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怎样看这两份名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怎样看这两份名单

2020-08-27 09:13:21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怎样看这两份名单

  又一年的高考结束了。高考制度恢复已是第四十个年头,尽管大中专生包分配工作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人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并未有些许减弱,就连央视新闻中也称高考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考试

  近日,从网上到这样一篇短文,意在劝解不要过分看重高考,其文如下

  这两份名单认识多少?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文章刻意挑选的这两份名单,是让读者比较他们的“名气”,文章的出发点很好,但以知名度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却有失偏颇。对普通读者而言,肯定对第二份名单中的人“认识”的多一些,这份名单所列,或者其思想,或者其著作,或者其作为,不管是从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上讲,都对后世后人产生深刻影响,有的甚至改变历史进程。而对于第一份名单所列的状元们就陌生得很,当年他们夺魁时可能名噪一时,后来却湮没在历史中鲜少为后人所知。这是否说明状元们也是现在人们常讥讽的“高分低能”?答案否定的。状元,科举中最后也是最高级别考试——殿试后被皇帝钦定的头甲头名,一到三年才出一个的天下第一人,绝对不可能是平庸之辈。他们的状元身份决定人生仕途而步入政坛被委以治国安民的重任。对这种人生价值的追求也是蒲松龄、洪秀全们所孜孜以求的,只是这种追求没有实现不得已改变了人生轨迹。这些状元们不能因为我们不熟悉就以为其在政绩乏善可陈,从中举两人为例:傅以渐,清代第一位状元,顺治皇帝倚重的大臣康熙皇帝的老师,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刘春霖,清代最后一位状元,民国初年任五任总统秘书长,后来拒任伪满政府职务,其晚节令后世称道。说到在后世的知名度,同为明朝人,进士及第的张居正和没考中进士的唐伯虎,人们当然对于唐伯虎更为熟悉,因为他的诗词书画,还有那些脍炙人口风流佳话,而居正,整个封建社会成功改革,一个在十年时间牵着大明王朝鼻子走的人,这两者怎么比较。我们还必须正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真正在政坛和文坛纵横捭阖的,大都是科场上的成功者,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作为是科场落第者永远无法迄及的,而他们在文学史学方面贡献也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北宋年间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范仲淹个个都是进士出身政治家文学家

  文中两份名单所列都是清朝人。我这里再列一份,也全是清朝的:

  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进士;

  郑板桥,乾隆元年进士;

  刘 墉,乾隆十六年进士;

  纪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

  林则徐,嘉庆十六年进士

  龚自珍,道光九年进士;

  胡林翼,道光十六年进士;

  曾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

  李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张之洞,同治二年进士;

  这些人的名气不小吧。

  有科举制度1300多年的时间里,通过科考取得举人以上功名的只是凤毛麟角,录取率极低,对绝大多数应试的学子来说,落榜才是常态。如宋朝300多年,进士及第者仅两万人,数量不足现在一年北大和清华的录取人数,故此科场上的失意者比比皆是,其中也不乏天资禀赋特别高者,在某一方面做出特殊成绩甚至人生轰轰烈烈。第二份名单列出的正是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这一名单所列,大部分是以文学成就青史留名,虽然在科场上最终失败,但其卓著的文学成就,恰恰有赖于他们在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即考取“秀才”头衔而取得进入科场的资格,所打下的坚实的文化功底。更何况,他们中的不少人醉心科考,屡败屡战,就像是现在参加高考未获成功而多年复读的学生,如蒲松龄,一直考到五十多岁还是一个不第秀才,曾因科场违规而被取消资格。这份名单中,有的思想偏激,行为怪诞,如金圣叹;有的不务正业,放荡败家,如吴研人;有的科考失意,迁怒社会,组织邪教,奋起造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如洪秀全。这样的人实在不是后世可效法的榜样。

  说到这里,想表达的意思似乎没说清楚。文中的两份名单,对考生及其父母聊作宽解可以,但不可因此而产生误解。真正的考场其实从来就不在学校,这种说法不正确,学校的考场不仅是真正的考场,而且是人生至关重要的考场,无论是科举,还是高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怎样看这两份名单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