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写给战友的信
你们现在都在哪里?在做什么工作?我十分想念你们!你们也一定忘不了我们在中队共同度过的那段青春岁月吧!
那里有两座横跨独流减河的铁路大桥——独流镇大桥和良王庄大桥;还有两座营房,独流执勤点营房和良王庄营房,那就是我们七中队的驻地和守护的目标,也是我们共同洒满汗水和充满欢乐的地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你呢?反正我对昨天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尤其是中队打翻身仗那段令人负重前行而又畅快淋漓的岁月。
你一定记得,我们大桥下种麦子的那个创举。你当然也知道,那也是中队被逼无奈的背水一战。中队寅年吃了卯年的粮,吃了多少年了?司务长每月去支队借粮票都提心吊胆:副支队长批评了后勤处长批评,股长批评了助理员批评,那是一种什么滋味?既使你不了解中队借粮票的那种窘境,至少你了解中队寒酸的伙食吧。一个家庭的饭桌可以反映一个家庭的经济能力,中队的伙食就是中队经济实力的真实反映了。当时的那种苦,可能是由于苦惯了,以至于麻木不觉得了。后来,在中队经济翻身后,前后一比照,才知道过去过得是什么日子。
正是出于改变中队经济落后面貌的想法,那年经过反复合计,才下决心开垦大桥两侧河里的土地,播种春小麦。那无疑是大胆的实验,因为它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独流减河里种小麦,在我们以前还没有先例。有,也是在河床两侧的高处零零星星有些。家家户户在河床里抢地播种小麦,是在我们中队试种获得成功之后。在这件事上,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河床里有一层厚厚的干水草,在这些干水草中还夹杂着奇形怪状的大小石头,掀翻水草,下面是粘乎乎的黑泥。我们借来了麦种,是拉楼播种。军装脱在桥头,十个人合拉一楼,汗水淋漓,意气风发。一个来回一千六百米,口干舌燥,腰酸背疼,无人说累。那时,你我都在干什么?是拉楼、扶楼、还是拉着砘子紧随楼后,砘我们播下麦种的行行垅沟?
春天,小麦出土,条条绿带,绿盈盈一片,我们是多高兴啊!那100多亩麦苗,既是我们的汗水,又是我们的希望。希望和小麦一同生长。当然,还有我们的担心,担心夏季,担心突如其来的大水,吞噬掉我们的希望。别忘了,那是一条大河啊!小麦越高,雨季越近,我们的担心越大。小麦终于吐穗了,青青的麦穗,如碧海之波涛,我们如何能不欣喜?从小麦出土到小麦成熟,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仅仅拔草除草,就不知劳动了多少次。因为河床里的杂草太茂盛了,稍微疏忽,它的生长便会压过小麦。
最使我们紧张的,是小麦将近成熟的那些天。晴天还好,阴天我们心里都不安。如果来一场瓢泼大雨,河中瞬间就会白茫茫一片。且不说外地来水,雨水也足以把河床软化为稀泥烂浆,使已经成熟的小麦化为乌有。你担心,我担心,大家都在担心。如果不担心,我们不会紧急联系收割机争分夺秒的抢收。直到小麦收割后,我们悬着的心才放到肚子里。谁说老天无情,那一年它就给了我们很大的面子,助了我们一臂之力。
终于,我们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操场上一片厚厚的麦粒,金光闪烁。你还记得我们晒麦、打麦、装麦、运麦的高兴劲儿吗?你照了没有,我当时还站在桥头上拍了一张照片,人人都说那张照片照的好。直到今天,我再也没有照过那么精神的照片。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张照片所以照的好,就与小麦的丰收相关。是啊,我,不!我们,我们能不高兴吗,因为从那个时候起,我们能够自豪的拍着胸脯说:我们有粮食了!
你一定还记得,同一年,修河挖土补提另一场值得我们骄傲的战斗。动机同样是为了治穷。因为有了粮还缺少钱,而没有钱我们的生活就无法丰盛起来。我们得到静海县维修独流减河的消息后,当机立断,决定参与维修工程。我们连续承包了两段工程,挣了1万多元钱。现在听起来这个数目似乎不多,但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款项啊?我们是天津总队第一个拥有“双万”的中队,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当时万元款项的分量。
至今,我仍为完成那一工程的决断和施工过程的漂亮而自豪。同时,也为那项任务的艰巨和危险而后怕。我们那时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只有一股子干劲,只有憋足了劲要挣钱,要打翻身仗,其它都扔到了脖子后头。我们那时的战斗力,一个个都是红了眼的老虎,无可匹敌。起土运土是多累的活儿,全中队有一个叫累装病的吗?正课时间教育训练,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劳动,尤其是晚饭后,一班班人马,推着一辆辆小车浩浩荡荡出发,进入各自的“阵地”,装的装,拉的拉,推的推,那个是四平八稳的走,都是你追我赶的跑。互相叫号,互相比赛,一决雄雌。你当然知道,那坡有多陡多高。精疲力尽了,日落天黑了,一个个还在顽强拼搏。真可赞,也真可怕。万一有个闪失,必是车毁人伤,那责任和影响可就大去了。这些,你说能不后怕吗?但当时我们有谁去想这个呢?我们没有那份时间,也没有那份经验。最为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用摄像头记录下当时的情景,那才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呢!
中队因为这两个战役而彻底翻了身,我们扬眉吐气。餐桌上也随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顿顿白面馒头,菜也多了,肉也多了,汤也有味道了。其它单位的伙食是,三分粗粮,七分细粮,我们顿顿都是细粮。每顿平时饭,就像节日的小会餐。我们真高兴,那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啊!那一年,干部战士的精神状态真好,中队由后进而一跃为先进。就在那一年,总队在中队召开了落实条令条例现场会,中队打得好响啊!
而今,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现在,我们东一个,西一个,南一个,北一个,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你有你的经历,他有他的经历,我们各不相同。而唯有我们那一段历史才是共同拥有的。对于那段让人感慨万端而又颇为自豪的历史,你忘不了,我也忘不了。我们的年龄在不断增大,我们岁月在不断流淌,我们还有机会像十多年前那样,从天南地北聚在一起,坐在一块,说说笑笑,推心置腹的互诉衷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