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库1002》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读库1002》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3-11 14:54: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库1002》经典读后感有感

  《读库1002》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1002》精选点评:

  ●曾经自认有点定力,以持久严格的挑战为能事,随年岁增大,毅力却越来越减弱,不时的挣扎意义何在的背后,是身体的懒惰和内心的功利。一向佩服曾国藩至拙的务实,想要效法,有方法而无目标,不能面对该面对的,这是根本所在。张宏杰所写的曾国藩,已经很熟悉,再次读到,依然精神为之一振;开篇主人公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持续的为自己留下照相记录,意义何在,也许做了才有,也许做了也无,重点在于做了;北岛在心目中,是纯粹的诗人,写起文章来,没想到如此幽默,他们那一辈文人,好像都有这样的“幽默”;西南联大的故事,从亲历者的笔下来读,确实更有意思;那段被大多数人视为“伤痕”或刻意掩埋的岁月,也有人是怀有感激的;仓央嘉措只感觉越解读越糊涂,不如各种带着各自的期待去理解;原来《摇滚藏獒》那么早就开始策划了……

  ●这期好的很,我喜欢的风格估计占了一半以上。

  ●一站一坐一生这篇不错

  ●单因为#一站一坐一生#,这本书就值得收藏,老爷子太可爱太有情趣了...

  ●相册 以及西南联大那篇都是精品

  ●私人编年史:我的1998

  ●购买习惯。其中有仓央嘉措的情歌,其实和我先前购买的一本书是雷同的。

  ●老先生好有气质

  ●这本很赞

  《读库1002》读后感(一):某种文革

  诗人北岛先生的《北京四中》。文革对我来说总有莫名的情愫。我的父母生于文革始,文革结束接受中学教育,对大多数事都是有所耳闻未曾亲历,我听到的故事已显温和之气。

  喜欢的作家王小波和史铁生的文革都是受迫害方角度的前所未有的荒诞。作为红卫兵的北岛,洋溢青春热血的年轻人,于其时于纪实中展现受历史撺掇的莽撞的人们。

  那是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时代,即便是中学生都思考得比我们深远。时代促使人们成长,塑造成它所期待的样子。在今天我们被迫成长为功利投机分子。

  《读库1002》读后感(二):最珍贵最无与伦比的记录-一站一坐一生

  抄书

  一套失落民间的相册,引发了摄影界、学术界的无尽话题,也成为人类学研究的生动标本。

  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连续六十二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福州的叶景吕先生从二十七岁到八十八岁,每年一张,一张不少,整整六十二张,还有他 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1906年的结婚照、结婚四十年和六十年时和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下面或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从第一张清朝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同胞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

  一年一照,是人生的仪式。一站一坐,年度交替,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六十几张照片,叶景吕的目光始终淡定从容。他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大起大落,但他对世间的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正是这种内心的充盈和强大,人格的独立和坚定,才造就了表面上一如既往的恬淡与笃定。他的一生,没有奇迹,也从无荒诞,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让身边人都享受着与他共处的阳光与温情。

  “叶先生安息四十年后,我偶遇了他,不惑之年的我,也重新认知了自己和生活。”对这套照片做出详尽考证工作的收藏家仝冰雪说。

  我的感觉是,叶先生,太帅了。

  《读库1002》读后感(三):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我买《读库1002》的起因是书中的一篇文章《一站一坐一生》,这篇文章主要关于一本老相册,里面有着一个1881年(光绪7年)生人27岁始88岁终的62张照片,每年一张。

  我就这样被触动了,我也很想知道:一个人普通人是如何用影像记录其一生,更何况他走过了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文革跨度如此之大的时代历程。

  相册收藏者是个有心人,他面对这本重要的历史记录,便去寻找了相主的家人朋友,并打听了他的生平,将文字和相片一并展现给读者。

  相主出生于福州的一个中产家庭,早年出洋,因此很早便接受了拍照这个不为时人所接纳的新方式,且有经济实力每年拍照,难能可贵的是相主27岁开始便有心留影、一一收藏,并且在每张照片旁都把当年的家国大事简单备注。

  在他62张照片里,从早年光鲜摩登、中年稳重平实,到老年朴素安适的精神变化,相主的眼神里有着几乎不变的从容淡定。配着相片下如实描述、不过分推测的文字,读者足以随着书页翻过,感受时代变迁给相主带来的变化。

  自我出生后,我妈就每年带我到照相馆拍次照片,是一件比较仪式化的事情了。 而在我高中在外求学后,我自己过得比较漫不经心,也没那么热爱拍照,便难免会有一两年漏掉拍照,幸而现在数码拍照非常方便,虽然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仪式似的特意打扮整齐前往照相馆,朋友随手之间也会帮忙留下影像,我在想:倘若有幸如相册主人 一样高寿,晚年回顾,又是什么样的经历面貌和什么样的心情呢?

