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学记》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上学记》读后感精选

2022-04-11 03:04: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学记》读后感精选

  《上学记》是一本由何兆武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布面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2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学记》精选点评:

  ●民国时期的学生,真是幸运的主儿。那时候的文人,感觉像是个谜。

  ●我很爱看过去20世纪知识分子的回忆录,20世纪的中国风云剧变,人才辈出,有很多我喜欢的作家。觉得何兆武老师是个独立随性自我的人,有一说一,不跟着喊口号。

  ●我感受到了一种纯净。

  ●丹青难写是精神

  ●““每个周末,我都会骑着自行车去北平图书馆借书,一借就是五本,这就是一星期的精神食粮,下周再去。那时候的路已经比较好走了,一路上都是柏油马路,只有快到图书馆的一段路是沙路,自行车胎碾压在沙上的声音至今想来都是那么悦耳……” “人生一世 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 写得真好,先生是真明白的人。

  ●对当时人的评价有点苛刻了,或者说主观了,仅可以做参考,非可以作信史。据说有《上班记》尚未出版,应该就是何先生所说的《新儒林外史》,怕是有所顾忌,且待身后

  ●解答了一些对生活的疑虑,兼提供不少大师之八卦;何老曾有一不修边幅的室友,名曰汪曾祺O(∩_∩)O~联大是一段极其有趣的岁月~

  ●布面精装,hiahia

  ●Here lies the man whose name was write on water!

  ●诶,各种感动啊。|||~想不到一天就看完了。中国文库就属第四辑精装本最漂亮了~ P206有一处文字颠倒

  《上学记》读后感(一):幸福等于再活一遍

  幸福是圣洁,是日高日远的觉悟,是不断地拷问和扬弃,是一种通过苦恼的欢欣,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美好的希望,一是对个人前途,一是对整个社会。——幸福是蜕变重生,对光明美好的不断追求,就好像凤凰的浴火重生。幸福是敢于抖掉心灵的灰尘,让心灵更洁净,是意识到这是一个错,想办法走出人生的纷纷扰扰,而不是困在小房子直至腐朽。人生中有很多挫折和不幸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追求的是peace of mind。

  《上学记》读后感(二):略陈管见

  1、应该说何老的回忆主要还是围绕抗战时期,即37年(何老16岁那年)开始。

  2、国民党是党军政权(为了与军阀对抗,党不得不配备武力),而和谐党亦是如此。

  当然,为了理想而奋斗,本是人类最美好的几种品德之一。理想本身并无可诟病,只是理想并不急于一时,但却更需要反思与扬弃。这也是作者本书开头与结尾反复提起的思想:

  “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怀疑,它每天都在不断地[与自我]战斗。如果我们能活到有结果的那一天,它唯一的归宿就是圣洁,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愚蠢。幸福是圣洁,是日高日远的觉悟,是不断地拷问与扬弃,是一种‘dunch leiden,freude(通过苦恼的欢欣)’”。

  说到底,任何将理想简单化乃至真理化的行为,都是一种思想上的无能,是一种奢求一劳永逸的惰性。

  当时的三民主义如此,共产主义也是如此,唯一相同的只是它们的政治形态。其它一切都只是为了这个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是意识形态的单一化与权威主义化,是企图宣布除“本教”以外的思想全都是“异端”,唯有“本教教义“方是人类社会的终极意义与奋斗目标。

  《上学记》读后感(三):一点摘抄

  孙中山有一个规定,那是连黄兴都不赞成的,即入党的时候宣誓,不但宣誓入党,还要对孙中山个人宣誓效忠。——P8

  (抗日战争以前)有名的教师,比如冯友兰,一个月可以有五百,可以买一套普通的四合院了。——P68

  那时候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要做纪念周,上来就是背诵《总理遗嘱》,有点像文革的时候每天要背《再版前言》。——P82

  杨振宁在联大附中教书,他的爱人杜致礼就是他班上的学生。——P133

  那时候国民党也曾表示过一副民主的姿态,街道上贴出选民榜,要在基层进行民主选举。——P156

  解放前倒是右派非常敏感,认为凡是主张民主自由的,就是反国民党,就是跟着共产党跑。——P180

  北大百年校庆的纪念文字中,绝口不提历次“运动”,竟仿佛几十年来北大从不曾经历过任何政治运动似的,这恐怕也有悖于科学精神。——P191

  可是后来又过了几年,美籍华人纷纷回国,包括一些大名人,我才觉得李振穆有点冤。当年李振穆一直是进步的,学习也好,怎么就成了黑帮?而有的美籍华人学者当年参加过特务头子康泽主持的三青团夏令营。——P200

  又一次演讲,他(艾思奇)的数字引得很不可信,吃饭的时候一个人问:“艾思奇刚刚讲的那个数字对吗?”旁边的人就回答他说:“这是社会主义的统计数字。”——P258

  蒋梦麟、梅贻琦都是国民党党员,按照国民党的轨迹,凡名牌大学的校长起码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可是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党气”,我做学生七年,从来没听他们嘴里冒出过“三民主义”之类的说教。——P263

