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行走·快门不停》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行走·快门不停》的读后感大全

2021-05-11 04:27: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行走·快门不停》的读后感大全

  《行走·快门不停》是一本由费勇 主编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行走·快门不停》读后感(一):你好,我也快门不停

  就像书封面上的文字所言:我们迷恋拍照,正如迷恋永远。

  渐渐消失的照相馆是童年的回忆。

  好在现在中国照相馆还在,好在叽叽喳喳照相馆出现了,好在我们还没有彻底丢失照相和留存照片的习惯。

  这本杂志书,是值得收藏的,它会提醒你珍惜现在的时光,提醒你所有美好的过往都是你未曾珍重的现在。

  另外比较惊喜的是行走的力量专题,让我看到了行走的过程,那些行走中的人们和他们的心情,仿佛感同身受。

  《行走·快门不停》读后感(二):成为了他们的习惯,与传承

  这有什么用啊,我是说,除了增加手机的耗电量之外,这能有什么意义~可是,虽然我自己这样吐槽着,依旧在设定时选择留下快门音。我想或许这不只是因为出厂设置时的默认,更多的还是从小到大的习惯吧。从胶片相机的时代,走到数码相机的时代,时代在改变,或许到了我们的孩子、孙辈的时候,小孩子们还会奇怪,为什么相机(手机)在拍照的时候都会“咔嚓”一声呢?再然后,等他们长大了,按动快门的“咔嚓”一声,也就成为了他们的习惯,与传承。

  还记得在某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澳大利亚人想环游世界但缺乏经费,所以他开始着手写了一个旅行计划,内容是要用影像记录这个世界的美好。他非常仔细地列出要去的国家与要完成的事,以及能带给世界什么样的改变。接着他把计划书投到各个相机大厂,最后他不但拿到一台免费相机,甚至还获得旅行经费,代价就是要帮相机厂测试新款相机功能,把履行计划顺利完成。(《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蓝白拖)

  《行走·快门不停》读后感(三):情报多理论少

  比较不好意思的是,我一开始还给弄错了,光顾着看封面了,居然会以为这书就是出自上文故事中人之手。怪就怪在了之前看过的《人在纽约》留下的印象太深,又或者是我的脑洞一贯比较大,才会让我产生的错误联想?居然会以为真能有这么巧的┭┮﹏┭┮这自然是不可能能的,这本《行走·快门不停》可没丝毫的外国血统,从里到外彻彻底底都是中国制造的!不过,说来要真是抠字眼的话,这倒不该是简单的归类到书里了,而是属于一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名为“Mook”的出版物。

  Mook是个舶来词,作为英日混血的组合,即是将杂志的(Magazine)和书籍的(Book)捏合在了一起,成为了独具魅力的“杂志书”(Mook)。简单地说来,这就是一种日本人所创造推广的新文化商品,以其图片多文字少,编辑取向情报多理论少,性质介于Magazine和Book之间,故简称为Mook,意为杂志书。就是把杂志以书的形式发表,同时兼有书和杂志的特点。没有杂志的时间限制,一般一本书就是一个专题,就像是“知日”和“ZUIINK”系列就是两种当下较为知名的Mook。这样来看管这叫书其实也没差了

  《行走·快门不停》读后感(四):一本好书

  我对书的要求不高,只要它能够让我思考。

  这是一本快速读物,从拿到它到读完,不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

  这两个小时,让我记住了一句话——“你喜欢这东西就得为它付出,爱一个东西总会发展到极致。”这句话是孙诺说的,存在于《行走•快门不停》的第36页。因为我恰好正处于对蛋糕的痴迷阶段,感觉这句话可以给我不必太过计较练习成本的动力。

  它还让我记住了两个人,一个是满脸雀斑的小女孩丹玛,还有一个坏脾气先生。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帕武的文字,因为如果没有他的字,那么这两个人也不过是泯然众人矣。而因为文字的存在,使得这两个人在我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莫名感动。

  除此之外,便是那几个“旧照片”故事——《刘兴惠》、《姐弟俩》和《葬礼妹妹》。《葬礼妹妹》甚至让我掉了几滴泪,它让我记起曾经经过我的生命的某个人。

  两个小时中,我还记住了一些什么呢?

  叽叽喳喳照相馆拍出来的一些“老照片”,那个织毛衣的眼镜男、称砖头的背头男还有嗑瓜子的售货员。

  看完采访梁冬的那篇《一个没有GPS的雨夜》后,我把封面拍下来,然后告诉自己说“你还是走得太急”。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给予我最重要的馈赠,它能够让我反思现在的生活,甚至可能会做出某个方面某种程度的改变,所以,它对我来说就是一本好书。

  《行走·快门不停》读后感(五):快门的意义

  一生都在行走,用脚步丈量世界,代替头脑对世界的考量。路过很多地方,看过许多美景,爱过不同的人。记录,就是快门的意义。

  一生会经历许多重大的,被称为意义的时刻。快门会让这些意义成为经典和永恒。是的,一直觉得快门的神奇在于,它可以让无可奈何流去的时间定格在一幅画面,时间还会走,但时间在照片里永远停留。

