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只要七分钟
七分钟是我从下车进机场到坐到休息室沙发所花时间,经常出差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这是有点惊人的速度。
从自助机器打登机牌,到全智能人脸识别的安检,加上没有太多人排队(其实机场人流很大,只是排队的人不多),从未如此贴近的感受到深圳的速度。
今天机场大厅里人潮还是挺汹涌的,我没有数据,但目测基本是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了,应该是机场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的恰到好处,包括从值机到登机口的路径设计,让行走和等待的时间非常短,而很多细节并不是我们特别容易看到但是可以感受到的。
相比之下广州的白云机场行走距离目前应该是全中国之冠吧,走的很累很长。
这个月深圳将迎来特区设立四十周年的庆祝,我们也有幸参与到其中一些深圳品牌的传播中,深圳的拓荒牛精神和在这里诞生和壮大的深圳品牌都有一种蓬勃、年轻、富有朝气的气质。
相信很多朋友来深圳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建筑都很新,设计现代和年轻,用小平同志形容日本新干线的话说“有一种催人跑的感觉”,这里有太多中国的高科技和金融企业,太多的创业者,虽然这里的房价对现在才来深圳的年轻人并不是很友好,但至少给了更多的机会让你搏一次。
此刻话题转一下,虽然如此,但愿意搏的年轻人其实少之又少。
昨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南京某著名户外媒体的总裁瘫睡在机场休息室里的照片,我和我的合伙人都被触动到,其实我们的日常也是这样。
我发到公司的群里,转发语是“不拼搏是没有希望的”,却一点波澜都没有,这是我预料的情况,我知道他们心里可能会说我不想那么拼,现在每月拿到的薪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每天下了班看看电影逛逛街挺好的,老板发这些是SB,打扰我的周末生活。
这些都么有问题。
作为一个公司老板对每个下属的判断特别像我当年在大学里替我的辅导员去给低年级学生监考时的感受,就是谁作弊谁不作弊我在讲台上看的一清二楚,谁的心里想什么盘算什么,谁有几斤几两自有分寸,不说和不知道是没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