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星海的记忆
银瓶月圆冰冷,云尽水穷相依。
如云光轻抚你脸,若雨烟星垂北冕。
我欲乘风归去,泪眼不知何年。
雷火煅碎思念,尽化飞灰里面。
这首诗,用来纪念贝嘉尔湖畔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故事的男主角名叫苏武,天汉元年持节出使匈奴,结果由于匈奴刚好发生内乱,苏武受到牵连被扣留。因为苏武宁死也不投降背叛汉朝,这一扣留,就扣留了足足十九年。匈奴单于把苏武流放到北海牧羊,扬言只要公羊生出羊羔,便放他回汉朝。北海,就是贝嘉尔湖。
苏武能够独自一人在冰天雪地的贝嘉尔湖畔生存下来,除了坚贞不屈,还多亏了李陵。李陵在苏武被扣留的第二年,随军北征匈奴,在浚稽山以五千步兵对抗匈奴三万铁骑,在前无去路,后无救援的情况下倚山而战,以先进的弓弩大败匈奴主力。匈奴单于再集结左、右贤王八万多骑兵再次追击向南且战且退的李陵。李陵最后全军尽墨,力歇兵败被俘,但杀敌万余,两倍于己军。游牧民族皆爱英雄,李陵之勇得到匈奴人的爱戴和尊重,得以不死。李陵决心诈降,潜入匈奴后手刃单于以立功。汉武帝原来以为李陵战死,荣军赏赐李家,当李陵投降的消息传来,恼羞成怒,族诛李陵全家。李陵悲痛不已,诈降遂成真降。
单于重用李陵,封之为右校王,并让李陵娶了且鞮侯单于之女为妻,成为匈奴权贵后,再让他亲自去劝说苏武降服。李陵过去与苏武同殿为侍中,感情深厚,之前心中有愧,很长时间也不敢与苏武相见。单于命令之下,他只能热情款待苏武,借酒酣耳热说明来意。苏武拒绝,义正词严,宁死也要手持汉节,牧羊如故。李陵羞愧之余更敬重苏武为人,并偷偷照顾苏武,让他在逆境中生存下来。
匈奴为了让苏武死心,故意向汉朝散布谣言,说苏武病死北疆。苏家听到消息,苏武的老母亲在悲痛忧虑中与世长辞,苏武的妻子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于是改嫁,苏武的兄弟因犯事被逼自杀,只留下苏武长子苏元。苏家等于是家破人亡。
苏武得到家中消息,几乎崩溃。李陵同病相怜,当初支撑他生存下去的信念也是家中的老母亲、妻子和两个幼子,在浩劫里已不复存在,为了让苏武振作起来,不在悲伤中迷失自己,他给苏武找来一个匈奴女子为妻。
冰冷的北国的暴风雪中,这位匈奴女子给苏武带来了希望,她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苏武,让他有了一个温暖的家。然后又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被取名为“通国”的男孩。苏武与胡妻,在水天如镜晶蓝一色的北海之畔,执子之手,共享明霞与星海,同渡孤鹜与黄昏。牧羊虽苦,爱是永恒。 可惜苏武的内心,始终是魂牵故国,难以忘怀。
后来,好战的汉武帝终于驾崩,汉朝与匈奴之间出现了缓和的迹象。李陵悄悄把苏武还活着的消息带给昔日的好友霍光。霍光是汉昭帝时极受倚重的大臣,权倾朝野。于是汉朝决心迎回这位坚贞不屈的使节。匈奴人不想归还苏武,仍谎称苏武早已病亡。汉使使用李陵所教策略,说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下一雁,雁足缚有苏武的亲笔手写的皂书。匈奴大惊,认为苏武手书如有神助,确是天意,遂归还苏武。
但苏武却在煎熬之中,他做梦也是故国神游,但却不能带回妻子,娶胡妻就是通敌卖国的罪名。聪慧的妻子明白苏武的苦衷,为了坚定苏武回国的信念,在后者不知道情况下,投湖自尽,以全苏武之贞。儿子苏通国也基于同样的理由不能回国,只能由生死之交李陵代为照顾。
因鸿雁传书而得以回朝的苏武最后得到绣像麒麟阁,为人臣荣耀之最。但我想,如果可以交换,苏武一定会毫不犹豫选回那个患难与共的贤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