  快门按下,定格一个表情,一处风景,或者一个身影。同时,在内心深处定格一段记忆。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当有一天年老,行走不动,那么照片会带我们重温行走的快乐。拿起一张照片,回想按下快门时的心情,那一刻,好像又回到了路上。

  所以,行走是人生的意义,而记录和见证,是快门的意义。

  《行走·快门不停》读后感(六):简单说两句

  能够有机会读到这本书,是有点机缘巧合在里面的。书刚拿到手的时候只是简单翻阅浏览,便误作是图多字少的类型,以为很快就可以看完,结果大大超出预期,也罢,总算是读完最后一个字,可以简单却负责人地说上两句了。

  之前接受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旅行”和“摄影”这两个关键字。果然,她的风格有些理想主义,有些任性的执着,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和社会里,能够坚持做些服务灵魂的事情,非常难能可贵。

  不过她不仅仅是一本可以轻易翻阅浏览的“图册”,更像是一本旅行主题的图片故事集。在这里,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看世界,可以从别人的想法中开拓眼界。这是我非常欣赏她的地方。

  好处说过再提几点不足。个人以为,主要是版面编排反面欠妥当。

  比如说,字体过小,字体与背景图混为一体,颜色不突出……非常影响阅读。别说是在公交上阅读,即便是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拧紧眉毛,使劲看,也看不清楚。最后,也只得放弃。

  再比如,在周迅访谈中,有两个跨页大图,被一页文字切分成前后两个部分,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

  再比如,虎头蛇尾。前半册的观感很好,图文间隔,不紧不慢。约到后面,字号也缩小了,图片也减少了,简直是在无原则地堆砌文字。

  总之,从内容的角度讲,可读性很高,但是就阅读体验而言,排版编辑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行走·快门不停》读后感(七):生活·快门不停

  行走,嗯,不错,自由啊。

  生活,嗯,不错,好好过。

  因为第一次阅读这本杂志,所以从封面开始仔细阅读,扉页上杂志的简介“行走gogo,为中国当代年轻人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尊重个体的价值观,关注和报道全球范围内年轻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极大地提起了往下读的兴趣。

  中国照相馆,以“美好生活的记录者”为口号,1937年创办于上海,1956年迁至北京,一直用照片记录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变迁,甚至真实地反映了时间岁月中“中国照相馆的变化”。

  叽叽喳喳照相馆,创办人相信人生本不应该平庸枯燥,它本应该充满一些有趣的愉悦,于是有了这家照相馆,他们用努力创造有趣,用镜头记录有趣。

  如何在“Instagram”拥有跟多的关注?当然是熟练运用标签,少发自拍,风格化,比如固定更新时间等。这些技巧对于当下大多数社交软件都适用。

  湿版摄影,在这本杂志里第一次听说,你想知道其中一个痴迷于湿版摄影的年轻人的故事吗?请翻开杂志第36页。

  上帝创造了世界,人也可以,怎么创造,通过各种摄影设备,具体有哪些呢?你可以通过“作为生活方式的摄影”章节进行了解。

  那些以旅游为生的人都邂逅了怎样的故事,拍下了哪些壮美的风景。

  当然,杂志出品人陈坤的“行走”表情,对城市生活的逆向思考更不容错过。

  周迅:莫因虚度,空掷流年。曾经的“小太平”,现在已年将四十,但似乎岁月只是给予了她成长,却未改变她的容颜。

  这些事他们的行走故事和生活,或许也正是你所期待和向往的生活,翻开杂志,细细阅读,下一刻也许就值得按下快门。

  《行走·快门不停》读后感(八):行走中的心,行走中的爱

  收到这本书,一度认为是老相册的再版,原因在于瞥见了封面上的那些熟悉的身影,侯宝林、梅兰芳等等,这些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师。

  打开书页,仔细的阅读后,我为自己的陋鄙感到惭愧,确实,这是一本和印象有关的书,但是立意却是不同的,在行走中快门的一霎那,留下的不只是珍贵的印记,还是一个时代的辉煌。

  如果说,《重返20岁》只是一个对过去岁月的假象,那么照相机的快门却是留住永恒的“时空之门”。

  记得小时候在无锡,湖滨照相馆是最最有名的,我的爷爷的父亲就和他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祖爷爷穿着长衫,而爷爷却穿着一身西服带着礼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到若干年以后,爷爷去世了很多年,看到角落里一直没有舍得丢弃的爷爷随身的怀表,一切都那么的让人怀念和唏嘘。5岁的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去了次北京,一双稚嫩的小手被他们的苍老却坚毅的手有力的搀扶着,为什么没有更多的记忆留存呢,难道时间容易让人忘记吗,可是为什么我对北京的印象停留在那一年,而我对爷爷奶奶的记忆却这么少。

  行走中的快门不停,这是一种姿态,是一种鲜明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而我们经历了许多,似乎忘记了这一点,流连在对物质奢求的无休止的索取中,不可自拔,我们是不是应该冥想一下,仔细想想生命的意义,旅行的真谛。

