

男主是一名关了10来年的犯人,警局高官放他出来,条件是他接受籍由分拣垃圾寻找炸弹制造者的情报工作。男主出狱后去寻找多年未见的弟弟,并在弟弟帮助下暂住在他朋友夫妇的楼上。女主人对兄弟俩很好,时不时给他们带点汤之类的。在这之前弟弟的老婆带着孩子跑了,弟弟精神变得消沉,几乎每天除了射杀流浪狗的工作外都闭门不出,哥哥来找他也装作不在家,甚至差点吞枪自杀。

男主和他同事未在垃圾里找到制造炸弹的迹象,但经过一段时间他还是上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附上自己怀疑的人物,小贩、蔬菜商、屠夫……某日弟弟射中了一只黑色流浪狗,没想到它没死,出现在家附近的小巷里。弟弟带它回家包扎伤口并喂食,对狗说等伤好就送你走。但或许是日益强烈的孤独令他暂时放下了职责,他留下了这只原本该杀掉的狗并把它养在屋里,偷偷掩埋狗屎,不让任何人发现它的存在。有一天狗不见了,清狗队的同事建议在周围放鼠药的时候他十分紧张,生怕看见自己狗的尸体。所幸没有,也没有露馅。可是随后他的神经变得越来越紧张,每次外面有声音或者狗一叫,都吓得满脸是汗。他还在自己墙上挖了个洞,我到电影结束都不知道他打算用来干嘛……(花了好长时间才发出这一段,一直说有敏感词,但n次排除法下来的所谓敏感词明明上一段也有……我册那了个fuck了)

市区远处发生了爆炸,哥哥楼下的房东夫妇俩被指为反抗组织成员秘密抓走,警察把屋子作为据点并要求他保密。男主接到男房东的电话说女房东没有逃走,仍躲在院子里,求他帮她逃出已被警察封锁的街区。男主照做了,把她装在垃圾车里运送到了几个街区外,然后女房东就消失不见了。后来进驻街区的运兵车和武装警察越来越多,隆隆车轮路过弟弟房子时震碎了玻璃窗,而弟弟惊恐地躲在黑暗的窗帘全关的屋子里,用绷带绑住狗嘴叫它不要出声。

哥哥一次一次地去弟弟家敲门,一次一次地失望而归,一瞬之间他好像看到了女房东躲在窗帘后,贴墙倾听又好像听到了女房东的叫chuang声(之前他住楼上的时候也偷听过)。加上之前女主人给弟弟送汤和遗落发夹的事件,男主推导出她躲在弟弟家,以及她所属的组织已把弟弟劫为人质(别问我,我一脸懵逼)。

其实男主还有一个小弟弟,当年他在监狱时,三弟不留一言地消失了,谣传加入了反抗组织,于是男主认为反抗组织已经夺走了他一个弟弟,不能让他们再夺走另一个了。他向警察局长告密,说女房东在自己弟弟家,并挟持了弟弟,请求突击队等他暗号突入营救。警察局长认为他的说法荒谬可笑,但第二天清晨还是派人去了,结果弟弟因为一直担心狗被发现(至少我看到的是这样……)开枪袭击了警察,最后被警察击毙。哥哥愤怒地跑去质问警察局长,为什么不等我暗号!局长莫名其妙且觉得受到了羞辱,把他打了一顿。电影最后,一瘸一拐的男主来到弟弟的屋子,发现里面有很多人,每个人都对他说节哀,女房东也出现了。最后的最后,一群人把男主围在弟弟屋前,那个骑摩托车戴面罩的男子出现了——之前男主认为他就是失踪多年的三弟——男主背对人群跪在地上,面罩男举枪对准他头,枪响,电影结束。

看完这部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它的叙事或者影像本身,都有种强烈不真实的感觉,现实与幻觉交错在一起,而两位主要男性角色几乎都面无表情,如梦游一般的恍惚,这是导演想表现的感觉吗?导演是想表现高压政治下行尸走肉一般的民众生活吗?我不知道。国家、文化的差异和隔阂是如此之巨大,我想我大概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