  不可知也。

  《读库1002》读后感(四):一站一坐一生 一个福州人62年影像史

  数字时代以量争锋。在今天这个进入数字生活的时代,数码摄影、手机拍照使得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为自己留下一张影像。然而,一本从福州三坊七巷流落出来的老相册,却以时间取胜,一年一张,记录下了一个福州人62年的生活影像。

  这些照片跨越了大清、民国到新中国三个时代。照片中的主人公是福州一位名叫叶景吕的人,年轻时曾作为“中国最早的职业外交官”罗丰禄的随从出使英国。回到福州后,叶景吕帮助罗家打理茶行和当铺,自此开始他作为一个殷实生意人的一生,也开始了他62年连续拍摄个人肖像的历程。从1907年到1968年,主人公从27岁到88岁,每年一张肖像照,整整62张,还有一张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他在1906年的结婚照、结婚40年和60年时与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上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照片大都是在照相馆拍摄。从第一张清代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主人公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

  回想百年前叶先生的年度拍摄,每次照相必是精心盘算,态度虔诚。与现在相比,无论是照相技术还是照相心态都已迥然不同。这每年一影的62张照片,这一段摄影史上的传奇,不仅记录下了一个生命的真实轨迹,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时代记忆和文化遗存。

  《读库1002》读后感(五):读库1002读书笔记

  读库1002

  一站一坐一生

  (“”内为摘)

  “夫人称呼叶景吕为“爷”,叶景吕则称夫人“奶奶”。叶景吕每天去巷口的点心店,给老伴买两块猪油糕或者珍珠糕。他自己并不吃,因为有糖尿病。”

  人在历史中固然渺小,像一粒小水滴,但拿着放大镜去看这粒小水滴,放大至一个人的一辈子,也算是历史的见证。很好奇从封建时期走过来的人心里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想读他们的书。有推荐吗?

  私人编年史:我的1998

  国企改革全过程。因为身边有亲人在国企,那时候经历改制、下岗、破产,现在仍未解散还在做破产清算。只是听说了很多琐事,勾心斗角,挖国家的墙角之类的话,看过这篇,才算对整个过程有了完整的了解。其实也就是历史的一段,国家体制不断进化时期的一个变化。人都身不由己,在里面起起伏伏,历史到了那个时期,人不得不变。

  北京四中

  文革岁月的高中回忆

  联大教授

  西南联大:战争与革命中的中国大学。师资强悍,一百七十九位教授中九十七位留美,三十八位留欧陆,十八位留英,三位留日,廿三位未留学。哎呀,那个年代,再想想时代背景,每个教授必定也带有自己的政治意见。我对政治是无兴趣的,只是觉得一个人的政治立场还有对政治的态度也是这个人的一部分,或洒脱或鸡贼,人品是什么就藏不住了。里面有些教授很有意思,很讲究,我就喜欢这种讲究的。比如有个夏天就爱穿一身白色西装的。读人,读他们的生活趣味。

  没认真读。

  开始成为商人

  郑钧如何从一个摇滚歌手转型成一个商人。适应市场,顺应时代洪流。

  “为了理想死磕。”

  “理想就是自己觉得有理的想法。”

  “死磕就是死不罢休,就是坚信自己的蛋比别人的石头硬,日复一日,磕到蛋尽粮绝为止。”

  胶片内外的华沙

  北大荒

  文革时被分配到了北大荒的那段经历。

  笨拙与精明

  曾国藩。

  心中的大佛

  四川路遇出来闯荡的少年。

  “我想,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座大佛,大佛可以代表许多许多事物。可以指自己的父亲,也可以指对未来的憧憬。理想,信念,崇拜的人,都会成为一个人心中的大佛。正因为有它萦绕心头,人生才有了坐标,不再虚度。”

  “但我总怀疑,心中的大佛是否能够永存。随着年龄增长,世事变迁,年轻时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理想、信念和热情逐渐衰退,在心中不再占有主要地位。”

  “我则在更早的时候就知道,一生必将平常庸碌,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

  甘于平庸,或者不甘于平庸,都是人生常态。活着,还是活个心态吧。

  这是读完的第一本读库系列书籍。之前有个爱读书的朋友特别推崇这个书系,不记得他推荐时具体说的那些话了,心里只记得他说你去看这套书吧,里面说了很多东西,有些只是听说但不那么清楚的你看了就懂了。

  读完,书给我一种很历史的感觉。以个人为切入,但时代背景是主因,抢戏。历史这东西太庞大了,根本无法掌握吧,就是自己好奇的会去了解了解,其他的稀里糊涂随意。时间和空间。个人主观角度的叙述。朴实的文风。重在内容。其实我也没想到原来是这样一种风格,开始我还以为是散文抒情的东西。

  其实有时候感觉历史就是骗人的玩意。一个讲不完的谎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