  去过厦门,我会站在鼓浪屿的最高处,俯瞰这这座美丽的城市,回想一下那些有着激情的岁月,为祖国付出一切的女游击队长。到过杭州,我会在西湖边的树下,看着松鼠在树上跑来跑去,想着白娘子在雨天追许仙的那一幕。时光的意义,行走的意义大致于此。

  我想,在行走中,我们敬畏一切生命,包括在苦难中成长那些孩子,沙漠中茁壮成长的植物,敬畏他们,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行走中的心,行走中的爱。

  《行走·快门不停》读后感(九):捕捉生活的瞬间,记住曾经的触动

  捕捉生活的瞬间,记住曾经的触动

  那些细心的人,总会给予我们生活中的种种触动,或许是对于一些我们从不在意的细节,或者是有一些让我们莫名感动的情感,或者仅仅是他们把生活中的一些真、善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生活不止,那些细心的人制造的触动不停。

  拿到这本《快门不停》的书,看到封皮满是2寸照片的那个一刻,我还以为这是一本有关摄影作品的书。循着书中“gogo”(快快)的节奏,那个写着KEEP SHOOTING的字样,分明是在促催着我抓紧时间把它读完,抓紧时间寻找别人的生活中那些流下印记的记忆。原来书中不仅仅有记录生活瞬间的相片,那些照片已经足够让我们眼前一亮;照片的背后还有种种的故事和对于摄影的热爱;字里行间更是流露着对于生活的细心和热情。合上书后,感觉有“ONE”的影子在眼前晃动,这本书像是一个万花筒,里面总有吸引你的地方,或许是几张照片,或是是寥寥几行字,总有能勾起你的回忆的东西。

  如果你是个六根未净,还在行走的人,这本书里总会有让你“颤了颤”的地方。如果你翻看自己的老相册,或许你会为自己的失落神伤,为曾经的热情痴狂。现在你翻看的是别人的故事,你可以从他们的相册中找到生活的细节,也可以映照自己的脸庞。无论是摄影专家还是入门菜鸟,无论是演艺明星还是记者编辑,在所有的相机快门前,我们可以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的得失,只是用快门记录彼时彼刻的自己,那一刻最真实的自己:那一个最真实的人。

  看完“用你的眼睛替它看世界”。想起了我的宠物狗—小吉娃娃“叮当”,养了它11年,每每回家总要陪它疯玩半天,爱人总劝我小心别被它伤到,虽然我已为他的淘气打过2次狂犬疫苗。时隔半年,想起它的时候,还是要被它伤到。以前是因为它的伤害,这次是因为它的离开。今年初,它走了。

  2015-6-29

  《行走·快门不停》读后感(十):照片中的“美丽”

  去年,《行走》的第一期《我们》,让我看到了“空灵”的许巍,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他的音乐灵魂。这次,《快门不停》又一次让我感受了照片中的美丽;周迅的纯真;梁冬的豁达。

  《行走》系列属于MOOK图书,每两个月会发行一本。这期的《行走---快门不停》,讲述了照片中的美丽,照片中的历史;在人物篇中采访了周迅和梁冬。

  书中的开头展示了摄影师们的照片,这里有很有味道的旧照片,这里有气魄的大自然景观,这里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的表情、状态等等。每一幅照片都记录着一段回忆,无论是美好的,还是悲伤的,照片是历史中的证据。很多人都喜欢摄影,喜欢发现大自然中的细节美,他们会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而等待一天,拍出他们最满意的作品。看到书中陈坤的行走,到哪里都会拍照,记录着行走中的点点滴滴,看到他开心的笑容,就知道行走给他带来的快乐,平静,改变着他心中原来的不愉快,改变着他对生活、人生的态度。

  生活中的我,很怕照相,几乎我不会带上相机。所以我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一一都遗忘了,有时候照片是可怕的历史,看到它所有的时光再不会回首。今天看到大师们的照片,我突然觉得照片中无论是旧还是灿烂,都记录着当时的美好。也许,下一次,我会拿起照相机,拍出自己的灿烂。

  在人物篇中,这期的人物是周迅和梁冬。周迅,在我心中,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每一个角色在她的演艺下都会深入人心。从书中了解到的周迅,让我觉得她的心和她的脸一样,纯净,天真,在她的世界中,没有复杂的关系,一切都很纯粹。她的每一段感情,在我看来都用尽了她的全力,最终她得到了幸福。

  梁冬,认识他,是因为《最强大脑》,他的幽默风趣,让我很喜欢这个所谓的“文科生”。在他的访谈中,觉得他是个豁达,有思想,自足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路,书中提问说,“为什么去了趟印度就不一样了?”他说,他看到了印度人就算是不是很钱也活着很幸福,尤其是修行的人,什么都没有,还是很高兴的。梁冬的话让我觉得,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多与少,而在于自足。

  这期的《行走---快门不停》让我重新认识了照片中的美,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喜欢它,不会怕它了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