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带领我们思考,认识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家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带领我们思考,认识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家长
昨天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到“小事儿就是大事情”这一章节,书中列举了日本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学是这样做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是如此自由,每天想上什么课都是孩子们说了算。这所学校从不以“干扰别人”这样的原因制止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在它的图书室里,有人看书,有人唱歌,有人朗读,有人画画。在一般人看来,这里可是够热闹的,但实际上孩子们却是互不打扰,各干各的,自得其乐。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抗干扰能力,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无论周围怎么嘈杂,都能够立刻集中精力!”
黑柳彻子是怀着感激的心情写这本书的。巴学园,它存在于80多年前的日本,创办者是 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非常先进,值得推崇。
在“不上学前班”这一节,家长对孩子应上学前班的意识根深蒂固,而且这种意识是错误的。1、误以为学前班有承上启下的功能,还出于对孩子未来学习成绩的焦虑,认为上学前班是“提前打基础”了;2、还有的认为倒没打算让孩子在学前班学多少东西,只是觉得在幼儿园是玩,学前班也是玩,学前班好歹还能学点东西,能学多少学多少……殊不知这种“打基础”非常没必要,如果不当的引导,只能使厌学情绪更早的到来。
现在唯分数论也是在教师和家长心目中根深蒂固。甚至为了“公平”起见,在评价体系上向学生考试成绩倾斜划分。现在教育部已经开始严禁高考状元宣传和以分数给学生排名,这是教育上的一大进步。不过,要全面实施下来,让教师和家长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恐怕还需要几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