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楼房和道路命名方案
校园建设即将完成,新建的实验楼和艺体楼即将投入使用。学校文化建设将是学校面临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我校开展了学校建筑物和道路征名活动。名字是文化符号,好的名字能充分体现文化内涵,故取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命名工作也是学校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老师们上交了一些应征稿件,但看后总觉得层次不高,欠缺文化含量。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和其他同事讨论的基础上,我自己拿出了一个方案,望热心的同仁指正。
本次纳入征名范围的是学校的七栋建筑物,分别是现在的办公实验楼(从功能上以后将改称办公楼)、东教学楼、西教学楼公寓楼、餐厅和新建的实验楼、艺体楼,南北向四条、东西向五条共九条道路(见学校平面图)。
我拟定的方案的主旨体现了我校的“志·行”核心理念,同时与祖国传统经典文化相结合,力求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内涵丰富。力争有这样一种效果,身处校园之中,既能感受到胜坨中学“以志引领人、以行完善人”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息,又能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同时,方案也特别考虑到了建筑物的功能以及各建筑物、各路在空间上的位置关系,因而使命名方案更具有整体效应。
学校楼房、道路拟名方案
一、 楼房
1. 办公楼拟名“志行楼”。
办公楼居校园中心位置,其名字应全面体现学校的“志·行”理念。志行,取义于围绕我校校训“志者恒进、为者常成”所打造的“志·行”文化主题。“为者常成”来源于《晏子春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2. 东、西教学楼拟分别命名为“敦行楼”和“笃志楼”。
此两楼东西相对。分别体现“志”和“行”的主题。
敦行,出自《礼记·曲礼上》中“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敦”是敦促、勉励的意思,“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
笃志,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且多想当前的事情。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笃志,有坚定的志向。极广博地学习,又有一个追求的目标,这就叫“博学而笃志”。无论做人还是求学,都要从小立志,做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方能最终成功。
3. 新建实验楼和艺体楼拟分别命名为“格致楼”和“博约楼”。
格致,出自《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即穷究事物之理,致知,即欲其所知无不尽。西方科学传入近代中国后,曾一度用“格致”作为自然科学的称谓。
博约,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博文约礼,就是说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此两楼东、西相对,实验楼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探究事理,故曰“格致”,艺体楼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全面发展和涵养身心,故曰“博约”。实验楼体现“理”,艺术楼体现“文”,一个求“深”一个求“博”。“理”求真,“文”修身。两者相得益彰。
4. 餐厅和公寓楼拟分别命名为“崇俭餐厅”和“静心公寓”。
俭,静,主旨取自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两建筑物东、西相对。俭,静,分别高度概括了餐厅和公寓应有的品质和特点。餐厅上再悬挂上“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公寓楼再悬挂上“静以修身,宁静致远”。明志、致远,和“志·行”理念正相吻合。
二、 道路
学校的道路有南北向路四条,东西向路五条,正合经典《四书》、《五经》之数。道路拟名的方案是:分别用《四书》中的名句所凝练的词语命名南北路,分别用《五经》中的名句所凝练的词语命名东西路,且均能反映“志”或“行”。
以志行楼为界把校园分成了南、北两个区域,南面是教学区,北面是生活区。教学区共四条路,以“志”为主题命名,生活区共五条道路,以“行”为主题命名。各路的路牌上载明名字的出处和所源经典的简介。
南北路1号拟名“志学路”
志学,源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学。”“志学”的意思是立志于学习。
南北路2号拟名“尚志路”
尚志,源于《孟子》: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尚志”,使自己的志行高尚。
南北路3号拟名“知止路”
知止,源于《大学》:知止而后有定。止,目标;定,方向。“知止而后有定”即是说,有明确的奋斗,然后才能坚守不移。
南北路4号拟名“行远路”
行远,源于《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说的是君子求学之道:欲达远大目标,必定从近处出发;要想攀登高峰,就得从低处起步。
东西路5号拟名“志勤路”
志勤,源于《尚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为,功高由于有志,业大由于勤劳。
东西路6号拟名“行恒路”
行恒,源自《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君子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强调的是必须“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东西路7号拟名“行健路”
行健,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处事,就应当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力求进取,永不停止。
东西路8号拟名“笃行路”
笃行,源于《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东西路9号拟名“力行路”
力行,源于《礼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努力实践,竭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