  社会系每星期有半天做社会调查,工学院每星期有半天下工厂劳动,地质系的经常上山。——P264

  直到后来他(钱学熙)在北大外文系才任教授。他对当代的文艺理论非常之熟,学问非常好,可是他不能讲英文,只能用中文讲,这在外文系很少见。——266

  听何老讲座归来,补记两点与本书有关的内容。

  何老称所谓《上班记》一书尚未写,也不准备写、不准备发表。

  何老强调书中叙述吴晗跑警报时“连滚带爬”的背景是当天情况特殊,警报响后不久就拉紧急警报了。(我的理解是,何老举吴晗作为普通人的例子来衬托出梅贻琦的风度,而不是为了贬低吴晗。)

  《上学记》读后感(四):我们的名字都写在水上

  许雅璐同学在QQ上向我推荐《上学记》 说“里面也有个王浩 也是很牛逼的王浩”

  我告诉她“也”字多敲了一个 她说“没有啊 我一直这么觉得”......

  等我捧着这本书读完了“大才子王浩”那一篇 感到自己中招了 “这才真叫羞辱啊~~”

  想想如果要一定把数学高考只有18分(还是做选择题蒙出来的)的人和世界级的数学家相提并论的话......

  其实我连被羞的资格都没有 受辱的是那位真正的才子

  小许同学当然不是有意要讥笑我 只是把“牛逼”的范围扩得太大了一点

  一个从小就经常被老师赶出教室被同学视为“班级耻辱”后来大学都差点考不上的人在醉心于阅读一本叫《上学记》的书且边看边神往一个传说中的叫做“西南联大”的代表中国大学教育的巅峰的学校......

  不管从什么角度 多少都有点讽刺吧 嗯?

  所幸那些脑门被上帝摸过的天骄们 以其不世出的天纵之才 以其一生的坎坷磨难 以其超越常人的智识和经历...... 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所得and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似乎好像仿佛......没比我多出多少来!

  你们这是要让我仰天长笑呢还是仰天长叹呢

  书中还提到何先生有个德才兼备的朋友叫杨超 1968年抓“516”分子的时候所有被“揪”出来的人几乎没有不承认的

  但是杨超不承认并且拒绝交代别人 写了一张“我不是我也不知道”的纸条自杀了 三十九岁

  何老若干年后依然反复提起此人此事 无比惋惜 若干次问(其实是自问)“难道你就看不穿吗?”

  今天也是516 文革45周年了

  “难道你就看不穿吗?”

  倒是有很多的人自以为自己已经看穿了

  他们看穿了马屁拍不穿 他们看穿了牢底做不穿

  所以周遭环境再怎么“穿帮” 他们也无所谓

  这个世界就像跟他们没关系

  “他的名字写在水上”

  济慈的墓志铭 他们反倒可能更有共鸣

  《上学记》读后感(五):拖延症之良方

  背景,是宏大时代的波澜壮阔

  人生,是历尽世事的大起大落

  说透那段特殊时代的大浪淘沙

  才人竞风流,而知也无涯

  =========================

  读之前有点疑惑,以为是回忆上学趣事之类的自传,我向来是对自传没有好感的,当然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心思浮躁得很,没兴趣去花时间听一个人的自述17岁的青涩和70岁的感伤

  可是读了50页,便明白了它的价值,这段的求学史,浸润的是大学与民族之精神,还有一些零零落落的,为人的道理。对小辈如我,裨益极深

  首先是对战争状态下,国家情感的更深了解。

  “1937年底日军攻占了南京,敌伪下令要全北京市学生参加庆祝游行。消息一宣布,全班同学都哭了。”

  这说的是北京,在日本统治下的课堂情形。北京是诸多学潮的诞生之地,进步如北大,常常开全国之先,先带起各个高校,再发动中学生,要保卫祖国,追求民主。而在军阀混战、党国败坏和亡国危机下的学生们,爱国热情之复杂,所处境况之残酷,我们是无法亲身体会的,但只这样的寥寥数语,所情所景历历在目,读来悲愤之切肤,无法忘怀。

  然后是今夕学生学习状态之迥异,也让我颇为汗颜。何兆武的上学记,是一段和知识赛跑的过程,即使在那样的战火纷飞中,他们上课用的是依然最先进的英文教材,所学保持与世界同步,阅读的报刊也是英美报纸,这与如今我们采用90年代翻译的外国教材、“该页无法显示”的境况差距何止千里。客观条件差距之下,主观能动性的区别更是被无限放大,摘录一段,以此自勉。

  何兆武忆好友,后来成为世界级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的王浩:

  “1939年秋天大一刚入学不久,有一次我在图书馆读书,看见他坐在那里看一本大书,我走过去一看,一个字都不认识,连是哪国文都不知道。我问他是什么书,他说是德文本,指着封面用英文说:“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World.(《世界的逻辑结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本经典名著。”

  再者是思想上的一些收获,毕竟是经历过抗战,内战和战后的动荡的老人,对历史、政治和人生的思考都更加深入,他所形成的淡泊、闲散的人生哲学,自己虽不全赞成,但确是特殊年代中的生活智慧。习得很重要的两点:要对权威存有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超越;要明白真正的高处在哪里,所有的自负都是因为无知。其他细节就不表了。

  各位童鞋完全可以把他看做一本励志书籍,读完总觉得求知欲喷发,自己是个彻底的文盲。可作为浑浑噩噩拖延症之良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